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不耐受的食物,进而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和护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2例有慢性消化系统症状病人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结果]有食物IgG升高者64例,占78.05%。不同消化系统疾病类型中以肠易激综合征(IBS)和结肠息肉病人发生率最高,达100.00%;其后依次为炎症性肠病(IBD)、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所测食物中以蟹的IgG水平升高比例最高,占51.3%,其次为虾、大豆和大米,再次为蛋清/蛋黄,牛奶、小麦、猪肉、玉米、西红柿、牛肉和鳕鱼、鸡肉、蘑菇。[结论]测定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对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可能存在的不耐受食物及相应的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食物不耐受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为慢性肠炎、慢性湿疹、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慢性疾病致病因素的寻找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结果通过对66例标本14项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分析,全部阴性的病例为4例,仅有1项食物不耐受的8例,2项以上食物不耐受的54例。结论食物不耐受可能是某些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荨麻疹患者,检测其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选择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人群。结果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为73 33%,鸡蛋、小麦、大豆、蟹、牛奶、虾等阳性率较高。结论食物不耐受与荨麻疹的发生发展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n\n\n\t\t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522例体检者进行研究,抽血检查血脂水平及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比较食物不耐受阳性和阴性人群中高脂血症的发病情况。结果该组体检者中高脂血症患者158例(30.1%),食物不耐受阳性的检出率为34.7%,181例。食物不耐受阳性组中高脂血症的检出率为41.3%,75例高于食物不耐受阴性组中高脂血症检出率24.3%,83例,x2=16.37,P<0.01;食物不耐受人群中高脂血症的患病风险较高(OR=2.199, 95% CI:1.496~3.234)。结论食物不耐受阳性人群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高于食物不耐受阴性人群,可依据食物不耐受的检测结果进行饮食管理,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慢性咳嗽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虹 《华西医学》2008,23(2):279-280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对疾病的诊治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门诊慢性咳嗽患者92例,女40例,男52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6岁;正常对照72例,女34例,男38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6.5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Ⅰg G浓度并加以比较。结果:患者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Ⅰg G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排列在前几位的分别是虾(50%)、蟹(45.7%)、鸡蛋(41.3%)、牛奶(34.8%)。结论:忌食不耐受食物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说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Ⅰg G抗体测定有助于及早发现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为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140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初步分析食物不耐受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并为临床提供诊治疾病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40例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在日常食用的14种食物中,不耐受率为7.5%(猪肉)~89.9%(鸡蛋),其不耐受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男性):鸡蛋、牛奶、螃蟹、虾、大豆、小麦、鸡肉、西红柿、玉米、蘑菇、牛肉、猪肉、鳕鱼、大米;女性为:鸡蛋、牛奶、螃蟹、大豆、鳕鱼、鸡肉、虾、玉米、西红柿、牛肉、小麦、大米、蘑菇、猪肉。其中男性情况较为严重,在螃蟹、鸡蛋、牛奶、鳕鱼4种食物中高于女性。其他食物不耐受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群普遍存在食物不耐受,不同性别有所不同,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患者饮食结构,患者的症状多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食物不耐受与小儿相关疾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荨麻疹患儿和其他相关疾病患儿的食物不耐受情况。方法将144例患儿分成慢性荨麻疹和其他相关疾病两组,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结果两组患儿高度敏感过敏原检出率及高、中度敏感过敏原总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4种食物过敏原中,两组患儿对鸡蛋和牛奶的不耐受程度都较高;对高、中度食物过敏原的种类进行分析.两组患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检测方法对食物不耐受引起的不同部位、不同症状疾病,具有同样灵敏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快速、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认为,食物不耐受属于肠道疾病,与IgG形成及发挥生物效应有关[1],数据显示其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为45%,而在婴幼儿中这一比例更高[2],严重危险小儿健康。婴幼儿因肠道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3],不完全消化的大分子物质如多肽,更易透过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刺激IgG的产生以及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靶器官从而引起相关临床症状。从食物不耐受发病机制以及患儿体质分析结果来看,脾虚是该类  相似文献   

9.
阐述食物不耐受的基本概念和发病情况,从食物不耐受发病机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检测、饮食护理等方面综述食物不耐受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食物不耐受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 (ElISA)半定量检测187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并对不同年龄及不同疾病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87例患者中,检测阳性者124例(66.3%),14种食物中,牛奶的IgG阳性率最高(47.1%),其次是鸡蛋(40.1%),未见对西红柿、小麦和猪肉的不耐受,0~24个月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阳性率86.4%(51/59),是3个年龄组中最高的,牛奶的阳性率在各年龄组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疾病中湿疹患者的阳性率最高(80.4%),荨麻疹最低(38.5%).结论 食物不耐受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尤其湿疹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对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0):1685-1687
目的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调查58例RA患者,以压痛关节数多少分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46.55%(27/58)和39.66%(23/58).其中抑郁症状以晨重晚轻、能力减退、易激怒、疲乏、性兴趣减退列前五位.而焦虑以静坐不能、乏力、睡眠障碍、不幸预感、多汗等症状常见.抑郁、焦虑情绪与RA患者关节压痛数(P<0.01)、关节肿胀数(P<0.01)呈正相关,与握力(P<0.01)呈负相关,与晨僵、年龄、病程、社会支持(P>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RA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焦虑、抑郁与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握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及获得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5月,我科健康教育小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6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属对类风湿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健康教育需求及获得知识的途径。结果本组患者家属普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知识认识不够,最希望了解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功能锻炼、饮食及心理指导的相关知识;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宣传和电话咨询是其获得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对获得健康教育途径的选择具有多样性。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属普遍缺乏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护理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全萍 《现代护理》2005,11(20):1685-1687
目的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调查58例RA患者,以压痛关节数多少分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46.55%(27/58)和39.66%(23/58).其中抑郁症状以晨重晚轻、能力减退、易激怒、疲乏、性兴趣减退列前五位.而焦虑以静坐不能、乏力、睡眠障碍、不幸预感、多汗等症状常见.抑郁、焦虑情绪与RA患者关节压痛数(P<0.01)、关节肿胀数(P<0.01)呈正相关,与握力(P<0.01)呈负相关,与晨僵、年龄、病程、社会支持(P>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RA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焦虑、抑郁与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握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杨静  董建玲  邹晋梅  张羽  田岚 《华西医学》2009,24(1):120-123
目的:本文研究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停药、居住条件恶劣、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否并发感染、地震破坏烈度等多种因素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影响。方法:对58例确诊为RA的重灾区(北川、平武、江油、安县)地震前病情稳定患者震后一月进行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同时评估患者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情况,了解患者是否病情活动,分析地震造成停药、居住条件恶劣、PTSD、并发感染及地震破坏烈度等多种因素对RA的影响。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地震破坏烈度与疾病活动是否有相关性,采用SPSS12.0软件对地震可能影响RA患者病情活动的其它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34例RA患者出现病情活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显示:上述四县患者疾病活动构成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病情活动者中62%患者停药;85%患者居住条件恶劣;59%患者患有PTSD;3.5%患者并发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停药、居住条件恶劣、PTSD及并发感染与RA患者病情活动相关(P均小于0.05)。结论:本研究中涉及的四个县RA患者疾病活动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地震造成的停药、居住条件恶劣、PTSD、并发感染可使一部分RA患者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15.
蒲晓英  杨南萍  李敏 《华西医学》2009,(8):2054-205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与血清中白介素-20(IL-20)水平的关系。方法: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IL-20水平。分析IL-20水平与RA发病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同期手X光片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IL-2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20水平与其RF、CRP、血沉及同期手X光片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2)。结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IL-2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与RF、CRP、血沉及同期手X光片分期无明显相关性。IL-20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提示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是否有斑块以及是否存在动脉硬化.方法 分析2009年4月-2010年9月间150例RA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情况、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及实验室指标如: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  相似文献   

17.
The recognition that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re at a heighten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events and mortality spans more than 2 decades, yet there continues to be debate as to who should screen this population for CVD risk. There are several challenges to regular screening of this population: limited time, the assumption that this problem is being addressed by the rheumatologist, and lack of awareness by primary care providers (PCP) of increased CVD risk.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between PCPs and rheumatologists is necessary to address the increased CVD risk and to treat these risk factors aggressively.  相似文献   

18.
董建玲  杨静  张羽  邹晋梅  田岚  李思吟 《华西医学》2012,(11):1621-1624
目的探讨"5.12"地震后北川羌族人群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RA患者细胞免疫之间的影响。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3月,对98例北川羌族RA患者、112例健康对照,以及同期绵阳郊区84例RA患者、120例健康对照进行分析。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RA疾病活动性采用DAS28测定,应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调查RA人群中的PTSD患者,应用PTSD检查表平时版(PCL-C)检查对PTSD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北川羌族与绵阳郊区RA活动组患者(分别为58例、39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8+T淋巴细胞数降低,CD+4/CD8+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川羌族RA活动组与绵阳郊区RA活动组比较,CD3+T淋巴细胞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川RA患者中PTSD者(38例)与非PTSD者(60例)比较,PTSD组CD3+T淋巴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PT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L-C对北川RA患者中PTSD的测定发现,PCL高分组CD3+T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PCL低分组(P〈0.05)。结论 "5.12"地震后一部分RA患者出现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且免疫功能异常与PTSD有关,对合并有PTSD的进行RA患者早期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和超声回波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动脉僵硬度.方法 连续纳入25例RA患者,同时选取48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所有受试者行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n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检测,此指标是评估动脉僵硬度的经典指标之一.同时应用超声回波跟踪技术对所有受试者行动脉僵硬度及形态学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A组baPWV显著增高,分别为[14.70(9.17~21.39)m/s,12.86(10.00~15.24)m/s,P=0.025 1].回波跟踪技术所测得的RA组的动脉僵硬度指标,即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 elastic coefficient,Eρ)和硬度系数(stiffness parameter,β)在肱动脉和胫后动脉较对照组增高,在胫后动脉与baPWV正相关(r=0.600 0,P<0.000 1;r=0.524 0,P<0.0001)结论 RA患者的动脉僵硬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和超声回波跟踪技术相结合,能为临床提供早期、简捷、无创检测血管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呼芳  孙江艳 《医学临床研究》2016,(12):2360-2363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148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复诊指导、日常健康教育、出院康复训练指导和建立随访电子档案按计划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动机性访谈,评估并比较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能力影响评分和患者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晨僵时间、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能力影响评分及依从性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晨僵时间、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能力影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对RA患者功能锻炼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