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风湿因子阳性意义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31年Cecil及其同事首先发现了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 )患者血清的凝集作用。194 0年Waaler在做补体消耗梅毒诊断试验时发现 ,RA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能使兔抗羊红细胞抗体致敏的绵羊红细胞溶血而使之凝集的因子 ,当时他命之为凝集激活因子。由于此凝集因子首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因子分型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F分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ELISA法。结果:①ESR升高的患者中血清各型RF浓度显著高于ESR正常的RA患者。且ESR正常的RA患者血清各型RF浓度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群;②ESR升高的活动期RA患者,治疗后ESR转为正常期血清中各型RF的变化,结果显示各型RF都有明显降低,尤以IgG-RF降低更为突出(P〈0.01)。结论:尽管ESR是一种判定RA炎症活动度和病情缓解的可靠指标,但特异性不强,且阳性率不高,而测定血清各型RF更能反映患者病情状况;并能对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恢复程度及预后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肺是由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肺部病变,临床上较少见,易误诊。我们曾收治1例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7岁,已婚,工人。因胸闷、气急1个月,发热2天,于1994年4月9日入院。患者患类风湿关节炎15年余,近5年加重,双手指关节、腕关节、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RF。结果155例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104例,阳性率67.1%。RF阳性109例,阳性率70.3%;126例非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4.76%,RF阳性35例,阳性率27.8%;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66.6%,特异性为94.8%;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0.3%,特异性为70.8%;抗CCP抗体或RF某一项阳性时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75.3%;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时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5.1%,特异性为99.1%。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低于RF,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7,P〉0.05);但特异性高于RF,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22,P〈0.01)。结论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和RF检测一样对RA诊断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抗CCP抗体的检测对RA的诊断更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80例RA患者、56例非RA自免病患者和12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样标本,同时以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以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IgM-RF。结果IgM-RF和抗CCP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分别为78.75%和67.75%,抗CCP抗体和RF诊断RA的特异性分别为97.62%和65.85%。抗CCP抗体和lgM-RF两者均阳性诊断RA的特异性(99.20%)高于单独检测IgM-RF(P<0.05)。结论抗CCP抗体、RF均是RA良好的血清学诊断指标,两者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16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莹  谭微  陈芳兰 《西南军医》2009,11(2):355-35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侵蚀滑膜、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同时还可损害心、肺、肾、神经等内脏器官,我国的患病率为0.32%-0.36%。RA主要累及小关节尤其是手关节,病情多呈慢性且反复发作,病情发展和转归个体差异性大,如不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病情会逐渐加重,致残率高,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了16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n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性的表现为外周关节持续性和进行性的滑膜炎,继而引起软骨破坏和骨侵蚀,造成关节畸形和强直。RA病程多种多样,可表现为良性自限性到进行性破坏性的临床类型。研究表明,遗传因素造成了RA的易感性,感染因子可能触发疾病,多种复杂的因子参与了RA关节内与全身的免疫紊乱过程。  相似文献   

8.
9.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临床拟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平片检查未见确切异常而行MRI检查的患者资料。结果:12个膝关节中滑膜增厚及血管翳形成12例;关节软骨破坏10例;骨髓水肿6例;骨侵蚀5例;关节积液7例。结论:MRI能反映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病理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并可辅助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因子     
1类风湿因子的概念本世纪40年代,Waaler和Rose先后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能使致敬羊红细胞凝集的血清因子,定名为类风湿因子(RF)。随后证实RF是针对人类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该抗体可以是IgM、IgG、IgA、IgD或IgE型免疫球蛋白,而以IgM和IgG型RF研究最多。RA患者的淋巴结、增生的关节滑膜等组织和皮下结节都是产生RF的场所。RF产生的原因不明,多数人认为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由于种种复杂因素引起的自身变性的IgG产生的应答反应。RF的发现对促进RA的诊断和治疗,对推动RA发病…  相似文献   

12.
赵花  李军民 《武警医学》2012,23(4):342-343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全身性炎性反应性疾病,我国患病率为0.41%。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类风湿疾病,最常见的方法是检测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RF是以变性的IgG、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主要为IgM类抗体),虽然敏感性高,但特异性较差,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C-反应蛋白(CRP)是肝脏合成的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参与RA的发生与发展,能够作为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一个参考指标。抗CCP抗体在RA早期即可出现,诊断RA的特异性好于RF、CRP,在发病前10余年就能被检出。本研究通过检测我院2010-01至2011-01确诊为RA患者108例抗CCP抗体、RF、CRP水平,并与非RA组102例进行比较,旨在探讨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并非成年人“专利”,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美国称幼年关节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病理变化虽与成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类似,但由于儿童免疫状态不同,骨骼有机成分相对较多,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其临床X线表现与成人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RF对ELISA法检测病毒性肝炎IgM类抗体的影响,为临床检测中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用EHSA法测得的病毒性肝炎IgM类抗体阳性标本,用速率散射法测其RF,中和RF处理后重测IgM抗体。结果:5组标本(抗HAV-IgM阳性组、抗HDV-IgM阳性组、抗HBc-IgM阳性组、抗HAV-IgM与抗HDV-IgM均阳性组、抗HBc-IgM与抗HDV-IgM均阳性组)由RF引起的假阳率分别为15.4%、20.0%、15.0%、25.0%、43.8%。高RF浓度组引起的假阳性率为78.8%,低RF浓度组引起的假阳性率为15.4%。结论:RF对5组标本的检测均有干扰作用,其干扰率无显著性差异。高浓度RF组干扰率比低浓度RF组大。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关节进展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病变。肌骨超声(MSUS)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监测治疗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在关节炎症的早期阶段就发现滑膜炎,软骨的破坏和骨质侵蚀等。而能量多普勒超声(CDE)正逐渐成为评估RA活动性和进展性的一个有效的方法。超声新技术如:超声造影(CEUS)、三维超声(3DUS)、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S)等方法为RA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更为敏感和准确的途径。本文将就MSUS在RA的应用及一些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核素关节显像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能够判断疾病的活动性,评价其对治疗的反应。本文扼要介绍几种用于关节显像的放射性药物及该显像在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频超声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病理特点为关节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当累及软骨及骨质时出现骨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改变,邻近骨质疏松,关节畸形。既往对RA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赖X线平片的检查,许多研究表明,RA患者在症状出现6~12月后95%出现X线改变[1]。但X线片对关节滑膜及周围软组织病变不敏感,不能显示RA的早期改变。MRI对软组织病变敏感性高,目前常用于评估大关节病变(如膝关节),可以较清…  相似文献   

18.
来氟米特(商品名:爱若华)是一种合成的异嗯唑类化合物,具有免疫抑制及抗增殖作用,是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于1998年批准上市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9年批准在我国上市。该药对类风湿关节炎(RA)等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目前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国内苏州长征一凯欣制药有限公司已大批量生产,在北京、上海等较发达地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12例类风湿关节炎甲襞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循环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已日益受到重视 ,自 1984年田牛提出了甲襞微循环综合评价方法后临床反映良好 ,现已成为微循环观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类风湿关节炎除了关节滑膜炎的免疫性改变以外亦可以导致其他系统改变[2 ] ,而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甲襞微循环观测的报道却少有 ,现将我院近年来医治的 12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甲襞微循环观测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系活动期 ,诊断均符合 1987年ACR标准 ,平均年龄 47.1岁 ,其中男性 6例 ,女 6例 ,年龄最大 74岁 ,最小 2 0岁 ,病程最短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