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大肠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 酶复合物 (SABC)法对 36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的癌灶中心、癌旁、切缘进行血管标记和染色。结果 癌灶中心MVD计数、VEGF表达分别为 97.2 0± 16 .80、2 .6 0± 0 .70 ,极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74.6 0± 13.6 0、1.35± 0 .95和切缘组织6 7.2 0± 12 .6 0、0 .92± 0 .90 (P <0 .0 1) ;淋巴结转移组MVD计数、VEGF表达分别为 96 .6 0± 17.90、2 .40± 0 .72极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72 .0 5± 13.6 0、1.30± 0 .90 (P <0 .0 1)。结论 大肠癌癌灶中心MVD、VEGF呈高表达 ,MVD、VEGF表达高低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淋巴结转移、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形态半定量方法对 31例胰腺癌和 7例正常胰腺组织进行MVD记数和VEGF表达检测。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MVD记数、VEGF表达率分别为 11.0 5± 4.6 2、83%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5 .40± 1.71、2 0 %和正常胰腺组 6 .19± 1.5 6、14% (P <0 .0 1) ;淋巴结转移组MVD记数 ,VEGF表达分别为 13.0 0± 4.45、2 .0 0± 0 .95 ,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9.46±4.15、1.0 5± 0 .17和正常胰腺组 6 .19± 1.5 6、0 .14± 0 .38(P <0 .0 1)。MVD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 (r =0 .418,P >0 .0 5 )。结论 MVD、VEGF表达高低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淋巴结转移、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肝癌的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连续切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肝癌组织标本50例,采用抗人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人VEGF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组织中微血管及VEGF阳性表达细胞。结果 50例肝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者28例,阳性率为56%。肝癌及癌旁正常肝组织MVD测定结果显示,VEGF阳性表达组明显谪于阴性表达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与胃癌进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胃癌及胃良性病变中VEGF表达及MVD。结果:胃癌组VEGF表达阳性率为75.0%,胃良性病变组为5.0%(P<0.05),未浸润浆膜层者为50.0%,浸润浆膜层者为95.5%(P<0.05),有淋巴民移者为82.8%,无淋巴结转移者为54.5%(P<0.05),伴有远处转移者为100%,不伴有远处转移者为71.0%(P<0.05),pTNM分期属,I,II期者为53.1%,Ⅲ,Ⅳ期者为89.6%(P<0.05),胃良性病变的MVD显著低于胃癌组(P<0.001),浸润深度达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及pTNM属Ⅲ,Ⅳ期者的MVD显著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EGF表达与MVD明显相关,结论:VEGF上调及MVD增加对胃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 ,探讨PCa组织中血管形成的机制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采用 1990~ 1994年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组织标本 38例。年龄 45~ 85岁 ,平均 6 8岁。病理类型 :高分化腺癌 10例 ,低分化腺癌 12例 ,未分化癌 16例。 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标本取自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两步法 ,兔抗人VEGF多克隆抗体购自SantaCruz公司 ,鼠抗人VWF单克隆抗体购自Dako公司 ;二抗为Dako公司 (TheD…  相似文献   

6.
脑膜瘤复发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膜瘤复发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其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分别检测复发组脑膜瘤33例和非复发组脑膜瘤26例的MVD和VEGF的表达,分析肿瘤复发与两者的关系.结果 非复发组与复发组脑膜瘤的MVD平均值分别为34.2923±17.2422、71.410±39.475,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其中复发组脑膜瘤I级与Ⅱ、Ⅲ级的MVD平均值分别为54.7304±25.3080、109.780±39.642,Ⅱ、Ⅲ级的MVD平均值明显高于I级者(P<0.05).VEGF蛋白表达在复发组脑膜瘤I级的阳性率39.13%(9/23)高于非复发组的阳性率11.54%(3/26)(P<0.05).38例VEGF蛋白表达阴性的脑膜瘤中MVD平均值为37.9263±15.2300,21例VEGF蛋白表达阳性的脑膜瘤中MVD平均值为86.0286±28.7464,VEGF蛋白的表达与MVD平均值呈正相关(r=0.7888,P<0.05). 结论 VEGF和MVD联合检测可作为反映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的指标之一,两者高水平的表达提示复发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绒毛、蜕膜中生存素(surv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测定,探讨RSA患者的流产病因和胎盘的生长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RSA患者及20例对照组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survivin、VEGF含量.结果 Survivin、VEGF在RSA患者孕早期绒毛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绒毛中survivi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rs=0.268,P〈0.05);蜕膜中二者的表达无相关性(rs=0.091,P〉0.05).结论 在胚胎发育和胎盘形成过程中VEGF可能通过上调survivin,促进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和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参与胚胎着床、胎盘生长和浸润.VEGF、survivin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了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胚胎种植失败和流产均属于妊娠丢失的范畴,但它们发生在不同的生理阶段。部分患者出现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或反复自然流产(RSA),常规检查未能发现明确病因,临床上难以对这些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诊治,经验性用药往往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本文就不明原因反复胚胎种植失败(URIF)和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两者的诊断及不同临床治疗策略之间疗效的区别等内容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肝外胆管癌作为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由于其解剖和生理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而且预后不良[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过表达是多种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肝外胆管癌VEGF和MVD的表达和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1986年6月~2000年12月住院并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胆管癌的病例40例及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非肿瘤的病例10例。病例组40例,为胆管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3~72岁,平均53.6岁。此组根据国际抗癌协会的TNM分期标准分为期4例,期7例,期12例,期17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60只健康的长爪沙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沙鼠采用开腹肝穿刺法,每只鼠接种原头节悬混液0.1 m L,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接种等量的PBS。分别于接种后第20、40、60、80、100 d时每组各处死6只沙鼠,实验组分别取泡球蚴组织和泡球蚴周围肝组织,对照组取正常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时间点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MVD-CD34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泡球蚴沙鼠肝脏中均见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囊泡组织,部分播散至腹腔。在感染的各时间点,泡球蚴组织中均可见到MVD-CD34和VEGF的表达,定位于肝泡球蚴组织外囊囊壁内皮细胞的细胞浆。在感染后第20 d、40 d、60 d、80 d和100 d时,泡球蚴组织中MVD分别为(9.83±3.87)/HP、(25.33±6.71)/HP、(34.50±5.50)/HP、(37.67±5.71)/HP和(44.67±4.93)/HP,与泡球蚴周围肝组织〔0/HP、(1.17±0.98)/HP、(3.50±1.38)/HP、(5.83±2.71)/HP、(8.83±2.48)/HP〕和正常肝组织(均为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泡球蚴组织中VEGF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分别为(2.95±0.46)分、(3.90±0.68)分、(4.27±1.05)分、(5.33±0.95)分和(4.50±0.81)分,与泡球蚴周围肝组织〔(1.07±0.63)分、(1.38±0.75)分、(1.55±0.83)分、(1.67±0.47)分、(2.10±0.55)分〕和正常肝组织〔(1.02±0.83)分、(1.12±0.63)分、(1.26±0.26)分、(1.20±0.74)分、(1.21±0.28)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生成可能是泡球蚴浸润性生长的机制之一,VEGF可能促进沙鼠肝泡球蚴组织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膀胱癌手术标本中VEGF和MVD。结果:VEGF阳性表达率为63%,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VEGF表达和MVD与肿瘤的浸润生长、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关系(P<0.05,P<0.01);VEGF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阴性者差;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和MVD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新因素。结论:VEGF表达和MVD与膀胱癌的恶性进程和不良预后有关,测定VEGF和MVD可能是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灌注CT表现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肾细胞癌73例,其中透明细胞癌65例、乳头状腺癌3例、嫌色细胞癌5例.术前行多层螺旋灌注CT扫描,分别测量肾癌病灶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肾癌组织中MVD及VEGF表达.并与灌注扫描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肾癌病灶BV、BF、MTT及PS分别为(17.2±8.3)ml/100g,(262±176)ml·min-1·100g-1、(7.1±3.4)s、(25±13)ml·min-1·100g-1.MVD为7.6~96.3(42.3±21.0);VEGF表达阳性38例(52.1%),其中Ⅰ级24例(32.9%)、Ⅱ级10例(13.7%)、Ⅲ级4例(5.5%).MVD与VEGF无相关性.肾癌病灶MVD与BV、BF、PS呈正相关(P<0.01),与MTT呈负相关(P<0.05);VEGF与所有灌注参数均不相关.结论肾癌灌注CT扫描参数可反映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及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病例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并与同期未行术前动脉化疗而直接手术的31例病例作比较.结果术前动脉化疗组的MVD值为19 2±5 2,而对照组为42.4±1 8.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前动脉化疗组VEGF表达亦明显低于非化疗组(P<0.01).术前化疗组肿瘤的MVD与VEGF表达相关分析表明两者间存在正相关(r=0.788,P<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化疗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分泌VEGF蛋白,或直接作用于肿瘤血管,减少肿瘤的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细胞的血供.从而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及术前血清CEA值,探讨其与大肠癌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对来自日本金泽医科大学一般消化器外科1990~1995年的78例手术切除大肠癌标本的癌灶、癌旁、正常大肠组织进行血管标记和染色,并进行定位观察,检测其VEGF表达及MVD计数,同时回顾分析血清CEA值变化,并与病人预后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78例大肠癌病人中,48例病人(61.2%)VEGF蛋白表达阳性,MVD计数为(38.6±9.4),CEA阳性病人35例(44.7%)。它们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血行转移及Dukes分期呈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生长方式无关(P>0.05)。而且,VEGF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8%、86.7%,差异显著(P<0.05);CEA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亦有明显区别(P<0.05);VEGF /CEA 组5年生存率最低。MVD与VEGF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VEGF、MVD及CEA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分期及生存率呈明显相关性,VEFG和CEA联合检测,对大肠癌预后的判断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GISMT)的性质、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GISMT中MVD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MVD、VEGF的表达按平滑肌瘤、低度恶性平滑肌肉瘤、高度恶性平滑肌肉瘤的顺序依次明显增高(P<0.01或P<0.05)。同时,MVD、VEGF的表达与肿瘤良、恶性的生长方式、肿瘤大小、肿瘤中心有无坏死亦有明显关系(P<0.01或P<0.05)。MVD低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1)。而VEGF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则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1)。此外,VEGF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组的MVD(P<0.01)。结论MVD、VEGF是反映GISMT生物学特性的良好标志物,联合测定可以互补作为判断GISMT性质、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oX2能否成为一种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并阐明其与VEGF、MVD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组21例,恶性组17例。另取20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情况及MVD表达情况。结果:①CoX2在恶性组中表达最高,良性组中表达较低,对照组中无表达.恶性组与良性组及恶性组与对照组之间CoX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VEGF在恶性组中呈高表达.VEGF在恶性组中的表达与在良性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性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VI)在恶性组中表达最高,良性组次之,对照组最少,两两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在嗜铬细胞瘤中CoX2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CoX-2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CoX2和VEGF有望成为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64层螺旋CT(64MD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性。方法对33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绘制所选层面靶动脉、靶静脉及肿瘤的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64层螺旋C灌注的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测定癌组织的MVD和VEGF的表达。对不同类型TDC间的MVD和VEGF进行比较:并对cT灌注参数与癌组织的MVD和VEGF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MVD值为22.61±9.01.VEGF阳性表达率为86.2%(19/25)。结直肠癌的TDC分为5种类型.不同TDC类型的MVD和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9和1.11,P〉0.05)。CT灌注诸参数与MVD与VEGF均无相关(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MVD和VEGF均能反映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状况.但它们之间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