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近几十年来一项新兴的治疗手段。如何选择手术对象并取得较好疗效是精神科和脑外科医生共同探索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1987~1988年间我院应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20例的资料总结和疗效分析,对手术的适应证及对象选择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商榷。资料及分析 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18例,女姓2例。全部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诊断标准及美国DSM—Ⅲ—R。手术方法为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技术,靶点选择:双侧扣带回7例,双侧扣带回+双侧内囊前肢2例;双侧扣带回+双侧杏仁核2例;双侧杏仁核1例;双侧杏仁核+双侧内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1988年12月至1989年12月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11例精神病人,获得较满意效果。其中精神分裂症9例,脑发育迟滞并发作性精神障碍1例,神经症1例。病例与靶点选择:精神分裂症靶点选择:扣带回(双侧)1例;双侧扣带回+1侧杏仁核5例;双侧扣带回+双侧杏仁核2例;双侧扣带回+双侧内囊前支1例。脑发育迟滞并发作性精神障碍第一次手术毁损双侧杏仁核,效果欠佳,于20天后二次手术毁损双侧扣带回+双侧内囊前支。神经症:双侧扣带回+双侧内囊前支。疗效评价精神分裂症:9例病人于手术后,由2~3位精神病科医师采用BPRS精神量表评分,近期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伽玛刀治疗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精神分裂症13例.靶点选择单侧杏仁核1例;双侧杏仁核8例;双内囊前肢2例;双侧内囊前肢+双杏仁核2例.靶点中心剂量100~150Gy.根据简明精神量表(BPRS)行治疗前后疗效判定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3例患者随访12~31个月(平均25.5个月),BPRS总分术前为74.17±8.96,术后46.71±9.25,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总有效率为76.9%,对偏执型患者有效率为85.7%,未发现近期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院近年来应用立体定向技术行多靶点破坏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20~38岁,平均28.0岁。均经精神科明确诊断,多次住院治疗无效果,5次以上住院10例,4次5例,3次1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3例,儿童性精神分裂症、癫痫合并精神障碍及精分伴病态人格各1例。病期3~10年,平均8年零3个月。临床表现有攻击冲动行为、自杀观念、妄想、自言自语、外逃等。神经系统检查均无阳性体征发现,11例行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手术方法:采用多靶点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其中双侧前扣带回加双侧杏仁核15次例(含1例2次手术),双侧扣带回加双侧内囊前肢1次例,双侧杏仁核加红核前区(Forel—H核)1次例。前扣带回,正位片中线旁开3 mm,侧位片侧室前角尖向后20~30mm,侧脑室  相似文献   

5.
双侧扣带回及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强迫症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组合对顽固性强迫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运用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的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强迫症26例。在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6个月及2年分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进行评估。结果26例强迫症中,手术后各时间段测定的Y-BOCS评分、强迫思维评分和强迫行为评分与手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的多靶点组合治疗,对顽固性强迫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采用C 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对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实施多靶点毁损治疗。术前在256层螺旋C T 扫描下定出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拟毁损的靶点,术中用电阻抗监测验证靶点,70℃射频毁损60~75 s。术前及术后6个月及1 a由精神病专科医师独立进行Yale-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的评定比较。结果本组27例手术病人中强迫症状完全消失13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3例。7例病人在术后出现记忆力下降和定向障碍,6例术后2周恢复;5例出现尿失禁,在1周后缓解;1例出现一侧肢体轻偏瘫,复查头颅CT 未见出血,经扩血管及高压氧等治疗3周后肌力恢复。结论螺旋CT导向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毁损术对顽固性强迫症病人疗效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1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双侧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等多靶点组合毁损治疗,术中用电阻值和微电极电生理验证靶点,其中17例患者因首次手术后3~6个月疗效不佳而接受二次手术。术后1年由精神科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251例患者中,恢复13例、显著进步200例、进步29例、无变化9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立体定向多靶点组合毁损术安全,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应用MRI定位下射频热凝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49例,其中30例行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13例行双侧扣带回加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6例行右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加对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手术前后应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均获随访,其中临床痊愈28例,显著改善9例,轻度改善7例,无明显变化5例。22例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并发症,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术后焦虑,强迫,抑郁症状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有显著疗效,并发症较轻,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强迫、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能否有效消除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顽固性幻觉妄想症状.方法 对523例存在顽固性幻觉妄想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双侧杏仁核、内囊前肢、隔区、扣带回等多靶点组合毁损治疗.术后1年由精神科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术前存在顽固性幻觉的患者479例,术后症状完全消除430例、偶发31例,治疗有效率为96.2%.术前存在顽固性妄想的患者491例,术后症状完全消除454例、偶发12例,治疗有效率为94.9%.结论 立体定向脑内多靶点组合毁损治疗可有效消除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顽固性幻觉妄想症状.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9年以来,采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精神分裂症,经过三年随访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26~39岁,平均32.8岁,病期5~15年。本组病例均由精神科确诊,诊断符合1988年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制定的标准及DSM-Ⅲ标准,术前行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肝功正常,头颅CT提示脑萎缩1例,正常3例。手术靶点:双侧扣带回+双杏仁核;双杏仁核+右丘脑背内侧核;双扣带回+双杏仁核+右丘脑背内侧核各1例。手术采用南京产DSY—A型定向仪及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我们选择了符合CCMD—2标准的难治性精神疾患(精神分裂症6例,癫痫和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各1例、强迫性神经症7例),全组共计15例患者,男女比例10:5,年龄23~49岁,总病期1~32年,全部经过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家属同意而接受外科治疗。术前完成脑电图、XCT、WAIS、WMS等特殊检查,排除了脑器质性病变可能,手术都在局麻/静脉复合麻醉下施行,根据不同临床症状选择靶点原则,全组病例选用双侧扣带回前部射频毁损术(15例),配双侧/单侧杏仁核毁损5例,内囊前肢毁损1例。其中有6例术后进行了毁损灶XGT观察,见扣带回毁损灶位于侧室前角偏前上方,有4例呈柱状,2例不规则形;内囊前肢毀损灶呈卵圆形;杏仁核则显示不清。毁损灶都为低密度改变(平均CT值20±3H)。全组病例在术后,除有6例出现一过性尿失禁,恶心呕吐、呃逆各3例外,都无重大并发症发生。一月后复查EEG及智能、记忆无显著异常。随访1~18月(平均9.67±7.44月),全组病人均进行手术前后量表评定,自身对照结果示:精神病组有效者为5例,占62.5%(BPRS总分下降15分以上)。强迫症组有效者为5例、占71.42%(Y—BOGS总分下降20分以上),全组病例总有效率为66.7%,与文献报告基本相符合。本文最后,就现代精神外科适应证等情况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对于强迫性神经症进行外科治疗,可以进一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评价难治性精神病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对难治性精神病人的神经生理、记忆、智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对临床确诊的难治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选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等脑内不同靶点进行单靶点或多靶点联合毁损,对部分患者进行了手术前后医学心理、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照分析,同时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手术前后BPRS及各因子分析对照。结果难治性分裂症通过BPRS及各因子分析,其中BPRS、ANDP、ACTV、HOST手术前后对照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综合疗效评定:痊愈2例;显进64例;进步41例;无效20例。结论脑立体定向技术对临床确诊的难治性精神病靶症状疗效是肯定的,手术对患者记忆、智能及脑电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侧内囊前肢和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与扣带回前部毁损术,并分别在术前与术后2周、6个月、1年、2年由精神科医师进行YBOCS、HAMA、HAMD量表评定以及术后疗效评定.5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因疗效不佳而接受二次手术.结果 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术后各期YBOCS、HAMA、HAMD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70.6%)明显低于术后2周的总有效率(94.1%),但术后1年、2年的总有效率与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与双侧扣带回前部毁损术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疗效显著,并可保持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25例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88年3月至1989年5月,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破坏双侧扣带回和双侧杏仁核治疗精神分裂症25例,效果较好,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由吉林市精神病总医院按我国黄山会议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16例,另外9例由其他精神病院确诊。男18例,女7例,年龄20~50岁,平均34.1岁,病程2~28年,平均13.1年。术前住精神病院最少1次,最多6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用简明精神评定量表 (briefpsychiatricratingscule,BPRS)及各因子分评定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对 37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 ,采用立体定向扣带回、杏仁核、内囊前肢等脑内核团进行毁损 ,并在手术前后进行BPRS及各因子分评定。结果 术后综合疗效评定 :优 4例 ,显进 16例 ,进步 15例 ,无效 2例。手术前后BPRS及各因子分析显示BPRS总分、活动过多、敌意猜疑手术前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性 (P <0 .0 1)。结论 BPRS及各因子分可作为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效果评定的量化指标和选择手术病人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二次手术治疗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多靶点组合毁损术对部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对17例首次手术后满6个月、总疗效为Ⅲ~Ⅳ级的病人进行二次手术,主要是精确定位杏仁核与内囊前肢毁损灶的位置、适当扩大毁损范围,同时组合双侧隔区背内侧核群的部分毁损。结果二次手术后6个月,17例病人中,显著进步13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恶化0例。结论立体定向多靶点组合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杏仁核及内囊前肢毁损灶的精确毁损、患者的发病年龄及术后护理有关,组合双侧隔区背内侧核群的部分毁损对特别顽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可能有促进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靶点脑立体定向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手术风险,采用积极预防措施,最低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以往文献资料、内囊前肢靶点的解剖特点,分析内囊前肢靶点术后易出现的手术并发症.结果 670例次内囊手术后(右侧350次 ,左侧320 次)发生出血12 例,发生率为 1.79%,6例发生内囊区脑梗塞 ,发生率为0.9% ,远期遗留右上肢偏瘫症状4 例.结论 内囊前肢靶点的解剖特点与手术存在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7年5月起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对10例三种类型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不同靶点的毁损,现将结果与体会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14~53岁。病程5~30年。症状:思维障碍、偷窃行为、行为紊乱、夸大妄想、幻听、被害幻想、攻击行为、痴呆、人格改变、冲动、强迫洗涤、细菌恐怖、强迫动作等。诊断:精神分裂症3例,强迫症3例,癲痫性精神障碍4例。靶点:双杏仁核1例,双侧扣带束加无名区1例,双内囊前肢3例,六靶点5例。  相似文献   

19.
精神疾患外科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疾患外科治疗方法主要有前额叶脑白质切开术、立体定向尾状核下束切开术、立体定向扣带回前部切开术、立体定向内囊前肢切开术、立体定向边缘脑白质切开术、立体定向杏仁核毁损术等,其中扣带回前部切开术和内囊前肢切开术被认为是目前用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OCD)和严重抑郁症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对上述手术方法的适应症、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癫性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0例癫性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行局部麻醉下立体定向Forel-H区、杏仁核、内囊前肢、胼胝体、扣带回联合毁损术。结果本组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手术疗效满意38例,显著改善19例,良好5例,较差8例;总有效率为88.6%。精神症状疗效达Ⅰ级18例,Ⅱ级32例,Ⅲ级17例,Ⅳ级3例;总有效率95.7%。结论 Forel-H区、杏仁核、内囊前肢、胼胝体、扣带回联合毁损治疗癫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