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600例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使用经验和体会。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全组病例600例,平均年龄(63.2±9.1)岁。肝素1mg/kg抗凝下,于升主动脉置入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使吻合器内膜和动脉壁之间形成无血环境,以6-0prolene缝线吻合大隐静脉于升主动脉上。结果:全组患者死亡2例,3例于术后恢复期下地活动后出现突发脑梗死,对症治疗恢复良好。5例因置入点出血行二次开胸止血术,其余患者均于术后7~14d痊愈出院。结论: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明显降低术后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静脉桥近端吻合口摒弃传统侧壁钳钳夹下吻合的方法,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完成。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无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围术期脑出血、脑梗塞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开胸止血1例,迟发性心包填塞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均痊愈。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操作简单、安全,可降低术后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期间使用大隐静脉或桡动脉与升主动脉进行吻合时,需钳夹部分升主动脉侧壁,由此可能引起钳夹部位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增加脑栓塞的发生率〔1〕,同时还可能引起桥血管阻塞、降低其通畅率〔2〕。我们在OPCAB中应用新型吻合辅助装置———Heartstring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12月~2006年4月我科行OPCAB的患者中38例应用Heartstring行近端吻合。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41~77(65.9±9.8)岁。心功能Ⅱ级者26例,Ⅲ级者12例。LVEF(61.3±11.1)%。患者均存在多支冠状动脉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冠脉搭桥近端吻合辅助器(Enclose Ⅱ)在不停跳冠状动脉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应用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方法 自2009年8月至2013年5月我们对148例冠心病患者在施行OPCAB手术时应用Enclose Ⅱ行主动脉近端吻合,男性109例,女性39例,年龄51~83(60.1±3.2)岁.结果 应用Enclose Ⅱ完成近端吻合口298个,其中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近端吻合263个,桡动脉35个,平均(2.01±0.80)个吻合口/例.围术期无死亡,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术中未出现升主动脉破裂和急性主动脉夹层.结论 OPCAB术中应用EncloeⅡ完成近端吻合口,减少和减轻了对升主动脉的操作和损伤,尤其对主动脉钙化严重的患者,能有效避免因主动脉操作而引起主动脉破裂和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降低因斑块脱落引起的围术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德才 《山东医药》2005,45(33):62-63
有证据表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能够显著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心脏和全身各重要脏器功能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适用于近期急性心肌梗死和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具有各种体外循环高危险因素、糖尿病、肾肺功能不全以及高龄的患者.其近远期效果与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无差别.目前,OPCAB已被国内外心外科学界所广泛接受.在全世界各大医院及心脏外科中心均有开展。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孙晓刚综述胡盛寿审校⒇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常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心脏外科领域并非一个新概念。50年代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问世之初,就有不少心脏外科医生尝试了在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内膜切除术,内乳动脉、大隐静脉旁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55例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取代侧壁钳,在不停搏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ting,CABG)中的应用护理。方法自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55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使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护士在术前做好准备,做好麻醉期间护理和术中温度护理,手术期间密切配合手术医生。结果巡回及洗手护士熟练掌握EncloseⅡ装置的使用方法与步骤,成功完成所有使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装置的手术配合,没有患者发生吻合口渗漏,无1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熟悉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使用方法及步骤,备齐CABG所需器械、缝线,密切配合手术医生,简便医生实施近端吻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患者出现脑部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应用自体血管桥移植来改善狭窄冠状动脉远端心肌血运的方法[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即在跳动的心脏上"搭桥".由于手术在持续跳动的心脏上进行,操作难度较大,因此要求手术室护士提高配合质量,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在心外工作期间,共参与OPCABG 术中护理69例,现将手术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Cell Saver(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应用与否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OPCAB病人分为两组:应用Cell Saver技术组(实验组)和不应用Cell Saver技术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比较术后24h两组的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A),术后引流量,输异体血量的差异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24h两组RBC、Hb、Hct、PLA及术后引流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输异体血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OPCAB术中,应用Cell Saver技术能显著减少输异体血量,并因此减少相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G)技术的不断提高,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在逐年下降,但是神经系统并发症一旦发生,其具有较高的致残性和致死率,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1]。当合并升主动脉钙化时,术中使用主动脉侧壁钳行桥血管近端吻合,可能会导致病变升主动脉内钙化斑块脱落而增加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2,3]。因此做好此类患者术后护理和病情观察,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心外科于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63例,现将术后护理经验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经验。方法:在非体外循环条件下对3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观察手术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全组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死亡 1例;余患者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恢复正常生活。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有效,在一些高危患者较之体外循环更显出其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进行首次单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桥血管流量情况,对比术前、术后(出院前)、术后1年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并探讨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与术中桥血管流量的关系。结果:术中动脉桥平均每支流量低于静脉桥平均每支流量[(36.7±23.0)m L/min对(42.9±25.2)m L/min],不同移植数量的桥血管总流量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术后早期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较术前下降(P均0.01);术后1年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改善(P0.01),改善程度与术中桥血管的流量存在相关性。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增加移植血管数量及吻合口数量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充分再血管化能够改善术后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冠心病外科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1年6月共完成OPCAB患者217例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余215例均于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全组搭桥血管数为(3.14±1.52)支/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6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支持,术后发生呼吸衰竭6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3例,肺动脉栓塞3例,肾功能衰竭2例,脑血管意外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结论 OPCAB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目的分析讨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2例OPCAB使用IABP辅助,包括术前顽固心绞痛2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梗)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下5例,心梗恢复期心功能Ⅳ级2例,心脏明显扩大1例,所有患者术中不易搬动心脏.结果12例OPCAB全部成功,远端吻合口数3.7±0.6个.术后IABP辅助时间平均22.3±9.5小时.1例术后8天死于高钾心跳骤停.有1例拔除IABP管后出现局部血肿.其他患者顺利恢复.结论IABP辅助下进行OPCAB是可行而安全的.对于低LVEF、急性心梗和心脏明显扩大等术中不易搬动心脏的情况,IABP有助于扩大OPCAB的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70岁及以上)人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老年(7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资料。其中OPCABG组146例,占7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61例(29.5%)。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G组平均搭桥(3.58±1.03)支/人,CCABG组平均搭桥(3.45±1.28)支/人,两组无明显差别。OPCABG组术后早期死亡率显著低于CCABG组(1.4%:8.2%,P〈0.01)。与CCABG组比较,OPCABG组的术后平均气管插管时间、平均ICU停留时间、平均输血量、二次开胸、神经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莺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f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回顾性分析268例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男性131例,女性137例;搭桥数2~6(4.01±0.99)支/人.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二次开胸3例(1.1%),低心排综合征9例(3.4%),应用IABP 1例(0.4%),反复发作房颤22例(8.2%),肺功能不全13例(4.9%);死亡2例(0.7%),其余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地选择患者、成熟的手术技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尽早应用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莉  徐凯智 《山东医药》2007,47(35):71-72
对620例重症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脂、阿曲库铵静注,2%利多卡因喷喉,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维持PaCO2在35—40mmHg。异丙酚400mg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间断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平稳。结果OPCABG成功612例,8例由于反复室颤转体外循环下手术。认为控制心脏前负荷、防治心律失常、做好紧急体外循环准备等是OPCABG麻醉处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的主要并发症.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采用的自动吻合装置、主动脉隔离装置、主动脉阻塞及主动脉无触技术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大大降低了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不同的近端吻合技术对移植物通畅率也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均寿命的普遍提高,冠心病是危及人们生命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因此冠心病的外科治疗一冠状动旁路移植术已经成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最有效最可靠的治疗手段,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可靠,成为我们治疗方法中最主要的手术方式。我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30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