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钧 《四川中医》2011,(11):119-121
中医服药护理包括服药时间、服药方法、药后调护、服药禁忌等内容。适时服药是中医服药护理的重要方面,在护理工作中,应根据病情、病位、人体生理节律等因素,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服药方法是有关疾病早日痊愈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中医服药护理的重要内容,在护理工作中,应根据病位、病性、药性、体质等不同,选择恰当的服药方法。药后调护,即病人服药后的调理将息和在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宜忌,在护理工作中,应根据药物性味、功用,辅以啜粥或暖水、温覆取微汗等法以助药力;同时,要中病即止,注意观察药后反应。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一般来说,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油腻、辛辣、海腥等刺激性食物,并应根据不同疾病指导病人选择不同的饮食宜忌。总之,服药护理是临床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服药护理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药物效果的发挥。在护理工作中,应掌握并严格遵循服药护理方法,正确指导或帮助助病人服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医饮食护理的意义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和“五味”的相同内容,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椹、黑芝麻、蜂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服药时间在中医护理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药时间,是临床根据病情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服药,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促进患者及早康复的一种服药方法。中药方中由于药物配伍及组成不同,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服药作用较强,另一时间服药则药效较弱。药物的毒副作用也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有强弱之分。因此要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传统的中医治疗给药时间历来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所用药物的药性而定。一般来说,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饭后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1~2h服,安眠药则应在睡前服,其它药物一般在饭后服。无论饭前或饭后…  相似文献   

4.
试论蒙医药的药性与"药能""药力"的区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治疾病是以药为主的。药物一般都包含着治病的药味、药能、药力。这些功能对“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起着平衡作用 ,在患病器官的康复中起着协调作用 ,但是最终去病根还是药物的功能起着主要作用。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是药的“药性”功能起着主要作用 ,这是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通过药物总的作用 ,及自身的药性和药力、药能 ,进一步掌握药物的筛选和分辨 ,正确实用都有很大的帮助。蒙药的药性是 17个药能的精华 ,是药的药力及药物的主要形成基础。蒙药的药性概念虽然范围很广泛 ,但是药的药性就是药物包含本身的原有的内部药性。蒙…  相似文献   

5.
中药治疗既是满足病人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落实中医治疗措施和提高中医治疗率的需要。正确的服药指导能保证、甚至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能增加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本文从重视给药前与患者和医生的沟通,做好患者服药温度、服药时间、服药频次和服药禁忌的指导,加强服药后观察,做好出院病人的煎药指导等方面,提出护士应做好中药的服药护理以保证患者服用中药的用药疗效和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陆华 《光明中医》2013,(7):1493-1494
药食同源是说药物和食物是同一种基源。卫生部分布的87种药食同源的品种,均属不同的五行分类。传统中医药认为,药物与食物的药性和食性与五行分类关系密切,在实际应用时需要对药性和食性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对药食的五行分类进行研究,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药性淺說     
朱顏 《中国中药杂志》1958,4(10):338-340
祖国医学無論在生理、病理、診断和治疗各方面都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論。古代人民在和疾病作斗爭中体驗到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和医疗效能,积累了許多用药治病的經驗,形成了一套認識和掌握药物性能的理論,而且逐漸有所發展,这就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經等药性学说。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气学说的产生,都有客观事实为根据,都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反应而获得的概念,也就是各种药物产生治疗效果的性能的概括。例如能治疗热症的药物,就称为寒性药和凉性药,能治疗寒症的药物,就称为热性药和温性药。寒  相似文献   

8.
蒙医认为正确用药对保证临床效果及安全有其重要意义。用药有多种方法,概括为投药法、加引法、禁忌等三大范围。投药法:(1)服药法:这是用药之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根据古籍记载可归纳为以下10种。如早晨空腹服、食前服药、食中服药、食后服药、食间服药、食和药交替服用、不定时数次服用、饮食中放药服用、药与食相兼服用、晚服药等。(2)罨敷法或浸渍法:罨敷法是将药物与水、醋、鸡蛋清、酒等液体搅拌后敷于人体表面的某一部位如肿瘤、疮伤、穴位等或将药物水煎后使药汤淋于这些部位即称为浸渍法。(3)涂药法:适应证为皮肤烫伤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抑郁患者服用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依从性。方法:通过我院神经内科2013—2014年收住的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服用新型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护理干预。结果: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抑郁患者对于新型抗抑郁药物服药依从性,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对于服药的依从性,有效的改善了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丽霞 《光明中医》2011,26(9):1931-1931
要想提高药物的疗效,不仅要对证用药,适时服药也很关键。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  相似文献   

11.
自古有"药食同源"之说,因为药物有性味、功能、主治,食物也同样有性味、功能、主治,而且有些食物本身就是药物。 1食物对药效的影响 主要是食物的食性对药物的药性的影响和因食物影响药物吸收而影响药效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三年间我院骨伤科收治的158例老年骨质疏松四肢骨折病人在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家属,把中医食疗的特点应用到骨折各期的饮食护理中。通过配合医生的各种治疗手段,再辅以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食物进行调养,这样使食供药威,药助食性,药食同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药物在体内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预防或减轻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对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反佐"属于中医反治法,是在疾病发展到阴阳格拒的严重阶段而出现假象时,或对大寒、大热证治疗时,根据病情需要配伍少量与主药药性相反,功用不同,反面协助主药起到治疗作用的药物及反常服药的方法。在《景岳全书》"反佐论"篇对反佐法进行了专篇论述,本文就其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药物治疗是祛除病邪、清除病因,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偏衰的病理现象。中药也有偏性,是指以药物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这些均由于中药的药性,中医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有毒无毒均为它的药性。中药的气味即四气五味,四气也叫四性:寒、热、温、凉,能治疗寒证的药为热(温)药,能治热证的药为寒凉药;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味。中医认为,辛味药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是一般用于表证的药物;甘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酸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治疗虚汗、泄…  相似文献   

15.
口服中药是骨折病人早中晚三期主要的内治方法。作者根据药物类型、剂型、病人年龄等进行正确、合理的服药指导 ,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不同类型药物服用的护理1.1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类 此类药多辛温而燥。饮食上忌辛辣、油腻之品 ,多食小米粥、果汁、豆浆等以滋阴润燥。孕妇应慎用 ,以免妨碍胎气 ,造成流产 ;女病人月经期间慎用或禁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伤肢消肿情况 ,配合热敷及正确的锻炼指导。1.2 培补肝肾、益气补血类 此类药物药性多温热 ,饮食亦忌辛辣、油腻之品 ,多饮温开水。以早、晚口服为宜。用于骨…  相似文献   

16.
曹怡鸿  刘倩  杨孜  王妍 《新中医》2022,54(21):20-25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药食同源方药治疗痛经的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中有关中医药治疗痛经的文献,采用SPSS、Cytospace 3.8.2 等软件对治疗痛经的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功效类别、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765 首,涉及中药270 味,药食同源类中药65 味。常用药食同源类中药有当归、甘草、桃仁、肉桂等;常用中药有当归、川芎、延胡索、甘草等。临床治疗痛经的中药多以补血药和活血止痛药多见,药性多为温、寒、平,以辛、苦、甘味药物居多,多归于脾、心、肝经。临床治疗痛经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多见补气、补血药,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辛、甘味多见,常归于脾、心、肝经。临床治疗痛经的常用中药药对有当归-川芎、当归-白芍等;常用药食同源类中药药对有当归-甘草、当归-肉桂等。聚类分析得到5 对中药核心药物组合,主要功效有行气散瘀止痛、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止痛等;5 对药食同源类中药核心药物组合,主要功效有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补益脾肾等。结论:治疗痛经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多见于补气血药物,临床常使用当归-甘草、当归-肉桂等药对配伍组合,治法多以补气养血为调补体质,辅以温里活血以止痛。  相似文献   

17.
吴梅  张靖  谌建群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335-335,341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效果差的原因及提高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护理对策。结果:知识缺乏;药物的不良反应;所服药物费用与其经济状况不相适应;联合服药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而不断换药,对高血压治疗的误区,体重严重超重,不合理饮食,过量抽烟和饮酒,运动不足等因素是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根据以上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减少药物副反应;根据病人家庭经济状况,选用降压药物;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根据患者状况,做好家属工作,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是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药方中由于药物配伍及组成不同 ,因此要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服药作用较强 ,另一时间服药则药效较弱。药物的毒副作用也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有强弱之分。传统的中医治疗给药时间历来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所用药物的药性而定。一般来说 ,滋补药宜在饭前服 ,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 ,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饭后服 ,治疟药宜在发作前 1~ 2小时服 ,安眠药则应在睡前服 ,其它药物一般在饭后服。无论饭前或饭后服都要有间隔 ,应在饭前或饭后 1小时左右 ,以免影响疗效。中药汤剂一日通常服 3次 ,病轻者可服 2次。…  相似文献   

19.
张沛  薛利国 《河南中医》2010,30(6):548-550
张锡纯熟知山药药性,在配方组药上善用山药,不仅将其用于缓症,亦用于急症,不仅注重在汤剂中与其他药物配伍组合,还注重山药在药、食上的结合。制方以把握病机为先,选药以紧扣病机为务;遣药以熟知药性为据,辨证以深通脏腑为凭;剂量大小以君臣主次为前提,药物配伍以提高疗效为准则;汇通中西以中医为主。  相似文献   

20.
养生防病、注重生活质量正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内容,传统药膳体现出不可抗拒的魅力。但是由于有些人不了解药膳的原理,盲目食用,从而走进药膳误区。 误区之一:只要是药膳,食之就一定能强健体魄。 药膳,既在膳食中加入了药的成分,也就有了防病、治病的功能。祖国医药认为“逢药三分毒”,此毒是指药物所具有的药性。也就是说中药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另外还有药性居中的平性药。且不说那些大寒大热等药性强的药物,就说人参、鹿茸等大家也知道补多了也会出现腹部胀满、口鼻流血、牙龈出血等症状。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