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几种不平衡氨基酸营养支持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荷Walker-256癌肉瘤SD大鼠,空肠喂饲肠外营养制剂10天,据所喂饲制剂中氨基酸组成的不同,分为:A组(平衡氨基酸组)、B组(增量精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C组(去蛋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D组(去缬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E组(增量精氨酸、去蛋氨酸、去缬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肿瘤体积增长速度、肿瘤重量、肿瘤重量/尸重,肿瘤组织PCNA指数,肿瘤细胞周期各时相百分比以及DNA倍性作为观察肿瘤生长速度的指标。结果 上述各指标值显示:B、C、D组与A组相比,除DNA倍性外,其余各项指标值均降低(P<0.01),但B、C、D组间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E组与B、C、D组相比较,所有指标值均显降低(P<0.05)。结论 平衡氨基酸促进肿瘤生长;增量精氨酸、去蛋氨酸、去缬氨酸三种不平衡氨基酸对肿瘤生长有同等抑制作用;增量精氨酸、去蛋氨酸、去缬氨酸复合不平衡氨基酸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更显。  相似文献   

2.
不平衡氨基酸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几种不平衡氨基酸营养支持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荷Walker-256癌肉瘤SD大鼠,空肠喂饲营养制剂10天,根据所喂饲制剂中氨基酸组成的不同,分为A组(平衡氨基酸组)B组(增量精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C组(去甲硫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D组(去缬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C组(增量精氨酸、去甲硫氨酸和缬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以肿瘤体积增长速度,肿瘤重量,肿瘤重量/尸重,肿瘤组织PCNA指数,肿瘤细胞周期各时相百分比,以及DNA倍性作为观察肿瘤生长速度的指标。结果:上述各指标值显示:B、C、D组与A组相比,除DNA倍性外,其余各指标值均非常显著降低,但B、C、D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E组与B、C、D组相比较,所有指标值均显著降低。结认:平衡氨基酸促进肿瘤生长;量精氨酸、去甲硫氨酸和去缬氨酸三种平衡氨基酸对肿瘤生长有不同等抑制作用;增量精氨酸,去甲硫氨酸和去缬氨氨酸复合不平衡氨基酸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比较几种不平衡氨基酸营养支持对荷瘤宿主营养状况及生存时间的影响。以荷 Walker- 2 5 6癌肉瘤 SD大鼠为研究对象 ,空肠喂饲肠外营养制剂 10天。据所喂饲肠外营养制剂中氨基酸组成的不同 ,分为 A组 (平衡氨基酸组 )、B组 (增量精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 )、C组 (去蛋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 )、D组 (去缬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 )、E组 (增量精氨酸、去蛋氨酸、去缬氨酸不平衡氨基酸组 )。宿主体重变化、血清转铁蛋白浓度作为衡量宿主营养状况的指标 ,并观察宿主生存时间。结果 :1B、C、D、E组与 A组相比较 ,宿主体重减轻 ,血清转铁蛋白浓度均明…  相似文献   

4.
3H-蛋氨酸/3H-缬氨酸空肠喂饲在荷瘤大鼠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3H-蛋氨酸/3H-缬氨酸空肠喂饲在荷瘤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SD大鼠空肠营养性造瘘,皮F接种Walker-256癌肉瘤,分为A、B、C、D组,分别以含平衡氨基酸、去蛋氨酸、平衡氨基酸及去缬氨酸的肠外营养空肠喂饲6天,再注入3H-蛋氨酸(A、B组)或3H-缬氨酸(C、D组)7.4×105 Bq,于0.5、1、2和4小时测肝、胰、小肠、肌肉、血浆及肿瘤组织的cpm,计算差示摄取率(DUR).结果A组及B组肿瘤组织DUR值仅低于胰腺组织(P<0.01);B组血浆DUR值低于A组(P<0.01).D组肿瘤组织DUR值高于C组(P<0.01);D组血浆DUR值低于C组(P<0.01).结论3H-蛋氨酸/3H-缬氨酸在肿瘤组织摄取率高;蛋氨酸、缬氨酸是肿瘤组织代谢的重要基质.  相似文献   

5.
不平衡支链氨基酸对化疗荷瘤大鼠营养及生存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平衡支链氨基酸疗法联合氟尿嘧啶(5-FU)对荷瘤大鼠营养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SD大鼠空肠造口,皮下接种Walker-256癌肉瘤,分为A(平衡氨基酸 等渗盐水)组、B(平衡氨基酸 5-FU)组、C(去缬氨酸 5-FU)组、D(去缬氨酸及增加亮氨酸 5-FU)组.测定各组治疗后体重的变化、主要脏器的重量、血清前清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浓度,并观察荷瘤大鼠的生存时间.结果:C组与A、B组相比较,体重丢失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两肾和左侧腓肠肌的相对重量、血清PA和TF浓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D组与C组比较,体重丢失明显减少(P<0.01),两肾和左侧腓肠肌的对相重量、血清PA和TF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A组宿主生存时间最短,D组与A、B、C组比较,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去缬氨酸肠内营养和5-FU对荷瘤宿主营养状况产生不利影响,而在肠内营养中增加亮氨酸浓度能改善前两者引起的宿主营养不良.去缬氨酸及增加亮氨酸肠内营养联合5-FU化疗能明显延长宿主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观察去蛋氨酸 /缬氨酸空肠喂饲荷瘤大鼠对其体内分布及核酸、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SD大鼠空肠造瘘 ,皮下接种Walker- 2 5 6癌肉瘤 ,分 A、B、C、D4组。分别以平衡氨基酸、去蛋氨酸、平衡氨基酸、去缬氨酸空肠喂养 6天 ,注入 3H -蛋氨酸 /缬氨酸 (3H- Met/ Val) 7.4× 10 5 Bq,0 .5、1、2、4h后分别测定肿瘤组织 RNA、DNA及蛋白质的 H掺入率 ,测定各时点肝、胰、小肠、肌肉、血浆及肿瘤组织的放射性强度 ,计算差示摄取比 (DU R)。结果 :1B组肿瘤组织对 3H- Met摄取率2、4h分别为 (8.0 9± 0 .12 ) %及 (7.81± 0 .17) % ,高于 A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去甲硫氨酸 /缬氨酸空肠喂饲荷瘤大鼠对其在体内分布及核酸、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空肠造口 ,皮下接种 Walker- 2 5 6癌肉瘤 ,分 A、B、C、D四组。分别以平衡氨基酸、去蛋氨酸、平衡氨基酸和去缬氨酸空肠喂养 6天 ,注入 3H-甲硫氨酸 /缬氨酸 (3H- Met/ Val) 7.4× 10 5 Bq,0 .5、1、2、4h后分别测定肿瘤组织 RNA、DNA及蛋白质的 3H掺入率 ,测定各时点肝、胰、小肠、肌肉、血浆及肿瘤组织的放射性强度 ,计算差示摄取比 (dif-ferential uptake ratios,DUR)。 结果 :1B组肿瘤组织对 3H- Met摄取率 2、4h分别为 (8.0 9± 0 .12 ) %及 (7.81±0 .17) % ,高于 A组的 (6 .5 9± 0 .2 4) %及 (6 .16± 0 .0 6 ) % (P<0 .0 1) ;而 B组血浆 3H- Met摄取率各时点均低于 A组。 D组肿瘤组织 3H- Val摄取率平均为 (7.33± 0 .6 9) % ,高于 C组的 (6 .2 3± 0 .74% ) (P<0 .0 5 ) ;而血浆摄取率为(0 .70± 0 .12 ) %低于 C组 (1.0 2± 0 .0 2 ) %。 2缺乏甲硫氨酸 /缬氨酸时 ,其他组织对 3H- Met/ Val摄取率影响不大。3B、D组蛋白质及 B组 RNA、DNA的 3H- Met/ Val掺入率均低于各自对照组。 结论 :去甲硫氨酸 /缬氨酸空肠喂饲荷瘤大鼠 ,肿瘤组织 3H- Met/ Val摄取率升高 ,血浆摄取率降低 ,对胰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几种氨基酸溶液对卵巢癌多细胞球体(MCS)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有平衡氨基酸、增量精氨酸、去蛋氨酸、去缬氨酸、复合氨基酸(增量精氨酸、去蛋氨酸、去缬氨酸)营养液的培养基培养卵巢癌MCS,观察并分析生长曲线、细胞周期,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生长曲线可见平衡氨基酸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复合组细胞生长速度最慢,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可见平衡氨基酸组细胞多数处于S期,处于G0/G1期的细胞含量为(41.5±6.3)%,而复合组处于G0/G1期的为(77.6±4.7)%,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检测结果表明,复合组PCNA的转录水平低于其他各组。结论平衡氨基酸有利于卵巢癌MCS的生长;4种不平衡氨基酸对MCS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能阻滞MCS细胞进入增殖期,其中复合氨基酸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复合氨基酸失衡液(AAI)和几种单成分AAI对荷瘤小鼠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九组,即A组(平衡氨基酸组),B组(富含精氨酸AAI组),C组(去缬氨酸AAI组),D组(富含亮氨酸AAI组),E组(去酪氨酸AAI组),F组(去苯丙氨酸AAI组),G组(去丝氨酸AAI组),H组(去氨基酸组:不加氨基酸),I组(复合AAI组),分别给予含不同AAI的全胃肠内营养液12 d。以体重丢失、血清转铁蛋白、前清蛋白、T细胞亚群作为衡量小鼠营养状况的指标。结果:与A、B、I组比,C、D、E、F、G组体重丟失明显;与I组比,H组体重丟失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血清转铁蛋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H组比,B组前清蛋白浓度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A组比,B、I组CD3、CD4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氨基酸、富含精氨酸AAI和复合AAI对小鼠能保持较好的营养状况,而其他AAI对小鼠营养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肠外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期肠外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为结或直肠癌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A组:肠外营养组(TPN);B组:肠外营养+化疗组(TPN+CT)。C组:非营养支持组。A组患者给予由葡萄糖、脂肪乳剂、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组成的营养液肠外营养支持7天后实施结、直肠癌手术治疗。B组在肠外营养支持的同时,给予5-氟尿嘧啶(5-FU)15mg/(kg·d)静脉滴注7天后进行手术治疗。C组患者术前不进行营养支持。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dT)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杂交检测cyclinD1的表达,分别测定各组病例在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或5-FU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的凋亡、增殖指数和cyclinD1表达水平。结果A组与C组相比,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指数及cyclinD1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与A组相比,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减少(P<0·05),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0·05),cyclinD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肠外营养支持不会影响cyclinD1的表达,也不会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营养支持配合5-FU化疗,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蛋白膳食对限食大鼠血清和肠粘膜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五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喂15%酪蛋白合成饲料,自由摄食;限食1组和2组分别按正常对照组摄食量的50%和30%对喂15%酪蛋白合成饲料;补蛋白1组和2组分别按正常对照组摄食量的50%和30%对喂30%酪蛋白合成饲料。实验2w后处死大鼠,取血和小肠组织检测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限食组和补蛋白组的大鼠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且除了甘氨酸和胱氨酸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谷氨酸下降最为明显(P<0.01);而补蛋白组的大鼠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又高于相应的限食组,其中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酸有显著性差异(P<0.05)。限食组和补蛋白组的大鼠肠粘膜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酸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补蛋白组的大鼠肠粘膜游离氨基酸含量又高于相应的限食组,其中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酸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高膳食中的蛋白质比例能降低限食对大鼠血清和肠粘膜氨基酸谱的影响,改善血清氨基酸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对危重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进行肠外营养的危重病人38例,分为对照组(常规肠外营养组)(n=20)和精氨酸组(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组)(n=18)(加入精氨酸20g于3L袋中),肠外营养支持1周。第1、4、7天测定IgG、IgA、IgM、IgE,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结果精氨酸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改善了危重病人的免疫功能,提高了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守肠外营养与积极肠外营养两种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3月-2013年3月入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化分为低肠外营养组75例{(氨基酸及脂肪乳剂量均从0.5~1.0g/(kg·d)起,增量为0.5~1.0g/(kg·d),直至足量3g/(kg·d);葡萄糖开始输注速度均为4mg/(kg·min),每天增加1mg/(kg·min),最高不超过12mg/(kg·min)},高肠外营养组71例{(氨基酸剂量从1.5~2.0g/(kg·d)起,增量为1.0g/(kg·d),直至足量3.5~4g/(kg·d);脂肪乳剂量从1.0g/(kg·d)起,增量为1.0g/(kg·d),直至足量3.0g/(kg·d);葡萄糖开始输注速度均为6mg/(kg·min),然后每天增加2mg/(kg·min),最高不超过12mg/(kg·min)},记录两组的喂养情况、生长指标,并测定肝功能。结果低肠外营养组在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肠内营养达90kCal/(kg·d)日龄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大于高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7天、第14天及第28~42天主要生化指标测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PN-associated cholestasis)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肠外营养方式不会影响VLBWI的肝脏功能,也未增加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比较腹部大手术后早期标准的肠外营养与要素膳肠内营养对机体营养效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 42例腹部消化道肿瘤与复杂胆道病病人 ,随机分为肠内营养 (EN)和肠外营养 (PN)两组 ,每组 2 1例。术后第二天开始等热量、等氮量营养支持一周 ,检测术前和术后第 8天体重、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氨基酸谱 ,累计氮平衡等营养指标 ,外周血Ig G、Ig M、Ig A,补体 C3,C4,CH5 0 ,淋巴细胞计数 ,NK,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CD2 5。结果 :PN组全部按计划完成营养支持。 EN组 2例因腹胀腹泻呕吐较重 ,中途退出 (占8.6 % ,2 / 2 3)。两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营养科参与的肠外营养培训及处方审查在医院肠外营养应用中的作用,以提高肠外营养处方的合理性。方法收集江苏某医院开展肠外营养培训及处方审查前1年由胃肠外科开具的肠外营养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例,共抽取120例处方作为A组。同时收集该医院开展肠外营养培训及处方审查后由胃肠外科开具的肠外营养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例,为期1年,共抽取120例处方作为B组。比较分析2组处方热量、氨基酸、处方营养素配比等相关指标,比较使用肠外营养期间2组处方患者的血糖水平及使用肠外营养结束后的白蛋白水平。结果 2组处方热量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中能量过高(热量高于30kcal·kg-1·d-1)处方的比例高于B组(P0.05)。A组处方中氨基酸高于0.75g·kg-1·d-1的处方比例低于B组(P0.05)。A组处方中热氮比200及糖脂比2的处方比例均高于B组(P0.05)。使用肠外营养期间,A组处方患者中出现血糖≥10 mmol/L的患者比例高于B组(P0.05);使用肠外营养结束后,A组处方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经过由医院临床营养科参与的肠外营养培训及肠外营养处方审查后,胃肠外科临床医生所开具的肠外营养处方的营养素组成及配比更加合理,但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仍较低,建议尽早开始肠外联合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消化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20例,试验周期为7天。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一周(术后第1天和第2天分别提供热卡19.33~19.97Kcal/kg,氮量0.14~0.15g/kg;术后第3天至第7天每日提供热卡26.9~28.55kcal/kg,氮量0.2~0.21g/kg)。检测术前和术后第8天病人的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氨基酸谱和累计氮平衡等营养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病人术后第8天的体重均明显下降(P<0.001),组间无差异。两组病人术后第8天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肌围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术后第8天明显下降,而EN组较PN组下降幅度小(P<0.05)。两组病人的血浆转铁蛋白水平在术后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累计7天氮平衡EN组为(-26.1±15.3)g,而PN组为(-23.4±10.3)g,两组间无明显差异。EN组能明显升高血清天门冬氨酸(ASP)、丝氨酸(SER)、谷氨酸(GLU)、半胱氨酸(CYS)、异亮氨酸(ILE)及苯丙氨酸(PHE)的水平,对于其它氨基酸无明显影响。而PN组经过营养支持后,血清蛋氨酸(MET)浓度升高,组氨酸(HIS)浓度下降,其它氨基酸变化不明显。结论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可出现明显的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术后早期应激状态下,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均不能避免机体分解代谢状态。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有效的。肠内营养可以达到与肠外营养一样的维持体重和氮平衡的临床疗效。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好地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和血清氨基酸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5):250-250
单选题:①微生态制剂促进人体健康主要是通过人体内何种平衡…( )A .免疫 B .热能营养 C .维生素 D .有益菌与有害菌 E .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②益生菌黏附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是( )……………………A .细菌素 B .SOD C .脂磷壁酸 D .胞壁肽聚糖 E .短链脂肪酸③死菌体微生态制剂的最大缺陷是没有什么( )……………A .黏附 B .平衡 C .生物酶 D .定植 E .免疫④对活菌微生态制剂可能发生不安全隐患的看法是( )……A .易位 B .耐药质粒的转移 C .(A B) D .制剂的细菌是致病菌 E .(B D)⑤微生态制剂研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酰胺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小肠营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35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 ,B组为谷氨酰胺肠外营养组 (Gln TPN) ,C组为不含Gln的常规TPN组和经肠道营养的D组。内毒素以每天每公斤体重 2mg的剂量 ,混入营养液或等渗盐水中 ,持续滴注 5d。结果显示 ,B组肠壁蛋白质和DNA含量高于C组 ,其中回肠蛋白质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在绒毛高度、小肠粘膜及全层厚度等指标B组也明显优于C组 (P <0 .0 5) ,经肠道营养的D组在上述组织学观察数值上均与正常组相近 ,且粘膜厚度、绒毛高度均超过正常值 (P <0 .0 5)。B、D两组肠道细菌易位率均低于C组 (P <0 .0 5)。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Gln的TPN有助于防止内毒素血症大鼠肠粘膜萎缩及细菌易位。早期应用经肠道营养更具有积极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肠外营养与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对大手术术后患者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拟实施外科大手术(四类以上手术)熏APACHE-Ⅱ评分>7分的患者30例,入院后随机分为3组熏A组穴n=10雪押肠外营养治疗与生长激素穴金磊赛增雪联合治疗组(PN+GH)鸦B组穴n=10雪押肠外营养治疗组(PN)鸦C组穴n=10雪押正常补液组。其中A组在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生长激素皮下肌注,连续7d。结果术后8d内,B、C组患者均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血清白蛋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维持较低水平,A组在术后5d机体开始恢复氮平衡,血清白蛋白与IGF-Ⅰ水平逐渐上升,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较大的外科手术打击后,单纯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要素不能被机体有效的利用,GH能够提高机体对肠外营养要素的利用率,促进机体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比较手术后短期应用要素制剂爱伦多的肠内营养与标准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 方法6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手术后第一天开始等热卡、等氮量的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一周。检测体重、机体测量指标、血浆各内脏蛋白浓度及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和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及血清氨基酸谱。 结果三组病人术后体重下降分别为4.26±1.03ks、2.04±0.65ke和2.12±o.72kg,对照组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两组之间无差异。术后各内脏蛋白浓度均低于术前,对照组降低最明显,与肠外或肠内营养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两组之间无差异。三组病人平均氮平衡为—8.6±3.12g/d,—4.22±2.02g/d及—3.88±2.35g/d,对照组与肠外或肠内营养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两组之间无差异。手术后各组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和NK细胞活性均不同程度下降,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三组病人血清谷氨酰胺水平明显下降,术后1周对照组和肠外营养组血清谷氨酰胺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而肠内营养组却有一定程度恢复。 结论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