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轻型原发性桥脑出血的临床与CT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例轻型原发性桥脑出血的临床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桥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与血肿大小及位置有关,本组病例血肿均≤3.0ml,平均1.7ml,预后较好,无一例死亡。结论:轻型桥脑出血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临床特点。方法 对 19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的患者首发症状、伴发症状、体征、出血部位、血肿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者除首发症状均为上消化道出血外 ,3例无伴发症状 ,16例有伴发症状。全部病例均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出血部位脑基底节区 5例 (2 6 .3% ) ,脑基底节区并脑室积血 4例 (2 1.1% ) ,丘脑出血 4例 (2 1.1% ) ,脑叶出血 1例 (5 .3% ) ,小脑出血 2例 (10 .5 % ) ,脑干出血 3例(15 .8% )。死亡 6例 ,13例经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脑出血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要引起重视 ,在急诊或首诊时要注意病史特征、伴发症状、体征 ,及时头 CT检查 ,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3.
CT引导穿刺微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CT引导定位经皮肝穿刺微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配合及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32例患者在CT引导定位下接受了经皮肝穿刺微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术。术前应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各项必要检查,术中密切配合医生的各项操作以及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微波刀治疗术,未发生护理并发症,但术后有30例患者出现了轻度发热,考虑为术后吸收热,属正常的术后反应,未做特别处理。结论CT引导定位经皮肝穿刺微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前、术后的周到护理及术中的密切配合是使患者安全、顺利接受治疗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误诊的原因及减少误诊漏诊的对策。方法:对6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首诊误诊病名、首诊症状体征、误诊时间、确诊时器官受累情况及确诊时实验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部分原发性干燥综合表现复杂、首诊时症状不典型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的患者要加强管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例PNS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在活动状态下起病,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1例有意识障碍。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位于中脑周围的脑池内,全脑血管造影(DSA)无阳性发现,采用保守疗法无再出血、症状性脑出血痉挛和脑积水等并发症。结论PNSH是一种临床症状轻且预后佳的特殊类型的SAH,CT具有特征性表现,CT血管造影(CTA)或DSA检查阴性可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误诊原因。方法 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7例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误诊率占同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例的11.84%,误诊原因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患者症状体征不典型等因素有关。结论 应重视肺癌的各种临床征象,对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及时进行X射线(胸片、CT)、纤支镜、脱落细胞学及病理活检等检查。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塞与脑出血患者的鉴别,除CT外,主要靠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该类患者诊断是否有助,尚待研究。我院内科两年来将收治的经颅脑CT确诊的5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笔者经治的169例脑血管病的诊断问题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69例病人均在发病后5天内作了头部CT检查。其中脑出血58例,脑梗塞111例。本组169例病入男112例、女57例,年龄23~80岁,169例中风病人入院时查体均有偏瘫体征。结果58例脑出血病人CT都发现了高密度病灶,其中有4例曾疑诊脑梗塞(因临床表现很轻巨腰穿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CT所见.脑出血58例中亮校出血40例,脑叶出血8例,丘脑出血7例,脑干出血3例。111例脑梗塞病人有5例经2-3次CT无异常所见。100例心电图检查有42例属不正常心电图。讨论由于CT及磁共振成象(MRI)相…  相似文献   

9.
大脑半球脑出血≤10ml时临床症状较轻,临床表现极似脑梗死,易于误诊。作者回顾分析42例小量脑出血,CT检查前均误诊,其头痛、呕吐、颈抵抗、意识障碍及病理征等相关症状与同期多量脑出血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而与同期脑梗死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故较多误诊为脑梗死。为减少少量脑出血的误诊,作者建议对无颅内高压征的脑卒中患者尽早行头颅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脑出血易误诊为脑梗塞,原发性脑肿瘤、硬膜下血肿及脑转移瘤也可因症状酷似脑缺血性疾病而误诊为脑梗塞。为了吸取经验教训,现将我院临床误诊为脑梗塞的91例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或住院时根据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诊断为脑梗塞者,其中男67例,女24例;年龄38~81岁,平均58.6岁。全部病例均经脑CT扫描排除脑梗塞,确诊为其它颅内疾病。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对30例TOBS患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并行头颅CT及MRI检查明确病变的部位。结果:8例经头颅CT确诊,余22例经MRI确诊。CT及MRI提示重要的特征是中脑或丘脑梗塞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结论: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MRI对后颅凹病变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以腹痛、黄疸、腹胀、呕吐为主要临床症状;胃镜、十二指肠镜检查以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CT和B超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治疗6例,术后1a生存4例,3a生存2例;未行手术治疗4例,1a内均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症状无特异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并发高钠血症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97~ 2 0 0 0年收治脑出血并高钠血症患者 2 2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4例 ,女 8例 ,就诊时间发病后 1~ 3天。首先症状及体征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 ,其中意识障碍 6例。1.2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均经头颈 CT确诊为脑出血 ,其中破入脑室 6例 ,有中线移位 3例。1.3 治疗情况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用甘露醇 ,输入盐水 10 0 0~ 15 0 0 ml,入院后次日检验血 Na+ >15 0 mmol/ L,3例死亡 ,12例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差 ,7例经改用含糖液加胰岛素治疗 ,高钠纠正 ,但经头颅 CT复查 ,出血吸收时间延…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均经脑CT或MRI确诊为桥脑出血,血肿量18ml,3例破入第4脑室;出血位置:中脑1例,桥脑10例。入院时深度昏迷1例(出血量9ml);中度昏迷3例;浅昏迷3例;嗜睡3例;清醒1例(出血量约1ml);7例曾确诊高血压病史数年。入院时主要表现:生命体征不稳;呼吸不规则、血压升高(3例血压高于200mmHg)、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等;针尖样瞳孔,眼震,双眼病灶侧凝视,一侧及俄双侧肌张力升高,角弓反张,肢体抽搐,一侧及/或双侧babin’s征(+)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低血糖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疑诊急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低血糖反应患者的头颅CT及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头颅CT检查阴性,血糖<2.8mmol/L患者给予高张糖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论对于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头颅CT检查阴性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提高低血糖反应的早期诊断,为治疗争取时机。  相似文献   

16.
呕吐是颅内高压的三大主征之一,也是脑出血时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本文以180例脑出血患者(均作CT检查)为根据,探讨出血部位、破入脑室及中线结构的偏移与呕吐的关系,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当肝内外胆管,尤其是胆总管发生梗阻时,胆汁进入肠道受阻,可以发生黄疽及脂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和肠道菌群紊乱’‘’。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数例胆总营较大结石患者不伴有梗阻性黄疽改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1资料与方法本组吕例经C’Y检查证实为胆总管结石患者,女7例,男1例,年龄50-85岁,平均75岁。病史数小时至数十年。临床症状为腹痛8例,发热2例,呕吐1例,主要体征为腹部压痛4例,右中腹部触及质硬包块2例。全部8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在正常范围。CT检查用ffekerl.Q.T/C型全身CT扫描机由隔顶连续扫至肝下…  相似文献   

18.
孙世龙犤1犦所报道的电刺激痛觉相关印发诱发电位(electricalpain-relatedevokedpotenlials,EPREPs)是一种实用、客观的脊髓丘脑侧束功能的检查方法,本文研究其在脑血管病的定位诊断和疗效判定中的应用价值。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2岁,均经脑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据其病变部位均应存在痛觉障碍,且已排除周围神经病变及脊髓病变。其中有病灶对侧肢体麻木症状用针刺检查发现有痛觉障碍体征的10例,有症状无体征的2例,无症状有体征的2例,因失语或意识障碍无法检查的有6例。1.2方法受试者平卧、闭眼,…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细胞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麟  罗锋 《华西医学》2004,19(4):693-694
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肝细胞及胆管混合癌几种类型,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区,并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主(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该病早期时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故疗效不理想,因此早发现尤显重要。目前临床上诊断肝癌主要以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B超、CT、MRI、肝血管造影等)结合为主,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29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中胃部恶性淋巴瘤13例(44.8%),小肠4例(13.8%),回盲部9例(31.0%),结肠3例(10.4%)。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术前内镜、消化道造影确诊率分别为29.2%、5.6%,消化道造影结合CT确诊率为11.1%。术中快速病理检查3例均被确诊。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以胃部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回盲部。仅凭症状及体征很难与胃肠道其他疾病区别。内镜是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应特别注意多次、多部位且深达粘膜下取材活检;消化道造影是主要的检查方法,但如不重视分析反起误导作用。手术并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对可疑患者应放宽手术指征,重视术中所见避免误导,多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提高确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