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TT比色法在LAK和NK细胞毒活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报道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了LAK和NK细胞毒活性(简称LAK活性,NK活性)的方法,试验证实效应细胞或靶细胞经MTT作用后,细胞数与其产生的甲(Formazan)产物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效靶细胞共同孵育4小时再加入MTT作用后,用酶联仪对540nm的波长各孔的吸光度,效靶细胞比例在40:1~4:1之间,其LAK,NK活性随着效靶比例的增高而增强,并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脐血清中G-CSF、M-CSF和GM-CSF水平以及IL-6、IL-1β等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成人血清.人脐血清在体外可刺激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在体内可促进小鼠放射损伤后造血功能的恢复。现已知的人脐血清中最为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为AFP,AFP可能通过多种机理和途径产生免疫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3.
岩藻黄质(fucoxanthin,FX)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藻类和无脊椎的动物中的海洋活性物质,它的特点是分子质量小,化学活性强,易氧化,容易被生物体吸收,对皮肤细胞、肝、肾、脾和组织没有毒性。自从FX被发现后,它的安全性得以证实,其在体内和体外的代谢、不同的提取工艺及活性被研究,FX因其显著的活性,目前已经被用于临床试验和产品开发。研究表明FX具有开发为临床用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褪黑素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Ⅱ(coagulation factorsⅡ, FⅡ)、FⅦ、FⅨ、FⅩ]及抗凝系统中蛋白C(protein C, PC)及蛋白S(protein S, PS)活性的下调作用,以及对抗凝促凝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肺栓塞患者和深静脉血栓患者,检测其FⅡ、FⅦ、FⅨ、FⅩ、PC及PS活性,分析其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io, INR)间的相关性;并参照INR进行四分位法分组,比较各组间凝血及抗凝因子活性水平的差异。结果:除PS活性外,不同INR四分位组间所对应的各因子活性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Ⅱ、FⅦ、FⅩ,P<0.000 1;PC,P<0.001;FⅨ,P<0.05)。患者的INR (1.32~5.85)与FⅡ、FⅦ、FⅨ、FⅩ及PC活性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8 7、-0.692 6、-0.376 7、-0.595 4及-0.466 6...  相似文献   

6.
7.
草乌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生化方法分离并提取草乌中的有效成分单体,力求有效地提取活性成分;进而研究这种化合物的抑菌效果。方法:用水煎煮法和乙醇提取法,提取草乌中的活性成份。用NCCLS(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检测草乌中活性成份对临床常见致病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草乌中的活性成分对临床常见的三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但不能抑制真菌的生长。结论:草乌中的活性成份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及活性基团,有效地提取草乌中的活性成份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肠杆菌内表达的pTYB2-T42重组质粒经纯化后获得的肿瘤抑素相关肽T42,在体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6/1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完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肿瘤抑素相关T42肽并用几丁质亲和层析纯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研究10~200mg/L肿瘤抑素相关肽T42、T19、T21、T19 T21半量联合和顺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SGC-7901胃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40mg/LT42肽作用24h后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划痕修复实验研究40mg/LT42肽和40mg/L的T19肽 T21肽半量联合分别作用24,48h后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①四甲基偶氮唑盐试验表明10~200mg/LT42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SGC-7901胃腺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IC50分别为45mg/L和51mg/L。②40mg/LT42肽作用24h后可见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SGC-7901胃癌细胞单个凋亡细胞与周围细胞分离,细胞皱缩呈圆形或卵圆,深染,染色质边集。③40mg/L的T42肽单独作用24h或者48h均可明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人SGC-7901胃癌细胞的迁移(P<0.05),与40mg/L的T19肽 T21肽半量联合组比较对两种细胞的迁移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T42肽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SGC-7901胃腺癌细胞的生长及迁移,其抗肿瘤细胞作用强于T21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作用强于T19肽,抑制细胞增殖活性与T19肽 T21肽半量联合用药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佛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8种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抗氧化性能。方法分别用80%的甲醇水提取新鲜成熟的佛手及其烘干制品的酚类物质。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8种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及最小杀菌浓度,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评价;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氧化还原能力及清除自由基能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佛手提取液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强于革兰阴性菌。烘干后的佛手提取液的抗氧化作用强于新鲜佛手。结论佛手对常见的致病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开发其成为新型天然抑菌剂。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人群PBL和LAK细胞的NK活性与LAK活性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人脐血清造血和免疫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脐血清中G-CSF、M-CSF和GM-CSF水平以及IL-6、IL-1β等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成人血清,人脐血清在体外可刺激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在体内可促进小鼠放射损伤后造血功能的恢复,现已知的人脐血清中最为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为AF这些AFP可能通过多种抗理和途径产生免疫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了条纹拟海牛中提取的1种齐墩果烷型三萜皂甙类新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研究了1种新的海洋生物活性成分Philinopside E(V)对7种临床常见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Philinopside E(V)对试验的7种真菌均表现出了抗菌活性,尤其对临床常见深部感染菌—白色念珠菌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MIC值为16μg/ml。结论Philinopside E(V)具有抗真菌活性,并与现在研究的抗真菌药有不同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临床荟萃》2004,19(3):146-146
最新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 ,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后抑郁症患者应用舍曲林治疗 ,能够产生抗血小板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抑郁症是急性冠脉综合症发作后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使用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 (SSRI)治疗不仅会抑止神经细胞中血清素的转运 ,还会影响血小板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被称为舍曲林治疗心梗后抑郁症的随机临床研究(SADHART)的研究 ,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在心血管缺血性疾病发生之后接受舍曲林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VictorL .Serebruany等人在SADHAR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厦门地区3~17岁健康儿童及青少年血清醛固酮(ALD)、肾素活性水平(PRA)、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水平并建立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厦门地区3~17岁健康儿童及青少年915例,其中男475例、女440例,按照年龄分为3组:3~7岁组294例,男152例、女142例;8~12岁297例,男139例、女158例;13~17岁324例,男184例、女14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LD、PRA,并计算ARR,分别建立参考区间。结果 不同性别组ALD、AR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组后分别统计组内不同年龄组数据,男性组中,ALD在3~7岁组和8~12岁组之间差异不显著,ARR在所有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女性组中,ALD在8~12岁组和12~17岁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RA和ARR在所有年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相邻不显著组数据融合汇总统计建立参考区间。ALD:男3~12岁73.12~394.67 pg/mL,男13~17岁63.29~457.99 pg/mL;女3~7岁73.70~626....  相似文献   

16.
17.
18.
背景:26S蛋白酶体对维持细胞周期、增殖、生存等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正常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细胞体内蛋白酶体活性的测定及组分分析缺少明确的方法.目的:建立蛋白酶体活性与组分的分析方法,用以检测肿瘤组织、细胞蛋白酶体的活性状态与组分表达情况.方法:应用3种特异性的荧光多肽底物Suc-LLVY-AMC、Z-ARR-AMC和Z-LLE-AMC建立对蛋白酶体的糜蛋白酶样、胰蛋白酶样和肽基谷氨酰肽水解酶样蛋白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并基于蛋白酶体特异亲和性探针AdaK(Bio)Ahx3L3VS建立对蛋白酶体各亚基(包括β1/β1i,β2/β2i,β5/β5i)组分分析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利用特异性的荧光多肽底物检测蛋白酶活性及蛋白酶体特异亲和性探针检测蛋白酶体亚基组分分析的方法发现在K562红白血病细胞,β2、β5亚基表达较高,而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及PSI对K562细胞的蛋白酶体活性与组分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靶定在β5和β5i亚基,抑制其糜蛋白酶样活性.实验建立了对以上3种蛋白酶体活性测定及组分分析的方法,为蛋白酶体抑制剂的体外活性鉴定提供了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胎儿凝血因子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孕周为19~37周各胎龄段的正常胎儿脐血凝血因子的活性的正常范围,并与正常新生儿及成人血浆凝血因子的活性进行比较,了解各凝血因子活性的动态变化,为产前诊断血液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IL公司的ACLFuturaPlus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82例胎儿、32例足月新生儿、30例健康成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的活性。结果 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的活性在19~30周随胎龄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在出生时Ⅱ、Ⅸ、Ⅹ、Ⅺ因子活性都显著增加,但明显低于成人,Ⅷ因子在出生时显著增加已达成人水平,胎儿Ⅴ因子活性在19周时已达成人水平。结论 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的活性在胎儿、新生儿血浆中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凝血因子活性发展不平衡,胎儿Ⅴ因子活性在19周时已达成人水平,Ⅷ因子在出生时已达成人水平,Ⅱ、Ⅷ、Ⅸ、Ⅹ、Ⅺ因子活性在出生时显著低于成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恶性血液病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意义。方 法 选取各类恶性血液病病例87例,以良性血液病和骨髓形态学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采用改良 TRAP 银染法及亚利恩凝胶成像系统检测其骨髓标本内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随访。结果 良性血液病时端粒 酶阴性或低水平表达;慢性白血病慢性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端粒酶活性轻 度或中度升高,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急变期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完全缓解后活性水平下降,复发时端粒酶 活性又升高。同时端粒酶活性水平与预后相关,活性高者往往预后较差。结论 端粒酶活化与肿瘤的恶性转化 密切相关,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恶性克隆增殖的分子标志,有希望成为监测微量残留白血病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