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恩华  王蕾 《天津医药》2004,32(3):131-131
患者 女,64岁,主因下腹部可复性肿物1年就诊,诊断腹壁切口疝,于2002年11月25日入院。查体:体质量56kg,体温36.5℃,心率70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呼吸18次/min。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其他检查未见异常。1年前曾在椎管内麻醉下(具体麻醉方法不详)行子宫全切术,既往有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史20  相似文献   

2.
王红霞 《淮海医药》1999,17(4):43-44
硬膜外麻醉中,笔者遇到仅注入试验剂量麻醉药而产生长时间、广泛性阻滞的患者。现就麻醉.手术过程及术后追踪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类出血性脑卒中。我院2000~2006年收治6例以呼吸、心跳骤停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9~58岁,平均34.22+7.41岁,均无外伤史,突然发病,首发症状即表现呼吸、心跳骤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阻滞的方法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以来采用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麻醉效果满意,肌松完全,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小,麻醉并发症少。麻醉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着重加强对循环和呼吸的管理。结论蛛网膜下隙阻滞可用于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等产科手术。起效快、效果好、局麻药用量少、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硬膜下间隙神经阻滞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伴有难以用药物控制的癌性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在完全知情同意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新疗法组(15例)行硬膜下间隙神经阻滞治疗癌性疼痛;一组为传统疗法组(15例),用常规的神经阻滞治疗患者的癌性疼痛,随访2年观察疗效,并对两组疗效比较,结果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疗法组和传统疗法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32.5%、40.0%、27.5%,9.8%、40.0%、50.2%,两组各率做χ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后,显效率和无效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χ2=6.31、5.89,P〈0.05);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两组总有效率为72.5%和49.8%,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P〈0.05)。结论:硬膜下间隙神经阻滞治疗癌性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神经阻滞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硬膜下间隙神经阻滞操作的危险较大,是否应在临床上推广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阻滞与硬膜外阻滞麻醉都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我们将两种方法对比用于新式剖宫产术,现将结果及体会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一例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进行十二指肠巨大息室切除术,病人在术中突发呼吸骤停的报道,介绍了该患者经过一系列抢救和护理,半小时后恢复自主呼吸的过程,以及对年龄较大的病人手术应注意的要点进一步论述,以便得到同行们的关注。硬膜外腔阻滞是一股较大腹部手术采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在整个麻醉过程中,需要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认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发生异常变化应立即抢救,分秒必争,这样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完全。我们在手术中遇到一例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20min后突然呼吸骤停患者,经及时抢救,转危为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阻滞是临床麻醉的常用方法之一,从操作到管理要求严格,但多种因素造成硬膜外穿刺操作误入蛛网膜下腔,按教科书及传统的处理方法是拔出穿刺针,选高一个椎间隙重新穿刺置管,或改全麻。本人总结对26例T11以下误穿蛛网膜下腔的病人,直接置入硬外导管按腰麻处理,选用重比重溶液,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子宫肌瘤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多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予以治疗.为了保证术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采用了硬膜外与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脊麻联合麻醉)的方法.现将硬膜外-脊麻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腰-硬联合麻醉(CSEA)自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后,由于其具有腰-硬麻醉的双重优点,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各种下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目前国内广泛采用联合麻醉包,在同一间隙以针内针穿刺技术行CSEA,其优点已有许多报道,而采用双间隙针并针法施行CESA的报道较少,对费用的比较则更少,为此笔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血液流变的影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程桥阳泉市矿务局医院张振赵淑华以前的研究已经证实,椎管内麻醉与全麻相比,可明显地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造成这一结果的原理除椎管内麻醉可以增加下肢血流,改变凝血与纤溶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腰段脊柱手术,多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全麻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给予低浓度麻醉药及镇痛药,对160例初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为观察组。取同期110例未用任何镇痛药物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分娩方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产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动脉血的血气分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镇痛效果评分0组占84.4%,1级占15.6%,第二产程:0级占87.5%,1级占12.5%。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窘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量、产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EA用于分娩镇痛,疼痛阻滞完善,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2例老年化脓性胆管炎硬膜外麻醉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先兆、抢救及教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无痛分娩产程、分娩方式和母婴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年3月至2016年6月11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无痛分娩。结果两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转剖宫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新生儿的心率计Apgar评分数据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产妇无痛分娩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发生率,而且不会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显芬 《海峡药学》2011,(8):142-143
目的分析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21~35岁单胎、初产、足月、无其他合并症的产妇105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条件相似,未进行任何镇痛处理的产妇10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镇痛组活跃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第二产程较对照组长,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娩镇痛效果可靠,不增加剖宫产和阴道助产几率,对母婴均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误入蛛网膜下腔仍行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方法当硬膜外穿刺针误入蛛网膜下腔后立即拔出在同一椎间隙或上一椎间隙改换部位重新穿刺,并将局麻药配置成重比重液。结果15例误入蛛网膜下腔仍行硬膜外麻醉满意。结论误入蛛网膜下腔仍行硬膜外麻醉在具有一定麻醉经验的麻醉师操作和指导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正>1937年Soresi首次在硬膜外注局麻药后继续进针刺破蛛网膜注入局麻药完成复合脊麻-硬膜外麻醉(CSEA),直至1992年开始发明带背孔的Tuohy针及可从此针刺入蛛网膜下腔的无创细(25~26G甚至27~29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