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9例PTC及其癌旁2 cm甲状腺正常组织以及33例良性甲状腺疾病组织中CXCR7的表达。结果在PTC癌组织中,CXCR7表达阳性率为65.8%(52/79),在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中CXCR7表达阳性率为0(0/79),在良性甲状腺疾病中CXCR7表达阳性率为30.3%(10/33)。PTC癌组织中CXCR7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疾病组织(P<0.05)及其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P<0.05)。CXCR7阳性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CXCR7可能参与了PTC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EGFR与TG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在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良性腺瘤、15例腺瘤旁正常组织中EGFR和TGF-α的表达。结果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乳头状癌59.57%、良性腺瘤25%、瘤旁正常组织6.67%;TGF-α分别为55.32%、20.0%、13.33%;乳头状癌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与TGF-α的同时表达阳性伴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84.21%,而非同时表达阳性或共同阴性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28.5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GFR和TGF-α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以及EGFR和TGF-α的同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表面可能存在有EGFR和TGF-α的自分泌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EGFR与TG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在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良性腺瘤、15例腺瘤旁正常组织中EGFR和TGF-α的表达。结果 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乳头状癌59.57%、良性腺瘤25%、瘤旁正常组织6.67%;TGF-α分别为55.32%、20.0%、13.33%;乳头状癌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与TGF-α的同时表达阳性伴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84.21%,而非同时表达阳性或共同阴性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28.5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EGFR和TGF-α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以及EGFR和TGF-α的同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表面可能存在有EGFR和TGF-α的自分泌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AI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分别检测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腺瘤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KAI1的表达。结果 KAI1在PTC中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甲状腺腺瘤中呈阳性或弱阳性表达,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PTC中KAI1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AI1的表达在伴淋巴结转移PTC中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P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AI1的异常表达可能在PT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H(CTSH)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PTC及其癌旁组织和5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CTSH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以及CTSH蛋白阳性表达率,并分析CTSH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TC组织中CTSH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以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而在癌旁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PTC患者中,有被膜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TSH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被膜浸润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结论:PTC组织中CTSH表达升高,且CTSH的高表达可能与PTC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皮膜抗原(EM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PTC患者癌组织,连同14例淋巴结转移癌、12例癌旁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以及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M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MA蛋白表达于在胞浆及胞膜/腔缘。胞浆内EMA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桥本甲状腺炎组织、PTC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80.0%、25.0%、64.8%、35.7%;胞浆内EM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病灶大小有关(P0.05)。胞膜/腔缘EMA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桥本甲状腺炎组织、PTC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10.0%、100.0%、44.4%、64.3%;胞膜/腔缘EMA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均P0.05)。结论:胞膜/腔缘EMA蛋白高表达可能提示桥本甲状腺炎更易发生PTC;胞浆内EMA蛋白表达降低可考虑作为甲状腺微小癌筛查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探讨DAP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42例、癌旁组织4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21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蛋白表达位置,Western检测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DAPK基因表达于细胞质及胞膜,癌旁组织中表达率73.81%(31/42)高于癌组织40.48%(17/42).Western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DAPK阳性表达率为35.71%(15/42),癌旁组织中为66.67%(28/42),癌旁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组织(χ~2=8.052,P<0.01).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的癌组织DAPK阳性表达率17.65%(3/17)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48.00%(12/25),(χ~2=4.061,P<0.05).DAPK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情况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DAPK参与细胞凋亡,其低表达或不表达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nail和N-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nail和N-cadherin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PT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Snail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分析Snail和N-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PTC癌组织与TPC-1细胞株中二者的蛋白表达及诱导情况。结果 1 60例PTC患者的癌组织中Snail和N-cadher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0%(51/60)和78.3%(47/60),二者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为0,P0.01)。2 Snail和N-cadherin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均无关(P0.01),但二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在PTC癌组织中Snail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s=0.721,P0.001)。4 Western blot法进一步证实,Snail和N-cadherin在PTC癌组织与TPC-1细胞株中均表达且在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诱导下均显著上调(P0.01)。结论 Snail和N-cadherin在PTC癌组织和TPC-1细胞株中可诱导性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Snail和N-cadherin可能参与PTC发生及转移的过程,对临床诊断与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讨BTG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甲状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共纳入150例甲状腺肿瘤组织,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130例和甲状腺良性肿瘤20例,以上诊断均经术后病理明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0例甲状腺癌组织和20例良性肿瘤组织BTG2表达情况。1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31例BTG2表达阳性,阳性率23.8%;癌旁组织中84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4.6%;2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12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良性肿瘤组织相比,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G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腺外侵犯情况、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复发有关(P<0.05)。31例BTG2阳性患者中3例复发,即5年内无复发生存率为90.3%;99例BTG2阴性患者中26例复发,即5年内无复发生存率为73.7%。BTG2阳性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高于BTG2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3.89,P=0.048)。BTG2蛋白表达阴性的乳头状癌更具侵袭性,术后复发概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Bmi-1基因在甲状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mi-1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8例正常甲状腺、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mi-1基因的表达,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别对正常组、结甲组和甲癌组检验,判断Bmi-1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Bmi-1基因阳性表达在正常甲状腺中仅1例(12.5%),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有3例(16.7%),而在甲状腺癌中有19例(79.2%),3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24例甲状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16例(66.67%),无淋巴结转移的8例(33.3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以年龄为界,在19例阳性表达的甲状腺癌中,年龄≥45岁的12例(63.16%),<45岁的7例(36.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研究证实Bmi-1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疾病和正常甲状腺组织;②Bmi-1的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及年龄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它对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机制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Galectin-3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 例甲状腺癌(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2例,甲状腺滤泡状癌18例)、45例甲状腺腺瘤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Galectin-3的表达。结果:50例甲状腺癌中,Galectin-3表达阳性者达45例(90. 0%),其中29例为强阳性;45例甲状腺 腺瘤中,仅2例(4. 4%)Galectin-3阳性者,且均为弱阳性;20例正常甲状腺 Galectin-3均为阴性。Galectin-3表达阳性 率在甲状腺癌中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P<0. 01)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 Galectin-3表达阳性率无 显著差异(P>0. 05) 。淋巴结转移者 Galectin-3表达阳性率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 05) ,但淋巴结转移 者 Galectin-3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 05) 。结论:Galectin-3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重 要参考指标,其表达强度的检测有助于甲状腺癌转移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激活蛋白4(AP-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判断PTC淋巴结转移上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技术,检测55例PTC及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AP-4、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PTC临床病理因素对两种蛋白表达进行分析,以探讨临床意义。结果AP-4和VEGF—C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两种蛋白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包膜完整性、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及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AP-4和VEGF—C蛋白同时高表达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4.2%。结论VEGF—C、AP-4均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有关;且AP-4、VEGF—C高表达可能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强度,同时检测这两种蛋白的表达在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淋巴结转移上有更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otch-1蛋白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颈部转移淋巴结(MLN)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9例PTC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34例MLN组织中Notch-1蛋白的表达;分析Notch-1在PTC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结果癌组织和MLN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在癌组织和MLN组织中,Notch-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癌组织中Notch-1蛋白的表达与PTC患者的肿瘤大小及包膜外浸润有关(P0.05)。结论在癌组织和MLN组织中,Notch-1蛋白表达下调,可能与PTC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Notch-1蛋白在癌组织和MLN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癌细胞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恶性程度没有明显提高,生物学行为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KiSS-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2例临床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病理蜡块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SS-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KiSS-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中。32例患者癌旁组织中KiSS-1蛋白表达均为阳性(100%),在癌组织中表达减少或缺失,11例(34.4%)表达阳性,21例(65.6%)表达阴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56,P0.001)。KiSS-1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的平均A值为119.5952,在癌旁组织中为174.8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29,P0.001)。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P=0.618)及年龄(P=0.061)均无关,而与肿瘤TNM分期有关(P=0.034)。KiSS-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4/4)和25.0%(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KiSS-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7(CXCR7)、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HBME-1)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选取90例PTC手术后标本(PTC组)和9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良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CXCR7蛋白、HBME-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病灶直径、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包膜浸润情况下PTC组织中CXCR7蛋白、HBME-1蛋白阳性表达率。PTC组织中的HBME-1蛋白、CXCR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1%、63.33%,均高于良性组的25.56%、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Western blot检测,PTC组织中的CXCR7蛋白、HBME-1蛋白相对表达强度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ME-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不同临床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PTC肿瘤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7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PTC肿瘤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织中CXCR7蛋白、HBME-1蛋白表达增强,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MET蛋白在有或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及良性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TC1组)62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TC2组)5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FTC组)l0例及良性甲状腺组织(良性组)30例中的C—MET蛋白的表达。结果PTCI组的C—MET表达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01)。两两比较C—MET表达结果:PTC1组与PTC2组比较,P〈0.001;PTC1组与FTC组比较,P〈0.001;PTC1组与良性组比较,P〈0.001;PTC2组与FTC组比较,P=0.002;PTC2组与良性组比较,P〈0.001;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MET的表达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是肿瘤的囊外扩展和直接侵犯的标记。该指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决定手术方式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明确整合素β1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PTC组织、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15例甲状腺瘤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分析整合素β1与肿瘤分期、年龄、性别和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结果:整合素β1在正常组织和良性腺瘤中不表达或微量表达,在PTC组织中表达较强,并随着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增高(P〈0.05);与年龄和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PTC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CD44v6和E-cadherin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瘤(PTC)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44v6和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4%和41.4%;CD44v6表达阳性率与PTC的侵袭和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与PTC的侵袭和转移呈负相关(P<0.01),且两种粘附分子在PTC中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粘附分子表达与PTC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50例PTC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结果 (1)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癌组织中Notch-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82.00%(41/50),高于癌旁组织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60,P0.001);癌组织中Numb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66.00%(33/50),高于癌旁组织的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54,P0.001)。(2)癌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癌组织中Notch-2蛋白与Numb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_s=0.323,P=0.022)。(3)癌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癌组织中Notch-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包膜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癌组织中Numb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包膜浸润均无关(P0.05),而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组,Ⅰ期+Ⅱ期组患者的表达阳性率高于Ⅲ期+Ⅳ期组。结论 PTC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较癌旁组织高,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两者可能在PTC的病程进展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MP3及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10例,非滤泡型乳头状癌20例),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20例甲状腺良性组织(10例正常组织,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IMP3和CD44v6表达水平,检测结果用Biosens Digital Imaging System vl.6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选择积分光密度(IOD)作为评价参数.结果 IMP3与CD44V6在PTC中的表达高于良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P3与CD44v6在PTC有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P3与CD44v6在PT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03,P<0.05).结论 IMP3与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有作为分子标志物协助PTC的诊断及判断PTC的侵袭力及转移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