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并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入院1周内行乳腺X线摄影、超声或MRI检查,并均获得完整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7例病变位于右乳,5例位于左乳.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12例...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了43例基底细胞癌(BCC)、26例鳞状细胞癌(SCC)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表明:EGF及EGFR在所有BCC中表达均有增强,且在边缘肿瘤组织表达强于中央肿瘤组织。SCC组织中EGF及EGFR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提示EGF和EGFR对BCC及SCC的发展可能起促进作用;SCC组织中EGF及EGFR表达有助于识别其生物学行为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例位于头颈部,4例位于四肢,1例位于躯干;8例位于曝光部位,1例位于非曝光部位。4例为结节隆起型,2例为皮下结节型,1例为溃疡型,2例为混合型。5例表现为椭圆形肿块,4例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与肌肉信号相比,T1WI:2例呈等、稍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T2WI:9例呈稍高信号;DWI:5例呈弥散受限高信号表现,4例未行DWI;Gd-DTPA增强扫描:7例重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7例见鼠尾征,其中5例位于皮肤,2例位于皮肤和浅筋膜。结论:较大的皮肤鳞状细胞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病灶术前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皮肤科收治的5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并分析其性别、职业、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及病理分型分布情况结果 5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67:1),40岁及以上发病者(46例,82.14%)明显多于40岁以下发病者(10例,17.86%);其中,农民(39例,69.64%)及工人(12例,21.43%)等室外工作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室内工作者(5例,8.93%),且经常外露部位的发病率(30例,53.57%)明显高于非经常外露部位(26例,46.43%);临床分型以结节隆起型最为多见(36例,64.29%),溃疡型次之(17例,30.36%),深在浸润型较为少见(3例,5.36%);病理分型以普通型最为多见(38例,67.86%),特殊型较为少见(17例,30.36%)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紫外线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密切相关,其患者中男性、农民、年龄≥40岁者占比较大,且以结节隆起型、普通型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5.
病人,女,44岁,维吾尔族。因左乳房逐渐增大性包块5月余。病程中,包块表面皮肤出现红肿,局部有灼热感,且包块中心部位皮肤破溃,有淡黄色稀薄液体流出,每天量约10ml,行乳房溢液涂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轻度核异质细胞。查体:左腋下可们及一直径约1cm肿大淋巴结,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活动度良好。左侧乳房略增大,乳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患者女,78岁。因左侧颞部溃疡13年伴破溃、脓性分泌物3年余,来我院就诊。无畏寒、发热,无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无特殊既往史及家族史。查体: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科检查:左颞侧见一大小8cm×10cm的溃疡,溃疡基底呈粉红色,凹凸不平,边缘毛糙,犹如菜花状,表面有少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可闻及异臭味,局部触痛明显,周围皮肤无破溃、糜烂。遂行左颞部慢性溃疡病灶切除  相似文献   

7.
病例 女,55岁,因"发现头顶部头皮包块8年余"于2010年3月10日入院.患者于8年前无意中发现头顶部有一包块,约黄豆大小,包块随年龄逐渐增大,无疼痛.在当地州医院给予手术切除治疗,包块完整切除,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应用重离子加速器产生的12C6+束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评价高线性能量传递在临床治疗的应用。方法 15例经病理证实的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80~100 meV/U12C6+重离子束分别给予总剂量43.5~120.6 Gy/5~13次照射,相对生物效应(RBE)等于3。结果 12例患者3月后病变完全消失,达临床治愈(CR);2例缩小75%,达临床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达100%(1例中途终止照射)。治疗中及治疗后照射野皮肤无破溃等放射性损伤。结论 12C6+重离子束具有治疗精度高,疗程短,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发生于头皮的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重点分析MRI表现。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8月有完整的CT或MRI资料并经病理证实为头皮鳞状细胞癌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包括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发病时间、病灶位置、边界、密度或信号强度,病灶内部信息以及对周围骨质破坏、硬膜受累等情况。结果8例头皮鳞状细胞癌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54.3岁。其中1例位于额部头皮,3例位于顶部,1例位于枕部,2例位于顶枕部,1例位于额顶枕部,平均发病时间为19个月(2~48个月); 2例(25%)为头皮肿块,6例(75%)为外伤、烧烫伤瘢痕反复破溃、不愈合的病变。2例行CT平扫检查,表现为突出于头皮的等密度局限性肿块,边界较清晰,平均密度约42 HU(hounsfield unit,HU); 6例行MRI检查,其中5例行增强检查,MRI平扫表现为突出于头皮局限性病灶(5例)或弥漫性病变(1例),平扫病灶信号均匀或不均匀,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显著强化4例,轻度均匀强化1例; 8例中皮下脂肪层密度或信号中...  相似文献   

10.
乳腺鳞状细胞癌少见,现报道一例。 患者女,52岁。1989年6月发现右乳头内下方有核桃大小肿物,伴有轻痛感。10月在纽约Buffalo总医院活检病理报告:右乳鳞状细胞癌。活检后肿物增长快,伤口不愈,溃烂,于11月4日入院。查体:右乳头内陷外偏,右乳头内侧有8×8cm大小溃疡面,菜花样,有脓性分泌及坏死组织,周围皮肤红肿淤血,青紫,溃疡基底部可触及10×12cm大小之肿块,质硬,不规则,与皮肤粘连固定,右腋下、锁骨上区可触及淋巴结各3枚1.0~1.5cm大小。质硬,活动度差。左乳未见异常。复阅Buffalo总医院病理片,镜下所见:皮肤组织表皮及皮肤附件未见异常,真皮深层可见一囊腔,内壁被复复层鳞状上皮,被复上皮自基底层至表层均呈异型增生,细胞大小不一?核深染,核分裂象易见,细胞间桥清晰,表层细胞明显角化。异型增生的上皮细胞突破基底向四周广泛浸润呈大小不等的  相似文献   

11.
12.
肾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提高对肾细胞癌的CT诊断和病理认识。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肾细胞癌CT表现对照病理结果。结果 :3 3例为透明细胞癌 ,血供丰富 ,皮质期后期增强较明显 ,3例梭形细胞癌血供不丰富 ,皮质期后期无明显增强。90 %病例有皮髓质分界消失征象。 47%肾癌生长以膨胀为主有假包膜征 ;60 %以浸润生长为主有边缘棘状突及分叶征象。结论 :于皮质期后期认识皮髓质分界消失征对肾实质性占位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假包膜 ,棘状突 ,分叶征象对肾细胞癌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 65 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 2019 年 9 月至 2021 年 8 月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收治的 65 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致伤原因、创面面积、血常规指标、创面病原菌感染及分布特点、创面组织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与转归等资料, 分析临床特征。结果 65 例患者中男性 35 例、女性 30 例; 年龄 10 ~ 88 岁, 以 50 岁以上患者占比最高,达 67.69% (44 / 65); 病程 28~ 7 300 d, 中位病程 150 d; 单发溃疡 56 例 (86.15%)、多发溃疡 9 例 (13.85%),且累及下肢者占比最高, 达 64.62% (42 / 65); 可明确致伤原因者 45 例 (69.23%), 以下肢静脉曲张最为多见;创面面积 0.5 cm×0.5 cm~ 30.0 cm×40.0 cm。65 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 9 例 (13.85%)、低于正常值 2例 (3.08%),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值 5 例 (7.69%)、低于正常值 2 例 (3.08%)。65 例患者中 61 例进行了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54 例进行了创面分泌物真菌培养、49 例进行了皮肤组织液分枝杆菌培养, 48 例分离出病原菌 55 株, 其中革兰氏阳性菌 18 株 (32.73%), 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20.00%) 最高; 革兰氏阴性菌 25 株 (45.45%), 尤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 (均为 12.72%) 最高; 真菌 12 株 (21.82%), 尤以白色念珠菌检出率 (14.54%) 最高。65 例患者中 60 例进行了溃疡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 检查结果为良性溃疡 56 例(93.33%)、癌性溃疡 4 例 (6.67%)。65 例患者中 64 例进行了创面治疗, 其中涉及手术治疗者 53 例 (82.81%), 且 64例进行创面治疗的患者中 62 例 (96.88%) 好转。结论 慢性皮肤溃疡以 50 岁以上男性居多, 病变部位以下肢为主,多合并或继发感染, 且病原菌尤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占比最高, 组织病理学多表现为慢性炎性改变, 在清创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皮片/ 皮瓣移植、富血小板血浆等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伴淋巴结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梭形细胞肌上皮癌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例颌下腺梭形细胞肌上皮癌及颈清扫淋巴结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异型性明显,分裂相易见伴大片坏死及玻璃样变.经广泛取材,见到少许小管样结构及小灶状鳞状细胞癌成分.颈清扫淋巴结可见鳞状细胞癌转移.免疫组化显示,梭形肿瘤细胞:SMA、Desmin灶状阳性,p53强阳性,CK(AE1/AE3)、S-100、CD34、GFAP、CD10、HMB45均为阴性;淋巴结转移癌成分CK(AE1/AE3)阳性、SMA阴性.结论 肌上皮癌属于罕见的恶性肿瘤,梭形细胞为主的肌上皮癌,其淋巴结转移癌的形态可以与肿瘤主体细胞的形态截然不同.根据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临床X线表现(附3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较罕见,中外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报道30例,试对其临床及X线特点作一探讨。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0例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对25例手术切除病例作X线手术病理对照观察。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特点与蕈伞型及腔内型病变占大多数,其比例多于食管鳞癌和腺癌中所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ET/CT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对肺鳞癌和小细胞癌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肺鳞癌患者和48例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血清肿瘤标志物及18F-FDG PET/CT的资料。测量肺癌原发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记录CEA、Cyfra21-1及NSE的血清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鳞癌和小细胞癌间SUVmax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联合SUVmax和血清肿瘤标志物。ROC曲线进一步评估SUVmax,每种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和SUVmax+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鳞癌的SUVmax显著高于小细胞癌(P=0.028);小细胞癌患者中NSE显著高于鳞癌患者(P=0.001),鳞癌患者中Cyfra21-1显著高于小细胞癌患者(P=0.012),而CEA在鳞癌和小细胞癌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746)。单独使用SUVmax、CEA、Cyfra21-1和NSE鉴别鳞癌和小细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2、0.554、0.712和0.777。当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时,CEA+Cyfra21-1+NSE的AUC增加至0.929,而当SUVmax进一步加入时,SUVmax+血清肿瘤标志物的AUC进一步提升,增加至0.937。结论PET/CT紧密结合肺癌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以实现对肺鳞癌和小细胞癌更好地鉴别。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舌鳞癌和舌淋巴瘤的MRI影像学征象,探讨MRI在舌鳞癌与舌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舌鳞癌和舌淋巴瘤共39例患者术前MR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舌鳞癌表现为好发于舌体舌周缘的肿块,局部舌黏膜破坏;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好发于舌根部的黏膜下信号均匀的肿块,局部黏膜多完整;舌NK/T细胞淋巴瘤表现为舌弥漫性肿大,信号不均,边界模糊.结论 舌部肿瘤检查首选MRI;舌淋巴瘤和舌鳞癌的MRI征象及好发部位有区别,所以MRI不仅可以诊断舌肿瘤,还能对舌鳞癌及舌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9.
朱晓菡  侯晨辉  石斌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18-1419
目的:检测NMP-9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MM-9在84例宫颈癌,20例慢性宫颈炎病例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MMP-9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8%,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10%(P〈0.05)。在高、中、低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79.5%、1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I期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8.3%,显著低于TNMⅡ期组95.8%(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8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7.6%(P〈0.05)。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MMP-9呈高表达,MMP-9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对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Z)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 A431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探讨其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抑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A431细胞随机分为2、5、10、15、20、25及30μg/mL浓度组与对照组,依据分组分别采用等体积2、5、10、15、20、25及30μg/mL浓度ITZ溶液及DMEM培养基对细胞进行处理,并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A431细胞的增殖情况、细胞周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ITZ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增长,ITZ对A431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且除培养24 h时2μg/mL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外,培养24 h时5、10、15、20、25、30μg/mL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培养48、72 h时2、5、10、15、20、25、30μg/mL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与对照组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