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6年四川省菌痢暴发疫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06年8起菌痢疫情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链,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四川省2006年8起菌痢事件病原菌分子特征、菌痢暴发疫情分离的菌株与菌株之间,各疫情分离的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用PCR检测侵袭性质粒H抗原(ipaH基因)、志贺肠毒素1(Shigella enterotoxin 1,SET1)、志贺肠毒素2(SET2)、志贺菌增殖和侵袭相关的毒力基因(ial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8起菌痢疫情的20株痢疾SET2、ial、ipaH基因均为阳性,所有菌株的SET1基因均为阴性.对20株菌以Xba 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4个型别.结论 同一暴发疫情分离菌株的PFGE型别相同,暴发疫情分离菌株都存在侵袭性致病大质粒;提示不同时间地点暴发的四川2006年8次暴发疫情可能有共同的传染来源;同一疫情来自相同的污染源;具有地区流行株的特性,应该加强监测,以控制进一步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引起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的宋内氏志贺菌菌株生化特征、抗生素抗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了解遗传相关性。方法:对该起疫情中分离的6株宋内氏志贺菌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PCR方法检测其四种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用XbaI酶切进行PFGE分子分型,结果用BioNumerics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观察菌株是否为同源株。结果:6株分离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阿莫西林均敏感,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萘啶酸均耐药;6株菌均携带ipaH基因、均不携带set1基因,其中5株携带ial基因,其中3株携带sen基因;经XbaI酶切后产生同种带型,带型之间的相似性系数≥97.6%。结论:宋内氏志贺菌是引发此次疫情的病原,多重耐药,含毒力基因。菌株间遗传关系紧密,来自同一克隆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2009年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疫情分离株和监测食品样品分离菌株菌型分布、致病力及分子分型特征,为四川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2009年从食物中毒疫情和常规监测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孤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应用PCR方法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的检测、小鼠腹腔注射进行致病力实验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等.结果 40株菌分属于5个血清群,疫情分离株分属于O3和O4群,监测分离株主要为O1群占43.75% (7/16),其中2起疫情分离到多个血清型的菌株;所有菌株trh基因均为阴性,其中20株携带tdh毒力基因,携带tdh毒力基因和不携带tdh、tlh毒力基因的菌株均有致病力.40株菌通过PFGE分型,共得到29个带型,同一疫情分离株具有多个PFGE型别..结论 四川省食品分离株和暴发疫情无太多联系,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和PFGE型别呈多样性.对于从同一起暴发疫情中检出的不同血清型和不同PFGE型别的副溶血性弧菌需要确认各菌株与暴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2003-2007年从爆发和散发细菌性痢疾患者中分离之福氏志贺菌4c亚型(F4c)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24株F4c菌株以生化反应和血清分型进行鉴定,利用PCR法检测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型分析.结果 24株菌株全部为F4c,均具有ipaH毒力基因.用PFGE分型方法将24株菌株分成17种不同的带型,Dice系数为0.71~1.00.2005年、2006年、2003年三次爆发(分别简称为爆发1、2、3)中各自分离到的菌株基因型紧密相关.三次爆发中的部分菌株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Dice系数>0.8).散发菌株和爆发1、3菌株间的距离较远(Dice系数<0.8),和爆发2菌株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Dice系数>0.8).结论 F4c菌株具有ipaH毒力基因,PFGE提示杭州地区近年F4c三起爆发菌株可能属共同的克隆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四川崇州地区2014-2017年6起23株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疫情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耐药及分子分型特征,为该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检测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实时荧光PCR法检测(tdh、trh)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Bio Numerics软件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23株副溶血性弧菌PFGE聚类分析共分为18个型别。2起暴发的病人之间分属同一PFGE型别,其余4起暴发病人、食品、环境之间相关性均低于60%;2起暴发病人分离株存在100%相似的带型。食品和环境分离株无毒力基因检出,病人分离株毒力基因检出率88.89%(16/18)。食品环境分离株对头孢唑啉100%(5/5)耐药,对其他12种药物均敏感;临床分离株对氨苄西林27.78%(5/18)耐药、头孢唑啉100%(18/18)耐药,对其他11种药物均敏感。结论该地区近年来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存在由多种不同型别和相同型别(PFGE带型100%相似)弧菌引起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9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和腹泻患者监测分离株的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特征.方法 对95株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和15株腹泻患者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PCR检测以及选取不同血清型副溶血弧菌81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从监测腹泻患者分离的15株副溶血弧菌,血清型以O3:K6(46.67%)和O4:K8(33.33%)为主;从11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的95株菌,血清型以O3:K6(44.21%)和O4:K8(28.42%)居多;7株食品分离株都不是O3:K6血清型;93株(84.54%)为tdh+ trh-菌株,13株(11.81%)为tdh-trh菌株,3株(3.65%)为tdh+ trh+菌株.81株副溶血弧菌的PFGE相似值为57.7%~100.0%,被分为36种不同的PFGE型别,PFGE001型和029型为2009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优势PFGE型别.结论 2009年广东省引起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副溶血弧菌以O3:K6和O4:K8型为主要血清型,多数菌株携带tdh基因,存在优势PFGE型别菌株不断引起各地区的散发和暴发.  相似文献   

7.
福氏志贺菌4c型暴发和散发菌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福氏志贺菌4c型暴发菌株和散发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2003和2005年杭州地区的2次食物中毒暴发分离的福氏志贺菌菌株(暴发1和暴发2,菌株数分别为13株和12株)和2005年1例散发腹泻患者分离的福氏志贺菌4c型离株(1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PCR检测侵袭性抗原基因ipaH,改良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菌株的耐药谱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暴发1中分离的13株菌株均为福氏4c型,但检测的6株菌株间的PFGE图谱存在着相当的差异,Dice系数为0.78至0.92。暴发2中分离的菌株有10株福氏4c型和2株福氏x型,所有菌株的PFGE图谱几乎完全一致。暴发2分离株和暴发1的部分分离株可能存在着一定相关性(Dice系数大于0.8),而散发菌株与2起暴发的绝大部分菌株间的距离较远(Dice系数小于0.8)。暴发1、暴发2的分离株和1株散发菌株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谱略呈差异,暴发2中分离的福氏4c型和x型菌株的耐药谱一致。结论PFGE能够很好地辨别福氏志贺菌4c型的两起暴发菌株和1株散发菌株。福氏志贺菌4c型菌株具有易变性,可在暴发流行过程中产生PFGE图谱的差异、血清亚型的转换、耐药谱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四川省成都市2006年崇州、大邑两地相继暴发的宋内志贺菌食源性感染疫情中病人分离菌株之间,及其环境分离菌株之间的分子分型特征和遗传相关性,推断传染来源。方法:收集两地疫情暴发期间分离的宋内志贺菌株,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用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测试56株菌,用Xba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14个带型。其中崇州菌株38株,有26株带型完全相同(包括1株环境株);有37株菌分布于5种带型,其相似性在97%以上。大邑菌株18株,有10株带型完全相同;其余8株有7种带型,相似性较差。两地之间菌株分子分型差异明显,其相似性小于92%。结论:确证崇州、大邑两地确有宋内志贺菌食源性感染疫情的暴发,但两地之间无交叉传染关系;提示崇州的宋内志贺菌疫情是由食物凉拌菜引起;提示大邑本地有较高的宋内志贺菌流行水平和复杂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连市2004年霍乱暴发中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表型分形、PCR检测CT毒素技术进行比较。[方法]2007年,选择2004年大连市霍乱暴发、散发疫情分离的34株稻叶型霍乱代表菌株,经噬菌体-生物分型和PCR技术检测CT毒素基因后,进行脉冲场电泳(PFGE)分型。[结果]分离自霍乱患者的22株霍乱菌株均为稻叶1b型,CT阳性。分离自暴发地区自备水的6株霍乱菌株为稻叶1b型,CT阳性。分离自市内外环境的5株霍乱菌株为非流行株,CT阴性。检测的34株霍乱弧菌PFGE分型为2大亚类4种带型,其中从金州区散发、开发区暴发疫点获得的人源菌株在PFGE图谱上带型相同,为2型;其他分离自散发病例的菌株在PFGE图谱上同优势2型的相似性分别高达97.50%、97.10%;分离自暴发地区自备水的霍乱菌株PFGE带型同样为2型,来自市内外环境的霍乱菌株PFGE带型都为4型,同优势2带型有很大差异。[结论]霍乱流行期间分离于患者和疫点自备水的霍乱弧菌PFGE图谱基本一致,与外环境分离的非流行株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连市2004年外环境中和1起霍乱疫情中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年暴发,散发的22株稻叶型霍乱代表菌株,先做噬菌体-生物分型和PCR技术检测CT毒素基因后,再进行PFGE分型研究。结果分离患者的霍乱菌株都为稻叶1b型,CT阳性。分离自暴发地区外环境的霍乱菌株也为稻叶1b型,CT阳性。但市内外环境的霍乱菌株都为非流行株,CT检测阴性。所试22株霍乱菌株PFGE分型共2大亚类3种带型。其中从开发区疫点所获得的人源菌株在PFGE图谱上带型相同,为2型;分离自散发病例的菌株在PFGE图谱上同优势2型之间相互略有差异,相似度为97.1%;分离自暴发地区自备水的霍乱菌株PFGE带型同样为2型,而来自市内外环境的霍乱菌株PFGE带型都为3型,同优势2带型有很大差异。结论霍乱流行期间分离于患者和疫点自备水的霍乱弧菌PFGE图谱基本一致,与外环境分离的非流行株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1.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追溯江西省霍乱暴发传染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2006年5月江西省聚餐暴发霍乱疫情的分离菌株与常规监测在外环境及水产品中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分子分型特征和遗传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霍乱毒素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0株与暴发相关分离菌株中,无论来自病例、带菌者、疫区污水、水产品的菌株均为产毒株。30株O139群霍乱弧菌以Not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4个型别。从甲鱼、牛蛙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的型别与此次暴发的优势PFGE型别一致,并且也为产毒株。两起暴发包括多起聚餐,从中分离的菌株优势型别相同,传播媒介为甲鱼、牛蛙,均购于同一水产批发部,说明为同一传染源。结论携带O139群霍乱毒素基因的甲鱼、牛蛙是引起本次多起聚餐暴发霍乱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某地区1月内连续地发生3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对疫情分离菌株进行分析,为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控制疫情发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对3起疫情中分离的7株肠炎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起疫情中分离的7株肠炎沙门菌交叉分为3个基因型,其中分别从疫情1、2、3中的4株菌同属基因型1,分别从疫情1、2中分离的2株菌同属基因型2,从疫情1中分离的1株菌属基因型3。结论此地区1月内暴发的3起疫情分离菌株的PFGE型别具有相同的型别,提示该地1月内暴发的3起疫情有共同的传染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6年霍乱弧菌分子特征,分析疫情分离的菌株与监测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查找霍乱传染来源,为进一步研究本菌的流行规律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PCR检测霍乱弧菌毒力基因(ctxAB);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以BioNumerics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18株霍乱弧菌均具有ctxAB,为产毒株。对18株菌以Not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4个型别。结论首次从牛蛙中分离到产毒株。甲鱼中分离的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同源,被污染的甲鱼可能是本年度食源性霍乱暴发的传染来源之一,应进一步加强对各类海、水产品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2005年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5年霍乱弧菌分子特征,以及霍乱暴发疫情分离的菌株与菌株之间,疫情分离的菌株与海、水产品监测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查找霍乱传染来源,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139群霍乱弧菌特异性编码脂多糖基因(LPS)和霍乱毒力基因(ctxAB);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16株霍乱弧菌14株LPS阳性,为O139群霍乱弧菌;另2株为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2株稻叶型霍乱弧菌和1株O139群霍乱弧菌ctxAB阴性,其余13株菌均具有ctxAB,为产毒株.对16株菌以Not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5个型别.O139群霍乱弧菌优势流行株与从甲鱼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PFGE型别一致,且同为产毒株.结论:甲鱼等海、水产品被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情况严重,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高度同源,被污染的甲鱼可能是本年度食源性霍乱暴发的主要传染来源之一,海、水产品的监测是近期霍乱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国部分地区产生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菌株的分布,流行以及分型情况。方法 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分型,辅以药物敏感性试验对51株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7:H7菌株进行研究。结果 根据细菌染色体DNA的XbaI酶切图谱,可将从江苏省徐州市等地分离的51株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7:H7菌株分成8个PFGE型别(PFGE1-PFGE8),宁夏菌株为PFGE1型和2型,徐州菌株有6个PFGE型,1986-1988年的分离菌株属于PFGE7型,1999、2000年病人分离株的优势型别分别是PFGE5型与3型,1999年爆发性流行期间从患者分离的5株菌属于PFGE5型,从家畜家禽的粪便,食品,蔬菜等标本分离的19株菌,可以分为PFGE3-6等4个型别,其中,PFGE5型占优势(10株菌)。结论 爆发性流行的发生与携带病原菌的家畜家禽粪便污染的食品,蔬菜等有关,从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EHECO157:H7菌株的PFGE型别有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志贺菌毒力相关基因的PCR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利用PCR方法对武汉地区近年来收集的17株志贺菌进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并分析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8对引物set1A、set1B、shet2A、shet2B、ial、ipaH、stx1与virA分别对志贺菌中毒力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合常规鉴定方法对PCR扩增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HET1仅在福氏志贺菌(福氏Ⅱ型、福氏Ⅳ型)分离株(包括其标准株)中存在;SH-ET2存在于各型志贺菌(包括其标准株);ipaH基因存在于各种类型志贺菌(包括其标准株);17株志贺菌中,引物shet2A和引物shet2B用于检测sen基因分别检出16株和13株;ial、virA在反复复苏的菌株中检出率有所下降,stx1基因只在痢疾志贺菌中检出。结论:志贺菌快速诊断方法(PCR)中应首选检测志贺菌相关毒力基因ipaH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安徽省2008-2010年宋内氏志贺氏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安徽省的菌痢检测和监测搭建分子平台:,方法应用纸片扩散(kirby-bauer,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方法对20株宋内氏志贺氏菌进行基因分析;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进行亲缘性分析。结果20株宋内氏志贺菌对氟哌酸(ciprofloxacin,CIP)和先锋必(cefoperazone,CPZ)最为敏感,敏感率达100%;多重PCR结果显示除志贺毒素1(shigatoxin1,SETI)为阴性外,其余三种基因:侵袭性质粒H抗原(invasionplasmidantigenH,ipaH)、志贺肠毒素2(shigatoxin2,SET2)、志贺菌增殖和侵袭相关的毒力基因(invasionassociatedlocus,ial)皆为阳性;20株菌用XbaI酶切后经PFGE电泳后可分为6个主要型别。结论安徽省受试20株宋内氏志贺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且基因型高度一致;菌型呈多种型别并存的趋势,说明安徽省宋内氏菌的来源属于多克隆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重实时PCR(multiplex real-time PCR,MRP)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在食源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多重实时PCR技术对39份样本增菌培养物进行沙门菌侵袭蛋白A基因(invA)、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基因(elt)、志贺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侵袭力基因(ipaH)的检测,并根据多重实时PCR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常规的分离培养鉴定工作。应用PFGE对10株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0份患者肛拭检出沙门菌侵袭蛋白A(invA)基因,并从这10份样本中分离到10株都柏林血清型沙门菌。39份样本均未检出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基因(elt)、志贺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侵袭力基因(ipaH)。10株都柏林血清型沙门菌PFGE条带完全一致。结论多重实时PCR有助于提高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判明率,指导病原菌的常规分离培养,PFGE可用于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追踪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