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椎管狭窄的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胸椎管狭窄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0套华北地区出土自然干燥胸椎 1187个的椎孔进行测量和观察。结果:发现有发育性胸椎管矢径狭窄的13个,占总数的1.1%;椎孔周边有骨质增生及椎板过厚可能造成胸椎管退行性狭窄的有66个,占总数的5.56%。结论:胸椎管狭窄部位多发生于胸椎管的中、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钛网椎板成形术治疗后方受压型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1998~2012年40例后方受压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7~76岁),进行多节段椎板减压钛网成形术.结果 随访时间12个月~15年,平均36.4个月,钛网位置在位,植骨融合良好.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功能评定采用Mann标准,恢复达Ⅰ级者19例,达Ⅱ级14例,Ⅲ级6例,Ⅳ级1例,Ⅴ级0例,恢复优良率82.5%.结论 后方受压型胸椎管狭窄多表现为多节段受累,后入路多节段椎板减压内固定钛网椎管成形治疗后方受压型胸椎管狭窄症中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BACKGROUND: Due to complicated and special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isease and different degrees of lumbar degeneration in the elderly, it requires very careful choice of repair methods and repair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4.
全椎板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1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内固定种类:Dick钉8例,RF系统5例,Steffee钢板3例。结果平均随访3年6个月,参照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平均症状改善率为93%。结论全椎板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充分减压及防治脊柱不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1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内固定种类Dick钉8例,RF系统5例,Steffee钢板3例.结果平均随访3年6个月,参照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平均症状改善率为93%.结论全椎板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充分减压及防治脊柱不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姜黄素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切除L1或L2椎板。术中各组分别以胶原蛋白海绵姜黄素(C组)、胶原蛋白海绵(B组)置于裸露的硬脊膜后,空白对照组(A组)不作治疗。术后第4周处死动物取材,分别作肉眼观察、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OP)含量测定、胶原组织面积测定及成纤维细胞记数。结果 A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组织致密,与硬脊膜形成紧密粘连。C组无明显硬膜外粘连,HOP含量、胶原组织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记数显著减少。B组HOP含量、胶原组织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记数不同程度的减少,但不能避免硬膜外粘连的形成。结论局部应用姜黄素能够有效减少硬膜外瘢痕组织增生,避免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脊髓损伤患者不同时间段尽早急诊手术的术后神经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观察。方法选取35例脊柱脊髓损伤并进行创伤外科急诊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比较其不同时间段进行手术,术后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35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均较术前明显好转,8小时手术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较8小时的患者好,越早进行手术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越好,所有患者术后的脊髓功能ASIA评分(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时间越早手术的术后ASIA评分提高值就越高,与术前、不同时间段之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需加快其院外及院内的抢救,以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损伤,提高其术后神经功能康复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保守治疗无效单侧下肢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55 ~ 80岁,平均60.5岁;病程4 ~ 25周,平均12.5周。病变节段L3-4 5例,L4-5 30例,L5-S1 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的结果评估手术疗效。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有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 ~ 23个月,平均(16.2±3.2)个月。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1.55±5.36) 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7.53) mL、手术切口长度为(14.26±2.66) cm。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疼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1例出现下肢麻木,感觉过敏;有2例患者硬膜囊撕裂;无感染发生。结论 在腰椎管狭窄症中应用UBE行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是安全、有效的,为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低温同种异体胎儿颅骨脑脊膜椎管成形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的效果。方法:44例患者均因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行腰椎板切除术,随机分4组,A组单纯椎板切除,B组游离脂肪移植,C组充填质量分数为2%的透明质酸钠,D组用-80℃深低温冰箱内保存4个月的同种异体引产胎儿颅骨脑脊膜置于椎板切除术后的肌肉与硬膜之间。术后进行疗效评分和影像学观察。结果:随访6.24个月,参考Macnab评定标准,A组优良率72.2%,B组优良率80.9%,C组优良率81.8%,D组优良率94.7%。D组与其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CT复查显示:D组无硬膜外瘢痕粘连,其它组有不同程度的硬膜外瘢痕粘连。结论:用同种异体胎儿颅骨脑脊膜做屏障,能更好的预防硬膜外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2月~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和椎板开窗组,每组30例。经皮椎间孔镜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椎板开窗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于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DI指数评价患者脊柱活动功能,末次随访时行Macnab疗效评级。结果 与椎板开窗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组的手术切口长度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椎板开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和椎板开窗减压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技术更有利于术后早期疼痛症状缓解和脊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有51例。其中,对照组行单纯椎板开窗术,研究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分别于术后3~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根据MacNab标准,评价二者疗效及优良率。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患者术后产生的痛觉过敏、足下垂等并发症进行记录,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02例均取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1)疗效评价:研究组优良率为92.1%,对照组为8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2,P=0.0380.05)。(2)手术情况:研究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AS评分及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及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两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统计并发症,研究组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0,P=0.3990.05)。结论相比单纯椎板开窗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疼痛程度,而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腰椎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一种制作腰椎管狭窄动物模型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以SD大鼠为模型,分别行L5全椎板切除(B组)及切除后自体碎骨粒回植(A组),与空白对照组(C组)一同进行下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及出现间歇性跛行前的行走距离)和体表诱发电位(SEP)检查以观察腰椎管狭窄的表现,并进行L5的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以观察和测量腰椎管狭窄的程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检验模型对腰椎管狭窄模拟的效果。结果:A、B组术后均出现了明显的椎板再生和腰椎管狭窄的表现,且以A组更为明显。A、B组BBB评分分别自术后2周和1周恢复正常(P>0.05)。术后16周时,在3组大鼠中A组出现间歇性跛行前的行走距离最短(P<0.05),其均数较C组减少42.9%,B组较C组减少17.1%(P<0.05)。A、B组术后SEP潜伏期与时间呈正相关(P<0.05),波幅与时间呈负相关(P<0.05);术后16周时A、B组潜伏期均数分别较C组延长1.4倍和0.75倍,波幅均数降低78.9%和56.3%,且与C组相比,A、B组以上变化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最为明显(P<0.05)。术后16周时病理显示A组L5椎管狭窄最为严重(P<0.05),截面积较C组减少34.1%,B组较C组减少18.2%(P<0.05),L5的X线、CT和MR检查亦显示A、B组椎板再生,椎管狭窄。结论:椎板切除碎骨粒回植法制作腰椎管狭窄动物模型的效果显著,模拟性良好,是制作该类动物模型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羟脯氨酸浓度分析,评估两种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HyaRegen/SPI和HyaRegen/SPII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将Ls全椎板切除的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3组(n=12).A组为对照组,术区生理盐水冲洗后关闭切口;B组和C组为实验组,分别在暴露出的硬膜外覆盖HyaRegen/SPI 0.5 ml和HyaRegen/SPII 0.5 ml后关闭切口.所有动物术后8周予以安乐死,完整切下脊柱节段(L4~6)进行如下评估.①对硬膜外粘连程度进行大体观察,并根据Rydell标准进行分级;②对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和评估;③取术区硬膜外背侧少量瘢痕组织行羟脯氨酸浓度分析.结果:大体观察发现,A组硬膜外粘连严重、无法完整分离,而B组及C组未见明显粘连,A组的粘连程度Rydell分级要远高于B组和C组(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3组均在原椎扳切除术区形成大量新生骨,不同的是A组新生骨下可见广泛而致密的硬膜外粘连,脊髓向背侧牵拉,硬膜外间隙消失,而B组和C组新生骨下可见极少量瘢痕组织,硬脊膜表面光滑,未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硬膜外间隙存在,进行组织学评级后发现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脯氨酸浓度分析结果显示B组、C组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要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两种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HyaRegen/SPI和HyaRegen/SPII)均能够在术后8周有效预防新西兰兔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椎板切除减压能起到有效的脊髓神经减压作用,但该操作也会发生硬膜外纤维增生并突入椎管,致医源性椎管狭窄,发生持续或复发的腰腿疼痛。绿原酸是金银花的有效药理成分之一,主要有抗炎等作用。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绿原酸对椎板切除模型大鼠硬膜外纤维化及硬脑膜粘连的影响。 方法:选用72只健康成年Wistar大白鼠,制备椎板切除模型,随机分成3组(n=24)。绿原酸组皮肤缝合前椎板切除区域给绿原酸溶液2 mL/只;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术后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大鼠均于造模后4周被处死,进行实验评估,包括大体评价、组织学分析、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及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3组大白鼠均进入结果分析,解剖并取样。绿原酸组硬膜外胶原纤维增生较少,外观较为正常;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硬膜外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外观可见明显纤维瘢痕组织。组织学评价显示,绿原酸组的组织染色切片中成纤维细胞的密度明显比其他两组的成纤维细胞密度低。绿原酸组硬膜外纤维瘢痕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P < 0.01)。通过RT-PCR方法测得绿原酸组白细胞介素6 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低于另外两组。提示椎板切除模型大鼠局部应用绿原酸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同时可以降低白细胞介素6 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防止硬膜外瘢痕粘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腰椎骨性和软组织性因素造成的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致马尾神经及脊神经根受压[1]。临床表现为腰腿痛、间歇性跛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针对部分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自2002~2009年,作者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加椎板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9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脊髓伤的伤情严重复杂,在工矿,交通事故,战时及自然灾害情况下均可发生,不仅可危及生命且常合并严重的并发症.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以及笔者多年工作经验,针对脊髓损伤后如何护理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脊髓损伤护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预防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诊治的7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给予椎间孔镜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术后使用胶原蛋白海绵覆盖创面,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较先进的治疗方法,其治疗需经动脉穿刺,易并发动脉穿刺处局部出血及血肿,血肿发生率约0.5%~7.0%[1].我科2007年1例PCI术后并发严重血肿的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在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地收集216名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前及术后48小时的PCT、CRP、WBC、ESR测定值。比较这些指标在发生术后感染者与未发生术后感染者间的差异。结果 22名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发病率为10.2%。手术前各实验室指标在感染者与未感染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48小时各实验室指标中感染者PCT﹙=6.690,=0.000﹚、CRP﹙=3.024,=0.003﹚高于非感染者。ROC曲线结果表明,PCT﹙AUC=0.825﹚对于术后感染的诊断效果优于CRP﹙AUC=0.685﹚,PCT最佳临界点为0.6ng/ml。结论 PCT在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取得了较好效果,能够在感染早期及时发现感染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李群 《解剖与临床》2005,10(3):198-198
脑出血起病急、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以往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控制血肿的扩大及对脑组织的压迫;而外科大开颅手术创面大,疗效较差。近年来开展的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具有损伤小,清除血肿迅速的作用。我科自1997年-2003年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