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研究成年SD大鼠脊髓中NT-3及其受体TrkC的原位分布和亚细胞定位,探讨内源性NT-3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健康成年SD大鼠为实验动物,取脊髓各节段的运动神经元组织标本作免疫组化染色,以了解NT-3及TrkC的原位分布和亚细胞定位.结果 观察到不同强度的NT-3及TrkC免疫阳性产物广泛分布于大鼠脊髓的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NT-3定位于胞浆和胞核,胞核染色明显,强于胞浆和神经纤维.TrkC主要定位于阳性细胞的胞浆内,极少出现在树突或神经末梢上.结论 NT-3及TrkC在成年SD大鼠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有差异性表达,提示二者均参与了大鼠脊髓神经细胞的生理功能,但在不同区域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超微病理学的角度探索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神经形态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推拿手法模拟仪定性、定量模拟手法,对SNI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通过斜板试验和光热耐痛阈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善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并分析坐骨神经损伤局部轴索、髓鞘、雪旺细胞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推拿治疗20次后,大鼠的斜板试验与光热耐痛阈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达到或接近正常组水平。正常组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致密均匀,结构完整,形态规则,轴索无萎缩及肿胀,雪旺细胞丰富、正常;模型组髓鞘结构模糊、松散,出现空泡状变性,轴索萎缩或消失,偶见残存的线粒体,雪旺细胞线粒体空泡化,细胞趋于坏死;推拿治疗组髓鞘结构大多数趋完整态,空泡状缺损减少;轴索无明显肿胀,雪旺细胞部分空泡化或线粒体水肿。推拿治疗组有髓神经的髓鞘厚度和轴突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恢复,且逐渐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 推拿可明显促进SNI大鼠坐骨神经纤维髓鞘的再生,轴索的恢复,减轻雪旺细胞胞质和线粒体的水肿,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超微结构的修复和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推拿治疗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行为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实验研究角度探寻推拿对周围神经损伤后所出现的感觉功能障碍的改善效应,并进一步揭示推拿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中枢修复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为模型,以"按摩手法模拟仪"于大鼠手术侧殷门穴、承山穴、阳陵泉穴施以点法、揉法,通过对大鼠甩尾热痛阈的分析,从行为学角度探寻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的肢体感觉功能恢复的良性促进作用,为揭示推拿促进神经修复的机制提供理论支持。结果:经推拿治疗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50℃热水甩尾时间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且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推拿可以延长机体对热痛刺激的反应时间,进一步提示,推拿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可以有效地保护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并抑制神经损伤后所出现的神经源性疼痛。结论:本次研究以热痛刺激作为行为学观察指标,检测损伤神经修复后支配情况,结果表明,经推拿治疗后,可延长机体痛敏反应时间,说明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产生的疼痛感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为保护了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行为学、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Tr-kA)的影响,探讨推拿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神经夹持损伤的方式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通过斜板实验、热痛阈实验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推拿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内NGF及TrkA表达情况,进而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行为学检测表明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的运动及感觉功能明显降低(P<0.05),推拿治疗后斜板实验及热痛阈实验评分明显升高(P<0.05),并在治疗20 d后与正常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对照组及推拿组NGF及TrkA免疫组化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推拿组NGF与Trk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治疗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提高NGF的高亲和力受体TrkA释放,从而抑制细胞抵抗凋亡,促进神经元存活,最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及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浆运输马达蛋白表达改变的影响,探讨推拿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起效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通过腓肠肌温质量测量、热痛阈实验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大鼠的病理学、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内kinesin及dynein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通过对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热痛阈、腓肠肌湿质量的检测,得出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的感觉及运动功能明显降低的结果,在推拿治疗后,腓肠肌湿质量测量及热痛阈实验评分明显升高,并在治疗20 d后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对照组及推拿组kinesin及dynein免疫组化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推拿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推拿治疗可以通过提高轴浆运输马达蛋白kinesin及dynein的表达,促进轴浆运输功能恢复,进而双向影响神经元细胞及神经支配靶组织,并最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及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温经通痹汤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痛阈和脊髓背角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0只)和温经通痹汤组(50只),在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3、7、15、30d时,测定两组大鼠的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 PWTs)作为痛阈。造模后对温经通痹汤组大鼠采用温经通痹汤灌胃2次/d、10mL·kg-1/次治疗,在造模后第1、3、7、15、30d等时间点各处死大鼠10只,取腰段脊髓做脊髓背角NR2B受体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大鼠造模后第1d的PWTs明显低于造模前的PWTs值(P〈0.01),显示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第7、15、30d的PWTs值分别为16.28±0.49g、18.21±0.38g和20.05±0.59g,明显高于造模后第1d的13.97±0.4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温经通痹汤组大鼠造模后第7、15、30d的PWTs值分别为18.64±0.98g、22.32±1.61g、19.94±0.40g,均高于造模后第1d的13.69±0.5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造模后第7、15d时,温经通痹汤组大鼠PWTs值均高于模型组大鼠的PWT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造模后1d时比较,模型大鼠脊髓背角NR2B的亚基表达在术后第3、7、15、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经通痹汤组脊髓背角NR2B的亚基表达只有在造模后第7、15、30d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温经通痹汤组脊髓背角NR2B的表达在3、7、15 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温经通痹汤治疗对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的NR2B亚基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温经通痹汤能有效提高坐骨神经损伤大鼠(CCI模型)的痛阈,并在一定治疗时间内存在镇痛累积效应。温经通痹汤在早期较好地抑制脊髓背角NR2B的表达,与改善痛阈的时点吻合,初步说明温经通痹汤提高痛阈与调节脊髓背角NR2B亚基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共培养状态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SD大鼠原代DC和NSC,将二者用Transwell技术共培养,用NT-3特异性抗体中和NT-3的表达;然后采用qRT-PCR方法检测DC中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NSC凋亡;同时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技术确定NSC表面NT-3特异性受体TrkC的表达.结果 与DC单独培养组相比,共培养体系中,DC表达NT-3水平显著性增强(P<0.05);同时共培养能显著增加NSC存活,该效应能被NT-3特异性中和性抗体阻断;共培养能够增加NSC中NT-3特异性受体TrkC表达(P<0.05),并上调TrkC磷酸化水平,而NT-3特异性抗体能够抑制TrkC表达和磷酸化上调(P<0.05).结论 DC和NSC共培养能够增加DC中NT-3表达,高表达的NT-3则通过NSC膜上的TrkC受体促进NSC的存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采用坐骨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SNI)模型,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进行推拿手法干预,观察各组大鼠光热耐痛阈、痛敏分数变化及L3-5节段右侧背根神经节CGRP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7 d后,与同期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耐痛阈值及痛敏分数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CGRP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升高(P0.01)。在推拿治疗20次之后,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推拿组耐痛阈值及痛敏分数明显降低(P0.05);与同期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推拿组CGRP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推拿可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内CGRP的表达,参与神经损伤修复过程,最终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管灸对面神经损伤模型家兔面神经核NT-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压榨制作家兔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管灸对其面神经核NT-3mRNA表达的影响,并和电针进行对比。结果:管灸组与模型组、电针组比较,管灸组NT-3mRNA阳性细胞数和积分光密度较模型组均增加,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管灸可显著增加面神经核中NT-3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电针对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建立右侧坐骨神经挤压伤家兔模型,然后进行电针治疗,用肌电图诊断仪测量患肢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并与正常进行对比。结果电针治疗4个疗程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有所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应用电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家兔的神经传导速度,从而促进损伤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用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效果。方法将24只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将24只大鼠按不同的给药方法分为2组:八肽胆囊收缩素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给予八肽胆囊收缩素8nmol·kg-1腹腔注射,1次·d-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8nmol·kg-1腹腔注射,1次·d-1。2组大鼠均连用7d。并对2组大鼠术后4周进行电生理检测,检测坐骨神经复合神经动作电位(CN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和腓肠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分别记录潜伏期(LAT)、波幅(AMP)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CNAP、SNAP、CMAP的LAT差值及AMP、NCV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大鼠腓肠肌肌电图波幅高,潜伏期短。结论八肽胆囊收缩素能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针刺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理.取66只SD大鼠.用钳夹法制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针刺委中、环跳穴.2、4、6周观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率、电生理恢复率、脊神经节、脊髓前角细胞辣根过氧化物酶标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表明针刺对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机械痛觉超敏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50~350 g),随机分为两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6只.在术前1 d、术后1、5、10、14 d分别测量各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的变化,于第14天行灌注固定,取腰段脊髓切片后行KATP通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积分光密度(IOD)值的变化.结果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大鼠自术后第5天起出现明显的机械性异常性疼痛,持续到术后14 d;而假手术组无明显痛觉过敏表现.术后14 d,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IOD值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ATP通道在脊髓背角神经元表达的改变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机械痛觉超敏的发生机制相关,KATP通道可能成为治疗这类疼痛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壳寡糖(COS)对小鼠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ICR小鼠50只,行坐骨神经夹伤术,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COS高、中、低剂量组(实验组),弥可保组(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术后每日腹腔注射给药。采用小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组织形态学及电镜检查,观察COS对损伤坐骨神经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S可显著改善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P〈0.01)。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态、厚度、成熟度均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变性纤维的数目少于空白对照组。结论COS能促进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及其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大鼠受损坐骨神经修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rhNGF)促进大鼠受损坐骨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夹闭大鼠坐骨神经造成挤压性损伤,给予rhNGF后不同时间点测定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同时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再缝合法造「成神经损伤,不同时间点测定动作电位潜伏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4μg/kg rhNGF组在第35天、第56天的NCV显著加快(P〈0.05),而8μg/kg rhNGF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上,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融合蛋白的治疗作用. 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hIGF-1融合蛋白高(0.02 mg)、低(0.002 mg)剂量处理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以大鼠行为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坐骨神经-腓肠肌诱发电位、组织形态学变化为指标,综合考察hIGF-1融合蛋白对损伤坐骨神经的影响. 结果 术后20~32 d,各测定时间点hIGF-1融合蛋白高、低剂量组大鼠SFI值及SFI恢复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术后35 d,hIGF-1融合蛋白高、低剂量组大鼠坐骨神经-腓肠肌诱发电位振幅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H-E染色显示,hIGF-1融合蛋白高、低剂量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区再生神经排列较模型组规则,有髓神经纤维增多,髓鞘较厚且完整. 结论 重组hIGF-1融合蛋白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18只 ,随机分成两组 ,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并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反折结扎 ,术后经腹腔分别注射EGb761( 10 0mg (kg·d)和同体积的SAL ,于 2、4、6周取材L4~ 6 节段脊髓 ,电镜下观察前角大型运动神经元细胞核及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形态变化 ,用体视学方法计算每张照片线粒体、内质网及溶酶体面积密度变化。结果 两组脊髓前角大型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均发生损伤性改变 ,实验组超微结构形态以及线粒体、内质网及溶酶体体积密度变化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能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性改变 ,对运动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D)对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BYHWD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92、12.96、6.48 g生药/kg)、弥可保组(剂量为625μg/kg)、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行大鼠坐骨神经夹伤5 mm术,术后每日灌胃给药,持续4周。于术后1、2、3、4周行足迹实验,测定展趾功能,术后4周行电生理检测,测定复合肌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动作电位,组织形态学分析,运用光镜和电镜组织学方法对手术侧再生神经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计量分析,观察BYHWD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BYHWD组展趾功能、复合肌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幅及恢复率、板层数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BYHWD可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立体定向照射兔坐骨神经的CT定位。方法:通过解剖分析兔坐骨神经主干的解剖位置和行径,选择照射靶点,放置硅胶管进行标记,按X-刀标准行CT扫描,从CT图像上分析硅胶管与荐骨和髂骨的位置关系,确定可以用骨性结构定位的神经段作为照射靶点,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单次大剂量照射坐骨神经,观察其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通过解剖可见坐骨神经主干由第7腰神经和第1、2荐神经组成,坐骨神经主干从荐髂关节下、荐骨和髂骨之间穿出后,跨过坐骨大切迹的一段坐骨神经主干位置恒定,且有荐骨和髂骨做定位标志,可作为CT定位的照射靶点,单次大剂量照射后镜下可见神经纤维变性坏死。结论:在CT扫描图像中,利用荐骨和髂骨定位坐骨神经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无创情况下进行立体定向外科研究周围神经放射性损伤的照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