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导用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Poly I:C)治疗HBsAg持续阳性的慢性、迁延性肝炎及HBsAg健康携带者、肝炎后HBsAg慢性携带者共41例。对肝功能改善疗效较好,通过放射免疫电泳自显影法检测,无一例HBsAg阴转。一、临床病例:1.HBsAg持续阳性的慢性、迁延性肝炎17例,其中SGPT、TTT均高者10例,单项SGPT增高者5例,单项TTT增高者2例。  相似文献   

2.
对82例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无症状 HBsAg携带者的血清进行前 S_2蛋白(Pre-S_2)检测(ELISA法),同时对部分患者进行动态观察。82例检测对象包括急性乙型肝炎(AH)4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14例和无症状 HBsAg携带者6例,同时设甲肝及健康人15例为对照组。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85年3月至1986年2月住院的149例急性散发性肝炎的病原血清学检测及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符合1984年南宁会议规定的急性肝炎病例,于起病后1~2周内采集血清标本,检测抗HAY-IgM、抗HBc-IgM、HBsAg等。以下情况不列入本统计:1.肝功能异常时间超过半年;2.随访中发现为复发者;3.HBs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GPT在  相似文献   

4.
HBsAg 阳性肝炎病人的HBsAg 能否阴转与预后关系密切。急性肝炎病人HBsAg 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者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HBsAg 持续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平均3.6年期间约有15%发展为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10~16年可能演变为肝细胞癌。为了解影响HBsAg 阴转的临床、生化及免疫学因素,对近5年住院的234例HBsAg 阳性肝炎病人进行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肝炎诊断和分型按1978年全国肝炎学术会议制订标准,部分病例经肝活检证实。计急性黄疸型肝炎(AIH)48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AH)49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及慢性活动型肝炎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了解HBsAg阳性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81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及其中14例急性、亚急性暴发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阳性率,比较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两组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结核病化学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HBsAg阳性者占48%(39/81);急性、亚急性暴发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阳性者占64%(9/14)。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HBsAg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结论HBV感染或携带者肝脏更易受到抗结核药物的损害,甚至可引发致死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6.
我们子1977~81年用SK~SD 各2.5u/0.1ml,PHA66.7μg/0.1ml 皮试检测正常人543名,HBsAg携带者383例,各型病毒性肝炎679例。其结果:(1)HBsAg 携带者及各型肝炎患者,经统计学处理,除K~SD 皮试在急肝恢复期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型肝炎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明显差异。(2)急性肝炎患者随着病情好转进入恢复期,两种皮试多数呈阳性,少数为低阳或弱阳者,往往提示病程迁延或  相似文献   

7.
在产科门诊中经常有人来咨询,询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又称HAA)阳性者能不能结婚、生育。 HBsAg阳性,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乙型肝炎病人,包括乙型肝炎潜伏期病人、乙型肝炎急性期病人、乙型肝炎慢性期病人和乙型肝炎恢复期病人。这类HBsAg阳性者暂时不宜结婚,否则不仅会把疾病传染给配偶,而且婚后会使病情加重,更严重的是妇女婚后怀孕会引起流产、早产、新生儿窒息、死胎、胎儿畸形。另一种HBsAg阳性,是无症状HBsAg携带者,这类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0%,血清检测虽然HBsAg呈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怵征,各项肝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8.
108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对108例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西药致肝损害70例(64.8%),中药致肝损害38例(35.2%);HBsAg阳性36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6例,占43.9%,重症肝炎6例,占16.7%,死亡2例,占6.5%,HBsAg阴性72例,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18例,占25.0%,重症肝炎2例,占2.8%,无死亡病例。结论影响药物性肝炎的预后因素有药物种类、联合用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和预后,与机体的免疫状况关系极大。为了解肝炎与体液免疫的关系以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肝炎,我们调查了 HBsAg 阳性、阴性肝炎及 HBsAg 长期健康携带者血清中 IgG、IgM,IgA 的水平,调查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来源:HBsAg 阳性的慢性、迁延性肝炎21例,HBsAg 健康携带者14例,HBsAg 阴性的急性肝炎10例,HBsAg 阳性的急性肝炎14例,健康者9例。(二)方法:1.IgG,IgA、IgM 单向扩散板是由北京生研所供给。应用马抗人 IgG、IgA 和兔抗人 IgM 混合均匀,倒板制成。2.标准工作液为76—1批,其免疫球蛋白含量为:IgG120单位/毫升(67.0微克/单位),IgA106单位/毫升(13.4微克/单位),IgM124单位/  相似文献   

10.
<正> 国内外对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研究均较乡,对急性型经卧床休息及一般保肝对症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对慢性型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疗效欠满意,本文报告经直肠输注氧气治疗各型肝炎的近期结果。自1983年11月至1984年3月底,共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26例,完成疗程的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20~40岁11例,40~60岁9例,60岁以上1例。按1978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杭州)会议所定标准分型,急性病毒性肝炎5例(其中HBsAg阳性4例),慢性迁延性肝炎3例(HBsAg阳性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2例(HBsAg阳性10例),坏死后肝硬化伴腹水1例(HBsAg阳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病毒性肝炎(下称肝炎)家庭内传播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无疑对肝炎的流行规律能有新的认识,从而提高防治水平。本文报道1979年10月~1980年4月,对189例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现症患者和25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计214个家庭的555名家庭接触者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其结果进行了流行病学的初步分析和探讨。一、调查对象 1.189例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患者是通过昆明市传染病院门诊部、住院部收集的确诊病例,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80例,无黄疸型肝炎25例,慢性迁延型肝炎27例,慢性活  相似文献   

12.
58例HBsAg 无症状携带者第7~12年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48.28%仍为持续稳定的无症状携带者,仅10%其HBsAg 阴转或康复;24人在携带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发生急性肝炎,其中14人预后良好,成为病后携带者;10人发生急性肝炎后,发展为迁肝、慢活肝。平均每年有5.91%的携带者发展成各型临床肝炎。凡有过HBsAg 阳性、慢迁肝病人或抗-HBcIgM 滴度≥1:100者,Dane 颗粒检出率均高(63.64%,70.00%,44.00%),三者检出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在乙型肝炎防治工作中应列为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3.
1979年,我省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发现HBsAg阳性率达7.65%(R PHA),据此估计全省约有二百万左右HBsAg无症状携带者。为了解HBsAg携带者的动态变化及造成的长期危害,进一步为乙肝的预防管理提供依据,我们在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题委员会的统一布署下,于1983年9—11月对我省1979年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中查出的HBsAg携带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观察内容: (一)对1979年我省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时,7个调查点(贵阳市、遵义市、毕节、独山、玉屏、天柱、道真县)发现的380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进行随访,了解其动态变化,包括转阴、持续携带以及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聚肌胞(简称PIC)是一种高效化学合成干扰素诱导剂,本文报道了用国产PIC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HBsAg 携带者共71例的临床观察。治疗对象均系反向被动血凝法HBsAg 阳性者。男性58人,女性13人,年龄为6~59岁,平均病程为2.87年。其中慢性迁延型肝炎(CPH)4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7例,HBsAg 携带者14例。全部病例随机分为疗程三个月(共41例)和六个月(共30例)两组。按PIC2mg肌注,每周二次治疗。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HBsAg 滴度和免疫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对40例经临床及肝穿刺病理诊断的 HBsAg 阳性及 HBeAg 阳性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例的 e 系统追踪4~25月。12例出现抗 HBe 转化,12例 HBeAg 阴转,其余16例 HBeAg 持续阳性,据此分三组观察。结果表明:向抗 HBe 转化组中血清 HBsAg 滴度低于 HBeAg 阳性持续组(P<0.05),而其急性期 SGPT 水平则高于后者(P<0.01),该组病人多有急性肝炎病史。在缓解期,该组病例约有半数表现临床症状、肝功能、DNA-P 活性等全面好转,血消 HBsAg 阴转或转为低滴度,其近期预后明显优于 HBeAg 阳性持续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出现 HBeAg 向抗-HBe 转化的有关因素、临床特点和转归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由HBV的基因编码所决定的,存在于Dane颗粒外壳及小球状和管状颗粒中。感染HBV后血中检出HBsAg的时间一般为4周至6个月。血清中检出HBsAg,可以是携带者,也可以发病。乙型肝炎之潜伏期、急性期、迁延性、慢性活动性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无症状携带者均可检出HBsAg,这提示他们均已被HBV感染。单项HBsAg(+)不能作为诊断肝炎的唯一依据,HBsAg  相似文献   

17.
作者将69例不同人种的乙型肝炎病人分为4组:健康携带者16例,其中8例HBeAg阳性,8例抗-HBe阳性;性传播疾病诊所中的HBsAg阳性病人10例,其中6例HBeAg阳性,4例抗-HBe阳性;慢性携带者25例,其中6例HBeAg阳性,19例抗-HBe阳性;急性肝炎病人18例,血清中仅有HBsAg。多聚酶链反应(PCR)过程在Perkin-Elmer-Cetus热循环系统中进行,从HBV基因组中挑出前核心/核心及多聚酶片段的寡核苷酸序列作为引物——1763、2032R及KL  相似文献   

18.
高仕卿  沈启明 《河北医药》1991,13(5):314-315
在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上,混合或重叠感染丁型肝炎病毒(简称HDV)所引起的急性和慢性丁型肝炎(HD),日趋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了解本地区丁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本组实验对唐山市区及县区1989年以来就诊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300例和HBsAg阳性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45例各型病毒性肝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情况及非特异性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测定结果,分析讨论如下。一、病例选择本文病例为本院1979年5月~1980年6月经确诊的门诊及住院肝炎患者(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计145例。其中急性肝炎69例,重症黄疸型肝炎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4例,乙型肝炎31例,HBSAg健康阳性携带者13例。本组病例男95例,女5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2岁。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免疫和对传染源的管理控制病毒性肝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其发病率占目前传染病首位。就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而言,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现有1亿以上人口为无症状HBsAg阳性者,截止到2002年9月,卫生部疫情报告有63万乙肝现症病人。病毒性肝炎可致肝坏死,乙、丙、丁等型肝炎易转为迁延型肝炎甚至肝硬化,20%转为肝癌,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卫生管理者、防疫、医疗等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