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放散状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手法淋巴引流(MLD)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热敷、上肢主被动训练及压力治疗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法淋巴引流,每周治疗5 d,共治疗5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5周。于治疗前、治疗5周后分别采用周径差值测量法、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肢体水肿程度、生存质量及疼痛强度等进行评定。 结果 经5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淋巴水肿症状、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情况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双侧上肢周径差值[(2.11±0.63)cm]、FACT-B评分及疼痛VAS评分[(1.48±0.1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MLD联合ESWT能进一步缓解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及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 方法 选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以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的方法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治疗后)分别采用淋巴流量测定法、上肢周径测量法、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上肢淋巴流量、双侧上臂周径差值以及DASH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上肢淋巴水肿情况、上肢淋巴流量[(18.3±3.4)Count/s]、双侧上臂周径差值[(1.3±0.5)cm]以及DASH评分[(7.13±4.35)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能够显著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提高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物理因子疗法联合综合消肿治疗(CDT)对盆腔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盆腔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62例,根据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3例)及重度组(1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治疗(包括中频电疗、空气波压力治疗及超声波治疗等)及CDT治疗(包括手法引流、多层绷带包扎、功能锻炼及家庭护理等),连续治疗20 d为1个疗程。于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下肢周径变化,并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变化情况。 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3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均较入选时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重度组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下降值[(10.68±2.06)%]明显大于轻度组及中度组[分别为(6.74±2.18)%和(8.54±1.85)%],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物理因子疗法联合CDT治疗能有效促进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动静脉足泵在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对36例乳腺癌术后合并患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应用动静脉泵治疗仪治疗,40 min/次,2次/d进行干预。同时观察患肢皮肤的完整性、皮肤颜色、温度、手背动脉搏动、手心压力感觉等,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腕部周长测量值较治疗前减少(8.26±3.58)mm,肘部减少(9.67±3.54)mm,肩部减少(10.58±5.52)mm。结论动静脉泵治疗仪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等速运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乳腺癌女性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等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治疗后),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观测2组患侧上肢淋巴流量的变化,在腕横纹上10cm处测量2组双侧上臂周径,应用ISOMED2000为等速组记录等速肌力测定值,采用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进行上肢功能的评定,采用测角器测量肩关节活动度。 结果 ①治疗后,等速组和对照组的上肢淋巴流量分别为(16.8±2.5)和(10.9±3.4),较组内治疗前[(7.6±3.4)和(7.7±3.2)]明显增加(P<0.05),等速组治疗后的上肢淋巴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2.1±0.2)和(4.5±0.3)cm]均较组内治疗前[(5.5±0.4)和(5.2±0.8)cm]减小(P<0.05),等速组治疗后的双侧上臂周径差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②等速组患者治疗后的等速肌力测量值(峰力矩、总功率、平均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③2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等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分总分[(96.74±12.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84.17±1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等速组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前屈(150.25±16.13)°、后伸(46.83±8.52)°、外展(169.38±14.53)°、内收(35.93±5.6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前屈(144.67±19.15)°、后伸(39.84±6.93)°、外展(137.13±11.67)°、内收(31.68±5.2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等速运动可以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温水足浴、抬高患肢、温针灸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测量2组患者大、小腿周径,同时采用妇科癌症淋巴水肿问卷(GCLQ)、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及下肢功能量表(LEFS)对2组患者下肢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大、小腿周径、GCLQ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小腿周径[分别为(34.0±4.5)cm和(30.6±5.3)cm]、GCLQ评分[(2.55±0.61)分]及FIM评分[(100.7±13.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温针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能显著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淋巴水肿,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老年脑卒中后早期SHS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手法淋巴引流。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排水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手部水肿程度、患肢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患肢水肿程度、VAS评分、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患肢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水肿程度[(146.71±6.22)ml]、VAS[(2.39±1.01)分]、FMA[(59.84±5.99)分]、MBI[(72.04±8.9)分]较对照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减轻老年脑卒中后早期SHS患者的水肿、疼痛,并能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消肿疗法(CDT)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肿瘤诊治中心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4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在双侧腕部上5 cm、肘部下10 cm、肘部上10 cm、虎口、腋窝处设5点进行周径测量。按照治疗前健、患肢周径差值(d)将上肢淋巴水肿分为3组,A组(轻度水肿)15例,d<3 cm;B组(中度水肿)16例,3 cm≤d≤5 cm;C组(重度水肿)13例,d>5 cm。3组患者均进行一个疗程(20 d)CDT治疗,比较CDT治疗前后患肢的周径值,并分析CDT疗效。结果 CDT治疗后,患者腕部上5 cm、肘部上10 cm、肘部下10 cm、虎口以及腋窝5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情况,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肘部上10 cm、肘部下10 cm及腋窝3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腕部上5 cm和虎口2个部位的周径比率下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适用于任何程度乳腺癌术后所致上肢淋巴水肿,且重度淋巴水肿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上肢水肿程度、患肢感染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按水肿发生时间先后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每组140例。常规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手部皮肤护理、手法促淋巴回流、多层绷带加压包扎、配合呼吸运动进行手功能主、被动锻炼,抬高患肢、教育干预等。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双上肢周径差值、患肢感染及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上肢水肿护理总有效率89.3%,干预组上肢水肿护理总有效率99.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轻、中度水肿患者,干预组轻、中、重度水肿患者护理干预后上肢周径差值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或P〈0.01)。干预组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为82.1%,未出现患肢感染;常规组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为49.3%,患肢感染发生率8.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部皮肤护理、手法促淋巴回流、多层绷带加压包扎、配合呼吸运动进行手功能主被动锻炼、抬高患肢、教育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早期发现的上肢淋巴水肿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控制患肢皮肤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改善的效果。方法抽选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3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 n=69例,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n=67例,针对淋巴水肿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患侧上肢体积增加情况、淋巴水肿发生率、功能恢复及感染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针对淋巴水肿实施护理干预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患侧上肢体积增加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患侧上肢轻、中、重度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淋巴水肿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改善术后水肿症状,有利于上肢功能恢复,减少患肢皮肤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7例乳腺癌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后双上肢周径差值、患肢功能恢复以及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双上肢周径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功能恢复优秀率、优良率(82.3%、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感染发生率(1.27%)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症状,降低患肢皮肤感染率,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综合消肿疗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2周),冲击波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低能量ESWT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2周)。综合消肿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检测2组患者的上肢周径和上臂软组织厚度,同时采用上肢功能评定(DASH)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肘点、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肘点、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患者的DASH评分分别为(9.32±4.05)分和(13.47±5.96)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的DASH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能量ESWT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可显著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程度,并改善其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3.
翁敬波 《妇幼护理》2023,3(21):5073-507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乳腺癌 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 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试验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水肿程度、康复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负性情绪。结果 试验组水肿改善情况优 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肢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 验组 SAS、SDS 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改善患肢水肿程度,缩 短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主设计的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专用软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前-后对照研究中的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乳腺外科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现有自制软枕抬高患肢用以预防淋巴水肿。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7月在本科室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使用本研究设计的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专用软枕。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患者满意度及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评价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总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专用软枕能够同时满足抬高患肢与早期进行患肢手部功能锻炼的需求,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仿根治术后患肢淋巴水肿干预效果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盈  强万敏  唐磊  陈雪蕾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50-1452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对乳腺癌仿根治术后并发患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仿根治术且术后并发患肢淋巴水肿的女性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资料匹配后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单用空气波压力泵,B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泵加微波理疗,C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泵加运动疗法。比较三种方法干预后的效果。结果C组干预方法对于减少患肢上臂周径、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肢上臂水肿程度、缓解肩关节疼痛度及对患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面优于A、B组。结论空气波压力泵治疗结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仿根治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康复治疗更加安全有效,适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DT)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32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功能锻炼组和CDT组,每组各16例。两组均于确诊淋巴水肿入院后第2天开始治疗,功能锻炼组进行局部功能锻炼;CDT组接受CDT治疗并配合功能锻炼。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改善率、疼痛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手虎口处、腕横纹上5 cm、肘横纹下10 cm、肘横纹上10 cm及腋窝周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T组各部位周径差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锻炼组腕横纹上5 c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DT治疗慢性淋巴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程度淋巴水肿发生状况及其相关症状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及目的抽样方法,选择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 224 例, 采用肢体周径测量法判断淋巴水肿严重程度, 采用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数( Breast Cancer and Lymphedema Symptom Experience Index , BCLE鄄SEI )评估患者淋巴水肿相关症状体验。 结果 224 例患者中,无水肿 94 例( 42.0% ),轻度水肿 46 例( 20.5% ),重度水肿 84 例( 37.5% )。 轻度淋巴水肿患者的症状个数、症状严重程度及症状困扰总分高于无淋巴水肿患者( P=0.007 );重度淋巴水肿患者的症状个数、症状严重程度及症状困扰总分高于轻度淋巴水肿患者( P=0.017 )。 轻度水肿患者的上肢肿胀、患肢沉重、患肢疲乏、患肢紧绷、患肢僵硬、手臂受限、 肘部受限、 手腕受限的发生率高于无水肿患者。 结论 淋巴水肿早期就出现相应症状,且症状体验随着水肿加重而越发严重。 关注患肢肿胀、患肢沉重等淋巴液积聚症状,可早 期发现淋巴水肿并给予早期干预,阻止或延缓水肿程度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研究超声剪切波技术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不同分期相关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术后单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女性患者46例,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淋巴水肿分期,测量双侧前臂及上臂周长。超声测量双侧上肢前臂及上臂皮肤和皮下组织厚度、剪切波速度。根据国际淋巴学会共识联合周长测量差异分为3组,分别对比超声测量值差异,评价超声及弹性成像对不同分期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在跟踪治疗进展中的作用。结果:在接受治疗后,0期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前臂皮肤剪切波速度有显著差异(P<0.001),Ⅰ期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前臂皮肤厚度、前臂皮肤剪切波速度及上臂皮肤剪切波速度有显著差异(P<0.05),Ⅱ期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在前臂皮肤厚度、前臂皮肤剪切波速度、前臂皮下组织剪切波速度、上臂皮肤厚度、上臂皮肤剪切波速度均有显著变化(均为P<0.001)。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以检测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侧上肢不同层次的硬度变化,在前臂皮肤层测量可以正确反应淋巴水肿相关治疗的疗效,用于检测和监测淋巴水肿患者不同时期的硬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干预治疗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SHS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原发病常规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运动训练、冷热水交替浸浴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良肢位摆放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补阳还五汤。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患肢疼痛及水肿程度;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并于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疼痛VAS评分[(2.64±1.21)分]、水肿VAS评分[(1.47±0.25)分]、上肢FMA评分[(58.68±8.91)分]、MBI评分[(71.00±11.54)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47±1.68)分]、水肿VAS评分[(2.55±0.34)分]、上肢FMA评分[(48.31±8.14)分]、MBI评分[(58.82±9.8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上述指标皆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95.08%)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70.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干预治疗SHS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和实验组(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压力治疗仪),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第2个月末淋巴水肿发生率、发展程度及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和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患者治疗后自觉肢体轻松舒适,无肿胀、沉重感,并且实验组患者患肢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梯度压力治疗仪,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促进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