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良性肿瘤之一,与其他肿瘤一样其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脑膜瘤进行孕激素受体(PR)和P21基因检测,研究PR和P21与脑膜瘤复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7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其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1%、82.2%、71.0%。ER、PR、cerbB-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P-0.000),PR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P=0.012)。结论ER、PR和cerbB-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ER、PR和cerbB-2,有助于客观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其与肿瘤分期、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石蜡包埋标本的ER、PR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的ER阳性率为68.7%、PR阳性率为56.7%,ER、PR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分期及是否有腋淋巴结转移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ER和PR对指导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ER、PR、CerbB-2、p53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R、PR、Cerb—B-2、P53、nm2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乳腺癌ER、PR、Cerb-B-2、P53、nm2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R、PR、Cerb—B-2、P53、nm23阳性率分别为48.2%、53。5%、68.4%、51.8%、71.1%。Cerb—B-2和P53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ER、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Cerb—B-2、P53、nm23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病理学样本的组织学分类及分子病理学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乳腺癌患者中的PR、ER、PPARγ、PTEN、Her-2蛋白表达,探讨乳腺癌中PPARγ、PTE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PR、ER及Her-2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患者PPARγ、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3%、62.5%,PPARγ阳性表达占核膜的86.3%;PTEN阳性表达在细胞核中占71.86%,在胞浆中占26.54%。PTEN与PR、ER、Her-2及PPARγ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与PR、ER、Her-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与PTEN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为54.07%、48.94%,阴性表达转移率为43.73%、46.11%。结论:PPARγ、PTEN蛋白可以单独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乳腺癌的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常规免疫组化法检测216例临床病理诊断明确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组织中的ER和PR的表达,并分为ER、PR均阴性组和ER、PR均阳性组。另外,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舌脉及脉象。结果 ER和PR均阴性组的百分比为47. 2%,ER和PR均阳性组的百分比为52. 7%; ER、PR均阳性组肝郁气滞证型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ER、PR均阳性与均阴性,两者中医证型存在不同,辨证论治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高生存质量,为中医药在分子学领域开辟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年轻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66例≤35岁经病理确诊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与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3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66例比较其差异。结果:年轻组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中老年组(P〈0.05),病理分期III-IV期患者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5),PR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P〈0.05),Her-2阳性率高于中老年组(P〈0.05),选择保乳手术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在病程小于1个月比例、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E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轻乳腺癌就诊时病理分期晚、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且较中老年组,年轻组PR阳性率低、Her-2高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3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化疗加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化疗方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CR患者8例,PR3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CR0例、PR21例;治疗组有效率为68.3%,对照组33.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能够稳定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和机体免疫力,并且能够减少毒副反应,保障了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04年4月至2016年12月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收集的40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ER、PR、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ER、PR、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2%、63.1%、23.3%,在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ER、PR与HER2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R、PR、HER2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有效指标,并可作为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或基因靶向治疗的指南。联合检测ER、PR和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于术后指导治疗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州开发区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00例,分析其中TOPOⅡα、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P53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结果:100例BLBC患者中TOPOⅡα、ER、PR以及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0%、45.00%、48.00%、68.00%;TOPOⅡα、P53、ER、PR表达与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有一定的关联。结论:TOPOⅡα在BLBC组织中阳性良性表达明显,其表达与P53、ER、PR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1+多西紫杉醇70mg/m^2静脉滴注,再给予生理盐水200ml+顺铂25mg/m^2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3天,化疗前30分钟静注格拉司琼3mg止吐,并用甲氢咪瓜0.6静脉滴注治疗,21天为1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42例中CR8例,PR21例,SD9例,PD6例,总有效率(CR+PR)为69.0%,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刘刚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140-140,142
目的:观察和探讨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乳腺癌患者,确诊后立即行以CEF方案新辅助化疗,化疗3~4个周期,每周期间隔21天。结果:术前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2例,有效35例,其中PR23例、MR12例,有效率82%;化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化疗毒性。结论:CEF方案新辅助化疗可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家关于乳腺癌术前辨证分型特点的认识,虽有共同之处,但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而ER、PR、Her-2/neu作为目前指导乳腺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与术前辨证分型特点有无相关性的研究少见。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属于高度异质性疾病,不同分型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敏感度及疗效均存在较大差异。日前,虽已有研究表明乳腺癌依据分子标记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2(ErbB2)大致可分为三型,即ErbB2阴性乳腺癌(HR+/ErbB2-)、ErbB2阳性乳腺癌(ErbB2+)和三阴乳腺癌,且对各分型乳腺癌的诊疗已有较明显的研究进展,然而,尚未有文献对上述分型乳腺癌的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进行总结。本文拟对近年乳腺癌诊疗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后续治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疏肝健脾解毒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大鼠模型乳腺组织中性激素受体和子宫、卵巢系数的影响,探讨其防治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基苯蒽灌胃及夹尾法制备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三苯氧胺组,分别用药4周后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并剪取各大鼠子宫及卵巢,称取重量,计各组子宫及卵巢系数。结果免疫组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R、PR水平均较高,而大鼠体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苯氧胺组及中药组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苯氧胺组及中药组ER、PR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ER水平稍低于三苯氧胺组,PR水平稍高于三苯氧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R、PR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苯氧胺组及中药组ER、PR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ER水平稍高于三苯氧胺组,PR水平稍低于三苯氧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子宫、卵巢系数均较高,而大鼠体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苯氧胺组及中药组子宫、卵巢系数低于模型组,大鼠体重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大鼠体重稍高于三苯氧胺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解毒方可有效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大鼠模型乳腺组织ER、PR水平,提高模型大鼠体重,降低其子宫系数及卵巢系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C-erbB-2和Ki-67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前后56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和Ki-67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和C—erbB-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显著降低Ki-67的表达,对ER、PR和C-erbB-2的表达状态无明显影响。新辅助化疗后检测可为后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乳腺癌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癌蛋白C-erbB-2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新发乳腺癌患者,术前辨证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正虚毒炽3种中医证型,术后对各证型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其ER、PR、C-erbB-2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85例中,肝郁痰凝型53例(62.35%),冲任失调型21例(24.71%);正虚毒炽型114例(12.94%);各中医证型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I期、Ⅱ期乳腺癌患者以肝郁痰凝型居多,而Ⅳ期患者中正虚毒炽型所占比例高于肝郁痰凝型和冲任失调型。肝郁痰凝型ER、PR阳性率与冲任失调型及正虚毒炽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泸〈0.05)。各证型C-erbB-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早期多为肝郁痰凝型,后期以正虚毒炽型为主。肝郁痰凝型ER、PR表达水平高于冲任失调型及正虚毒炽型,而C-erbB-2的表达与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建宁县总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80例,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ER、PR、Ki67水平。进行4个周期的化疗后,根据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将患者分为缓解组(n=45)和未缓解组(n=35),比较两组的ER、PR、Ki67表达率、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分析其与乳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缓解组的ER、PR、Ki67表达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未缓解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明显高于未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R、PR、Ki67阳性表达率越高,乳腺癌的恶性程度总体越强。  相似文献   

19.
30例乳腺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病免疫组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R、PR、Ki-67、CerbB-2、p53在乳腺囊肿伴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测定并比较乳腺单纯囊肿、乳腺囊肿伴不典型增生、乳腺癌各30例的ER、PR、Ki-67、CerbB-2癌基因、p53抑癌基因的阳性率。结果乳腺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组ER、PR的阳性率高于单纯囊肿组和乳腺癌组(P均<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组Ki-67的阳性率高于单纯囊肿组(P均<0.05)p53与CerbB-2的阳性率单纯囊肿组与囊肿伴不典型增生组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低于乳腺癌组(P<0.01)。结论ER、PR在伴不典型增生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刺激、激活作用。Ki-67是癌前病变活跃的早期生物学标记物,其高表达可作为癌前病变活跃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组织pS2与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R与PR、pS2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判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术前未接受过化疗的原发性乳腺癌中ER与PR、pS2、的表达,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S2、ER、P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随乳腺癌分级级别升高而降低;随乳腺癌病人术后生存期的延长而升高;pS2的表达与ER相关。结论:ER、PR、pS2联合运用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