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成人肠套叠1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总结分析,对成人肠套叠作出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的治疗。方法:对16例成人肠套叠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病人9例术前得到确诊,确诊率为56.2%。本组均行手术治疗,3例结肠肿瘤获得一期根治切除,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成人肠套叠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常难确诊,结合病史特点,联用B超、钡灌及CT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驰  马春峰 《疑难病杂志》2002,1(3):146-147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有腹痛、呕吐、腹胀、腹块、腹泻、便血。术前确诊6例,误诊15例。本组根据病因、病变部位、受累肠管的范围和程度均行相应的手术治疗。随诊6个月~2年,无肠套叠复发病例。结论 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详细询问病史,体检、X线钡餐检查、B超及CT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肠套叠早期确诊率,及时手术可有效治疗成人肠套叠。  相似文献   

3.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肠套叠,前者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而继发性肠套叠是由肠壁或肠腔器质病变所诱发,成年人多见.目的 讨论肠套叠的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成人肠套叠诊断困难,钡剂胃肠道造影诊断率高.CT检查被认为最有价值,典型的CT表现为靶征、彗星尾征.小儿肠套叠典型的病例根据病史及体检即可诊断,关键是对于早期不典型的病儿应争取及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小儿肠套叠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分析120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小儿肠套叠共治愈120例,其中空气灌肠复位成功95例,手术治愈25例(手术复位18例,肠切除吻合7例)。结论: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手术率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肠套叠肠切除一期吻合术的可行性及近远期效果。方法 对78例重型肠套叠手术复位后合并肠坏死、肠穿孔者72例和继发性肠套叠6例,行肠切除一期端端吻合术的近远期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78例中合并肠坏死而无穿孔者48例.合并肠穿孔者30例,合并梅克尔憩室者3例,合并过敏性紫癜致肠壁血肿者2例,合并肠壁淋巴瘤者1例。结肠切除结肠端端吻合术26例。回肠切除回肠端端吻合术38例,回盲部切除回结端端吻合术14例。78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77例伤口一期愈合,无肠瘘、肠狭窄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9年.其中12例较术前有明显稀便情况,1例术后5d切口感染经换药再次缝合后痊愈,1例术后6个月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经再次手术松解粘连带而痊愈。结论 对于重型肠套叠肠壁血运障碍或有器质性病变者可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术,一般不需要考虑肠造瘘或肠管旷置,近远期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提高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成功率的技术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在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及如何提高整复率。方法经空气压力灌肠证实肠套叠患儿125例(135例次),所有病例均在透视下采用空气灌肠获得肠套叠的诊断并进行整复治疗。诊断压力6~8kPa,整复压力10~16kPa。结果腹部平片86例次肠管生理积气减少。空气灌肠透视130例次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共整复成功129例次,其中一次性整复成功109例次,多次间歇性整复成功20例次,其中8例发生复套均整复成功,总成功率为95.56%,6例次未整复成功,无一例穿孔。结论空气灌肠是小儿急性肠套叠首选的诊治方法,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早期诊断及间歇性空气灌肠并辅以局部按摩是提高整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小儿坏死性肠套叠外科治疗9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坏死性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低压空气灌肠复位的作用、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93例小儿坏死性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原发性肠套叠,14例继发性肠套叠。套叠类型为回-结肠型73例,小肠型15例,结-结肠型5例。全组均行套叠复位加坏死肠段切除一期吻合术。术前误诊5例,死亡3例。结论:(1)局部解剖因素是小儿肠套叠发生的主要原因;(2)B超检查有助于肠套叠的诊断;(3)对于复发性肠套叠不宜反复多次地进行低压空气灌肠复位;(4)手术原则是对于高度怀疑肠管坏死的不能姑息,应积极切除,但同时亦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有活力的肠管及回盲瓣。  相似文献   

8.
报道儿童慢性肠套叠12例,全部为器质性病变引起,肠肿瘤为最常见原因。病史、查体加X线检查可协助诊断,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成人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成人肠套叠的实用价值。方法分析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成人肠套叠14例。结果超声能显示出套叠肠管特有的形态学改变,声像图特征表现为纵切腹部探及多重肠管套叠而成的“套筒”样肿块声像,横切面呈“同心圆”征,并可无损伤的动态观察。结论超声诊断成人肠套叠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肠套叠并肠切除一期吻合术的可行性及近远期效果。方法于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78例肠套叠手术复位后合并肠坏死、肠穿孔者72例和继发性肠套叠6例,行肠切除一期端端吻合术,并对其近远期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78例中合并肠坏死而无穿孔者48例,合并肠穿孔者30例,合并梅克尔憩室者3例,合并过敏性紫癜致肠壁血肿者2例,合并肠壁淋巴瘤者1例。结肠切除结肠端端吻合26例,回肠切除回肠端端吻合38例,回盲部及部分结肠切除回结端端吻合14例。78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76例伤口一期愈合,无肠瘘、肠狭窄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9年,其中12例较术前有明显稀便情况,1例术后5d刀口感染经换药再次缝合后痊愈,1例术后6d合并肺炎及切口处肌层断开出现腹壁疝,1例术后6个月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经再次手术松解粘连带而痊愈。结论对于肠套叠合并肠壁血运障碍或有器质性病变者可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术,一般不需要考虑肠造瘘或肠管旷置,近远期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非常少见而诊断的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并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对8例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8例患儿原套叠类型:回一结型5例,回一回一结型3例;8例患儿术后早期肠梗阻均行追踪腹部照片,其中2例B超检查于中腹部探及游离度较高的具有靶形征团块;术后小肠套叠类型:空一空型1例,空一回型2例,回一回型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肠套叠术后早期肠梗阻,医生应高度警惕小肠套叠的可能,耐心而细致的B超检查对疑有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可作为常规检查,检查阴性者追踪腹部照片,如肠梗阻进行性加重,应尽早手术,以挽救患儿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灌肠复位小儿肠套叠38例,探讨X线腹平片对小儿肠套叠诊断的价值,空气灌肠对小儿肠套叠诊断和复位,B超对肠套叠检查,钡灌肠对小儿肠套叠诊治.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共收集笔者所在科室灌肠复位小儿肠套叠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3个月至3岁,均为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后,复位率为90%.通过对多种肠套叠影像诊断作比较.结果 对小儿肠套叠诊断部分病例腹平片才有X线征象,B超检查是肠套叠非常有效的辅助检查,钡灌肠时可见到钡剂前进受阻呈充盈缺损,在适当压力下,套入部退向回盲部,但由于钡灌肠对复杂型套叠诊断率低还有穿孔的危险,现在已少用,而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所有病例,均可见肠管内的套入部呈软组织块影.结论 是X线腹平片对小儿肠套叠诊断有局限性,钡灌肠对肠套叠有穿孔的危险,尽量少用,B超检查是肠套叠最方便且无创伤的辅助检查,有关文献认同诊断符合率达到85%左右,而空气灌肠为小儿肠套叠的确诊提供准确的诊断方法,而确诊后能行复位治疗的,即可在透视中空气灌肠,复位率为90%.而快速、安全、成功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放射科医生有必要熟悉和掌握小儿肠套叠的各种诊断,以及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声像图特点.方法 对20例经超声诊断为肠套叠小儿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有特征性改变,"套筒"征、"靶环"征为其典型表现.结论 依据小儿肠套叠超声图像的特征性改变诊断小儿肠套叠,简洁准确,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程玉芳 《陕西医学杂志》1997,26(12):739-740
<正>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生于婴儿可无典型表现,误诊率高。若能及时确诊,早期治疗,可减少死亡。为引起小儿科医生对此病的重视、现将我院1986~1996年住院治疗的50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成人肠套叠(附4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1969-1990年22年间住院治疗成人肠套叠44例。占同期全部肠套叠住院病例26.4%。急性40.9%,亚急性36.4%,慢性22.7%。50%有器性病变,恶性肿瘤占13.6%。套叠类型:小肠型、小肠-结肠型、结肠型分别占31.8%、47.7%、20.5%。4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74.4%做了肠切除吻合术,本组死亡率为9.1%。作者对成人肠套叠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33例小儿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儿肠套叠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分析133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肠套叠类型及治疗效果。结果133小儿肠套叠共治愈131例,其中空气灌肠复位成功48例,手术治愈83例,其中手术复位56例,肠切除吻合26例,肠造口1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治愈率、减少手术率和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肠套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章希圣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9):459-460,502
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 ,特别多见于 2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急性肠套叠起病急 ,进展快 ,又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 ,易被误诊以致肠坏死 ,甚至死亡。而慢性肠套叠又因症状不典型 ,病程长 ,难以确诊。所以 ,许多学者对小儿肠套叠作了一些新的研究。1 病因研究肠套叠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肠套叠多见于 2岁以下的婴幼儿 ,除先天性畸形如美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外 ,还与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有关。后两者又与肠道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目前已从肠套叠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和粪便中分离出腺病毒 ,对…  相似文献   

18.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其远端或近端的肠腔内,使该段肠壁重叠并拥塞于肠腔,绝大多数原发性肠套叠发生在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人患者,急性成人肠套叠是少见的急腹症类型,多继发于肠道肿瘤、Meckel's憩室、肠道息肉及肠道感染等.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故易漏、误诊.有临床症状者大多需手术治疗.及时、准确诊断急性成人肠套叠对其治疗、预后均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映辉  文晓蓉 《西部医学》2005,17(3):249-250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类型及肠套叠的低频、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小儿肠套叠的类型及声像图表现,其中有10例先后采用低频及高频超声检查。结果肠套叠的病理原因29例中继发性肠套叠5例。为良性、恶性肿瘤及炎症肠套叠的类型以回结型最多。“油炸面圈征”或”靶环征”是肠套叠的特征性的超声表现。高频超声可发现更细微的病变,本组10例采用高频超声检查,3例发现系膜淋巴结长大。结论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是诊断肠套叠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裘圣平  胡吉波 《浙江医学》2005,27(6):455-456
小肠脂肪瘤属少见肿瘤,引起成人肠套叠更为少见[1].小肠脂肪瘤跟其它小肠良性肿瘤一样,临床上多无症状,诊断较为困难.现对我们近期收治的2例小肠脂肪瘤致肠套叠患者的CT资料作一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CT检查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