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肥胖与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糖脂代谢特点。方法选择272例患者,其中肥胖组137例,非肥胖组135例。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观察人体测量学指标、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情况。结果 1272例患者中肾虚证所占比例最高(25.0%),肝郁证次之(22.4%)。肥胖组中肾虚证与痰湿证所占比例最高(均为29.9%),肝郁证次之(24.8%),脾虚证最低(5.1%);非肥胖组脾虚证比例最高(35.6%),肾虚证、肝郁证次之(均为20.0%)。2肥胖组体质量、BMI、WHR高于非肥胖组(P0.01),痤疮发生率低于非肥胖组(P0.01)。3肥胖组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GAU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峰浓度、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非肥胖组(P0.05,P0.01)。4肥胖组TG、TC、LDL-C高于非肥胖组(P0.01),HDL-C低于非肥胖组(P0.05)。结论 1肾虚痰阻可能是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机制;对于非肥胖型患者,应以脾虚、肾虚、肝郁为主进行辨治。2肥胖型患者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以及血脂异常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COS患者120例,健康对照组36例。月经周期第22天检测性激素水平、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按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患者中肾阳虚比例高于其他证型(P<0.05);各证型E2、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肾阴虚组、肝郁组、血瘀组L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郁组PR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肾阳虚组、肾阴虚组及痰湿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型与性激素变化及胰岛素抵抗状态有相关性,肾阳虚是PCOS的基本证候和原发病机。  相似文献   

3.
卢娜 《河北中医》2012,34(3):350-35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是引起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PCOS的病因可涉及神经、内分泌、代谢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但其确切病因相当复杂,仍不十分清楚,其诊断和治疗也有一定的争议和困难.中医学虽无PCOS病名,但其归属于多种中医病证,如不孕、月经后期及闭经等.  相似文献   

4.
5.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生殖内分泌的关系。方法西医诊断PCOS患者212例,选择健康对照者20名,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归纳辨证分型、分析与月经周期第3~5天所检测生殖内分泌激素的相关性。结果PCOS以兼夹证多见,其中肾虚证64例(30.2%)、肝郁证61例(28.8%),所占比例高(P0.05),脾虚证41例(19.3%)、痰湿证33例(15.6%)、血瘀证13例(6.1%);各证型雌二醇(E_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泌乳素(PR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肾虚证、痰湿证组促卵泡生成素(FS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证型组间各性激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L与LH、E_2在各证型中呈正相关。结论PCOS中医证候分布虽以兼夹证为多,但肾虚和肝郁是其基本证候,且与性激素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证型及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统计45例PCOS患者的中医证型,按照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分为虚证组22例和实证组23例,采用SPSS13.0软件对患者的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激素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肾虚证、脾虚证、肝郁证、痰湿证、血瘀证基本可涵盖45例PCOS患者的主要证型,其中以痰湿证、血瘀证为主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严重,但相关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痰湿、血瘀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7.
玉环  钱玥 《新中医》2019,51(8):25-2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门诊收治的23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辨证类型分为脾虚痰湿组(79例)、肾虚血瘀组(30例)、肾虚肝郁组(67例)和痰瘀互结组(62例)。收集临床资料,比较各组间生殖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在生殖激素水平方面,4组患者在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和睾酮(T)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间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水平虽有所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LH项:LH水平高低依次为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脾虚痰湿组痰瘀互结组,其中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LH水平明显高于脾虚痰湿组、痰瘀互结组(P 0.05)。PRL项:PRL水平高低依次为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痰瘀互结组脾虚痰湿组,其中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PRL水平明显高于脾虚痰湿组(P 0.05);T项:T水平高低依次为痰瘀互结组脾虚痰湿组肾虚血瘀组肾虚肝郁组,其中脾虚痰湿组、痰瘀互结组T水平明显高于肾虚肝郁组(P 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其血清生殖激素LH、PRL和T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可为中医辨证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其与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检测PCOS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16例的性激素、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PCOS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证候分布以痰湿证所占比例最高、肾虚证次之。PCOS各证型组FINS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肾虚组、痰湿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肾虚组、痰湿组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各证型组间胰岛素抵抗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PCOS证型与性激素变化及胰岛素抵抗状态有相关性,肾虚为PCOS的基本证候和原发病机,痰湿则是PCOS的基本病理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以及PCOS主要证型与内分泌情况的相关性分析,为PCOS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 病例组302例PCOS患者,对照组300例健康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内分泌功能评估,运用SAS 8.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分析PCOS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中脾虚证型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两者关联的内在病理机制。方法收集102例PCOS患者,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等相关指标;测量腰围、体质量、身高及血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成脾虚组(50例)与非脾虚组(52例);按照MS的诊断标准,分成MS组(22例)与非MS组(8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S组血清FINS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高于非MS组(P0.01);脾虚组FINS水平与HOMA-IR显著高于非脾虚组(P0.01);MS、脾虚与FINS水平、HOMA-IR水平皆呈显著正相关(P0.01);脾虚组的MS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脾虚组(P0.05);脾虚与MS呈正相关(P0.05),但在控制FINS或HOMA-IR因素后两者相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证型PCOS患者是MS的高危人群,也是MS低龄化不可忽略的因素,其原因可能和胰岛素抵抗有关;及早诊治PCOS,尤其对脾虚型患者,对于防止MS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及兼夹体质演变规律。方法运用EXCEL表格、SPSS 20. 0统计软件对1125例PCOS患者体质转化分进行分析。结果 (1) PCOS患者"基本平和质"以倾向气虚质及倾向湿热质为多见;(2) PCOS患者体质类型为单一偏颇体质占20%,以单一气虚质为主,其次为单一血瘀质;其倾向体质以倾向血瘀质、湿热质、阴虚质为主;(3)在605例兼夹体质中,具有两种兼夹体质的患者约24. 96%(151/605),具有3种及以上兼夹体质的患者约75. 04%(454/605);当"基本体质"为血瘀质时,主要兼夹体质为"血瘀-气虚质";当"基本体质"为气虚质时,"气虚-血瘀质"为主要兼夹体质;当"基本体质"为湿热质时,"湿热-血瘀质"为主要兼夹体质。结论 PCOS患者体质类型以兼夹体质多见,兼夹体质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血瘀质、气虚质及湿热质是本病的核心体质类型。临床中应充分辨明兼夹体质类型,从而提高诊治本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史梅莹  赵燕  王天芳 《世界中医药》2014,9(12):1672-1674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分析PCOS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为建立PCOS的辨证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3年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分为调查研究和干预研究2类,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181篇文献,其中调查研究48篇,干预研究133篇;2)调查类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64种,涉及29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和肾阳虚证;3)干预类研究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50种,涉及22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和血瘀证;4)2类文献中,病位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为肾、肝、脾;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有虚、痰湿(浊)、血瘀、气滞、阳虚,另外,调查类文献中还有阴虚,干预类文献中有火(热)。结论:临床中,对PCOS的辨证结论虽繁杂、各异,但涉及的证候要素相对集中;本研究所归纳、提炼之证候要素,可为制订该病的临床辨证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证型间PCOS患者体质分布情况,探讨中医证型体质的分布差异,从中医体质角度为PCOS中医辨证论治和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PCOS患者共460例,分为脾虚痰湿型组(139例)、痰瘀互结型组(116例)、肾虚肝郁型组(139例)、肾虚血瘀型组(66例);脾虚痰湿及痰瘀互结型组属于痰湿型组(255例),肾虚肝郁及肾虚血瘀型属于非痰湿型组(205例)。结果:(1)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在痰湿型与非痰湿型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体质类型在2种证型间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2)痰湿质、气郁质在脾虚痰湿、痰瘀互结、肾虚肝郁、肾虚血瘀4种证型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体质类型在四种中医证型间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痰湿质分布在脾虚痰湿型和肾虚肝郁型间χ~2=6.31,P<0.05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型和肾虚肝郁型间χ~2=4.89,P<0.05有统计学意义;气郁质分布在脾虚痰湿型和肾虚肝郁型间χ~2=5.86,P<0.05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型与肾虚肝郁型间χ~2=4.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证型的PCO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可能是导致PCOS证型差异的重要因素,对于发生PCOS的高危人群,通过中医辨体质,及早进行调整,可以预防PCO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疗法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疗效及其对性激素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4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37例,西药组予达英-35,中西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周期疗法,28 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治疗前后及停药3个月观察2组临床症状、性激素和糖脂代谢变化。结果 2组各有2例失访。中西药组愈显率、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中西药组各症状评分均下降(P0.01),2组血清雌二醇均升高(P0.01),黄体生成激素、睾酮和黄体生成激素/卵泡生成激素下降(P0.01)。治疗后、停药3个月中西药组临床症状、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优于西药组(P0.01),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体质指数降低(P0.05),优于西药组(P0.05,P0.01)。西药组、中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和5.71%(P0.05)。结论中药周期疗法联合达英-35治疗PCOS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性激素和糖脂代谢紊乱状态,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症属中医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症等范畴,目前普遍认为其病因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失调,与肾、肝、脾三脏功能失常相关。心主血脉,与肾、肝、脾、肺在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方面存在密切联系。心主血脉功能失常,或心与肾、肝、脾、肺的功能关系失调,均可引发PCOS性不孕症。因此,心与PCOS性不孕症的发病具有相关性,从宁心安神、交通心肾等方面论治PCOS性不孕症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味二陈汤对肾虚痰湿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卵巢多囊样改变、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肾虚痰湿型肥胖型PCOS患者157例,以该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79例)。对照组PCOS患者给予醋酸环丙孕酮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二陈汤,两组均进行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疗效、卵巢多囊样改变、内分泌功能、糖脂代谢及脂肪细胞因子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81.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双侧卵巢体积与卵泡数目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促黄体生成激素(luteotropic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与卵泡刺激素(Testosterone,T)水平明显降低,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患者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糖脂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 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治疗,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内脂素(visfatin,VF),瘦素(leptin,LEP)水平明显降低,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二陈汤对肾虚痰湿型肥胖型PCOS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多囊样改变、内分泌功能以及糖脂代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20例患者辨证分为肾阴虚型30例、肾阳虚型30例、脾阳虚型30例、肝郁化热型30例,测定各型患者血清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胰岛素(INS)水平。结果(1)T水平:肾阴虚型患者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清LH水平和LH/FSH比值:肾阳虚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5),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RL水平:肝郁化热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INS水平:脾阳虚型高于其他3型组(P〈0.01),其他3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水平增高与PCOS肾阴虚证相关;血清LH水平、LH/FSH比值增高与PCOS肾阳虚证相关;PRL水平增高与PCOS肝郁化热证相关;INS水平增高与PCOS脾阳虚证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从辨体角度防治PCOS合并IR提供临床新思路。方法:选取348例PCOS合并IR患者,采用频数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1)PCOS合并IR患者以兼夹体质为主,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多见。(2)年龄、BMI、痤疮、FPG是痰湿质的危险因素;收缩压、FINS是痰湿质的保护因素(P<0.05)。(3)初潮年龄、痤疮、FPG是湿热质的危险因素(P<0.05)。(4)BMI是血瘀质的危险因素;WHR、FINS是血瘀质的保护因素(P<0.05)。(5)初潮年龄、FSH是阴虚质的危险因素(P<0.05)。(6)BMI是特禀质的危险因素;T是特禀质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PCOS合并IR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兼夹体质多见,不同体质与临床各项指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金匮肾气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简阳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及妇科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加金匮肾气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内分泌及激素水平,并观察其毛发、月经及卵巢情况,将2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的黄体生成素(LH)均降低,卵泡刺激素(FSH)升高(P 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且观察组随访后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的F-G评分、卵巢体积均明显下降,月经正常人数比例明显升高,痤疮比例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同时观察组随访后与治疗后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组的睾酮(T)、催乳素(PRL)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治疗后和随访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且观察组在3个月随访后与治疗后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金匮肾气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有效纠正患者体内的内分泌及激素代谢水平,改善月经及排卵功能,且远期疗效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