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斌  武恩翠 《北方药学》2012,9(5):96-96
重型颅脑损后由于创伤和应激反应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会出现严重的代谢障碍,机体对营养的需要量较大。早期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增加患者抵抗力,减少肠源性的感染,减少并发症,促进机体恢复[1]。后期大量的康复工作一般都在院外,营养不良,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优越性越发突显,合理的营养,在促使病人尽快苏醒,减少并发症发生,尽早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0例中,男262例,女58例,男女比约为4:1,年龄5~72 岁.车祸伤256例,坠落伤和跌伤51例,打击伤13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 分,其中3~5 分者120例.CT扫描,脑挫裂伤176例,颅内血肿130例,脑挫裂伤合并血肿1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损伤患者及家属中采取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结果实施阶段性教育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家属中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
郭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238-1239
1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病人中,男112例,女56例,年龄8~73岁.其中复合伤49例,颅底骨骨折62例,颅内血肿2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急救无效死亡11例占6.5%,自动出院45例,抢救成功率为93.5%。  相似文献   

5.
杨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64-1565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创伤后的应激反应可使血糖增高、乳酸堆积.加重脑水肿。因此,必须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轻机体消耗。早期可采用肠外营养,待肠蠕动恢复后,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支持,鼻饲成为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的主要营养方式。临床上常规的鼻饲方法会导致腹泻、误吸等并发症发生。为了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2006年1~12月对我科收治的47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在进行鼻饲护理过程中,让病人家属参与鼻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96~2002年共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4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46例,男214例,女32例,年龄11~67岁,平均36.5岁,患者均行CT扫描检查,其中硬膜外血肿64例,硬膜下血肿33例,脑内血肿并脑挫伤48例,多发性血肿36例,脑挫伤65例,62例颅内血肿行急症颅内血肿清除术。2 护理体会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呈深昏迷状  相似文献   

7.
尤小娜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03+106-103,106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分为两组,干预组28例,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家属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心理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家属的不良情绪,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内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患者常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的痰液及呕吐物流入气管内,极易造成痰堵塞而致窒息,加重脑缺氧而危急病人生命。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呼吸道护理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反应及心理需求。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通过交谈、调查问卷方式调查其心理反应及需要。结果有恐惧感占67%,有紧张感占70%,有焦虑感占65%,无助感占10%,严重失眠者占80%,食欲下降者占67%,身心疲惫,无可奈何者占50%,有崩溃感者占30%,想了解患者病情及预后占95%,想了解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占50%,想了解医疗经费点30%。结论针对家属的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支持及疏导,这对提高患者家属的应急能力、改善其健康状况及对患者的康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SBI)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为广泛性脑挫伤、脑干损伤及颅内血肿而出现较长时间昏迷.不能自行进食。及早通过正确途径提供平衡合理的营养支持及做好消化道护理至关重要。我院自1998年6月-2004年6月共收治SBI185例,其中并发消化道出血、腹泻、便秘共93例,占50.3%。现将其消化道护理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71例该病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18例行非手术治疗,53例行开颅手术,包括颅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及碎裂脑组织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等,行气管切开29例。术后予以脱水降颅压、抗感染、脑神经营养药、改善微循环、脑亚低温保护、处理合并症及防治并发症等治疗。结果本组存活58例,经3个月至1年随访,恢复良好35例,中残13例,重残10例;死亡13例,病死率18.3%。结论只有针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特点,进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才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蔡冬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81-108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意识障碍、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容易导致口腔内分泌物、呕吐物误吸或附积于肺部,引起肺部感染。一旦并发肺部感染,将加重颅脑损伤病情,因此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病人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梅  夏树军 《河北医药》2003,25(9):707-707
重型颅脑损伤后 ,由于颅内血肿、脑水肿或继发性感染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我科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6月共急症手术治疗颅脑损伤病人 3 3 0例 ,其中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3 8例占 11.5 % ,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8例 ,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1~ 80岁 ,平均 3 9岁。其中硬膜外血肿 14例 ,硬膜下血肿 11例 ,脑挫裂伤 8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 3例 ,脑干损伤 2例。有 3例在手术后 2 4h内行气管切开 ,2 9例在术后 1周内留置胃管 ,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 8例。治愈 17例占 44 .7% ,出院时神志清。未愈 8例 ,出院时呈不同…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的创伤之一 ,由于病人昏迷时间长 ,伤情复杂 ,变化快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 ,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复杂 ,多变、易变、突变 ,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丰富的经验 ,以保证危重病人的及时抢救和顺利康复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意识状态 :意识变化是判断病情轻重及颅内压增程度的指征之一 ,意识分为清醒、嗜睡、朦胧、浅昏迷、深昏迷、在护理工作中可经常呼叫病人名字 ,借助答话情况 ,对疼痛刺激反应 ,有无吞咽反射及咳嗽动作等检查各类反射消失情况来了解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 ,发现…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在交通事故和高空作业坠落伤中经常发生,伤后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去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治疗颅内高压规范治疗的步骤。我院自2002—2008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56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或内外减压结合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的创伤之一 ,由于患者伤情复杂、病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 ,因此 ,在急救处理中 ,医护人员必须要以高度负责精神 ,应抓“急、快、准”,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在救护过程中 ,护理质量将直接影响病人预后 ,如何早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协助医师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1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急诊观念颅脑损伤病人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而复杂 ,死亡率高。要求每个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及过硬的抢救本领。这就要求接诊护士必须由精明强干、技术操作熟练 ,具有各科专业知识及…  相似文献   

19.
30例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与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30例患者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抢救措施、手术方法及预后状况。结果 :30例中非手术10例 ,死亡3例 ,病死率30 % ;20例行大骨瓣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 ,存活11例 ,死亡9例 ,病死率45 %。结论 :早期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手术减压 ,重视严重合并伤的处理 ,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早期往往存在意识障碍及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衰竭并发症,大多数患者需要开颅做血肿清除术,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3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通过细致规范的护理配合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