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蝮蛇抗栓酶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闭塞性血管疾病。近3年来,我们应用蝮蛇抗栓酶经脑动脉灌注、静脉滴注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侯群  王珏  孙岩  陈眉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4):231-23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少见的脑血管疾病 ,病情严重 ,死亡率高 ,如何及时有效地疏通脑血管、改善颅内循环是治疗的关键。我们用巴曲酶治疗 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取得了成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2 7岁 ,2 0 0 2年 1月 2 4日入院。产后 1h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右侧肢体抽搐 ,约 10min后出现头痛、反复恶心、喷射性呕吐 ,4d后从当地医院转入我院。患者此次怀孕为第一胎第一产 ,足月顺产 ,月经史无殊。神经系统检查 :神志清 ,颅神经阴性 ,颈部抵抗明显 ,右上肢肌力为V-级 ,右下肢Ⅲ级 ,右下肢深浅感觉减退 ,病理反射未引…  相似文献   

3.
4.
5.
6.
我院近2年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45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按1978年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共诊断脑血栓形成92例,随机分为两组;蝮蛇抗栓酶治疗组(观察组)与低分子右旋  相似文献   

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由于脑静脉回流堵塞或血流缓慢所引发的闭塞性脑血管病,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对少见类型,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的3%~5%[1],具有发生率低、早期诊断率低、治愈率低等特点。我院神经内科自2008-2011年共收治CVST患者25例,均经医学影像学确诊,给予抗凝溶栓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临床证实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V)在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诊断静脉窦血栓的42例病例,从临床表现、MRA/MRV和CT影像学征象、长期抗凝加抗炎治疗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部位MRA/MRV显示:各种静脉窦高血流信号缺血,影像模糊不清、低血流信号,一段或整段管径变细.抗炎治疗同时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4周,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结论头MRA、MRV能较好地反映静脉窦血流状态,在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可作为常规检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CVT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 CVST)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CVST 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均表现为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中伴脑病症状4例,颅内高压症状2例;局灶神经功能缺损4例。发病初期误诊为脑梗死、胶质瘤,脑梗死,病毒性脑炎,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各1例。误诊时间3~40 d,平均18.4 d。后5例经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5例确诊后均给予抗凝治疗,除1例死亡外,余4例病情均得到改善;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 CVST可表现为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临床遇及类似本文可疑CVST患者及时行MRV和DSA等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方法:我院2005年4月~2007年9月,20例静脉窦血栓形成并行血管内溶栓治疗的病案,结合复习有关文献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均好转出院,坚持服用华法令,随访半年无1例复发。NIHSS评分较术前下降3分以上。结论:早期诊断及静脉内溶栓能提高本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3例CVST误诊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以持续性头痛为主诉,伴情绪低落及睡眠障碍,早期均被误诊为产后抑郁症,后症状加重,经头部核磁共振检查最终确诊为CVST。结论:CVST的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而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对急、慢性头痛,尤其慢性每日性头痛的产妇要想到CVST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VS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痊愈15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62.9%。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除注射部位有淤斑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CVST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发病率低,临床无特异性,易误诊,常使病情进一步加重造成严重后果.产后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对妊娠期、产褥期、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期女性若生产后出现不能以其它原因解释的高颅压症状即有本病可能,是妇产科和神经内科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临床急症,如不能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常造成极其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CVST患者的起病形式、诱因、既往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感染性因素和血液高凝是CVST的最常见病因;头痛为急性CVST的最常见首发症状,视力下降为慢性CVST的特异性表现,颅内压高...  相似文献   

16.
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根据10例重症CVST患者的病情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机械性破栓术、静脉窦内支架置入术及动脉溶栓术中的1种或多种。结果:10例患者均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其中2例联用机械性破栓术,2例联用静脉窦内支架置入术,4例联用动脉溶栓术。术后仅1例出现血管内治疗相关并发症(脑内血肿)。出院时,10例患者GCS评分均达15分,临床症状均改善,闭塞的静脉窦均再通。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血栓再形成和新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对重症CVST患者积极采用合理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为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窦系统血管病。因病因和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 ,临床表现有很大区别 ,且由于发病率较低 ,临床上诊断较困难 ,误诊率较高。本文对我院 1997~ 2 0 0 3- 0 2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1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例 ,女 12例。年龄 2 2~ 38岁 ,平均2 9岁± 7岁。于发病后 2 h~ 6 d入院。本组皆有明确诱因 :10例为产褥期发病 ,2例为腰麻术后发病 ,1例为肾病综合征急性期发病 ,1例为明显劳累后发病。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 ;伴呕吐 1…  相似文献   

1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于脑静脉回流堵塞或血流缓慢所引发的闭塞性脑血管病,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对少见类型,由于静脉系统在颅内分布广泛,且静脉系统血栓的病因复杂,因此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近年来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重视,对CVST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脯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其具有发病快、病情重、预后差的特点.临床上CVST的死亡率较高,达20%~78%[1].  相似文献   

20.
易误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原因,总结诊疗体会.方法:报告3例临床误诊的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常易误诊为颅内肿瘤、良性高颅内压或假脑瘤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梗死、脑动静脉畸形,个别病例误诊为青光眼、脑囊虫病等.本文3例曾先后误诊为偏头痛、急性脊髓炎、脑瘤卒中、病毒性脑炎.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强化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意识,对可疑病例积极行CT、MRI、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是及时确诊、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