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结合临床肺功能检查,评价MSCT的像素指数(PI)指标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面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0例临床确诊为COPD的患者及对照组26名健康志愿者,使用MSCT进行胸部扫描,测量和计算各PI的相关指标,并与临床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评价PI各项指标在预测诊断和筛检COPD患者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 正常组与COPD组在最大吸气末、呼气末时的PI值及PI变化比率存在明显差异 (P<0.01).最大呼气末像素指数(PIex)与FEV1和FEV1/FVC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841.PIin、PIex和PI变化比率最恰当预测COPD的临界点分别为33.9、 5.1、 7.0,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73、0.966、0.937.其中以PIex的临界值预测诊断准确性最高,诊断COPD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100%.结论 MSCT能便捷、准确地获得评价肺功能的指标,与临床肺功能检查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PI指标的临界值可用于预测诊断和筛检COPD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MSCT的肺容积指标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临床确诊为COPD疾病的患者及对照组2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胸部MSCT扫描,测量和计算各肺容积相关指标,并与临床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用ROC曲线法评价肺容积各项指标在预测诊断和筛检COPD病人的准确性和灵敏性.结果 正常组与COPD组在最大吸气末容积(Vin)、最大呼气末容积(Vex)、容积比(Vex/Vin)及肺容积变化比率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Vex与第1s用力肺活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百分比(FEVl)和第1 s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I/FVC)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503,-0.673.Vin、Vex、容积比(Vex/Vin)及肺容积变化比率最恰当的预测COPD的临界点分别为5277、3329、0.69、0.30,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558、0.73、0.565、0.565.其中以Vex的临界值预测诊断准确性最高,应用该临界值诊断灵敏度为73.9%,特异性为93.7%,约登指数为0.73.结论 MSCT肺容积指标在预测诊断和筛检COPD病人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呼吸两相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0例临床诊断为COPD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为34例CT胸部体检且肺功能正常者;2组受检者进行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MSCT扫描及临床肺功能(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检查.分析MSCT各项容积指标与PFT指标的相关性;比较MSCT各容积指标在深吸气相与及深呼气相的差异.结果 MSCT各容积指标与PFT指标有显著相关性(P<0.05);MSCT各容积指标在深吸气相与深呼气相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SCT呼吸两相容积指标可以用来评价COPD的肺功能,并且MSCT呼吸两相结合扫描在COPD的临床诊断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3D动态增强MRI(3D DCEMRI)肺灌注成像的表现及与HRCT表现、肺功能检查(PFT)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对20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别进行PFT检查、3DHRCT扫描及3D DCEMRI灌注成像.评价不同HRCT表现型患者的3D DCEMRI灌注成像的表现特点,计算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组织的信号强度之比(RSI),在此基础上评价RSI与肺功能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COPD患者的肺MRI灌注成像主要表现为两肺广泛斑片状的灌注缺损;rSI分别与FEV1(r=0.468,P=0.037)、FEV1/FVC(r=0.578,P=0.008)及FEV1%(r=0.663,P=0.001)呈正相关.结论 3D DCEMRI可以评价中重度COPD患者的肺灌注情况,半定量分析指标RSI与肺功能指标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双气相配准定量指标与临床肺功能检测(PFT)指标和CT定量指标[呼吸双气相平均肺密度比(MLDex/in)]之间的关系,探讨CT双气相配准定量分析在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确诊为COPD的121例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根据2017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将COPD患者分为GOLD 1~4级,其中GOLD 1级18例,2级49例,3级34例,4级19例。将CT双气相扫描数据导入“digital lung”分析平台,获得功能性小气道病变区域百分比(PRMfSAD%)、肺气肿区域百分比(PRMEmph%)、正常区域占全肺体积百分比(PRMNormal%)和平均肺密度比(MLDex/in)四个定量指标。每例患者在CT检查后3天内且症状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肺功能检查(PFT),测量指标包括FVC、FEV1%和FEV1/FVC。四组间PFT和CT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评估采用Pe...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CT血管成像技术(CTA)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动脉的显示及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PFT)指标间的关系,探索COPD支气管动脉变化与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COPD患者的支气管动脉CTA图像,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对患者支气管动脉重建,统计支气管动脉支数,评价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情况,测量肺门水平各支支气管动脉管径,并分析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V1/FVC)的关系.结果 共显示支气管动脉102支.左支气管动脉41支(40.2%),平均管径1.51 mm.右支气管动脉61支(59.8%),平均管径1.98 mm.右支气管动脉管径较左侧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右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指标FEV1(r=-0.468,P<0.001)、FEV1%(r=-0.476,P<0.001)、FVC(r=-0.381,P=0.002)、FEV1/FVC(r=-0.468,P< 0.001)均呈负相关.左支气管动脉管径与FEV1(r=-0.314,P=0.046)、FEV1%(r=-0.357,P=0.022)呈负相关,与FVC(r=-0.265,P=0.094)及FEV1/FVC(r=-0.284,P=0.072)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TA可清晰显示COPD患者支气管动脉.右支气管动脉管径较左侧粗.右支气管动脉管径均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左支气管动脉管径与FEV1、FEV1%预呈负相关,说明支气管动脉与COPD的气道结构重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肺气肿指数(EI)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叶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临床确诊的COPD患者(研究组)和34例CT胸部体检且肺功能正常者(对照组)均行MSCT及临床肺功能检查.测量肺容积、肺气肿容积(EV)、EI,分析全肺及肺叶EI与第1秒用力肺活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的相关性,比较两组各肺叶EI总和与全肺EI之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呼吸两相各肺叶及全肺E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深吸气相右肺上叶EI值与FEV1/FVC呈正相关(r=0.400,P<0.05),其他肺叶及全肺EI值与FEV1%(r=-0.693~-0.498,P<0.05)、FEV1/FVC(r=-0.765 ~-0.353,P<0.05)呈负相关;深呼气相各肺叶及全肺EI值与FEV1%(r=-0.729~-0.473,P<0.05)、FEV1/FVC(r=-0.769~-0.353,P<0.05)均呈负相关.结论 MSCT测量全肺及各肺叶EI值与肺功能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采用EI值能够判断COPD患者全肺及肺叶的损伤程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双相(吸气相和呼气相)多层螺旋CT(MSCT)气道成像与肺功能的关系,旨在为COPD提供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方法 42例COPD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后行双相MSCT气道成像,使用自编气道分析软件获得第3~5级支气管双相管腔面积及其比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双相管腔面积及其比值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呼气相管腔面积与肺功能的相关性高于吸气相管腔面积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随管腔面积减小而增大,第5级支气管呼气相管腔面积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用力呼气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25与0.711,P值均<0.001)。(2)双相管腔面积比值与肺功能具有程度不一的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随着管腔面积变小而增加,第5级支气管双相管腔面积比值与FEV1%预计值及FEV1/FVC(%)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672与0.596,P值均<0.001)。结论双相MSCT气道成像能通过评价气道大小及其变化较好地评价COPD患者的肺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表现及形态分型与肺功能试验(PFT)参数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40例COPD患者的HRCT表现进行形态学分型,并将分型与肺功能之间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HRCT显示COPD形态为:正常型1例,支气管壁增厚型24例,气肿型8例,混合型7例.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在支气管壁增厚型和混合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混合型患者其肺功能异常改变的程度较重.结论 COPD的HRCT影像学表现和形态学分型与气流阻塞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定量CT在预测肺癌患者手术后肺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行肺癌切除的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及手术后用16层螺旋CT扫描全肺,扫描时均采用平静呼吸.根据手术前CT测得的肺容量、肺功能试验(PFT)测得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以及手术切除范围来计算患者手术后的FEV1、FVC,然后与手术后2个月PFT测得的FEV1、FVC对比,比较其相关性.结果 手术前通过CT Pulmo软件所得到的数据预测的手术后FEV1、FVC与手术后PFT实际测得的FEV1、FVC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985、0.9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90、0.563).结论 定量CT能够准确地预测肺癌患者手术后的肺功能,从而为肺癌手术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RATIONALE AND OBJECTIVES: To compare the sensitivities of 5 different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ers (4 multislice CT [MSCT] and 1 single-slice CT)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progression of pulmonary emphysema. METHODS: A Perspex cylinder phantom was constructed containing small pieces of polythene foam with densities representative of lung. Changing the cylinder's volume simulated subtle lung density changes. The sensitivity to density changes was defined by the variation in the residual errors from the linear regression line between time and density. RESULTS: The single-slice CT scanner was significantly less sensitive to density changes than MSCT scanners. Also, among MSCT scanners, small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when the standardized acquisition protocol was used. CONCLUSIONS: Considering the large sensitivity differences between single- and multislice CT scanners, we would recommended using MSCT scanners in clinical multicenter trials in emphysema. The protocol standardization of MSCT scanners can still be further improv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的后处理技术、肺结节分析功能深入分析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的各种征象,结合cT导引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回顾性研究,探讨肺炎型肺癌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5例肺炎型肺癌和50例局灶性肺炎患者均行MSCT全肺容积扫描,再经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建(MPR)及LungCare软件结节分析,最终根据取得的病理结果加以回顾性研究并做r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孤立肺炎型肺癌在短细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以及LungCare软件结节分析瘤体显示方面明显高于局灶性肺炎(P〈O.01)。结论通过MSCT的后处理技术、肺结节分析功能能对病理基础不同的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提供较明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为临床及早准确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CT肺功能评估,探究其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并分析比较COPD各中医证型的肺功能参数与CT肺功能评估结果,为COPD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COPD中医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分型,完成肺功能、CT检查,并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计算肺气肿指数(LAA%)。结果: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之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EV1占预计值%、FEV1/FVC%由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逐渐变小;LAA%由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逐渐增大。LAA%与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775,P=0.001);LAA%与FEV1/FVC%呈负相关(r=-0.458,P=0.001)。结论:CT肺功能评估与临床肺功能检查之间呈负相关,随着肺通气功能的降低,COPD患者的LAA%随之升高,说明CT评估肺功能是可行的。COPD各中医证型之间LAA%、肺功能参数存在差异,可为COPD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岳文军   《放射学实践》2009,24(2):158-161
目的:研究肺肿瘤血供富乏的多层螺旋CT(MSCT)血管三维重组表现和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探索方便准确评价肺肿瘤血管供应富乏的新方法,为临床介入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MSCT血管三维重组计数和瘤体外科手术标本MVD计数两种方法进行血管计数结果对比,分析两者相关性。分析比较肺肿瘤外科手术瘤体标本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值差异。结果:肺恶性肿瘤组织平均MVD值(27.74±3.94)条/高倍目镜(high power lens,HP),明显大于正常组织的MVD值(17.23±6.52)条/HP(P〈0.01)。肺肿瘤血供的MSCT三维重组平均(24.72±2.91)条/cm^2大于正常肺组织血管MSCT三维重组平均为(13.37±3.21)条/cm^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组血管计数与手术瘤体标本CD34微血管密度计数比较,二者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能正确反映瘤体组织供血特点,为临床介入治疗手术选择,准确判定瘤体灌注区域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MS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慢性肺部病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低剂量及常规剂量扫描对慢性肺部弥漫性病变(范围较广泛者)的显示差异,探讨低剂量扫描诊 断慢性弥漫性或浸润性肺部病变的可行性及合理扫描方案。方法:34例慢性肺部病变患者及4例临床怀疑支气管扩张但 CT扫描未见异常的患者,行低剂量(50mAs)全肺螺旋扫描,14例患者并行常规剂量(195mAs)全肺增强扫描,所有病例 在病变部位加低剂量(50mAs)及常规剂量(220mAs)薄层(2.5mm)HRCT扫描。比较低剂量及常规剂量扫描对病变范 围、分布及病变特征的显示差异。结果:两种剂量全肺扫描(重建层厚7.5mm)图像对肺部病变分布的范围及各种征象的 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剂量的薄层HRCT图像对各种病变征象均可以显示,但是对支气管扩张、蜂窝样 改变、纤维索条及胸膜下线的显示以常规剂量为优(P<0.05),对其它征象的显示两组剂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怀疑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可以采用低剂量全肺扫描,病变部位加常规剂量薄层HRCT扫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COPD组87例,对照组29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两次检查时间间隔小于30d,研究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T肺容积参数对COPD诊断和分级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容积扫描获取的肺气肿容积比例与肺功能分级、RV(实际/预计%)、TLC(实际/预计%)、RV/TLC(%)、FEV1(实际/预测%)和FEV1/VC MAX(%)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分别为0.560,0.309,0.246,0.280,-0.522,-0.599,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全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右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和左肺肺气肿容积比例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0.822和0.917(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测量的肺气肿容积与肺总容积之比和肺功能分级相关,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肺气肿及支气管壁厚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流受限影响的相关性.方法 40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及40健康者为对照组,同期接受肺功能检查后行吸气相MSCT检查.应用Thoracic VCAR软件测量观察组及对照组肺野内支气管管腔面积为8 mm2的管壁面积的平方根(Ai8).同时测量肺气肿患者全肺及各个肺叶肺气肿区域百分比(LAV%).用SPSS2.2统计学软件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Ai8.比较观察组全肺及各个肺叶LAV%及Ai8对肺气流受限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Ai8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气流受限指标与全肺LAV%和全肺Ai8都有相关性(P<0.05).在各肺叶中,仅右肺下叶的Ai8与气流受限指标有较强相关性.各个肺叶的LAV%对气流受限指标的相关性均大于右肺下叶Ai8.结论 观察组与对照组Ai8有明显统计学差异.LAV%和Ai8都会独立影响气流受限指标;LAV%对COPD患者气流受限的影响大于Ai8, 其顺序为LAV%>右肺下叶Ai8>其他肺叶Ai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撕裂伤的 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肺撕裂伤的 MSCT表现。结果31例肺撕裂伤共67个病灶,18例位于肺的背部,靠近或紧贴胸膜,单发11例,多发20例。肺气囊腔9例,肺气液囊腔17例,肺内血肿5例,31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挫伤。动态随访肺气囊腔、肺气液囊腔及肺内血肿3种 MSCT表现可相互转换。结论 MSCT是诊断及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最佳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与超声心动图对比,探讨MSCT评估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与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性,评价MSCT测量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MS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50例患者的资料,以10% R-R间期间隔重建图像,测定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相应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R-R间期间隔测定的心功能指标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很高,r在(0.70~0.96)之间,EDV、ESV、SV值:MSCT>超声心动图,EF值:MSCT≤超声心动图.结论 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获得的整体心功能指标数据较准确、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可应用10%R-R间期间隔重建图像测定心功能,相对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