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子宫内膜腺癌保守治疗后怀孕、分娩非常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一)病例分析女性,28岁,农民。因婚后月经紊乱伴不孕4年,1986年9月在南京某医院经诊断性刮宫诊为“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于1986年12月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12月16日月经来潮时行诊断性刮宫,示“子宫内膜局限性高分化腺癌”,因患者拒绝切除子宫,希望生育,考虑到患者的癌局限,且分化良好,故暂行保守治疗,每日给安宫黄体酮90mg。1个月后再次行诊断性刮宫,示“月经期宫内膜,分泌好”,继续服安宫黄体酮60mg/日。至1987年2月19日第三次行诊断性刮宫时,复现“宫内膜局部高分化腺癌”。3次诊断性刮宫报告结果不一致。为慎重起见,于1987年2月26日  相似文献   

2.
背景:孕酮保守治疗子宫内膜复杂型非典型增生符合治疗常规,目前处于试验阶段,孕酮也用于一些1级子宫内膜腺癌的患者。使用孕酮进展为晚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非常低,既往英文文献仅报道2例。病例:40岁妇女,经分段诊刮诊断为子宫内膜复杂型非典型增生,孕酮保守治疗(最初为醋酸甲地孕酮,随后联合口服避孕药)。初次诊断2年余后,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FIG O2期,伴淋巴结转移。分析由于M LH1基因的甲基化和M LH1蛋白缺失,子宫内膜腺癌序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结论:目前,尚无好的标准预测复杂型非典型增生或1级子宫内膜腺癌的患者使用孕酮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我们进行了子宫内膜增生期、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与五种凝集素的亲合组化研究。刀豆素和麦胚素与宫内膜腺细胞腔缘结合的强度,刀豆素与腺细胞胞浆及细胞基底部结合的阳性率和强度,随子宫内膜腺体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升高,其中以腺癌最甚。麦胚素和蓖麻素与腺癌细胞基底部结合减弱,但腺癌细胞团块周缘着色明显。凝集素组化特性为判断子宫内膜腺体增生和癌变提供了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腺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及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于笔者医院确诊的96例早期EC和EH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口服孕激素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于有生育要求的51例患者,分析服药后患者妊娠率、生育率、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疾病复发情况。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口服孕激素能够明显延长月经周期(29.1±2.1 vs 23.4±4.9d)、缩短经期持续时间(7.2±2.3 vs 15.7±4.1d)、减少子宫内膜厚度(17.2±1.9 vs 23.7±3.2mm)(P<0.05);口服孕激素治疗后1、2、3个月患者血浆血红蛋白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提高(100.4±16.1、115.8±18.4、129.3±21.2 vs 83.2±14.9g/L)(P<0.05);51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为54.90%,生育率为39.22%;服药后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毒性不良反应,复发率为11.5%。 结论 治疗早期子宫内膜腺癌或子宫内膜增生,口服孕激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纠正患者贫血状态,同时能够保持部分患者的生育能力,但其仍然存在一定的毒性不良反应及复发性,临床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免疫组化标记组合(p53、PR和PTEN)对鉴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的意义.方法 观察我院病理科2009年6月—2014年6月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切片,按WHO子宫内膜癌分类分组,子宫内膜样腺癌(EEA)65例,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USC)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p53、PR和PTEN表达并加以比较.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R均阳性表达、p53和PTEN表达缺失或微弱,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中p53过表达、PR和PTEN表达缺失.结论 p53和PTEN表达缺失或微弱而PR阳性表达,倾向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而p53过表达、PR和PTEN表达缺失则倾向诊断子宫浆液性腺癌.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有随访结果的134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5组不同治疗方案,就其存活率与复发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认为此病的治疗应根据临床期别、病理级别以及其他对预后不良因素,个别对待,制订治疗方案。并讨论了近年来中外治疗趋向,提出除Ⅰ期1级外,均以手术辅以放射为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64-66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行TCRP术后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者75例,均在院内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TCRP)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分析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2个月内自然妊娠者15例,其中正常分娩者10例(66.67%),流产1例(6.67%),早产4例(26.67%);术后24个月内自然妊娠者33例,其中正常分娩者26例(78.79%),流产2例(6.06%),早产5例(15.15%);术后24个月自然妊娠率及正常分娩率均高于术后12个月(P均0.01);患者年龄、子宫息肉直径、个数、部位、糖尿病、不孕类型以及BMI值与术后妊娠情况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采取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年龄、子宫息肉直径、个数、部位、糖尿病、不孕类型以及BMI值与术后妊娠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鹤兰 《广州医药》1995,26(6):26-27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力治疗后冻胚移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门诊经体外受精或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行冻胚移植的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逆转的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了112例患者的179个冻胚移植周期,按冻胚移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分为4组:自然周期组(n=29)、促排卵周期组(n=38)、直接替代周期组(n=89)、降调+替代周期组(n=23)。比较分析各组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活产率的因素。结果 在179个周期中,促排卵周期组与自然周期组、直接替代周期组和降调+替代周期组比较,其妊娠周期活产率(34.2%、31.0%、31.5%、30.4%)、活产率(46.7%、31.8%、34.8%、22.2%)、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52.6%、37.9%、49.4%、43.5%)、妊娠周期生化妊娠率(65.8%、44.8%、64.0%、47.8%)更高,自然周期组妊娠周期流产率低于其他3组(18.2...  相似文献   

10.
钱燕萍  毛熙光  詹平 《重庆医学》2015,(9):1290-1291
绝经后妇女因家庭因素有生育要求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 )的罕见病例之一。由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的降低及子宫内膜的萎缩,在行IVF-ET前,患者需性激素建立人工月经周期,促进卵巢排卵,但绝经后性激素的运用可能引起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现报道1例54岁绝经5年患者行IVF-ET 前、后治疗期间发生的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期对绝经后妇女行IVF-ET前性激素运用的利弊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腺癌组化,免疫组化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内膜腺癌组化、免疫组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化、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其粘蛋白含量、分布及免疫阳性物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子宫内膜腺癌与宫颈腺癌在粘蛋白含量与分布存在着差异;子宫内膜腺癌粘蛋白含量少且以硫酸粘蛋白为主,而宫颈腺癌则含量丰富且以唾酸粘蛋白为主。波形蛋白在宫内膜腺癌阳性表达率为73.3%,而宫颈腺癌均阴性表达。雌激素受体(ER)、癌胚抗原(CE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究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微刺激术联合子宫内膜浆细胞检查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行IVF-ET患者,根据其在下一周期前是否行宫腔镜及内膜浆细胞检查分为宫腔镜检查组(实验组)和未行宫腔镜检查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平均生育年龄的推迟,诸多女性在育龄期被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目前临床上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效果值得肯定,但本病完全缓解后仅有约50%的患者成功妊娠并分娩。临床研究发现年龄、肥胖及超重、合并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子宫内膜损伤及受孕方式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上述因素进行探讨并综述,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迪 《中原医刊》2005,32(22):79-79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诊断误诊原因及经验总结。方法对76例刮宫及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分析。结果76例中,24例为内膜癌,其中误诊5例,假阳性4例,假阴性1例。结论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是减少误诊的主要办法。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用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所致的疾病,是发生在生育年龄妇女的一种妇科常见病.手术可以切除病灶,分离粘连,恢复盆腔解剖结构,从而达到缓解症状,促进生育以及减少复发的目的.然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病变复发率从18个月内的6.1%到2年内的36.5%不等,术后5年复发率仍高达50%,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无形的压力,很多患者被复发所困扰.目前认为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可降低复发率,现将国内术后辅助用药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腺癌的超微结构观察隋丽,常文庆,宋和存徐彦平,高俊峰,刘冬娟(第一临床学院妇科)(基础医学院第二电镜室)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超微结构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上依赖光镜技术时很难区别高分化腺癌与腺瘤样增殖。本文对子宫内膜腺癌进行超微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视人流系统对宫腔术后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妊娠B超提示胚胎停止发育的行人工流产者100例,ASA分级Ⅰ级,年龄18~35岁,孕次G1P0,停经时间55~75 d,根据计算机随机生成数字顺序,再以数字的奇偶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人工流产组(B组)和直视人流系统组(V组)2组,各50例.观察2组术后10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针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患者子宫内膜及其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方法:将本科室接收治疗的68例IVF-ET患者,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针药组34例,采用中药加针灸治疗。B组为中药组34例,采用单纯中药方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受孕促性腺激素(Gn)用量、用时,胚胎种植成功率、妊娠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妊娠期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形态变化、雌二醇(E_2)、孕激素(P)、黄体素(LH)等指标。结果:A组其hCG日的A型内膜比例、获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成功率、妊娠率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P0.05);在其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变化,两组Gn用量、用时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受孕hCG日两组E_2、P、L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1%,显著高于B组的52.94%(P0.05)。两组用药期间未发现过敏现象,未见药物服用过程中消化道刺激症状,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且血压、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或加重者。结论:针灸配合中药疗法对于行IVF-ET患者子宫内膜有明显改善作用,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方剂疗法,可以显著提高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1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65例,行腹腔镜手术联合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配合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