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脑性瘫痪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采用线索调查加体检的方法对1-6岁儿童进行脑瘫调查是简便,有效,可行的并且给出了调整患病率及其方差的计算方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出生后6个月开始,一般地区可以从1岁开始脑瘫监测。 相似文献
2.
3.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或姿势异常。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娶保健中心1996年5月至9月在浙江省海盐县和平湖市进行了0~6岁儿童的脑性瘫痪调查。调查表明脑瘫患病率为1.40‰.其中海盐县为1、64‰,平湖市为1.23‰。本文对脑瘫的患病率及在我国城乡地区进行脑瘫调查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性瘫痪钙与骨密度监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桂兰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6):16-17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钙代谢水平及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测定80例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血钙、BALP及骨密度(BMD)。结果:脑瘫患儿血钙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血清BAL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性瘫痪患儿骨密度降低,骨碱性磷酸酶在脑瘫患儿中明显升高,表示脑瘫患儿骨矿化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以降低脑瘫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病例组脑瘫患儿与400例对照组健康儿童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两组进行比较,经多因素分析得出,单胎、家庭月收入≥3 000元、孕前健康、在医疗保健单位产前检查等为保护因素。胎龄<37周、新生儿患有疾病、夫妻经常发生口角、非城镇户口、在新装修房子结婚怀孕、不良孕产史、孕期失眠、感到有压力为危险因素。 结论 通过对脑瘫高危因素研究,关注脑瘫高危因素,进一步预防高危因素的发生,从而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b>筛查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的危险因素.方法 <\b>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就诊的脑瘫患儿145例为病例组,同时按照年龄±3个月及性别、民族相同原则进行匹配,选择同期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29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危险因素.结果 <\b>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共39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11项因素与脑瘫发生有关,分别是出生体重过低(<2.5 kg)或过高(>4.0 kg)、母亲大学及以上学历、新生儿出生时肌张力高、皮色青紫、孕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孕期经历重大事件影响、居室周围环境有污染、新生儿出生时患有颅内出血和出生窒息、宫内窘迫.结论 <\b>新生儿因素与脑瘫发生关系密切,普及孕产期保健知识,加强新生儿管理是减少脑瘫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394例3岁以内脑瘫患儿分组分型规范化治疗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瘫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及Gesell动作发育商改变均明显高于针刺治疗组、物理治疗组(P<0.001).井以痉挛型脑瘫疗效最好。提示综合治疗是脑瘫康复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利用吞咽协调训练来对小儿脑性瘫痪进行治疗的具体应用的分析.方法?对住院的60例患有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患儿进行吞咽协调训练,将其作为观察组,之后对脑瘫患儿的吞咽训练的应用进行综合的评定和总结[1],另选择60例患儿通过进行常规训练来对其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将其视为对照组,并且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在3个月的治疗后,进行吞咽协调训练的患儿的吞咽协调障碍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其中显效的有14例,有效的有40例,无效的有6例,总的治疗有效率达90%.而进行常规治疗的患儿治疗后显效的有12例,有效的有34例,无效的有13例,还有1病例病情恶化.总有效率为77%.两组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对脑瘫患儿流涎症的治疗而言,吞咽协调训练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疗法,应该得到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疾患。0-6岁儿童的脑性瘫痪患病率为1.86%。目前,全国有31万例脑瘫患儿,并且每年新增4.6万例。脑瘫的主要危险因素先后以胎儿发育迟缓、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为主。由于小儿的大脑在不断地成熟和分化,具有较太的可塑性,因此,如能对脑性瘫痪的儿童进行早期康复,即争取在出生6~9个月阶段内采取康复治疗措施,不仅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抑制异常反射,并且可以防止肌腱挛缩和骨关节畸形等合并症,从而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脑性瘫痪是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损害或损伤,形成以运动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常合并有智能障碍、癫痫等症[1]。我们对1999~2003年50例脑瘫患儿进行了治疗和康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50例脑瘫患儿系我院收容的弃婴(儿),病史及家族史均不详。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0·5~1岁7例,1·1~3岁24例,3·1~6岁10例,6·1岁以上9例。诊断及分型根据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确定的标准,分型:痉挛型32例,手足徐动型7例,混合型11例。2治疗方法①按摩:对软瘫的肌肉行快速擦刷、揉捏、拍打等强刺激。对痉挛的肌肉行安抚性推摩等轻… 相似文献
11.
双胎与脑性瘫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明确双胎儿童的脑性瘫痪患病率及其与脑性瘫痪的关联性,于1997 年5 ~7 月在江苏南部7 个市对0 ~6 岁儿童进行了现况普查。结果表明双胎儿脑瘫患病率为974 ‰(95 % 可信限,615 % ~1333 % ) ,是单胎儿的64 倍(95 % 可信限,44 ~93) 。如果按出生体重的实际测量进行分组,则低出生体重双胎儿的脑瘫患病率低于相同出生体重组别的单胎儿,而正常出生体重双胎儿的脑瘫患病率却高于相应的单胎儿;根据标准正态离差进行分组,则双胎儿脑瘫患病率在所有出生体重组均高于单胎儿,并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双胎儿的脑瘫患病危险性有增大之趋势。提示双胎是脑瘫独立的危险因素并且双胎导致脑瘫的危险性随着胎儿的成熟而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易造成争议的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以警示产科医师及医院管理者。方法剖析某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鉴定的26例脑瘫医疗争议。结果26例脑瘫医疗争议中,13例发生在一级医院,7例发生在二级医院,6例发生在三级医院;涉及产前因素的34例次,产时因素21例次,产后因素6例次,各因素之间、同一因素之间均有交叉。26例中构成医疗事故10例。结论不应把脑瘫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医务人员的处理不当,在鉴定时会充分考虑脑瘫形成的多因素,同时也要求产科医师在产程处理中要注意观察、操作得当、处理及时、做好记录,并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对患儿及其家属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体系(the pediatric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PedsQL)4.0作为测定工具,分别对脑性瘫痪儿童及正常儿童进行生存质量测定;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作为测定工具,分别对脑性瘫痪儿童家属及正常儿童家属进行生存质量测定,比较脑性瘫痪儿童和正常儿童、脑性瘫痪儿童家属和正常儿童家属之间生存质量的差异性。结果:脑瘫儿童PedsQL 4.0测定中,脑瘫儿童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总分及总分方面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P<0.01)。在SF-36调查中,脑瘫儿童家属除外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两个项目外,其他项目包括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职能、精神健康以及总分方面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家属组(P<0.05)。结论:脑性瘫痪儿童及其家属的生存质量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因此,在实际的康复治疗中,应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手段,提高脑瘫儿童及其家属生存质量,同时社会要高度关注脑瘫患儿的家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丹参头部穴位注射。并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MFM-88)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结果经过6个疗程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A~D功能区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E功能区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丹参头部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本省儿童脑瘫的患病情况。方法 1998年 10~ 11月调查了 15个市县 66个乡 (镇、街道 ) 1~ 6岁儿童中脑瘫患病情况。先统一培训调查人员 ,后按筛查标准列出体检对象 ;然后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 调查地区共登记 1~ 6岁儿童 62 949人 ,诊断脑瘫 92例 ,患病率为 1 46‰ ,性别与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城市与农村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次调查的患病率低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 ,也低于国内江苏等的报道[1 ,2 ] 。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而需顽强意志克服困难的过程,家长对患儿的护理应做到无微不至、坚定信心不放弃.进行康复训练时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本次笔者就针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发展、护理方法进行了相关论述,旨在为临床对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护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