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营养素家族与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一直是临床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研究表明,神经再生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周围神经再生修复的效果,必须深入研究调节神经生长和生长方向的微环境因素。在周围神经再生微环境中,神经营养素家族(neurotrophins)发挥着维持神经细胞存活和再生功能的重要作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神经导管的依据是将导管套接于缺损神经的两端,神经再生即可通过管腔来进行,可以预防神经间隙内神经必纤维组织进入,更重要的是,远侧神经支产生的趋化性和营养性因子能在导管内积聚,营养性因子有助于损伤轴突的存活和生长,趋化性因子则对再生轴突的生长方向有重要影响^[1-2]。 相似文献
3.
应用神经导管的依据是将导管套接于缺损神经的两端,神经再生即可通过管腔来进行,可以预防神经间隙内神经瘤形成和纤维组织进入,更重要的是,远侧神经支产生的趋化性和营养性因子能在导管内积聚,营养性因子有助于损伤轴突的存活和生长,趋化性因子则对再生轴突的生长方向有重要影响犤1-2犦。 相似文献
4.
背景:前期动物实验已经证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导管可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目的: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导管诱导犬周围神经再生过程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建立30mm腓总神经缺损模型,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人工神经导管进行桥接修复。结果与结论:修复后3个月时在神经远端即可发现新生神经纤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生神经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不断增加,9个月时再生神经中可见较多发育成熟的有髓神经纤维。胫骨前肌损伤后出现逐渐萎缩,修复后6,9个月萎缩肌肉逐渐恢复。从组织学角度证实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导管可修复大动物粗大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5.
江顺军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3):43-44
长期以来,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是临床上的难题,始终困扰着医务工作者。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结果取决于断端缺损是否较好地桥接修复、神经再生速度的快慢及再生轴索是否精确地长入原先支配的靶器官或功能相关的组织。随着显微外科学、材料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神经缺损的桥接吻合及促进神经的再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仍然不理想。原因是再生的神经未能准确地、选择性地再支配靶组织(运动终板和感觉神经末梢),即错向生长,感觉神经错向长入运动支的神经内膜管,运动神经错向长入感觉支的神经内膜管,神经错生长入瘢痕组织形成神经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注重研究神经再生的定向趋化现象(及神经趋化性),充分理解神经再生趋化性形成的原因和机制,治疗中运用神经再生趋化性理论,这对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周围神经再生趋化性理论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干细胞及神经导管支架修复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组织工程的发展为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了可能,种子细胞与导管支架制成的复合体是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核心。目的: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应用及构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导管支架材料角度,探索如何更好的修复神经损伤。方法:以"干细胞,神经损伤,修复,神经导管,神经支架材料"为中文关键词,以"stem cells,nerve damage,repair,nerve guide conduit material,scaffold materials,nerve 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Medline数据库1996-01/2011-01有关不同来源干细胞和导管支架材料修复神经缺损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0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移植神经干细胞可以在神经系统存活、增殖、迁移,在不同部位分化为相应的细胞,因此给神经修复领域带来新的希望。另外,随着生物材料的发展,神经导管材料修复神经缺损也取得了优良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神经干细胞复合导管可降解生物材料有望能更好的满足神经支架的要求,达到修复和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及神经导管支架修复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组织工程的发展为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了可能,种子细胞与导管支架制成的复合体是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核心.目的: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应用及构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导管支架材料角度,探索如何更好的修复神经损伤.方法:以"干细胞,神经损伤,修复,神经导管,神经支架材料"为中文关键词,以"stem cells,nerve damage,repair,nerve guide conduit material,scaffold materials,nerve 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Medline 数据库1996-01/2011-01 有关不同来源干细胞和导管支架材料修复神经缺损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0 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移植神经干细胞可以在神经系统存活、增殖、迁移,在不同部位分化为相应的细胞,因此给神经修复领域带来新的希望.另外,随着生物材料的发展,神经导管材料修复神经缺损也取得了优良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神经干细胞复合导管可降解生物材料有望能更好的满足神经支架的要求,达到修复和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志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0,(2)
1974年,Yu 和 Shim 首次报道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对周围神经再生有明确促进作用,这一理论逐渐被显微外科和整形外科所接受。近年来一些基础研究和临床资料又为上述理论提供了新的依据。1 实验研究姜建平〔2〕等利用 BIM-Ⅱ型生物撞击机致家兔右侧面神经干损伤,应用 SP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损伤1、3、7、14和21天(分别用 HBO 治疗及不用HBO 为对照)面神经核内 GAP-43的变化,并用电镜观察面神经干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面神经 相似文献
9.
杨华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9)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神经导管生物材料移植实验,观察、测定再生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和神经再生的数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2010文献,检索词为"神经导管,神经损伤,导管材料,生物材料".纳入有关神经导管材料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应用的动物实验.结果:现有的任何材料都不能制备出理想的神经导管.在生物可降解前提下,往往天然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合成高聚物可以通过调节组分的比例和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等条件,从而调节降解时间和材料的机械性能以及物理性能.外周神经修复理想的导管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和组装技术,制成具有良好物理特性(通透性、柔韧性、降解性等)的导管,尤其是对于较大的神经缺损通透性和柔韧性更为重要.结论:在单腔中空导管中填充不同材料能促进神经的再生,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填充物质可能更加有利于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10.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以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一类疾病,除了外伤性缝合、营养神经的药物,物理康复是目前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重要手段。电刺激是物理康复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疗效确切,但作用缓慢。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围绕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本文围绕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因素,以及低频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展开综述,旨在为低频电刺激在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经皮电神经刺激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 (TENS)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 18只健康白兔按术后取材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A、B、C 3组 ,将各组白兔双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与同侧外膜开窗的胫神经作端侧缝合。白兔左后肢为实验侧 ,术后给予TENS ,每天 1次 ,右后肢不给予电刺激 ,作为对照侧。 3组白兔分别于术后 3、6、16周取材 ,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组织学、透射电镜和电生理检查。结果 A、B、C组白兔实验侧腓总神经有髓纤维数 ,C组实验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复合电位波幅均高于相应各组对照侧 (P <0 .0 5 ) ,各组白兔实验侧腓总神经髓鞘成熟程度优于对照侧。结论 TENS具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提高神经侧支萌出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显微外科技术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神经导管材料密切相关。神经导管的构建特别是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材料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目的:探讨生物材料构建的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数据分析。方法:SCI数据库中2001/2010检索有关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导管(nerve conduit);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神经再生(nerve regeneration);壳聚糖神经导管(chitosan/chitin nerve conduit);高分子神经导管(polymer/macromolecule nerve conduit);胶原神经导管(collagen nerve conduit)",共检索文献183篇。结果与结论:神经导管修复法是在神经断端之间留有一段间隙,利用神经导管在神经的远端和近端之间桥接,并创造相对密闭的环境,以充分发挥远端神经的趋化作用,同时阻隔外部的影响,减少瘢痕的产生。目前,已被用于制备神经导管材料分为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探索寻找理想的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始终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概述近年来甲壳素类材料制备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Springerlink 2000-01/2009-08有关神经导管材料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的文献,检索词"nerve conduit,peripheral nerve injury",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2000-01/2009-08相关文献,检索词"神经导管,周围神经损伤",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与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有关的非生物降解材料、生物降解材料和生物衍生材料的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甲壳素类神经导管材料修复周围神经损伤要求的有关文章.排除标准相关度不大和重复性文章.结局评价指标:神经组织工程;甲壳素类神经导管材料;神经导管制备.结果:①随着医学材料的进展,天然或人工合成材料的神经导管用于桥接神经缺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作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中甲壳素类神经导管可在合理的时间段内降解,有可控的生物亲和性、降解性能、多孔性和机械性能.②在导管结构、复合其他生物可降解材料、表面修饰、添加种子细胞及神经生长因子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③通过改变再生室的空间结构和微环境,从而加快神经生长速度,促进神经功能的良好恢复.并对材料表面修饰及制备方法加以改进,使得导管适应神经再生.结论:随着生物学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甲壳素类神经导管材料在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必将得到不断的展现. 相似文献
14.
背景: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神经导管可在体内降解,避免出现的神经卡压等问题,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的:比较自体神经移植与3种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神经导管在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差异. 方法:通过电生理学检测,形态学观察等神经恢复效果评价方法,对比分析近年来常用的胶原神经导管、DL-乳酸-ε-己内酯神经导管、聚乙醇酸神经导管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虽然神经导管与自体神经移植相比在理论上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不同合成材料的神经导管之间在神经功能恢复中存在明显差异性,DL-乳酸-ε-己内酯神经导管修复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异,是较为理想的神经导管材料,聚乙醇酸神经导管因自身的因素影响其降解性能,在3种神经导管中的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最差,胶原神经导管需要交联剂改善其机械性能,其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居于前两者之间,因此,这3种神经导管在神经功能再生方面还有潜在的缺陷,不能完全替代自体神经移植,而且3者之间的性价比,还缺少足够的大样本长期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来验证,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5.
背景:乳液冷冻干燥法是近年来最常用制备壳聚糖的方法,制备工艺复杂。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壳聚糖支架导管制备方法并分析其生物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4/12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SPF级出生8周的Wistar大鼠10只。散装医用级壳聚糖粉,纯度99%,脱乙酰度为99%,为山东济南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产品。
方法:利用乙酸溶液制备8%壳聚糖乙酸水溶胶,溶胶放置1d,将硬塑料管浸入溶胶后迅速取出放入1mol/L氢氧化钠液内3min,见管外溶胶变白凝固成胶冻状,取出后晾到五分干后轻轻退下内管,晾干后即成为壳聚糖导管。取内径5mm壳聚糖管,切成段,长度2mm,将其植入大鼠右侧麦氏点皮下肌肉组织内,同时在大鼠左侧相当于麦氏点处切口,分离到肌肉层,不植入壳聚糖管,单纯缝合,作为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壳聚糖管的大体观察,壳聚糖管存大鼠肌肉组织中的降解百分比,苏术精-伊红染色观察壳聚糖周组织炎症变化。
结果:制成的壳聚糖导管光滑、坚韧。肌内埋植实验强示,术后4,8周壳聚糖管可分别被组织吸收50%和90%以上,管周组织炎性反应逐渐减退。
结论:采用该方法制备壳聚糖管具有所需材料少,成本低廉,制作方法简单,制作时间短的特点,并证实所制备壳聚糖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相似文献
16.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较常见 ,但目前 ,其神经功能的康复仍不理想。多年来 ,国内、外学者为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提供了相关资料及临床经验。我们于 1999年 10月~ 2 0 0 3年 6月 ,利用肌电图检查仪 ,观察应用无创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 78例患者 ,男 3 3例 ,女 45例 ;年龄 6个月~ 60岁 ,其中 6个月~ 1岁 2例 ,2~ 10岁 1例 ,11~ 2 0岁 10例 ,2 1~ 40岁41例 ,41~ 60岁 2 4例 ;病程 12h~ 2年 ;臂丛神经不全损伤 57例 ,其中全臂丛神经损伤 9例、单纯桡神经不全损… 相似文献
17.
经皮神经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肌电图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21)对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的再生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由创伤等原因引起神经损伤36例46根神经根据接受门诊治疗前后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接受弥可保治疗,疗程两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测定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及波幅对比均有显性差异。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作为周围神经神经损伤保守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皮神经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肌电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21)对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的再生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由创伤等原因引起神经损伤36例46根神经根据接受门诊治疗前后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接受弥可保治疗,疗程两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测定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及波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作为周围神经神经损伤保守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钙离子在正常的神经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在神经挤压伤后的功能恢复与钙离子吸收相关,促进钙离子吸收可加速神经再生。本研究检测植入微型钙离子转运泵对损伤神经的作用。16只健康SD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后立即修复。治疗组沿损伤神经植入渗透泵,向损伤部位持续衡量泵入钙离子。对照组横断坐骨神经并修复,不植入渗透泵。12周后对照两组大鼠电生理及组织学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荧光强度(整个神经节段的钙离子量)明显强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协同肌的动作电位(P<0.001)、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