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20例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首剂静脉注射150mg,10min注入。继之以0.5mg/min维持静脉泵入。15min未转复为窦性心律且心室率快者追加静脉注射150mg。结果:1例10min转复,17例7h后转复,2例10h后转复。用药期间,未见缓慢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衰加重、心绞痛加重及QT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处理原则除病因治疗外,主要为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栓塞性事件。心律平为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应用于房颤的复律。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比较心律平静脉用药和单剂口服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郭华  阎力  彭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9):4642-4642
目的:提高对老年淡漠型甲亢合并心房纤颤的认识和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心房纤颤为首发表现的老年淡漠型甲亢26例的误诊原因。结果:老年淡漠型甲亢合并心房纤颤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以消瘦、淡漠、心悸多见,本组26例确诊后均给予常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个月后症状有所控制,其中心房纤颤19例消失,7例好转。结论:对原因不明的心房纤颤老年患者,应注意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后抗甲状腺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药物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食管癌剖胸术后新发阵发性房颤患者36例,随机分为毛花甙C+阿替洛尔组和胺碘酮组,前组静推毛花甙C后24h改为口服阿替洛尔,后组静推胺碘酮后24h改为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转复窭性心律的成功率厦对心室率的控制。结果:两组48h内转复成功率分别为60.87%和84.61%,组阃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48h心室率均控制理想,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认为两组治疗方法都为食管癌术后并发房颤的有效的处理措施,合理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6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持续超过7d)患者,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1例给予胺碘酮0.2g,1次/d;Ⅱ组30例给予厄贝沙坦150mg,1次/d,胺碘酮0.2g,1次/d。分别于治疗后第1周、第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复查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观察心房颤动复发情况;复律后次日及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功能变化。结果:Ⅱ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Ⅰ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长期服用厄贝沙坦可逆转左心房扩大,降低左心房压,有利于消除心房颤动复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甲状腺药物致肝损伤31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对31例因服用ATD引起肝功能损伤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诊断、临床特征、用药、相关因素及预后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肝损伤患者中,初次用药者发生肝损伤时间为4—115d,肝损伤发生于3个月内者26例(84%)。他巴唑和丙硫氧嘧啶导致肝损伤组与无肝损组在性别、年龄、甲亢病程、甲亢合并显著甲状腺肿大、冶疗前碱性磷酸酶及胆红素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他巴唑致肝损伤组与无肝损组在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合并显著突眼及合并甲亢性心脏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1例患者经停药及治疗后,肝功能完全恢复时间为7-96(41±23)d。结论:对于重度甲亢患者及伴有显著突眼、甲亢性心脏病的患者服用他巴唑更易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肝损伤多发生在初次服药后3个月内;国际共识会议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能够有效地诊断、鉴别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治疗药物转复不佳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药物转复不佳持续性房颤患者行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6例患者电转复均获得成功,均转为窦性心律。结论: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是目前药物转复心房颤动无效的首选方法,通过加强电复律前、电复律中、电复律后护理及病情观察,可使转律获得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转律并维持窦律和控制心室率治疗对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50例PAF患者中22例经电击/可达龙/莫雷西嗪/心律平转律治疗后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为心律转复组,其余28例给予β受体拮抗剂和/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和/或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为控制心率组。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随访6月后进行评分。结果:两组阵发性房颤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焦虑,6月后心律转复组与控制心率组比较,焦虑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积极转律并维持窦律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9.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随访期间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及ICD的治疗效果。方法11例因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致晕厥或有猝死家族史的患者植入ICD后通过临床症状、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9±7)个月,4例患者共接受73次治疗(抗心动过速起搏4次,低能量复律5次和高能量除颤64次),1例患者治疗发生在晕厥后;1例由于阵发心房颤动发生3次误治疗,经调整参数后没有发生类似事件。结论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效果可靠,定期随访调整合适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是保证有效治疗、防止误治疗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对心房颤动的复律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5例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6个半衰期的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普罗帕酮300-4500mg/d,如3-7天无效逐渐加量,直至心房颤动转复或至最大量900mg/d,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不同临床参数的变化,结果:心房颤动转复总有效率52.0%(13/25),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率81.25%(13/16),持续性心房颤动有效率为0(0/9),有效组与无效组在左房内径,左室射心分数,二尖瓣口面积与心功能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P<0.01),结论: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心颤颤动有较好的复律作用,且副使用小,但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无效,心房颤动复律的影响因素主要与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散,二尖瓣口面积及心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容易误诊的淡漠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漠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特殊兴奋症状,而表现为精神抑郁、淡漠、情绪消极等,常导致误诊。我院甲状腺疾病专科1997~1998年共诊断甲亢615例,其中有11例(1.8%)淡漠型甲亢,均曾在外院误诊。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4例,女7例;年龄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56例微创外科治疗单纯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术后主要护理措施:严密观察心律(率)变化,做好应用胺碘酮、华法林药物的宣教及护理,及时处理伤口疼痛,配合医生做好电复律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48例患者(85.7%)即刻转为窦性心律,44例患者出院时转为窦性心律;平均术后住院(7.5±2.3)d。术后随访至6个月,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81.3%,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90%,随访率100%,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结论单纯性心房纤颤行微创外科治疗后给予相应的术后护理可改善症状.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分为^131I治疗组(27例)和抗甲状腺药物对照组(30例),于治疗后观察1~3年,比较2组的疗效、胰岛素的使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1.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P〈0.01);2例患者原使用胰岛素后改为口服降糖药(2/8,25%)。对照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56.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6.7%)明显高于治疗组(7.1%,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4,P〈0.01,x^2=10.37,P〈0.01)。结论:^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优于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冠心病5例,周期性麻痹3例,慢性结肠炎3例,肝炎肝硬化、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各1例;误诊时间15d~6个月;确诊后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症状好转。结论了解非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及时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此次病程≤48h)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6~1·0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8例,静脉给予心律平1·4~2·0mg/kg,5min内注射,继以0·28mg/min维持静点,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为86·7%(26/30),心律平组转复成功率57·1%(16/28),且心律平组转复心律失败的部分病例使用胺碘酮仍有效;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101±95)min(6~508min),心律平组(172±148)min(11~608min)。结论胺碘酮在转复阵发心房颤动比心律平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小儿慢性心房扑动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慢性心房扑动的治疗经验。方法:12例小儿慢性心房扑动患儿首先采用地高辛联合胺碘酮(7例)或地高辛联合普萘洛尔(5例)治疗,无效者3例行食管心房超速起搏治疗转律、2例予以同步直流电击复律,转律后应用胺碘酮口服维持,6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药物治疗后12例的心室率较治疗前降低,l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11例中行食管心房超速起搏及同步直流电击复律的5例转为窦性心律,应用胺碘酮可维持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的6例全部成功消融房内折返通道。结论:药物治疗可以减慢小儿心房扑动的心室率,食管心房超速起搏及同步直流电击复律能够终止慢性心房扑动发作,射频消融是根治小儿心房扑动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运用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28例,以入选时间顺序按自然数编号,单数者64例(A组)抗凝3周后以胺碘酮0.2g,3次/d,随后0.2g每日一次;双数者64例(B组)开始抗凝3周的同时给予厄贝沙坦150mg每日一次,3周后加用胺碘酮复律(剂量和服法同A组),观察一个月后转复窦性心律的例数及已复律者在6个月时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A组转窦性心律成功率54.60%,B组转窦性心律成功率76.56%。治疗6个月,A组维持窦性心律占74.29%;B组维持窦性心律占91.84%。B组转复成功率及中期(6月)维持窦性的情况均优于A组(P〈0.05)。结论 复律前短期服用厄贝沙坦能提高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的复律效果;中期使用厄贝沙坦能防止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对照组30例,予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两组均同时予甲硫咪唑或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刺五加可显著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叠应用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9例心房颤动患者先给予静脉负荷量胺碘酮(150~300 mg)后,继之以0.6 mg/min静脉点滴维持48 h;同时口服胺碘酮治疗,2周内给胺碘酮负荷量7 g,然后维持量0.2 g/d。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2例(82.1%)患者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于2 h、2~24 h、24~48 h、2~7 d转复率分别为12.8%、28.2%、23.1%、18.0%。未转复组患者左房径大于转复组(P<0.05),而射血分数明显低于转复组(P<0.05),这可能是7例患者未转复的原因。2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恶心、腹胀,经减药后恢复。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防止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5—2010—05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周期性麻痹(TP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结果48例肌力和血钾在4~48h后均恢复正常。经过正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房颤消失,随访1a,均未再发复发。结论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只要全面检查甲状腺功能,就可以减少漏诊和误诊,补钾和抗甲状腺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