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国内常见的三色短毛豚鼠染色体进行显带处理,作了G带、C带和银染核型分析。经胰酶—吉姆萨G显带,表明豚鼠早中期单倍体共有201条带,每一条染色体均有数量不等的、明暗相间的带;各个染色体着丝点区域均显出深浅不同的C带,每两条同源染色体着丝点C带的染色强度相同,而不同染色体上,结构异染色质的数量是不等的,豚鼠的Ag-NORs(银染核仁组织者)一般有4对,分别位于1、2、10和15号染色体的端部。  相似文献   

2.
对本中心培育的Zmu-1:DHP白化豚鼠染色体的G带、C带的观察结果显示了该豚鼠染色体G带、C带的特征带型,对银染核仁组织者的观察结果表明:大部分细胞有较恒定的8个银染点。从以上几方面结合以往的报道,证实该豚鼠在染色体核型上已发生较大变异。  相似文献   

3.
H615瘤细胞含有正常数量的染色体,其众数为40,G、C显带均未见其结构异常。NSI体外培养细胞株染色体众数为65,有二种标记染色体,即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及微小染色体。中部着丝点标记染色体在G、C显带时均能证实是由二条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4.
对本中心培育的Zmu-1:DHP豚鼠染色体的G带、C带及银染核仁组织者作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部分细胞有较恒定的8个银染点,G带与其他豚鼠有差异,C带则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说明Zmu-1:DHP豚鼠在染色体核型上已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对G—带是经胰酶处理后,再经姬姆萨氏染色,出现明暗相间的带型,对每条染色体加以鉴别;C—带法,使染色体中的结构性异染色质容易染色,对常染色质只能显出较淡的轮廓,此法是专门显示着丝点的。作者对小白鼠骨髓染色体经胰酶适当处理后,再经姬姆萨染色同时显示G—带和C—带,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一、试剂: 1、生理盐水; 2、0.25%胰酶:临时配成0.025%胰酶。 3、0.4%酚红或0.4%酚酞。 4、0.5N氢氧化钠。 5、姬姆萨染液:配方同人体染色体常规。 6、磷酸盐缓冲液:PH=6.8。二、操作方法: 1、在45毫升生理盐水中加入0.25%  相似文献   

6.
细胞培养法制备中华按蚊有丝分裂染色体及其G.C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的卵巢建立的细胞系(Anso242)的细胞制备高质量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双倍体细胞由3对染色体组成,两条X染色体的长臂不等长。长臂较短者(X_1)为亚中着丝粒,长臂较长的X染色体(X_2)和Ⅱ号、Ⅲ号常染色体均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细胞收获前用5—溴尿嘧啶(BrdU)处理,胰酶消化G带可显示丰富的带纹,类似于一般动物的G带带型、常染色体在着丝粒区为C带阳性,X_1染色体为长臂阳性,X_2长臂的近着丝粒端为阳性,末端有阴性带,这个阴性带是否在该蚊种的多线染色体中表达,并在性别作用中起作用?本文对此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蒙古长爪沙鼠标准G带染色体的核型 ,提供可靠的细胞遗传学的背景数据。方法 雌、雄各 3只成熟长爪沙鼠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制片、镜下观察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随机计数 10 0个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确立长爪沙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选择 10个典型细胞测量染色体基本数据 ,建立标准G带核型。结果 长爪沙鼠染色体数为二倍体 ,4 4条染色体 ,可划分A、B、C、D、E、F六组。中着丝点区域的 11对 ,主要分布A、C、E三组中 ;近中着丝点区域的染色体 5对 ,主要分布B组中 ;端着丝点区域的染色体 5对 ,主要分布D、F组中 ;x为第 6号中着丝点染色体 ,y为端着丝点的区域染色体大小在 14号与 15号染色体之间。结论 长爪沙鼠染色体为 2n =4 4 =2× 11m +2× 5sm +2× 5t+(x)m +(y)t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无尾两栖类——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Wiegmann)的染色体组型。用骨髓作实验料材。其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6条(2n=26)配为13对,由5对大型染色体和8对小型染色体组成,分成A、B、C三组。都是中央着丝点和亚中央着丝点染色体,而无端部或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类型简式为9m+4sm。次缢痕出现固定在第6对染色体的长臂上,核仁组织区也位于次缢痕的位置。雌、雄个体之间未见异型染色体。作者认为虎纹蛙是较为原始的蛙种。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的银染技术观察到:褐斑大蠊中期染色体的核仁形成区主要有一个,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上近着丝点处;减数分裂前期Ⅰ的的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及双线期均存在着银染阳性的核仁组织区:所有中期染色体上都存在着骨架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Giemsa 显带技术研究了苦参的C—带带型。结果表明:多数染色体都显清楚的末端带,着丝点带。少数显中间带。某些带纹具杂合性。三对SAT染色体,整个随体被浓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615小鼠标准染色体组型与G带染色体核型,提供可靠的细胞遗传学背景资料。方法成年615小鼠8只,雌雄各半,提取骨髓细胞,制片,镜检。确立615小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选择10个典型细胞测量染色体基本数据。G带染色。结果615小鼠的染色体数目为40条,XX为雌性,XY为雄性。所有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X染色体相对长度仅次于第1对染色体,Y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在第4对染色体和第5对染色体之间。G显带条数与小鼠有很大差异,接近于大鼠。结论615小鼠的核型为2n=40=2×19m+(x)m+(y)m,G显带共262条。  相似文献   

12.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的染色体C带核型表明;在雌性虫体,第1号染色体的短臂可见到一异染色质块。第2号性染色体的Z染色体不易出现C带,而W染色体从着丝点部位向长臂方向恒定的出现一大块异染色质。第3号、5号染色体不是恒定的出现C带。第4号染色体的端着丝粒非常明显。第6号、7号染色体在长臂末端分别可以见到一对异染色质块。在雄性虫体,可清楚地见到第2号性染色体为同形性染色体,两条同源染色体都没有异染色质出现。其它染色体的C带同雌性虫体。  相似文献   

13.
染色体分带是细胞遗传学研究中比较新的技术。1968年 Caspesson 等首先用喹吖咽荧光分带技术,显示出染色体上存在带纹。以后许多学者采用碱、盐、酶、热等方法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染色体带纹的客观存在。应用显带技术,能给每一条染色体以特殊标记,可以帮助我们精确地识别每条染色体的特点及其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人脑恶性胶质瘤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我们采用G 带、R 带和C 带技术,对SHG—44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分布从52~125,其中以超三倍体为主,占84.64%,亚三倍体占10.42%,超四倍体占4.94%。核型分析中以每对染色体的实际数与细胞倍体所期望的每对染色体数比较,分析各对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结果发现A、B 组染色体丢失,5~#减少明显,C 组7~#、11~#、12~#增加,其余各号减少,D、E、F、G 组各号均增加,17~#增加明显,以及性染色体的丢失。每次分析均可见3条较长的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因外形异常,出现频率高,而且不随细胞传代消失,故我们认为是SHG—44的标记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aeⅢ显示了孟氏裂头绦虫染色体G分带,获得了较好的G带带纹。运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染色体G带作了扫描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澳洲大蠊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澳洲大蠊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染色体核型为雌2n=28、雄2n=27,除第7对为亚中着丝点外其余均为中着丝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我室的SHG-44细胞接种于裸小鼠以后所建立的NHG-1模型染色体G显带、C显带分析结果,和SHG-44细胞G显带核型分析,初步认为SHG-44细胞和NHG-1第1、22代再培养细胞中均存在着2条相似2号染色体的异常染色体。染色体众数或核型亦基本一致,从而提示NHG-1移植瘤起源于人脑恶性胶质瘤而不是裸小鼠自发瘤。  相似文献   

18.
951064人精子染色体G显带/蔡敏一//男性学杂志一1995,9(l)一43~44 本文作者鉴于以往人精子染色体G显带方法易使染色体丢失等缺点.在前人荃础上总结出一种在不去除异合卵泡的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出单位染色体G带的方法,经54次精子染色体制备重复试验,成功53次.成功率为98.15%.试验人情子对去透明带金黄地鼠卵的穿透率为67.28纬.其中可分析核型数占异合卵数的50%.对其中198个精子染色体组作了G显带,获得171个精子染色体显带组,带纹出现率为86.36%,而可分析精子染色体组占出现带纹精子染色体组的43.27%.精子染色体G显带在片子老化、胰酶浓度及…  相似文献   

19.
细胞核的核仁是由位于某些染色体上特殊部位的核仁组成区(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 NOR)所产生。在人类的染色体组中,D组的第13、14对及G组的第21、22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有明显的次缢痕区,认为该处即是核仁组成区。  相似文献   

20.
人类核仁组织者区(Nucleolar orga-nize regions)即(NORs),位于人类染色体D组第13—15及G组第21—22对短臂次缢痕或随体柄区,该区可被硝酸银所染色简称Ag-NORs。该位点是18s和28s核糖体基因(rDAN)所在部位。在间期细胞核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