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新型弹性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体眼的效果。总计观察46例46眼,术后观察4-22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视力在0.1-0.3为6眼,0.3-0.5为13眼。0.5-1.0为27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适用于多种术式的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视力矫正,也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补充或其失败的补效措,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自1986年1月至1989年5月成功植入硅凝胶后房型人工晶体182眼,出现人工晶体前膜42眼(23.01%),其中28眼在植入后4~6天出现(66.7%),伴有羞明,流泪、视力减退、Tyndall现象等。大部分前膜于7天内吸收,仅8眼1~2月后未吸收而遮盖瞳孔,影响视力,8眼均经外科处理,得到较好疗效。炎症是形成前膜的主要原因。避免硅凝胶人工晶体与空气直接接触、使用激素和托吡卡胺是防止形成前膜的重要力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植人前房型人工晶体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在超高度近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58例(116眼)超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29例(58眼)和B组29例(58眼),其中A组采用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术进行治疗,B组则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术在超高度近视治疗中的效果要好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且其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结论在超高度近视的手术治疗方法中,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术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积极的意义,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目的:探讨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更快捷、更安全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无晶体眼13例,通过3.0 mm透明角膜切口,二期植入瑞纳(英国)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 d8只眼裸眼视力达0.5,4只眼裸眼视力达0.4,1只眼眼裸眼视力达0.3。结论:微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是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人工晶体有前房型、虹膜夹型和后房型,其中后房型被认为最安全也最符合生理状态,故应用最为广泛.后房型人工晶体经一系列的改造,目前又有软性的和多焦点新型人工晶体出现.目前美国每年约有80万人接受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占白内障手术的80%).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一期植入硅凝胶后房型人工晶体107只眼的术后并发症,顽固性虹膜炎(人工晶体前膜形成)31只眼(29%),后发障10只眼(9.3%),瞳孔夹持8只眼(7.4%),前房出血4只眼(3.7%),人工晶体透镜偏离中心4只眼(3.7%),角膜混浊1只眼(0.9%),青光眼1只眼(0.9%)。顽固性虹膜炎不但发生率高,而且还是其它并发症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7.
苟文  吴成跃 《人民军医》2002,45(3):175-176
后囊膜残缺不全或完全缺如的无晶体者,以往采用闭合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较多.近年来,我们对后囊膜残缺不全5例采用一点式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5例(5眼)中,男4例,女1例;年龄20~58岁,平均45.6岁.左眼3例,右眼2例.均为后囊膜残缺不全1/3~1/2.其中高度近视1例,后囊膜混浊2例.   ……  相似文献   

8.
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摘出后,恢复视力的先进技术,在国内外已逐渐开展起来。植入的人工晶体可以长期保留在眼内,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属于现代人工器官移植的成功技术之一。我院于1988年5月~1990年11月,借助手术放大镜植入国产硅凝胶GNY515型双袢后房型人工晶体17例(17眼),美国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3例(3)眼),共20例(20眼),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男8例,女12例;17~82岁(平均56.7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5例,并发性白内障2例,外伤性白内障2例,老年性白内障并发角膜斑翳1例。随访0.5~2.5年,术后恢复视力0.5~1.2的16例,占80%;0.3~0.4的3例,占15%;1例并发角膜斑翳术后视力0.06,占5%,总有效率9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因外伤致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采用标准睫状体扁平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直接切除晶状体,或注入全氟化碳液体经角膜缘取出晶状体.再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或后房型睫状沟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结果 32眼脱位于玻璃体腔之晶状体被成功取出,28例(87.5%)患者术中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晶状体,采用玻璃体切除术尽早取出,同时植入人工晶体,术后并发症少,视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纯的白内障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单纯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16例20眼)术前和术后常规做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非接触眼压计检查,前房深度检查及前房角镜检查,随访1~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前眼压(16~36mmHg,平均眼压27.8mmHg)与术后眼压(19~20mmHg,平均17.6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前前房深度(1.31±0.62)mm,与术后平均前房深度(2.56±0.68)mm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所有病例前房角均重新开放或部分开放增宽。结论: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1.
杨丽霞  郑金树 《人民军医》2000,43(5):288-289
1996年以来,我院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25眼,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手术效果较好。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16眼,女9眼;年龄21~76岁。平均59.8岁。术前诊断:老年性白内障9眼,外伤性白内障7眼,并发性白内障2眼,无晶体5眼,膜性白内障1眼,人工晶体脱位1眼。术前检查:房角均正常,眼压 14.57~20.55 mmHg,前房轴深>2.5 mm,角膜平均直径 12 mm。1.2手术方式一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18眼,白内障囊外摘除7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4眼,外伤性白内障摘除7眼,其中3眼…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可获得良好的视力,且并发症少,已成为目前治疗白内障复明的首选方法。我科近4年来对400例(490例只眼)施行了此项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我国广泛开展 ,术后发生人工晶体前膜者也随之增多。人工晶体前膜常严重影响视力 ,造成虹膜后粘连。有些病例单纯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而Nd :YAG激光清除人工晶体前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我院自 1992年 10月~ 1999年 10月用此方法治疗人工晶体前膜 6 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0例 (6 0眼 )均为白内障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患者。其中男 35例 ,女 2 5例。年龄 6~ 76岁 ,平均 5 3 1岁。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发生人工晶体前膜者 40例 (6 6 7% ) ,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发生人…  相似文献   

14.
刘恒  吴燕  段烈英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116-1117
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矫正高度近视、薄角膜、干眼症或瞳孔较大不适合激光手术的一项新技术,该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逆性[1-2].我科于2011年1~12月对12例(24眼)高度近视患者实施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无一例术后并发症发生,均达到预期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较新方法,自1985年以来我院已完成50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1 全面了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适应征、手术过程、并发症及术后效果,指导护理工作。 1.1 适应征为各种类型白内障(老年性、先天性、外伤性、并发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对24例(29只眼)混合性、并发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除,通过4.0 mm切口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平均年龄63.8岁(38~80岁).结果: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4者,占73.7%,术后3月为84.2%.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等优点,但高度近视并发玻璃体及视网膜疾病者,视力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17.
手术显微镜下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将浑浊的晶状体核和皮质摘出而保留后囊膜,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术式。因术后不配戴眼镜,可迅速恢复视力,具有物像放大倍率小、周边视野正常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所接受。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共施行囊外白内障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67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朱骥  王元贵 《武警医学》1993,4(5):307-307
自1949年Ridley首次植入人工晶体以来,世界各国已广泛应用。现将我们1988年以来17例植入不成功的病例报告如下: 1 一般情况收集老年性成熟期白内障患者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失败病例17例,其中15例因发生后囊破损而放弃植入人工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联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2007年6月期间我科20例2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眼眼压经治疗后均正常,滤过泡隆起,并发症角膜水肿、人工晶体前纤维性渗出膜经药物治疗3~10 d后吸收。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襻式晶体对后囊膜皱褶的影响。方法:通过对574眼病例的术后观察和随访,其中AkreosAdapt人工晶体(四触角式支撑)147眼(A组),植入两襻式人工晶体427眼(B组),对比两组的后极部囊膜皱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 d后极部出现后囊膜透明皱褶,A组0眼,B组23眼,约占B组5.38%。术后1个月,A组1眼,约占A组0.68%,B组27眼,约占B组6.68%;术后3个月,A组4眼,约占A组2.73%,B组41眼,约占B组10.87%。χ2检验,P〈0.005,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晶体后囊膜皱褶和后囊膜混浊会降低白内障术后视力,应用四触角式支撑结构的Akreos Adapt晶体可以减少后囊膜皱褶,降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