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ET-CT作为一种集解剖影像与生物功能代谢影像为一体的先进影像设备,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相结合,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影像指导治疗计划以及随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肿瘤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的靶区勾画、放射治疗计划的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的CT、食管内镜超声(EUS)等影像检查手段只能从肿瘤的解剖形态信息上来进行食管癌的放射治疗模拟定位及分期、疗效评价.18F-FDG PET/CT作为集功能和解剖信息于一身的一种新的检查方式,在食管癌的诊断分期及放化疗预后的监测中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笔者就18F-FDG PET/CT在食管癌的诊断分期及放射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PET是一种功能性影像学技术,目前在肿瘤方面研究较多,本文简要综述PET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对放疗疗效的早期评价,放疗后复发的诊断和对肿瘤乏氧状况的检测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调强放疗的常规分割研究中,肿瘤靶区内放射敏感性不同的区域所需要的放疗剂量也应该不尽相同.对于放疗中肿瘤局部或全部达到CR的靶区是否有残留的肿瘤细胞是实施放疗补量的重要前提.这使以CT解剖影像学为基础的放疗靶区研究成为瓶颈.对此,通过PET/CT功能性成像研究实施的、以反映与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和细胞增殖有关的细胞代谢、乏氧和细胞周期各时相DNA动态变化的生物靶区构建研究,将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PET/CT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中的方法学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用PET/CT制定生物靶区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可行性,并判断放疗疗效。方法 用Siemens Biograph Sensation 16型PET/CT仪和Varian clinical 600c和Nomos Peacock系统放疗计划系统(TPS)进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设计研究。64例肿瘤患者,根据不同放疗部位制作放疗体模,应用激光线和自行制作的3个金属点源进行定位,将采集的PET/CT图像通过光盘存储,送至TPS进行治疗计划制定,由放疗物理师和医师根据PET和CT资料应用计划系统的图像融合软件,使图像达到融合标准后制定放疗计划靶区。治疗期间详细记录患者症状及早期放射反应,放疗结束后3个月再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 建立了PET/CT和Peacock适形调强放疗系统实用融合图像方法学;64例受试患者中25例(39.0%)治疗计划通过PET/CT显像发生了改变,其中20例计划靶区体积(PTV)范围增加(20/64例,31.2%),5例(5/64例,7.8%)刚范围减小;64例患者经过PET/CT技术定位放射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建立在适形调强放疗系统的PET/CT融合图像方法学是完成治疗的首要问题,该方法的应用将提高制定生物靶区体积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肾肿瘤的病理类型多样且分类复杂,准确的定性诊断和分期对于肾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在分子或细胞水平上进行肿瘤的活体成像,从而在肿瘤的诊断、分期、再分期和疗效评估方面提供重要的信息。笔者就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肾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PET显像联合CT增强扫描对肝脏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PET联合CT增强扫描在肝脏原发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穿刺活检组织检查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肝脏原发性肿瘤16例,先行全身18F-FDGPET显像后再行肝脏CT三期增强扫描,将所得结论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18F-FDGPET联合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原发性肿瘤的阳性率为93.7%,单PET显像阳性率为62.5%,单CT增强扫描阳性率为81.2%。结论:PET显像联合CT增强扫描较单独PET显像或CT增强扫描对肝脏原发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有明显的提高,因此PET显像联合CT增强扫描在肝脏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PET是一种功能性影像学技术,目前在肿瘤方面研究较多,本文简要综述PET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对放疗疗效的早期评价,放疗后复发的诊断和对肿瘤乏氧状况的检测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CT扫描对结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CT在结肠癌诊治中的价值。通过对结肠癌病人进行CT扫描。并对轴位图像和重建的4-D、VR、MIP及仿真内窥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各病例进行诊断及术前评估。CT对结肠肿瘤的分期和术前评估的准确性明显优于其它检查方法。CT尤其是MSCT动态强化扫描在结肠癌的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正>甲状腺肿瘤是颈部最常见的肿瘤,放射性核素、超声波等检查均缺乏足够特异性,而MSCT不仅能够准确诊断该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2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旨在探讨16层CT对甲状腺肿瘤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放疗在肿瘤的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放疗过程中的肿瘤耐受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放疗增敏显得尤为重要。金纳米粒子(GNPs)作为新型的纳米类放疗增敏制剂,因其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作为新型的纳米制剂,GNPs的理化性质,包括粒径、表面电荷和组装形态等能够影响体内代谢行为和肿瘤蓄积,因此导致放疗增敏率不同。笔者对近几年GNPs作为放疗增敏制剂的研究进展做进一步的总结和进展性汇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水模研究,探讨影响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靶区勾画阈值(TH%)的因素,建立计算阈值的公式,为不同生物学特征的肿瘤选取不同阈值.方法 对特制的拥有5个不同大小靶区、7种不同靶区本底放射性比值的水模进行PET/CT图像采集,由图像得到每个靶区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靶区边界处的SUV(SUVborder)、本底中1 cm×1 cm大小感兴趣区的平均SUV(SUVbg)以及靶区内径(D)等,使用SPSS 13.0的曲线估计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计算阈值的公式,并以此对29个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癌原发灶或转移淋巴结进行肿瘤靶区勾画,求出体积,比较PET和CT图像勾画的体积间的差别.结果 通过分析水模数据,得出阈值与靶区的大小呈负相关,与靶区的SUVmax呈负相关,与SUVbg呈正相关,阈值的计算公式为TH%=33.1%+46.8%×SUVbg/SUVmax+13.9%/D,r=0.994.通过对29个病灶进行比较,发现PET和CT勾画的平均大体肿瘤体积(GTV)分别是(7.36±1.62)ml和(8.31±2.05)ml,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结论 靶区的大小、SUVmax及SUVbg均会影响靶区勾画阈值;通过公式TH%=33.1%+46.8%×SUVbg/SUVmax+13.9%/D可对不同肿瘤计算合适的阈值.按此公式PET和CT勾画的靶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恶性肿瘤伽玛刀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体部恶性肿瘤伽玛刀治疗前后行PET/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病灶的CT及PET影像学表现,进行治疗前后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的CT检查表现为病灶缩小、纤维化,大病灶中心低密度液化坏死区,有斑片状钙化.CT检查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18例中完全缓解(CR)3例(16.7%),部分缓解(PR)10例(55.6%),无变化(NC)2例(11.1%),进展(PD)3例(16.7%),总缓解率(CR+PR)为72.2%.共34个病灶进行治疗,治疗后有效病灶PET显像表现为放射性浓聚程度较轻,较模糊,边缘欠清,分布不均,坏死区见放射性缺损.PET显像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18例中CR4例(22.2%),PR 8例(44.4%),NC 1例(5.6%),PD 5例(27.8%),CR+PR为66.7%.治疗后标准摄取值(SUV)改变的病灶为100%(34/34例),其中SUV下降病灶占85.3%(29/34个),SUV增加病灶占14.7%(5/34个).SUV变化率>50%的病灶占44.1%(15/34个).34个病灶治疗前后SUV分别为6.33±2.62、3.88±1.8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580,P<0.001).结论 PET/CT对伽玛刀治疗后肿瘤局部控制率的评价有重要价值.PET显示肿瘤残余及复发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l0例肿瘤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部位,然后进行肿瘤灌注扫描,采用电影扫描技术(1r/s),层厚l0mm/2i;药流率3.5—4.0ml/s,剂量45—50m1,延迟时间5s,扫描总时间45s。扫描图像经ADW3.1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造性(PS)。结果:所有肿瘤的灌注图像均可以清晰直观的显示出肿瘤大小和轮廓,并可定量检测肿瘤内部的组织灌注状态,在脑肿瘤中清晰区分肿瘤区与水肿区。所有肿瘤灌注参数均明显增高。体部肿瘤灌注成像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大。结论:MSCT灌注成像提供了一种准确且相对简捷的定量评估全身肿瘤血流灌注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腹腔转移瘤CT模拟定位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的剂量分布优势。方法 :选择腹腔转移瘤病人共 38例 ,在CT定位并确定计划靶区 (planningtargetvolume,PTV)后 ,采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 (TPS) ,以尽量小的治疗区 (treatedvolume,TV)完全包绕PTV区的原则 ,设计适形野照射计划 ,利用TPS的剂量、体积计算功能评价本组病例适形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特点和优势。结果 :38例患者PTV内平均最大剂量为 ( 115 .30± 5 .2 3) % ,最小剂量为 ( 88.0 0±2 32 ) % ,平均剂量为 ( 99.2 0± 1.2 0 ) % ;PTV区相应水平膀胱、肾脏、脊髓、肝脏等邻近正常重要器官的平均最大剂量分别为 ( 6 5 .4 5± 2 .2 3) %、( 35 .2 2± 1.32 ) %、( 6 0 .32± 1.13) %、( 2 6 .32± 2 .5 7) % ;平均剂量分别为 ( 30 .2 0± 1.6 6 ) %、( 2 6 .12±31 12 ) %、( 2 9.4 2± 1.0 2 ) %、( 15 .32± 2 .0 2 ) % ;(TV PTV) /TV值为 ( 7.2 2± 2 .32 ) %。结论 :采用适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腔转移肿瘤 ,TV高度适形PTV ,从而使PTV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大大减少了邻近正常器官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6.
生物发光成像(BLI)是通过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细胞或DNA,在ATP及氧气存在条件下,催化荧光素的氧化反应而发光,从而能够直接监控活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该文通过比较BLI与MRI,PET、放射成像的异同,以及BLI在肿瘤、干细胞和免疫细胞运输、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应用,为更好地推广BLI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手术中永久性植入125I粒子治疗脑瘤、肝癌、胆管癌、肺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及恶性畸胎瘤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穿刺活检、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肿瘤患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肿瘤的三维图像,计算出粒子植入的数量和剂量分布曲线,125I粒子治疗肿瘤处方剂量为60~120 Gy,每例植入粒子6~40颗,中位粒子数为23颗.结果 随访12个月,肿瘤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24例,无变化5例.12个月总有效率为86.8%.结论 术中植入125I粒子治疗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肿瘤血管生成作为肿瘤的主要特征,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策略.通过标记血管生成相关的受体、多肽、激酶或细胞外基质蛋白,形成高亲和力的分子探针,与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靶分子结合,从而显示包括整合素、VEGF/V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的特征性血管生成因子,可从分子水平对肿瘤新生血管及血管靶向治疗疗效进行无创性检测.笔者就肿瘤血管生成PET影像学检测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