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吉安  宋欣伟 《新中医》2017,49(12):199-201
<正>痹证是指由于受风寒湿热等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麻木、酸楚、重着、肿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变形,甚或累及脏腑为主证的一类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以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宋欣伟教授是浙江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专注于临床三十余年,认为痹证主要由风、寒、湿三气相合而发病,与内虚卫外不固和邪强趁虚而入有关,总结痹证治疗,认为痹证邪盛,当以祛邪为主,而在痹证诸邪中,痰湿之邪为痹证致病的主要因素。痰由湿  相似文献   

2.
浅论痹证从肝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兴华 《中医杂志》2007,48(7):666-666
1痹证的病因非独外邪所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及临床疾病谱的变化,对痹证的病因的认识也有待深入。《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即认为痹证是由于人体同时感受外界的风、寒、湿邪气所致。自《内经》时代以来,历代医家多遵循《内经》外感风寒湿之说。这种传统的理论一直约束着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影响痹证的研究和发展。事实上痹证的病因非独为外感风、寒、湿、热邪气所致,痹证的病因亦可因内伤七情、饮食失节或其它疾病发展而形成。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是常见的导致痹证的病因。其实古代医家也认识到,某些痹证发病…  相似文献   

3.
产后痹证是指妇女在产后、产褥期内所患的周身百节疼痛,麻木重着等病状而称之。我们认为产后痹证是痹证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其主要因为产后痹证患于产妇分娩之后,妇女产后有许多因素与其它杂病痹证是不同的,产后妇女因产时伤血、津气随血脱、营卫失调,腠理不固,这是其主要的内在原因,此时如果起居不适,饮食不节,将息失宜,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客留于经络,关节,使气血运行受阻,百节失养,滞而作痛。治疗上,产后痹证有明显气血俱虚的内因,因此在补气补血的基础上,佐以祛风驱寒燥湿之品,而要求不可妄投,随着疾  相似文献   

4.
<正> 痹论篇第四十三“痹”,闭也,有气血闭塞不通之义,这里指痹证。本篇主要论述痹证之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和分类。重点内容有:一、痹证是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因三气偏盛不同,而有行、痛、著三种痹证,因发病与季节有关,又分为筋、脉、肌、皮、骨五痹;病久不去,可随其合深入成为五脏六腑之痹。二、叙述痹证之预后,认为在肌表者易已,留连筋骨者疼久,客于脏腑者预后差;以及针治的原则是随病之所在而刺之。三、指出营卫之气的来源、功用和痹证的关系,痹证的症状、病机和热痹的概念。痿论篇第四十四  相似文献   

5.
痹证常由人体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所致。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直接影响着人体正气的盛衰,故痹证的治疗,可从脾考虑。本文从脾论述痹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及现代研究,以期为痹证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扶正祛邪法治疗痹证200例曲贤玲,董华,马桂琴,张伯昭(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一科,100053)痹证虽以风寒湿三气杂至为外因,然正气的虚衰则是痹证发病的内在因素。正气不足、营卫虚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肢体、关节、肌肉,使经脉闭用不通而致痹证。...  相似文献   

7.
痹证最早见于《内经》,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痹证以病机论,泛指邪气痹阻,经气不利而导致的疾病;狭义痹证即今日所论之痹证,由风、寒、湿、热、痰、瘀等邪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痹证由于其疗效肯定且副作用较轻,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痹证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痹证治疗宜顾护脾胃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马桂琴刘丹丽关键词痹证脾胃虚弱扶正祛邪痹证多因风寒湿邪痹阻于经络而致肌肉、关节疼痛、麻木。但其病机中脾胃虚弱是关键,并且治疗痹证药亦易损伤脾胃。忽视脾胃虚弱常致误治,笔者兹举2例试析之。例1:...  相似文献   

9.
痹证,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而后世更对其进行了补充,增加了热痹。各种痹证症状各有不同,总而观之,痹证通常指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类疾病。本文用六气试对痹证的各种症状辨证划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许启蒙 《中医杂志》2002,43(9):655-656
刘新生老师长期在基层山区工作,由于地处高寒,痹证患者较多,因此,其在临床实践中,对痹证的治疗用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往往能用普通的药而起沉疴。现撷取其一二介绍如下。1 痹证病因,以寒为主,用药注重温通对痹证病因的认识,刘师认为.无寒不作痹。虽然《内经》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论述,但三者之中,寒邪与痹证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其一,寒邪具有凝滞、收引、易伤阳气的致病特性,以致经络关节气血闭阻不通而产生疼痛。其二,在寒与风和湿的关系中,寒起主导作用。风因寒而生,寒因风而重;湿为阴邪,感邪早期,多从寒化。风邪和湿邪若不兼寒,难以为痹。故刘师认为,痹证的治疗应以温通为主要方法。温  相似文献   

11.
情志痹初探     
痹证源自《素问·痹论》,原文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流于关节,而导致气血痹阻成为痹证。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将正气不足、饮食失常、情志失调、瘀血痰浊等归入痹证的致病因素,使痹证的辨证治疗更加完善。古人的侧重点在于祛风散寒除湿,将祛除外邪作为  相似文献   

12.
对中医医院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中痹证患者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几年该病种有明显上升趋势;尽管痹证发病时间数列的趋势和循环成分可以根据分析中医医院历史数据各年的痹证情况而识别,但许多痹证时间数列往往显示在一年内有规则发病。因此利用基于季节指数算法开展的痹证发病规律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算法成为中医医院意义重大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廖銛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1):492-492
痹痛证是肢体筋肉疼痛的证候 ,而痹证是关节疼痛的证候。考诸有关文献 ,多将痹痛证与痹证混为一谈 ,认为痹痛证就是痹证 ,为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其实 ,痹痛证与痹证 ,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从病史言 ,痹痛证通常是气温变化即可引发 ,患者年龄大 ,体质弱 ;而痹症患者则有明确而严重外感发病的过去史 ,多见于青壮年 ,体质强。从病情病位论 ,痹痛证疼痛部位在于肢体筋肉 ,轻者痛 ,重者挛痛 ,有时可波及邻近关节 ;痹证疼痛部位在于关节 ,可见关节肿痛麻木、关节挛痛不能屈伸、关节红肿热痛、多关节游走疼痛等不同的疼痛形式。从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4.
痹证从肺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欣伟 《新中医》1993,25(3):9-11
本文认为痹证发生首责肺卫,肺卫强弱、腠理固密与否是痹证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痹证既成,关节肿痛与肺失通调水道之职、津液停积关节而为痰饮有关。补益肺气、滋养肺阴可增强肺之宣肃功能而达到除痹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论"而蜚声医林,后世称之为"滋阴派"创始人。对痹证诊疗亦颇有建树。立痛风名使痹痿分,提出血虚内热挟痰瘀而致痹,在痹证诊疗全过程处处体现阳有余阴不足的学术思想,如忌辛散燥热劫阴,顾护阴液。富有创造性的提出痹证痰瘀同治,更配合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圆机活法,同病异治。同时提出痹证养生调摄之法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痹证论治思想,为后世风湿性疾病的辨证、诊疗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俞慎初教授临证治疗痹证经验丰富,认为痹证之病总属本虚标实。正虚是痹证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而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阻闭,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是各类痹证的共同病机。在痹证的治疗上,俞教授重视“通则不痛”,常用宣痹通络之法,以经验方蠲痹四藤汤随证加减,标本兼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退行性骨病是指因组织退变而引起的骨与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病。近年来,在中医学术界,许多学者都认为是“痹证”,包括《实用中医内科学》等书也把增生性脊椎炎、跟骨骨刺、颈椎病等退行性骨病纳入“痹证”范围。笔者在分析该病发病机理的基础上,考证了古代文献,认为该病的基本病因机制不符合“痹证”的概念,不该属“痹证”,而应属“痿证”范畴。本文就这个问题,试述已见。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6,(7):581-583
湿热痰瘀闭阻经络而致的痹证为湿热痹,湿热痹的致病因素包括湿邪与热邪两个方面。外湿侵入人体,或肺、脾、肾、三焦功能失调导致湿邪内生,均可留滞肌肉筋骨而成痹。外湿与內湿可相互影响,相互促生。根据热邪与痹证二者的因果关系,可分为因痹致热和感热而痹。湿邪与热邪常易联合致病,两邪相合具有弥漫周身、易伤脾胃、易扰心神等特点。先热后湿,形成痹证以痰热为主,病情轻浅易治;先湿后热,形成痹证以痰瘀夹虚为主,病情难治。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痹证是因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等邪气的侵袭,气血被病邪闭阻而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胀、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痹证的发生,不外乎内因、外因两方面。内因即人体正气不足,俗称为“虚”,指人体因自身的构成或功能不足而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0.
痹证是指人体营卫气血失调,外邪侵袭肌肤、经络、关节,闭阻不通而致肢体、关节、肌肉等疼痛、酸楚重着、扇木、关节肿大、活动受限、屈伸不利为特征的一类慢性病症.痹证病程较长,且易复发难愈.近年来,用针药并用之法治疗痹证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