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由亲心肌病毒感染所致的以心肌炎症(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为主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长短不一,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且部分转化为心肌病。现代医学认为,病毒对心肌组织的直接损害、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随后继发产生的自体免疫过程是VMC的主要发病机制。传统的中医学中没有“病毒性心肌炎”之病名,  相似文献   

2.
张晓荣  赵兴国 《中医药研究》2010,(12):1509-1510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引起的一种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为主的疾病,小儿常见,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黄芪对心肌细胞感染CVB3病毒后大鼠具有明显抗病毒、降低心肌细胞内病毒滴度及保护心肌等作用[1],黄芪皂苷能抑制感染CVB3病毒的心肌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LDH),并使培养液中病毒滴度下降[2].我科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VMl,取得明显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常见的病毒感染导致的心肌炎性病变,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而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著。本文主要从VMC常见的4种机制入手,分别阐述中药单体或复方制剂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抗自由基、抗氧化、改善心肌代谢、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为临床上中药的运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病毒性心肌炎(VMC)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慢性期易并发顽固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等。本病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国内应用黄芪治疗VMC取得较好的疗效,对黄芪治疗VMC的药理机制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指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其感染的病毒有二十余种,Coxsaekie病毒(CVBm)、腺病毒、疱疹病毒最常见,Coxsaekie病毒中以B组1型~V型为主。对病毒引起的心肌细胞病理改变及机制的探讨一直足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黄芪注射液对柯萨奇B3心肌炎小鼠心肌穿孔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丽敏  魏克伦  李微  高虹  郭岩 《中成药》2002,24(11):857-859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Balb/C鼠24只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细胞株后,随机等分为两组;实验第8日留取心肌和血液标本,分别进行心肌病理检查,心肌穿孔素(Perforin,PFP)m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分析及血清肌酸激酶-MB(CK-MB)测定。结果: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黄芪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心肌穿孔素RT-PCR半定量;黄芪治疗组心肌Perforin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CK-MB含量;黄芪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PFP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CK-M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黄芪注射液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和减轻心肌损伤的作用穿孔素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以儿童及青壮年多发,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为病毒侵犯心脏后所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心肌间质炎症改变的一种疾病[1],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应以本虚标实立论,邪毒  相似文献   

8.
李锐  党群 《中医药研究》2011,(10):1244-1246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病毒侵犯心脏引起的心肌实质和/或间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它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儿童和男性青壮年。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有24种以上,以肠道病毒如柯萨奇B族病毒(CVB)、流感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心肌炎最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心肌炎细胞凋亡与TGF-β1表达的关系.方法与结果:通过给BALB/C小鼠腹腔接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诱发病毒性心肌炎(VMC),感染病毒3~35 d,病毒性心肌炎(VMC)检出率为91.67%.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发现:78.33%感染病毒鼠心肌中发现凋亡细胞,71.67%有TGF-β1的表达,二者之间分布区域一致.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参与HSV-1诱导的VMC的发生、发展,而TGF-β1可能参与VMC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黄芪为补气之圣药,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功效。随着黄芪化学成分研究的日益深入,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更加广泛。该研究基于系统中药学的理论,从分子层面表征黄芪补气功效,发掘黄芪补气功效标志物。通过TCMSP及ChEMBL数据库构建黄芪有效成分-靶点数据库,明确黄芪补气功效系统所涉及的靶点(元素)。根据靶点间的关系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依据分子复合物检测算法(MCODE)划分网络模块(结构),以黄芪发挥补气功效(功能)的药理作用划定其补气功效系统的边界。从成分、靶点、药效层次上探讨表征黄芪补气功效成分。结果表明,黄芪中的常春藤皂苷元、槲皮素、毛蕊异黄酮、刺芒柄花素、华良姜素、异鼠李素、黄芪皂苷Ⅲ、黄芪异黄烷苷等8个关键成分可作用于17个关键靶点构成的8个功能模块,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脂质代谢过程、氮化合物代谢的正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调控、脂肪酸代谢过程的调节等生命过程,产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强心、保护心肌细胞、改善物质代谢、抗氧化等药理作用,进而发挥补气的功效。该研究基于系统中药学的理论,从分子网络的水平发掘了黄芪补气的功效标志物,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阐释及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今后可聚焦于这些成分进行配伍研究,进而对黄芪补气功效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并加强相应疾病的药理机制及相关制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