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沙门菌主动外排多重耐药基因acrB与表达水平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伤寒沙门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与多重耐药主动外排基因acrB的检测、序列分析及其表达水平。方法根据NCCLS推荐的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7种抗生素对伤寒沙门菌的抗菌活性,以基因库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PCR扩增acrB、测序并用RT—PCR方法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32株伤寒沙门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哌拉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0、0、28.13%、43.75%、40.63%和12.5%,其中多重耐药菌10株。所有细菌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测序显示与参考沙门菌序列(No.AL627267)比较,有2处碱基变异。与大肠埃希菌(No.ECU00734)比较,碱基同源性为85.51%(61/421),提示其碱基序列同源性极高。对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及不耐药部分伤寒沙门菌共16株进行一步法RT—PCR检测acrB表达水平,结果所测伤寒沙门菌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的表达,多重耐药株主动外排的表达较其它菌株明显增强。结论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率低,对哌拉西林、氯霉素、四环素耐药率相对较高,且有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中均存在acrAB主动外排系统,acrB与大肠埃希菌同源性高,对不同结构抗生素耐药的种类越多,表达水平越高。主动外排机制可能是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衡阳地区近年来伤寒杆菌耐药情况及治疗伤寒的最有效药物。方法:对本院近2a临床分离的108株伤寒杆菌用12种抗菌药物作体外药敏(纸片法)试验。结果:对复方磺胺甲唑、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氟罗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头孢噻肟耐药率低,对氯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率比既往资料有下降;对阿米卡星、诺氟沙星、头孢哌酮均不同程度耐药。结论:除诺氟沙星外的氟喹诺酮类目前是治疗伤寒最有效药物。近年伤寒杆菌对多年不用的氯霉素、庆大霉素敏感性有所恢复。儿童伤寒宜用头孢噻肟治疗。  相似文献   

3.
1992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报道1992年上海地区13所医院9710株临床分离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572株(26.5%),革兰氏阴性杆菌7138株(73.5%),以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多见。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和MRSE)约占60%。万古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仍有强大抗菌作用,耐药菌株出现在少数情况。伤寒及其他沙门菌属对氯霉素、氨芋西林和复方新诺明仍显示敏感,对喹诺酮类高度敏感,耐药率<5%,志贺菌属对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但对喹诺酮类显示敬感,尤其对话氟沙星耐药率仅为2%。几年来,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和绿脓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变化不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耐药率有所增高,约10~20%。耐五种以上抗菌药的多重耐药株在某些病房呈相对集中趋势,并具有相同的耐药谱,提示可能有编码相同耐药性质粒的菌株在医院内流行和院内感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金葡球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葡球菌是重要的院内致病菌.由于它可同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使得治疗由它引起的感染和控制其传播与流行十分困难.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对金葡球菌包括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球菌(MRSA)显示了较高的活性.但随着喹诺酮类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很快MRSA出现了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并且耐药率迅速上升.以色列 Shalit于1987年底调查了50株临床分离的MRSA,其中45株同时耐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加拿大的Ontario1988年开始在临床使用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而1989年调查102株MRSA中有50%同时耐此两种药.Michige某医院,1984~1985年分离的MRSA对环丙沙星均敏感,而1989年分离118株MRSA中,耐环丙沙星为65株.关于金葡球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已至少提出3种机制:(1)靶酶DNA旋转酶的改变;(2)拓扑异构酶IV的改变,引起对喹诺酮低水平耐药;(3)药物的主动排出系统.其中DNA旋转酶的突变是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治疗伤寒以喹诺酮类为首选 ,第二代喹诺酮类最适合于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1]。由于此类药物(如氧氟沙星)的普遍应用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对氧氟沙星不敏感或耐药的伤寒菌株 ,所以必然带来一个怎样合理联用抗生素以达到“最短的疗程 ,最少的费用 ,最小的痛苦 ,最好的疗效”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一点体会。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取我科1997年8月至2000年10月的60例住院病人 ,组成三个治疗组 ,各组间年龄、性别、入院前病程(平均为6.3天)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符合伤寒诊断标准。入院时检查均未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玉瑛 《贵州医药》2001,25(4):363-364
上世纪 70年代初以来耐氯霉素菌株逐年增多 ,耐药谱不断扩大。文献报道应用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耐药伤寒 ,疗效满意[1] 。但由于受动物实验时氟喹诺酮类对关节软骨的影响而较少在儿科应用。为探讨环丙沙星治疗小儿伤寒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 ,我们于 1997年 10月~ 1999年 3月采用环丙沙星与丁胺卡那 +先锋霉素V进行了临床对比疗效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以临床诊断为伤寒的 69例患儿为治疗对象 ,随机分为环丙沙星治疗组和丁胺卡那霉素 +先锋霉素V对照组 (以下简称治疗组及对照组 )。1 2 临床资料1 2 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7.
46株丙型副伤寒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烽  李虹  梁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340-1340
目的:探讨丙型副伤寒杆菌耐药性。方法:采用阳光细菌分析仪及配套检测仪进行生化药敏试验。结果:细菌对氯霉素、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耐药率低,氨苄西林、复方磺胺耐药率高。结论:氯霉素与喹诺酮类可作为沙门菌感染的首选药,三代头孢抗菌活性强,但要合理使用,注意产ESBLs菌株监测,防止耐药菌株流行。  相似文献   

8.
杨道沈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75-1376
伤寒、副伤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疾病负担较重。我县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发病率仍高居不下,暴发时有发生。近年地区性的副伤寒流行病原谱发生变化,也出现耐药菌株,防治工作相对面临困难。根据国家发布的《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1—1995),伤寒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可以有很多种,一般来说,氯霉素类属于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特别是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作用最强,是临床的首选药物。但有报道提示氯霉素耐药率达54.4%,所以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也可作为首选,其中常用的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另外,三代头孢菌素在体外对伤寒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毒副反应低,尤其适用于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以及氯霉素耐药菌所致伤寒。常用的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临床上也有其他治疗方案作相关成本.效果分析,本文就我院收治的2004年在我县暴发的200多例副伤寒甲流行性疾病患者.在剔除治疗中相关影响后,从中选出24例具有代表意义的治疗方案.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费用).效果评价,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40年氯霉素一直作为伤寒病原学治疗的首选药物,疗效甚为理想。近年由于耐药菌株的产生使该药效果显得逊色,治愈率下降,复发率增加。第三代喹诺酮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开始占主导,尤其后者适用于重症患者。氨基糖甙类中的丁胺卡那及庆大霉素疗效也较理想。新一代的喹诺酮类伍用氨基糖甙类将作为伤寒病原学的治疗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复发是伤寒的特点,其复发率为10—20%,有的高达28%。复发原因至今还无满意的解释。我院1986年和1987年收治大量伤寒患者,仅血培养阳性的成人患者就有293例,本文分析这些病例,对影响复发的临床因素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为1986年和1987年我院收治的14岁以上伤寒患者,全部经细菌学证实,共293例。19例药敏试验表明对氯霉素敏感;274例对氯霉素和常用治疗伤寒的抗生素耐药。男152例,女141例。80例复发,复发率为27.8%,其中52例为住院治疗期间复发,28例为复发后再次入院。二、收集所有病例,包括复发和非复发者  相似文献   

11.
伤寒、副伤寒均为临床常见传染病,它们的临床表现、理变化相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耐氯霉素菌株逐年多,耐药谱不断扩大,文献报道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耐伤寒疗效满意犤1犦,现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对关节软骨存在响,故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慎用犤2犦,限制了临床用药。近来更有耐喹诺酮类药物菌株出现。为探讨一种合理的副伤治疗方案,我院于2001年4月至2001年5月采用头孢噻钠联用阿米卡星治疗副伤寒43例,与环丙沙星联用阿米星治疗组27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70例副伤寒均为我院…  相似文献   

12.
林兰  丁宏  崔生辉  张庆生 《中国药事》2011,25(8):836-840,847
目的对我国武汉地区0~3岁临床婴幼儿腹泻沙门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耐药性和分子分型分析。方法超广谱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治疗侵袭性沙门菌感染的重要抗生素,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性传播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研究从3746例儿科临床门诊病人粪便样本中共检出221(5.9%)株沙门菌,分别属于29个血清型,抗生素的耐药谱在不同血清型间存在明显差异。环丙沙星耐药株多为鼠伤寒沙门菌,且均对4种以上非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22株环丙沙星耐药鼠伤寒沙门菌中19株位于同一个脉冲场群中。在18株沙门菌中检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aac-(6’)-Ib-cr,其中4株菌中还携带qnr基因。在7株菌中检出质粒介导的超广谱-内酰胺酶类CTX-M-14编码基因,其中2株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下降。结果与结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适于在当地用于侵袭性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治疗,同时应对头孢曲松耐药-氟喹诺酮敏感性下降的菌株进行积极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3.
分析1980年6月至1988年12月我院120例伤寒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发现伤寒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典型表现与非典型表现相互掺杂,诊断较为困难;1987年后对氯霉素等耐药的伤寒病例显著增  相似文献   

14.
姚海  孙灵强 《贵州医药》2008,32(9):799-800
近年来,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逐年增强,耐药种类日益广泛.由于沙门菌属中细菌质粒介导的β-内酰酶的产生,对氧霉素及氨苄青霉素耐药的伤寒菌株感染的发生率日益增多[1],传统的氯霉素及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在疗效、清除病原或不良反应等方面已不理想,应用于临床的喹诺酮类药物倍受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2012年8月—2014年6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临床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的60株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60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60株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8.25%和92.68%,其次为复方新诺明和青霉素,为66%和61.11%,而对喹诺酮类、氯霉素、碳青霉烯类和头孢类药物均保持较高的敏感率,60株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耐药严重,对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青霉素高度耐药,临床应尽量减少此类药物的经验性用药,依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率较高的喹诺酮类、氯霉素、碳青霉烯类、头孢类、万古霉素、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目前广州市花都区中医院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布情况,及其对在临床上仍较常用的抗菌药—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 使用了Autoscan-4型细菌鉴定仪对受试的9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耐苯唑西林测定,并对青霉素G,头孢唑啉等14种抗生素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 在94株受试菌株中,共检出66株MRSA。全院的总检出率为70.2%,这些MRSA菌株对三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而与对四环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相似,但却远远高于对万古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结论 MRSA认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有明显的交叉耐药性,且氛喹诺酮类药物虽然仍具备一定的抗MRSA活性.但作用并不明显.故不应成为治疗MRSA感染症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4株伤寒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近年广东省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几种代表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使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34株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试验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诺氟沙星、氯霉素、头孢他定、多粘菌素对沙门氏菌的敏感性最高,达100%;其次是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达97.9%;青毒素、氨苄青霉素对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最高,达100%;其次是磺胺甲基异恶唑,达97.1%。结论近年来随着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耐药菌株的变迁,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已产生耐药,不提倡使用该类抗生素治疗伤寒,而诺氟沙星、氯霉素、头孢他定、多粘菌素B等对其较敏感,可以根据临床需要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阴沟肠杆菌的感染部位及耐药特性,指导临床合理运用抗生素。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对从临床各部位标本中分离出的122株阴沟肠杆菌作2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阴沟肠杆菌的感染部位广泛,以呼吸道感染率最高,达51.6%;122株阴沟肠杆菌对头孢霉素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以及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的耐药率较高,对氟喹诺酮类及四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表现出较低的耐药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表现出极低的耐药率。结论:阴沟肠杆菌的感染部位广泛,对呼吸道的感染率最高;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表现为高耐药和多重耐药;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头孢吡肟等抗生素可作为治疗其感染的首选药物,亚胺培南可作为二线用药来治疗其混合感染及其高耐药菌株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耐氟喹诺酮类大肠埃希氏菌药敏及临床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及其感染概况。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2月间华山医院大肠埃希氏菌临床分离株 ,以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细菌药敏 ,调查氟喹诺酮类耐药大肠埃希氏菌 (FREC)及氟喹诺酮类敏感大肠埃希氏菌 (FSEC)所致感染情况。结果 共分离大肠埃希氏菌 42 6株 ,FREC 2 95株 ,FSEC 131株 ,FREC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SMZ/TMP、呋喃妥因、四环素及氯霉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FSEC ,且大部分呈多重耐药。临床调查资料完整者 30 1例 ,共 32 0例次 ,医院感染 134例次 ,社区获得性感染 130例次 ,带菌者 5 6例次 ,其中属FREC感染 2 14例次 ,FSEC感染 10 6例次。常见感染部位均主要为泌尿道 ,次为呼吸道及胆道等部位。先前应用广谱抗菌药 ,尤其是氟喹诺酮类为FRE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大肠埃希氏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严重 ,有指征地选用氟喹诺酮类等广谱抗菌药 ,是防治FREC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志贺菌8年来耐药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北京地区志贺菌耐药趋势,对1994-2001年327株志贺菌对30种抗生素做药敏实验,结果8年来耐氟喹诺酮类菌株逐渐增多,1997-1998耐诺氟沙星菌株达11.6%,耐环丙沙星菌株达16.3%,均比1994显著增加(P<0.001),3从1994-1998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中敏菌株也渐增加,且1999-2001增加迅速,是否预示今后几年氟喹诺酮类耐药株会迅速增加,应引起注意,氟喹诺酮类存在部分交叉耐药,耐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菌株从1995逐渐上升,1999-2001耐药率达8.5%,8年来志贺菌对一代头孢,氨基糖甙类耐药相对稳定,仍可首选治疗急性菌痢,但丁胺卡那和几乎所有头孢类中敏菌株急剧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