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结合膜的形态结构研究了以 LiCl为添加剂制得的疏水 PVDF膜的膜蒸馏性能。与来用水溶液高分子添加剂制得的PVDF微孔膜相比,膜蒸馏性能有了较大提高,尤其具有更高的截留率。制得的微孔膜的蒸馏通量已接近商品膜的膜蒸馏通量,表明以LiCl为添加剂制得的PVDF疏水微孔膜是一种适用于膜蒸馏的较理想的疏水微孔膜。  相似文献   

2.
用紫外光接枝聚合方法将丙烯酸(AA)接枝到磺化聚醚砜(SPES)微孔膜上,得到具有pH敏感性的分离膜.接枝膜采用衰减全反射(ATR-IR)附件进行了表征,接枝膜表面及断面形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观察,并同时通过接枝率、水渗透通量和截留率的测定研究了接枝膜的接枝程度、渗水性能和pH敏感性.通过紫外光接枝聚合的方法,在磺化聚醚砜微孔膜的膜表面和孔内接枝上了丙烯酸接枝层作为pH感应型开关;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0.05,光照20 min时,接枝率达到8.40%,pH=2时的纯水渗透通量约为中性时的20倍;当牛血清蛋白(BSA)渗透液的pH小于其等电点4.7,pH为2~4时,截留率发生显著变化,表现出明显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将亲水性的磺化聚醚酰亚胺(SPEI)和疏水性的聚醚酰亚胺(PEI)共混,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制备了SPEI(Na型)/SPEI中空纤维超滤膜.研究了纺丝过程中内凝固浴组成比例和空气间隙距离变化对膜结构以及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内凝固浴中DMAc含量的提高,纤维内指状孔减少,水通量下降,而截留率则不受影响;随着空气间隙距离的增大,从膜内壁侧出发的指状孔结构前端逐渐向外壁发展,而膜的外壁侧则逐渐变得致密,同时,膜的外表面可能出现较大的微孔结构,导致膜的水通量随着空气间隙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后随之下降,而截留率则一直保持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水为内、外凝固浴,制备聚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研究了内凝固浴流速对膜的形态结构、分离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内凝固浴流速的提高,纤维外径略有下降、内径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壁厚减小,其它结构无明显变化。与此相对应,膜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水通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截留率变化不大。当内凝固浴流速/纺丝液流速大于0.4时,纤维内壁表面产生较大的轴向应力,把处于相分离早期的分子链或分相微区拉开,产生了微孔。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合物表面涂覆改性的方法,将疏水性聚合物硅橡胶涂覆在聚酰亚胺亲水微孔膜上,制得了具有良好膜蒸馏性能的聚酰亚胺疏水微孔复合膜。研究了涂覆工艺条件对所得聚酰亚胺疏水微孔复合膜的膜蒸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适当工艺条件可制得具有高膜蒸馏通量的聚酰亚胺微孔复合膜,其透过系数可达2.17×10-3kg/m2·h·Pa。该改性聚酰亚胺疏水微孔复合膜使用37d后,截留率仍保持在99.5%以上,具有较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以聚砜(PSF)、磺化聚醚砜(SPES)和醋酸纤维素(CA)为膜材料,水为内凝胶剂,采用干湿法制备了PSF-SPES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探讨了PSF-SPES铸膜液中SPES离子交换容量(IEC)、SPES浓度、添加剂、外凝胶剂的选择和热处理对膜性能的影响。所得共混超滤膜性能如下:w=0.0 0 1的Na2SO4截留率19.9%,通量62 L/(h.m2.MPa);w=0.001的PEG4000截留率78.2%,通量85 L/(h.m2.MPa)。此外,以PSF-SPES中空纤维为支撑膜,采用醋酸纤维素作为涂层液,研究了CA/PSF-SPES复合超滤膜性能,讨论了CA/PSF-SPES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结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聚醚砜/二甲基亚砜(PEs/DMS0)体系中填充液压力的变化对PES中空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填充液压力的增大,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增大,轴向取向度下降。为纺制具有合适性能的中空纤维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水为外凝固浴,乙醇为内凝固浴,DMAc为内凝固浴添加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聚醚酰亚胺(PEI)中空纤维膜,研究了内凝固浴组成和纺丝液浓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内凝固浴中DMAc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纤维断面指状孔有所减少,内表面由无孔到有微孔出现,但膜的水通量下降,截留率不受影响;随着纺丝液浓度提高,膜的水通量下降,截留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离子液体氯代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M]Cl)为溶剂纺制纤维素中空纤维膜,考察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及其质量分数对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膜内、外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测试了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截留率等渗透性能以及最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EG的分子量减小,中空纤维膜外表面与内表面结构变得更加规整,膜孔隙率与水通量上升,最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则逐渐减小;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膜孔隙率与水通量变大,最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逐渐减小。PEG的重均分子量为2.0×104,质量分数为5%时,膜的渗透性能和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用拉伸致孔法制备了 LLDPE/POE/CaCO3防水透湿微孔膜,研究了拉伸倍数及体系组成对微孔膜的微孔结构及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用 SEM 对微孔膜的微孔结构进行考察,用压汞法对微孔膜的孔径及其分布和微孔的孔隙率进行研究.用静水压法及正杯法分别研究了微孔膜的防水和透湿性能.结果表明:拉伸倍数及 CaCO3用量对微孔膜的孔径、孔隙率及防水透湿性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聚砜膜空心纤维透析器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惠霞  周颖  张全新  朱伟 《热带医学杂志》2007,7(5):433-434,441
目的应用聚砜膜空心纤维透析器浸提液配制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4×104/ml),观察其对L929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细胞计数法和WST-1法。结果和对照组相比,两种试验方法实验组的细胞均生长良好,细胞增殖度均大于75%,为1级反应。结论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评价,该聚砜膜空心纤维透析器对L929细胞形态、生长和增殖没有影响,无细胞毒性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生物材料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聚乙烯中空纤维光化学氯磺化反应,继而胺化和季胺化,制备了磺化聚乙烯中空纤维阴离子交换膜。以恒沸组成的异丙醇/水和85wt%乙醇/水为料液,测定了不同抗衡离子膜的渗透汽化性能。表明:该膜有极高的选择性,分离系数和渗透通量与抗衡离子密切相关,对卤素离子,α_W/A大小次序为I~->Br~->Cl~-;通量大小次序与之相反。三种抗衡离子膜的平衡吸收实验表明,该阴离子膜的选择渗透性不仅与醇水在膜中的溶解度有关,而且取决于平均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改性聚酰亚胺(P I)膜的亲水性、水蒸气渗透性、制膜混合溶液的表观粘度。结果表明:随着季胺盐含量的增加,膜的亲水性增强,水分子的渗透系数增加,同时水分子的渗透受膜的厚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制膜混合溶液的表观粘度增大,出现了盐增粘现象。测试了一系列共混改性中空纤维膜组件的除湿性能,增大压力和增加吹扫气流量,对组件除湿十分有利,尽管在低吹扫气量的情况下,组件的除湿性能并不是一直随着膜的亲水性增强而提高,但是适当增加亲水性盐的含量,膜的除湿性能会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净化和优化肝硬化腹水使其更有利于浓缩回输治疗。[方法]采用CA/PEI亲和膜去除腹水胆红素、内毒素,并采用聚砜中空纤维膜超滤浓缩腹水,用内毒素测定仪、生化自动分析仪和免疫分析仪测定过膜前后各项指标。[结果]CA/PEI亲和膜吸咐前后腹水中的胆红素、内毒素均明显下降(P〈0.01);胆红素吸附前(51.77±11.76)μmol/L;吸附后(21.18±6.83)μmol/L;内毒素吸附前(3.777±0.233)EU/mL,吸附后(0.341±0.322)EU/mL。白蛋白、离子、免疫球蛋白均无明显变化(P〉0.05)。腹水超滤浓缩5.5~6.5倍,蛋白质浓缩4.7~6.5倍,免疫球蛋白浓缩3倍,但离子无变化。[结论]用CA/PEI亲和膜可去除胆红素、内毒素,用聚砜中空纤维膜超滤浓缩能使腹水得到净化和蛋白浓缩。  相似文献   

15.
以聚丙烯腈(PAN)中空纤维膜为支撑底膜,聚乙烯醇(PVA)为渗透汽化(PV)层,全氟磺酸树脂(PFSA)为催化层,催化层中填充纳米二氧化硅,制备了催化与分离双功能中空纤维复合膜。考察了该双功能膜的一系列表面性能:亲水性、对乙酸乙酯塔顶粗酯的分离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对乙酸乙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催化与分离双功能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亲水性,其渗透通量可达175 g/(m2·h),相对应的分离选择性为144;相比于空白实验,双功能膜可明显提高乙酸乙醇酯化反应的转化率,缩短达到平衡转化率的时间,其平衡转化率达60%。  相似文献   

16.
甲醇/甲基叔丁基醚混合物的膜法分离,大多采用渗透汽化方法,少有采用蒸汽渗透法。用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对以蒸汽渗透和渗透汽化两种方式分离甲醇/甲基叔丁基醚混合物(甲醇质量分数为0.01-0.30)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甲醇质量分数低于0.05时,蒸汽渗透较渗透汽化法的分离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中空纤维丝、热可逆凝胶和低吸附培养板3种三维培养体系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增殖水平,寻找效率较高的HCV体外培养系统。方法:利用中空纤维丝、热可逆凝胶及低吸附培养板培养永生化人肝细胞HuS-E/2,通过X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基因型为2a型的HCV病毒株JFH1进行感染,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标本,利用实时PCR法检测细胞中HCV的滴度。结果:在中空纤维丝和热可逆凝胶中培养的HuS-E/2细胞增殖曲线为持续递增,至培养结束时细胞数为初始培养数的2~3倍,JFH1感染后中空纤维丝方法培养的细胞中HCV滴度为2.00×103 copies/1 μg total RNA,热可逆凝胶培养的细胞中HCV滴度为2.95×103 copies/1 μg total RNA,低吸附培养板方法培养的细胞中HCV滴度为1.18×103 copies/1μg total RNA。结论:与中空纤维丝及低吸附培养板比较,热可逆凝胶法为基础的JFH1体外培养系统细胞生长稳定,HCV复制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新型中空纤维编织型生物人工肝反应器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构建一种新型中空纤维编织型生物反应器,提高传统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的性能。方法 采用中空纤维编织方法,制作三维立体型生物反应器,对反应器进行物质传输试验后,将分离的新生实验小型猪肝细胞接种于中空纤维支架上,用培养液循环式人工毛细管系统进行培养,检测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功能,观察培养猪肝细胞的酶漏出量。结果 传输试验显示,中空纤维编织型反应器的半秀快速传输含人白蛋白和酚红的RPMI 1640培养液。加入肝细胞并培养后,SDS/PAGE可从生物反应器内检测出猪肝细胞分泌的白蛋白,生物反应器内的猪肝细胞有效地将氯化铵转换成尿素。反应器实验中,肝细胞仅释放了少量的ALT、LDH。结论 初步研制出一种新的、符合生物人工肝基本要求的实验型生物反应器,该反应器内培养的肝细胞保持较好的细胞活力,具有生物合成与转换功能。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氧合器的研制及其仿生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血管内氧合器的氧合机制,改进氧合器的气体交换效率。方法采用国产聚丙烯中空纤维,自行设计,研制出一种血管内氧合器。对氧合器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结论可以仿造鸟和鱼类的肺部结构改良血管内氧合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