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东河源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为一级预防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入选某院符合标准的乳腺癌患者116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另外选取116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集并分析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资料,且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总结。结果:研究显示,引起广东河源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性生活不和谐、乳腺增生史、流产次数过多、卵巢囊肿史等。其中多因素分析可见,卵巢囊肿史(OR=13.349)、流产次数多(OR=2.074)、肝炎病史(OR=13.145)、口服避孕药(OR=9.360)等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哺乳年限长、睡眠时间长等是降低乳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广东河源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流产次数较多、卵巢囊肿疾病史、肝炎病史、吸烟史及长期胸罩不合适等,因此,需有效地控制乳腺癌,采取综合措施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及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发生精神分裂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住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01例(病例组),另选择无精神病史的患者101例为对照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为保护因素(OR=0.643,95%CI=0.235~0.863,P=0.01;OR=0.582,95%CI=0.168—0.906,P=0.01;OR=0.478,95%CI=0.174~0.834,P=0.01),而矛盾性、父亲惩罚严厉(F2)、父亲拒绝否认(F5)及母亲过分干涉(M2)为危险因素(OR=1.535,95%CI=1.096~2.187,P=0.01;OR=1.516,95%CI=1.097~2.096,P〈0.01;OR=1.375,95%CI=1.034—1.989,P:0.01;OR=1.347,95%CI=1.272~1.915,P〈0.01)。结论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常见类型和危险因素,为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经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统计并发症发生的类型和发生率,对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Х^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4%,其中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1.1%。结果显示接受放化疗(OR=1.438,95%CI1.231~1.690)、吸烟(OR=2.152,95%CI1.756-2.637)、烟龄(OR=2.447,95%CI1.683~3.558)、营养不良(OR=1.930,95%CI1.756~2.121)、合并肺部疾病(OR=2.251,95%CI1.850—2.739)和手术时间(OR=2.550,95%CI1.989~3.269)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胸腹腔镜手术(OR=0.436,95%CI0.313~0.607)是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并且与患者的基础特征、手术、营养等多种因素有关,必须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以彻底地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人群中GSTT1基因、GSTM1基因多态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筛选易感人群、早期诊断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105例正常人和100例乳腺癌患者GSTT1基因、GSTM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进行检测,Logistic回归等方法估计基因、基因与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度。结果:GSTT1、GSTM1基因和乳腺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OR(95%CI)分别为0.322(0.175~0.593)和0.340(0.188~0.615);GSTT1基因与GSTM1基因的交互作用和乳腺癌的发病有统计学关联,GSTM1基因和GSTT1基因同时缺失的人群OR(95%CI)为12.338(3.621~22.042);GSIT1基因及GSTM1基因与多个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存在交互作用。结论:GSIT1、GSTM1基因的缺失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特定的环境暴露背景下,基因在与环境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促进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人群中GSTT1基因、GSTM1基因多态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筛选易感人群、早期诊断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105例正常人和100例乳腺癌患者GSTT1基因、GSTM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进行检测,Logistic回归等方法估计基因、基因与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度。结果:GSTT1、GSTM1基因和乳腺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OR(95%CI)分别为0.322(0.175~0.593)和0.340(0.188~0.615);GSTT1基因与GSTM1基因的交互作用和乳腺癌的发病有统计学关联,GSTM1基因和GSTT1基因同时缺失的人群OR(95%CI)为12.338(3.621~22.042);GSIT1基因及GSTM1基因与多个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存在交互作用。结论:GSIT1、GSTM1基因的缺失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特定的环境暴露背景下,基因在与环境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促进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与其社区高危人群常见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经查颈彩超证实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广州本地社区高危人群的资料f共235例),以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扁平斑、硬斑、软斑和溃疡斑)与其常见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80岁以上患者溃疡斑明显增多(P=0.042);女性俨:0.000)及高血压俨=0.027)患者软斑的数量明显减少。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age)和收缩压(SBP)是影响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ORage=1.043,P=0.03QOR SBP,=1.026,P:0.024);女性及SBP是影响软斑形成的主要保护性因素(ORsex=0.321,P=0.000;OR SBP=0.970,P=0.006)。结论女性及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软斑生成相对较少,而80岁以上高龄患者溃疡斑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2):2766-2768
目的总结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神经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360例DM患者按有无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0例,进行空腹血糖水平测定,并对每位患者体重指数、血脂水平、血压水平、DM病程进行统计;对疑似有相关病变的DPN患者进行胫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DPN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更大、病程更长,并且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1.059,95%CI=1.039—1.078,P〈0.01)、病程(OR=1.082,95%CI=1.051—1.164,P〈0.011、收缩压(OR=1.040,95%CI=0.020—1.058,P〈0.01)和血糖指标(OR=0.142,95%CI=0.039—0.389,P〈0.01)是DN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糖越高、病程越长、神经损伤越重、高血压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年人群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徐州市大屯社区中年人群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徐州大屯社区5万居民中抽取调查样本500例,入选382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各暴露因素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性别、年龄、饮酒、吸烟、绝经前妇女、高血压家族史、体重指数、尿酸、血糖、甘油三酯、低载脂蛋白A血症、载脂蛋白B、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计算,比数比(OR)值除绝经前妇女外均大于1,高血压与上述因素存在正相关(OR〉1,P〈0.05)。高血压与绝经前妇女存在负相关(OR〈1,P〈0.05)。(2)各暴露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与体重指数、高血压家族史、甘油三酯、年龄存在正相关(OR〉1,P〈0.05),高血压与绝经前妇女存在负相关(OR〈1,P〈0.05)。结论体重指数、高血压家族史、甘油三酯、年龄、绝经可看作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绝经前妇女存在高血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54例AMI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观察死亡和心源性事件发生情况,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功能Killip分级、心律失常、梗死部位、心绞痛史、高血压病史、脑血管病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J3受体阻滞剂、调血脂药和溶栓治疗使用情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12个因素与AMI的随访5年死亡事件相关联,P〈0.05;多因素回归显示:年龄(OR=1.596)、心功能Killip分级(OR=2.024)、ACEI(OR=0.477)、PCI(OR=0.216)是死亡的显著相关因素,P〈0.01;低风险指数组和高风险指数组5年累计生存率分剐是82.3%和69.8%,χ2=6.732,P=0.009;所有心源性事件的独立相关因素为年龄、前壁梗死、心功能Killip分级、心绞痛史、ACEI、PCI,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5年心源性事件累计发生率分剐是66.3%和83.1%,P=0.002。结论AMI患者具有远期心源性事件高发率和死亡率,年龄、前壁梗死、心功能、心绞痛史是远期预后的显著危险因素,ACEI治疗和PCI具有正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提高ACS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贞医院心内科2010年6—10月完成6个月随访的ACS患者389例,使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对患者就诊时和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与生活质量变化的关系。结果治疗6个月后,ACS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均较基线水平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0±16)分比(69±17)分,(64±17)分比(40±22)分,(79±14)分比(58±18)分,(76±13)分比(72±17)分,(43±17)分比(40±23)分,P〈0.01或P〈0.05]。通过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出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P=0.001)、性别(P=0.048)、婚姻(P=0.001)、高血压(P=0.012)、受教育程度(P=0.037)、既往冠心病史(P=0.0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治疗方式为ACS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保护因素[比值比(OR)=0.009,95%置信区间(CI):0.001~0.064,P〈0.01],既往心绞痛史为ACS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危险因素(OR:3.063,95%CI:1.395~6.726,P〈0.05)。结论年龄、性别、婚姻、高血压、受教育程度、既往心绞痛史、既往冠状动脉介入史均能够影响ACS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式和既往心绞痛史是ACS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女性普查乳腺增生的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乳腺疾病普查的589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检查前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健康组和乳腺增生组。将两组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生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89例女性中,查出乳腺疾病患者170例(28.86%),其中乳腺增生患者159例(93.53%),乳腺纤维瘤患者6例(3.53%),乳腺囊肿患者5例(2.94%)。内分泌失调、情绪紧张、不良生活习惯、不合理饮食结构、长期服用雄激素及避孕药是发生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增生在乳腺疾病的发病率中占据首位,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进行预防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体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70例乳腺癌、35例乳腺良性病变、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MP-9抗体浓度,同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分别检测各组标本中MMP-9的表达水平,以了解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分析血清MMP-9抗体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ELISA检测血清MMP-9抗体在乳腺癌标本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和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Vision检测血清MMP-9在健康体检组、乳腺良性病变组、乳腺癌组中的表达分别为阴性、弱阳性和强阳性,这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呈一致性(P<0.01).血清MMP-9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有关(P<0.01).血清MMP-9的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因此,检测血清MMP-9对乳腺癌的预后及病情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时机对初产妇女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96对母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母婴接触60 min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首次出现觅食、开始母乳喂养、吸吮持续时间,两组初次母乳喂养得分以及成功率,两组产妇产后不同阶段的纯母乳喂养率,两组新生儿常见病发病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吸吮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研究组的初次母乳喂养得分为(10.6±2.1)分、初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1.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初次母乳喂养得分[(8.0±3.3)分]与成功率(66.7%)(均P<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产妇出院时、生产后6周、生产后4个月、生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后母婴皮肤接触持续60 min可以促进首次母乳喂养,并提升早期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经乳腺活检证实为良性肿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入院、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等过程中均予以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乳腺疾病知识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对乳腺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SAS和SDS以及医生和护理人员对两组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在乳腺基本知识、自我保健、乳腺自检、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和心理情绪等乳腺疾病知识方面均较观察组患者得分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高于较观察组(f=11.93,P<0.05;f=15.24,P<0.05);医生和参与护理人员对观察组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l,P< 0.05;χ2=9.77,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对乳腺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对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部1435名官兵为研究对象,运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①官兵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6.2%,主要分布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躯体化和偏执等因子上;官兵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除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它均显著低于中国成人常模;②对官兵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习惯、战友关系自评、家庭组成、父亲文化程度呈显著性线性相关关系,是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官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有必要对重点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喂养方式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志才  丘惠娴  周曙明 《河北医药》2010,32(13):1697-1698
目的比较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出生的正常体重儿348例,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3组,纳入婴儿分别于1、3、6月龄进行丹佛智能筛查表(DDST)发育测试,同时记录6个月内患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佝偻病等疾病的情况。结果婴儿常见病患病率以母乳喂养组最低、混合喂养组次之,人工喂养组最高,且3组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婴儿在1、3、6月龄的DDST压线项目通过率中,大多数项目通过率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月龄中62.5%的项目,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月龄中38.46%的项目,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乳是4个月内婴儿的最佳食物,其营养素齐全,能够减少患病率、全面满足婴儿体格生长,同时适时添加高质量的辅食对婴儿智能发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妇女乳腺相关疾病风险因素与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接收的1168例体检妇女,采用放射线或B超进行检查.结果 在所有体检者中,检出乳腺疾病247例(21.15%),疾病的发生主要与年龄、婚姻、生育、病史、职业、情绪等因素有关.结论 通过研究妇女乳腺相关疾病的风险因素,在临床防治的过程中加强乳腺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妇女对乳腺相关疾病的预防意识,降低妇女的乳腺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特征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5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TS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EGF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但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乳腺癌患者中高表达率为84.0%(42/50),在乳腺良性肿瘤中高表达率为30.0%(6/20).TSGF与病理类型无关,但与临床分期相关,晚期乳腺癌患者明显高于早期患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率为80.0%(40/50),乳腺良性肿瘤中表达率为25.0%(5/20).两种因子联合检测其检出率更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VEGF 、TSGF在诊断乳腺癌疾病及在乳腺良恶性鉴别中具有临床意义,恶性肿瘤中其两种因子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且特异性优于其他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临床表达及其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2例的乳腺癌组织标本作研究组,资料选择同一患者癌旁组织标本72例作对照组,对两组予以Westemblot和免疫组织的化学法行阳性检测,分析两组BP1蛋白的阳性表达,研究组BP1与Bcr-2表达相关性,以及BP1和乳腺癌病理因素相关性。结果研究组BP1阳性表达,比对照组BP1阳性表达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研究组Bcl-2的蛋白阳性表达和BP1阳性表达具正相关性(P<0.05)。研究组BP1的阳性表达和乳腺癌病理因素中PR、ER和C-erb-B-2具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内的BP1蛋白阳性表达,可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可与Bcl-2的上升表达的促进具相关性,具有一定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住院晚期新生儿单纯性血便的临床相关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住院晚期新生儿65例单纯大便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现单纯性血便的病种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湿肺、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胃肠不耐受及外科疾病等;65例单纯性血便患者中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主(49.25%),而新生儿胃肠不耐受血便发生率(21.05%)相对增高(P<0.01);血便发病率:纯母乳喂养组(3.22%)与非纯母乳喂养组(0.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母乳喂养(0.43%)、人工喂养组(0.49%)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便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症,晚期新生儿血便引发原因可能与新生儿凝血功能低下,疾病因素影响及喂养因素相关,除外科因素外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K1、调节胃肠菌群及保护肠道黏膜等控制,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