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选取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8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组(n=42)与替格瑞洛组(n=42),通过TEG检测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后的血小板抑制率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中11例出现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6.19%,替格瑞洛组中1例患者出现替格瑞洛抵抗,发生率为2.38%,两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2,P=0.002);氯吡格雷组中有1例(2.38%)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替格瑞洛组中有2例(4.76%)发生阿司匹林抵抗,两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7)。结论接受标准抗血小板治疗的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存在抗血小板抵抗,TEG监测结果显示,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明显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初次诊断为ACS的患者559例,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53例)和氯吡格雷组(52例),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测定所有患者服用药物5 d前、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随访30 d内两组全因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出血、呼吸困难发生率。结果 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在年龄,性别构成,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FG、TC、TG、HDL-C、L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替格瑞洛组MPA下降率、MPA达标率优于氯吡格雷组(16.2±7.4)% vs(4.1±1.9)%,P=0.000;88.7% vs 19.2%,P=0.000 P<0.05);替格瑞洛组全因死亡率、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更低(5.66% vs 21.15%,P=0.020;3.77% vs 44.23%,P=0.000;7.55% vs 23.08%,P=0.007 P<0.05);两组出血、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3.2%vs 11.5%,P=0.795,χ2=0.067;3.77%vs 5.77%,P=0.678,χ2=0.230)。结论 氯吡格雷抵抗的ACS患者使用替格瑞洛治疗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两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服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反应性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方法:入选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住院并服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老年患者296例。用光比浊法检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P-Ag),观察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不同剂量组ADP-Ag水平及影响因素,并观察12个月内的出血情况。结果: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和≤50 mg/d的患者ADP-Ag分别为(42.96±14.20)%和(45.27±14.1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替格瑞洛180 mg/d和≤135 mg/d患者的ADP-Ag分别为(24.17±10.65)%和(25.99±8.84)%,替格瑞洛组ADP-Ag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氯吡格雷75 mg/d和≤50 mg/d患者ADP-Ag>46%的比例分别为43.54%和42.31%,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ADP-Ag均<46%,服用替格瑞洛180 mg/d和≤135 mg/d的患者ADP-Ag<19%的分别占31.25%和15.56%,高于氯吡格雷75 mg/d(4.7...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评价替格瑞洛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PCI术后经血栓弹力图证实存在氯吡格雷抵抗(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情况下血栓弹力图检测腺苷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30%)的120例NSTE-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强化组(150 mg,1/d)和替格瑞洛组(90 mg,2/d)各60例,连续治疗后于第5 d和1月后复查血栓弹力图,对比两组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5 d和1月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较调整用药前升高(P0.05);与氯吡格雷强化组比较,替格瑞洛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升高更明显(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事件,氯吡格雷强化组4例轻微出血,替格瑞洛组7例轻微出血和4例轻度呼吸困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强化组5例MACE,替格瑞洛组仅2例,替格瑞洛有降低MACE事件发生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高剂量和替格瑞洛常规剂量均能降低血小板反应性,但替格瑞洛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更显著,且有减少MACE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ACI)伴氯吡格雷抵抗(CR)患者行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8例老年ACI伴CR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实施溶栓治疗,对照组治疗后给予替格瑞洛口服,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替格瑞洛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院外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时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97例。根据选择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分为两组:替格瑞洛组(同时服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n=99)和氯吡格雷组(同时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n=498)。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风险,并分析影响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25.3%vs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且两组患者的Ⅰ型出血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而Ⅱ型出血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用药期间共有263例患者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其中替格瑞洛组77例和氯吡格雷组186例。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显著增加[(80.29±20.67)%vs(61.65±26.81)%,P0.001]、ADP诱导的最大振幅(MA_(ADP))显著降低[(25.28±14.28)vs(36.41±16.20)mm,P0.001]。替格瑞洛组中MA_(ADP)31 mm的患者(68.8%vs40.3%,P0.001)以及此类患者中发生出血事件者(24.5%vs10.7%,P=0.037)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体质量指数(BMI)(OR=0.910,95%CI:0.842~0.984,P=0.018)和高血压病(OR=1.301,95%CI:1.036~1.635,P=0.024)是≥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替格瑞洛的出血风险比氯吡格雷高,且低BMI与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发生出血事件,因此选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危险因素并行TEG监测,以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用血栓弹力图评估冠心病及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正规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率的改变.方法 血栓弹力图检测300例住院患者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花生四烯酸(AA)通路和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将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组各100例.结果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用组在血小板抑制率和临床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在对血小板的抑制率无协同作用,由于患者可能存在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某一途径抵抗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另一途径的有效补充而使血小板抑制率达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氯吡格雷不敏感患者中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方法对在应急总医院心内科行PCI并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278例,通过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ADP抑制率≥50%为达标组,ADP抑制率50%为未达标组;未达标组随机将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为替格瑞洛组,应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为氯吡格雷组,分析替格瑞洛组换药前后AA抑制率和ADP抑制率的变化及其与达标组的差异,随访患者1年内呼吸困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后ADP抑制率及AA抑制率均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换药前ADP抑制率和AA抑制率低于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后ADP抑制率和AA抑制率与达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及小出血事件发生,替格瑞洛组轻度呼吸困难发生率增多(P0.05),两组间轻微出血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EG评估发现在PCI后对氯吡格雷不敏感(ADP抑制率50%)的患者中,替格瑞洛可以提高血小板在ADP途径和AA途径中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与对氯吡格雷敏感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理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方法:入选河南省胸科医院2015-12-2016-12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196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PCI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替格瑞洛片90mg/次、2次/d,连续治疗1年;治疗组:PCI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替格瑞洛片90mg/次、2次/d,连续治疗6个月,然后改为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d,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PCI术后9、12个月时主要及次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及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眼底出血、皮肤黏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9个月及12个月时,对照组(87例)和治疗组(86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9个月:4.60%∶5.82%;12个月:6.90%∶8.15%,P0.05),次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9个月:5.75%∶4.65%;12个月:6.90%∶8.15%,P0.05)。治疗9个月时,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3.80%∶5.81%,P0.05);治疗12个月时,对照组的总体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9%∶6.98%,P0.05),其中颅内、消化道和皮肤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颅内:1.15%∶0.00%;消化道:6.90%∶2.33%;皮肤黏膜:2.30%∶1.16%,P0.05),眼底出血的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64%∶3.49%,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后,采用替格瑞洛序贯口服氯吡格雷可减少出血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血管预后。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氯吡格雷抵抗"是心血管领域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多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服用氯吡格雷后在血小板功能抑制方面未能达到预期作用的现象.研究表明,氯吡格雷抵抗可能与血栓事件的反复发生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有重要关系.氯吡格雷抵抗可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迄今为止,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就目前有关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证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服用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或45 mg、每日2次对腺苷二磷酸(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率(ADP-Ag)。方法入选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8例,年龄(72.48±8.05)岁,比较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替格瑞洛90 mg组,26例)和替格瑞洛45 mg、每日2次(替格瑞洛45 mg组,22例)。随访12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情况。并对既往服用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更换为替格瑞洛后的ADP-Ag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服用替格瑞洛治疗4.3(3~7)d后均在清晨空腹服药前抽血检测ADP-Ag谷值,替格瑞洛90 mg组ADP-Ag平均为(27.88±7.77)%,替格瑞洛45 mg组为(37.87±2.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替格瑞洛90 mg组12例检测服用替格瑞洛2 h后的ADP-Ag峰值,平均为(19.02±9.52)%;替格瑞洛45 mg组有7例检测了服用替格瑞洛2 h后的ADP-Ag峰值,平均为(27.74±5.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21例患者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转换为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时,转化前后ADP-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70±5.24)%比(26.87±7.33)%,P=0.027]。15例患者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转换为替格瑞洛45 mg、每日2次时,转化前后ADP-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98±5.39)%比(38.29±2.65)%,P=0.034]。既往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ADP-Ag[(51.18±5.55)%比(64.41±3.03)%,P=0.045],替格瑞洛45 mg、每日2次[(37.87±2.90)%比(64.41±3.03)%,P=0.028],替格瑞洛90mg、每日2次[(27.88±7.77)%比(64.41±3.03)%,P=0.023]均显著低于既往未服用P2Y12受体抑制剂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45mg、每日2次ADP-Ag[(37.87±2.90)%比(51.18±5.55)%,P=0.035],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27.88±7.77)%比(51.18±5.55)%,P=0.030]显著低于既往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45 mg、每日2次ADP-Ag与替格瑞洛90mg、每日2次比较[(37.87±2.90)%比(27.88±7.77)%,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和45 mg、每日2次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优于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使用替格瑞洛45 mg、每日2次安全有效,出血风险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未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弱代谢患者改服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本院心内科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行PCI术后存在氯吡格雷弱代谢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各68例。两组患者分别予以替格瑞洛(90 mg,2次/天)或氯吡格雷(150 mg,1次/天)治疗。治疗3天后予以复查血栓弹力图,并对血小板抑制率进行评价。随访半年,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天后替格瑞洛组ADP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ADP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氯吡格雷组出现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结论 替格瑞洛应用于氯吡格雷弱代谢患者中起效迅速,抗血小板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小,与氯吡格雷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性急性冠脉综合征(CPGR-AC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术后发生CPGR-ACS的患者138例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9例,强化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治疗)与替格瑞洛组(69例,替格瑞洛+拜阿司匹林治疗)。连续治疗9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抑制率(PIR),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hsCRP水平,心率变异性(HRV),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25.76±4.63)%比(43.97±6.43)%]显著提高,血清MMP-2[(44.85±4.51)ng/ml比(36.96±3.72) ng/ml]、hsCRP[(11.64±1.2)mg/L比(7.15±0.72)mg/L]水平显著降低,HRV指标中SDNN[(62.87±6.33)ms比(96.86±9.72)ms]、SDANN[(37.62±3.81)ms比(46.38±4.72)ms]、rMSSD[(25.70±2.61)ms比(38.27±3.93)ms]、PNN50[(3.61±0.37)%比(4.93±0.51)%]、HF[(163.27±16.42)ms~2比(178.68±18.21) ms~2]值均显著增加, LF[(283.62±28.90) ms~2比(197.32±20.18) ms~2]显著减小(P均=0.001)。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90%比15.94%,P=0.009)。两组出血事件比较无显著差异(P=0.229)。结论: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临床试验证实氯吡格雷作为重要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氯吡格雷抵抗的出现限制了其临床效果。现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机制,以及氯吡格雷抵抗的检测方法包括血栓弹力图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江苏省中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8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29例,替格瑞洛组术前1次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d,替格瑞洛90 mg,2/d;氯吡格雷组术前1次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d,氯吡格雷75 mg,1/d。术后24 h和术后3个月时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两组血小板抑制率,评价血小板抑制效果,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性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冠心病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4 h和3月时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24 h和3个月时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抑制效果均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P0.05)。出院后3个月内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出院后3个月内两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出血分级标准,两组出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对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抗血小板疗效更佳,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08例,年龄61~80岁,根据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55例和氯吡格雷有反应组153例。 结果: 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26.4%。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有反应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分别为(57±6)%和(35±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Ⅱ型糖尿病[P=0.037, 优势比(OR)=2.053,95%置信区间1.045-4.034]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结论: 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26.4%,Ⅱ型糖尿病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后的疗效。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657例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并进行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的ACS患者临床资料。出院后随访12个月内再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疗效,并分析再发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0.001),且药物抵抗(ADP30%)发生比例低(P0.001);Kaplan-Meier法计算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11.74%和9.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采用Cox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心率(B=0.040,RR=1.041,95%CI:1.018~1.064,P=0.000),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B=-0.010,RR=-0.990,95%CI:0.981~1.000,P=0.048)。替格瑞洛组无致命性出血事件发生,非活动性出血事件与eGFR(B=-0.022,OR=0.978,95%CI:0.958~0.998,P=0.031)相关。结论替格瑞洛组的疗效并不优于氯吡格雷组,但其药物抵抗发生率低,eGFR低的患者易发生非活动性出血事件,心率快的ACS患者易再发生MAC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果的差异。方法入选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并接受负荷及维持剂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其中氯吡格雷组131例,替格瑞洛组58例。术后24-48小时应用Verifynow检测残余血小板反应单位(PRU),并随访。结果189例患者中,高残余血小板反应(RPRU≥230)者51例,占比26.98%。氯吡格雷组平均血小板反应单位195.8(26~329)。替格瑞洛组平均血小板反应单位101.8(6~322)。替格瑞洛组高残余血小板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001)。30天及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MACCE事件、出血及卒中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服用负荷及维持剂量的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24小时后,仍有较大比例患者存在血小板抑制不充分,但替格瑞洛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评估治疗过程中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4-01至2017-01期间945例年龄≥65岁的ACS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用血栓弹力图分别测定DAPT≥5 d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血小板抑制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293例,这些患者全部换用替格瑞洛,调整DAPT方案≥5 d后再次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对比患者替格瑞洛更换前后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情况(替格瑞洛组);其余652例患者继续应用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组)。采用TIMI出血评估标准,随访3个月,比较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的出血发生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氯吡格雷低反应的293例老年ACS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5~7 d、8~14 d、15~90 d,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51.70±42.90)%、(48.99±41.85)%、(55.08±25.70)%,均显著高于其应用氯吡格雷时的血小板抑制率(14.50±2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格瑞洛组大出血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女性(OR=4.329,P=0.000)、低体重(OR=0.817,P=0.039)、空腹血糖升高(OR=1.251,P=0.028)是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应用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能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且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女性、低体重、空腹血糖升高是择期PCI后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