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方法本科为了探索脑外科手术中的翼点入路,采用了包括标准翼点入路、扩大翼点入路,及其它各种改良翼点入路。手术病种有脑内血肿清除术,开颅垂体瘤切除术,鞍区脑膜瘤切除术,颅咽管瘤切除术等。分为三组,其中A组以帽状腱膜下分离皮瓣,再以切口处切开颞肌形成肌骨瓣或游离骨瓣。B组,于帽腱膜下游离到颞肌前四分之一处时,切开颞筋膜,从颞深筋膜浅深层之间继续向前分离到关键孔。C组,切口全部切至骨膜层,然后从骨膜下全层分离皮肤,颞肌及骨膜,行成肌皮瓣。2结果见表1。表1三种不同翼点入路方法的优缺点面神经损伤率(%)操作繁简程度术野暴露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利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01~2011-01收治9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治疗(手术组)56例,内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42例,以生存率和恢复良好率评定2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并脑疝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重症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并脑疝病人的临床资料。这些病人均采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骨窗以翼点为中心,大小约8cm×10cm^3,向下至颧弓上缘,向后至顶结节前2cm。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10例术中还纳骨瓣,16例行硬脑膜减张缝合后去除骨瓣。术后患者入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治疗。结果患者平均住院20.6d,其中住重症病房5.9d。出院时,幸存20例,死亡6例。幸存的20例患者,随访3~12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分级,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2例,Ⅴ级2例,死亡2例。结论额颞部大骨瓣开颅侧裂入路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的良好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规范的术后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符合适应证的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行“翼-颞联合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间收治34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例,24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标准组),10例行“翼-颞联合入路”去骨瓣减压术(改良组),以Barthel指数(BAI)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d,两组脑组织膨出体积比例差异有显著性(t=2.788,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3、6个月,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91,0.148,P〉0.05);而术后3、6个月BAI、GOS评分比较差异都有显著性(t=7.329,4.076,8.734,3.818;P〈0.05)。结论翼-颞联合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具有操作简便,暴露及减压充分等优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翼-颞联合入路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改良额眶翼点入路处理鞍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改良额眶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经验。方法采用改良额眶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12例。结果术中显露程度分级均可达Ⅰ-Ⅱ级,CT复查未见明显的牵拉性损伤。肿瘤完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3例。结论改良额眶翼点入路使用美容切口,手术不需行复杂的骨切除,减少了脑牵拉,可很好满足鞍区病变的处理,不失为-种良好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筋膜间分离操作方法、优点和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51例患有颅内动脉瘤、鞍区及鞍区周围病变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筋膜间分离开颅,观察和记录病变显露情况,面神经颞支和颞肌的功能、伤口愈合及术后颞肌萎缩情况。结果 151例均获得良好的病变显露空间并能方便手术操作,均保全了面神经颞支的功能,所有病例颞肌功能完好,伤口愈合良好,5例出现轻微颞肌萎缩。结论翼点入路筋膜间分离具有很好地显露病变,创伤较小,颞肌及筋膜术后完全复位,并可最大化保留颞肌功能及避免颞肌萎缩影响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床突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前床突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8年至2004年采用翼点硬脑膜外入路手术治疗的前床突脑膜瘤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6~58岁,平均42.2岁,视力减退者10例,头痛者11例。手术一般采用经眶上翼点联合入路,但对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磨除前床突。硬脑膜外阻断肿瘤基底部血供。硬脑膜下切除肿瘤。结果前床突脑膜瘤共12例,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0例患者,术后6例明显好转,2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恶化,其中术后视力无改变和视力恶化的2例均为术前有明显视神经萎缩者。结论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翼点硬脑膜外入路手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和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上翼点联合入路可明显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有利于大型肿瘤上极的显露和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车祸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车祸致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扩大翼点入路是在经典翼点入路基础上扩大术野显露,可达额颞底、额颞顶较大范围。结果术后半年随访,预后良好18例。中残4例,重残4例。死亡6例。结论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车祸损伤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获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2例和大部切除1例。出院时好转27例,加重1例。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可分成为:(1)颅中窝型;(2)颅后窝型;(3)颅中后窝型;(4)颅外型;(5)颅中窝颅内外沟通型;(6)颅中后窝颅内外沟通型。颅中窝型肿瘤宜取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颅后窝型肿瘤宜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颅中后窝型肿瘤宜取颞底经天幕入路。颅中窝颅内外沟通瘤宜取颞下硬脑膜外入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有效方法。方法:56例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进行手术,并根据术中所见病理决定去骨瓣减压的范围。结果:56例患者死亡9例,死亡率为16%;出院时5例植物生存,占9%,生活需要帮助20例,占36%,自理生活22例,占39%。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治疗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暴露范围广,骨窗大,术野清晰,减压充分,止血完善,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以翼点入路为基础的手术入路,近年来又扩展至颅脑损伤的手术中[1,2].我科自1997年始在处理重度额、颞叶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患者时,以此为基础又进行了一些改良,如保留额部骨瓣、颞肌下减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有效方法。方法:56例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进行手术,并根据术中所见病理决定去骨瓣减压的范围。结果:56例患者死亡9例,死亡率为16%;出院时5例植物生存,占9%;生活需要帮助20例,占36%;自理生活22例,占39%。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治疗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暴露范围广、骨窗大、术野清晰、减压充分、止血完善,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扩大翼点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包括经眶额入路、经颧弓入路和眶颧弓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优越性和适应证.方法经标准翼点入路11例,眶额入路19例,颧弓入路4例,眶颧弓入路4例.结果病灶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及大部分切除4例,无法处理病灶1例,无一例出现脑牵拉损伤.结论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处理颅底病灶比标准的翼点入路显露更好,正常脑组织侵袭性更小.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不仅适于前中颅底肿瘤的切除,而且可应用于脑血管病和脑外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额颞顶联合入路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及手术优点.方法 28例经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例进行了额颞顶联合入路减压加颞肌贴敷术,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按GO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28例入选患者有22例存活,GOS评分4分16例,3分4例,2分2例,死亡6例.结论 额颞顶联合入路减压术具有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据个体化原则,通过术前评估,选取不同手术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46例共48个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通过术前评估,选取三种手术入路:筋膜下分离翼点入路,骨膜下分离翼点入路,眶上外侧入路。结果 27例采用筋膜下分离翼点入路,15例骨膜下分离翼点入路,4例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夹闭48个,使用动脉瘤夹54个。术后出现肢体瘫痪1例,术后再出血1例,颅内感染1例,面神经颞支损伤1例,皮下积液2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恢复良好(GOS 4~5分)44例(95.6%),一般(GOS 3分)1例(2.2%),死亡(GOS 1分)1例(2.2%)。结论个体化手术入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临床安全、可行,并且显著降低面神经损伤、颞肌萎缩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道改良Yasargil翼点入路用于23例脑外伤病人的处理。该入路对额部、额颞部的损伤,在额部骨窗向颞部转移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具有切口位于发际内,省时不影响外观等优点。文中对该入路的改良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改良颞顶部直切口颞下颅中窝底入路对切除岩斜区和脑干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颞顶部直切口替代马蹄形切口的颞下入路的病例资料,记录开关颅时间,病变的病理类型和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病变全切除29例,近全切除7例.面神经额支功能保存34例(94.4%).术后随访9~24个月,颞肌无明显萎缩,外形美观效果良好.1例病人因术后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清除,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 在安全和有效性方面,颞顶部直切口可替代传统马蹄形切口进行颞下颅中窝底入路切除脑干和岩斜区病变.这一改良可减少对皮肤、肌肉、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颅眶沟通性肿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5例颅眶沟通性肿瘤病人中,采用额下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4例,额颞眶颧入路2例,眶上-翼点入路10例,改良翼点入路17例,翼点和颞下联合入路2例。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9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全切率为82.9%(29/35)。结论对于颅眶沟通性肿瘤,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入路选择,细致的术中操作,耐心的颅底重建以及多科的协调合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眶外侧(LSO)入路与翼点入路治疗视交叉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视交叉旁脑膜瘤患者90例,其中40例选择LSO入路,50例选择标准翼点入路,术后完成至少1年随访。对2组的手术结局、与入路相关的美学结果以及术后入路相关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种入路组患者在术前脑水肿、肿瘤特征、手术切除程度、脑组织牵拉损伤程度、暂时性外科手术并发症、术后视觉结局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LSO入路的平均手术入路时长、手术总时长、患者住院时长均短于翼点入路,且术中失血量也少于翼点入路(P<0.05)。LSO入路患者无颞肌萎缩或发际线外有明显疤痕,而翼点入路患者颞肌萎缩率和发际线外疤痕发生率分别为16.0%(8/50)和86%(43/50),P<0.05。因此,LSO入路患者审美完全满意度高于翼点入路(P<0.05)。结论 LSO入路可以为视交叉旁脑膜瘤提供一个安全、快速、侵入性更小的暴露方式,可作为翼点入路的合理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20.
扩大翼点入路在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在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1998年至2005年间收治的107例额颞对冲伤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手术入路(37例)和扩大翼点入路(70例)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GOS预后评价标准,传统额颞瓣入路手术治疗的37例中,恢复良好11例,中残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9例,死亡率51.4%;经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的70例中,恢复良好29例,中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4例,死亡率34.3%;两者比较,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且改良的扩大翼点入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额颞瓣入路患者(P〈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在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中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