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断肢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原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中华手外科杂志编缉委员会之约,让我写“断肢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原因探讨”专论。现就断肢、断腕再植术后发生手内在肌挛缩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意见不很成熟,望同道们指正。 一、断肢温缺血时间过长 断肢再植温缺血时间限为肢体离断后6~8小时内,最迟要在10小时内重建血液循环。因为在常温条件下,肢体离断后,三磷酸腺苷、琥珀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及糖原等急骤下降,乳酸迅速增高,组织出现分解。肢体离体4小时后肌糖原残余少量,组织尚未出现严重分解。从病理形态学观  相似文献   

2.
断臂,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臂及腕部断肢再植术后常常发生手内在肌挛缩,对手部的功能恢复带来了严重障碍。如何防治手内在肌挛缩,是目前解决前臂及腕部断肢再植后恢复手部功能的关键难题。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讨论。 一、再植方面 1.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断肢再植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有一个成活的肢体,更重要的是要恢复其相应的功能,对上肢尤为重要。因此,上肢断肢再植术有较为严格的手术适应证。术前应对离断肢体的伤情、再植后可能恢复的功能等作一综合评价,以决定是否适合实施再植术。对那些组织严  相似文献   

3.
断肢断腕断掌再植后手内在肌挛缩5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断肢断腕断掌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发病机理,结合临床经验提出分类、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1例断肢(腕、掌)再植,分别采用术中切开骨间肌肌筋膜、掌腱膜及腕横韧带;术后严重肿胀时早期切开骨筋膜室;缺血时间超过10小时者,除上述措施外尚须切断或部分切除拇收肌和骨间肌肌腹。结果:采用上述预防措施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本症重在预防,如能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效果良好。一旦发生中、重度手内在肌挛缩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4.
断掌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断掌、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的原因,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1985年~1997年进行断掌、腕再植48例49只手,发生程度不等的拇收肌挛缩9例和手内在肌挛缩6例,其中2例拇内收肌轻度挛缩采用保守治疗,7例拇内收肌中度以上挛缩和6例手内在肌挛缩均采用手术治疗。对15例肌挛缩的发生机制、治疗结果、预防措施进行讨论。结果 拇内收肌挛缩术后功能恢复良好4例,中5例,手内在肌阳性  相似文献   

5.
屈肌起点滑移术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介绍屈肌起点滑移术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作者为7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作该手术。根据其病理演变过程和术中发现,将其临床分型归纳为6型。结果术中发现:前臂深层屈肌变性、挛缩较浅层屈肌严重。术后疗效为优者(S3M4)4例,良(S3M3)2例,可(S2M2)1例。手术时机以选择纤维化、挛缩期效果较好。在吸收再生期如神经损害在继续加重时也应手术。结论足够的肌起点剥离与适当的滑移距离,切除一切变性、坏死、挛缩的肌肉与筋膜,切开卡压神经的纤维索带、腕管与腕尺管,彻底松解神经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叙述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康复治疗的方法、疗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进行局部创面处理后,以强化热疗法、低中频电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感觉训练和使用夹板支具等手段行康复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1年,平均为7.2个月。结果:20例中,疗效优者(S_4M_5)7例,良(S_3M_4)4例,可(S_2M_3)9例,优良率为55%。结论: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预后主要和损伤程度、治疗时间及是否作康复治疗有密切的关系。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促使缺血性肌挛缩的病理过程向好的方面转归,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合谷穴安乃近注射致手内在肌挛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9.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3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34例原因分析齐惠玲,丁文元1875年沃克曼氏首先提出肘部及前臂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处理不当可发生前臂肌坏死及神经麻痹称Volkmann's缺血性挛缩,是肘部及前臂创伤后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轻者腕关节及手指伸直功能受限,严重者掌指关节过伸...  相似文献   

10.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1881年,Valkmann首先报告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病例,他提出上肢外伤后,由于包扎过紧而致绞勒时可引起前臂肌肉缺血而发生挛缩,故对这一特殊部位的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命名,传统称为前臂缺血性挛缩。1978年,Muborak对Volk-mann挛缩(前...  相似文献   

11.
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汽化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汽化技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6月~2002年7月,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汽化治疗双侧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8~40岁,平均14岁。侧卧位,术前标记坐骨神经走行、股骨大转子、臀肌挛缩带和手术入口。于大转子顶点切开5 mm,骨膜剥离器插入皮下筋膜组织与臀肌挛缩带之间,钝性分离出5 cm×5cm的工作腔隙。生理盐水充盈后在关节镜监视下,用射频汽化电极斜行切断并松解臀肌挛缩纤维束带,直到无活动性出血、髋关节无弹响、被动活动自如为止。结果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7个月,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和体力劳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优17例,良1例。伤口一期愈合15例,2例血肿形成,无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汽化臀肌挛缩切断松解术操作安全,疗效可靠,创伤小,痛苦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2.
前臂中段离断伤再植保留手功能及加强肌力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臂中段离断伤再植保留手功能及加强肌力的方法。方法断肢再植时将离断肢体以远失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切除,切取髂胫束条桥接远端肌腱和近端肌肉组织,并桥接肱二头肌加强屈腕屈指,桥接肱三头肌加强伸腕伸指功能,同时完好地接神经,以恢复手的感觉和手内在肌肌力。结果共治疗4例,术后随访19个月~28个月,平均24个月。平均肌力屈腕屈指M4;伸腕伸指M4。腕平均活动度屈腕60°,伸腕48°,桡偏20°,尺偏40°,手指总活动度(TAM)2例属优,2例属良,TAM>80%。手部感觉恢复至S  相似文献   

13.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晚期手术疗效,提出早期行肌肉神经松解减压术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随访、分析1988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42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晚期手术远期效果、观察手内在肌挛缩程度、手部感觉功能恢复与手术距受伤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获随访26例,随访时间半年~10年。早期(6个月内)手术19例,优良率84.2%。晚期(6个月以上)手术7例,优良率28.6%。结论肌肉神经松解减压术宜早期施行。手术时间在损伤后3个月内最佳。晚期手术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神经长时间卡压致手内在肌挛缩、感觉丧失。  相似文献   

14.
拇短屈肌重建拇对掌功能在断腕再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断腕再植术后的拇对掌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腕关节活动受限是断腕再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使晚期对掌功能重建受到制约。临床上,对8例断腕再植术后成活尺神经深支功能恢复较佳者,采用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弥补了不足。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疗效满意,达到最佳功能,能从事原有工作。结论 断腕再植后,对拇对掌功能丧失或恢复不足者,采用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Paksima N  Besh BR 《Hand Clinics》2012,28(1):81-86
Contractures of the intrinsic muscles of the fingers disrupt the delicate and complex balance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uscles, which allows the hand to be so versatile and functional. The loss of muscle function primarily affects the interphalangeal joints but also may affect etacarpophalangeal joints. The resulting clinical picture is often termed, intrinsic contracture or intrinsic-plus hand. Disruption of the balance between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uscles has many causes and may be secondary to changes within the intrinsic musculature or the tendon unit. This article reviews diagnosis, etiology, and treatment algorithm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trinsic contractures of the fingers.  相似文献   

16.
17.
连续Y—V—Z成形术修复手部条索状瘢痕挛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修复手部条索状瘢痕挛缩的Y-V-Z成形术。方法利用条索状瘢痕两侧正常皮肤的伸展性,在瘢痕表面设计连续“Y”形切口,每个“V”形皮瓣尖端的角度为60~80度,延伸为“Y”下端切口的长度是“V”形瓣臂长的1/3~1/2。切开皮下组织后不做皮下分离,两侧切缘呈“W”状。将“V”形皮瓣与对侧组织瓣相互嵌插缝合即可延长瘢痕,其长度可达到挛缩完全松解的目的。术后切口呈双“Z”字形。结果临床应用于8例25个手指屈面瘢痕挛缩,近节指间关节欠伸45度以上者;和另4例虎口挛缩,均为中、轻度。术后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1年,所有手指伸直达0度,近节指间关节主动屈曲达90度左右;虎口开大达正常范围。结论连续Y-V-Z成形术设计简单、操作方便、疗效满意,是修复手部条索状瘢痕挛缩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再植联合手再造术修复腕掌部毁损性离断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5例腕掌部损毁伤患者利用残掌、指移位再植于前臂远端进行再植联合手再造术.结果 5例再造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4个月,再造手均具备抓握等基本功能,指腹两点辨别觉5-8mm.结论 急诊行再植联合手再造术及术后行针对性康复训练是腕掌损毁伤后进行治疗及功能恢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