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感染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治疗的2 591例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 265例,女1 326例;年龄25~82(51.5±15.6)岁。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18)和未感染组(n=2 573),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有无糖尿病、身体质量指数、术前1个月内是否进行局部封闭、手术时间、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有内固定置入等,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 591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18例,感染率为0.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内固定置入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男性(OR=14.227)、年龄≥65岁(OR=34.313)、手术时间≥2h(OR=15.616)、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4...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的提出和应用,肩袖撕裂的修补正逐渐由开放手术转向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适应证逐渐扩大,手术技术日益成熟。该文综述了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2月至2005年10月,对27例肩袖撕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25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35~67岁,平均54.3岁;左肩6例,右肩19例,涉及优势侧19例。10例滑囊侧部分撕裂,1例滑囊侧及关节侧均有部分撕裂,14例全层撕裂。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21例行B超检查,23例行MR或MRA检查。全部病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前肩峰成形术。肩袖修复方式:1例直接行断端缝合,15例应用缝合锚钉行肩袖止点重建,9例联合应用断端缝合及缝合锚钉技术。分别在术前和最终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3年,平均23个月。术后平均UCLA评分为(32.3±t2.3)分。手术前后疼痛评分平均为(2.6±t0.9)分和(8.6±1.4)分(P=0.000),功能评分平均为(5.0±1.8)分和(9.1±1.0)分(P=0.000),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为(3.6±1.5)分和(4.9±10.3)分(P=0.000),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4.0±0.6)分和(4.7±0.5)分(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8例、良17例,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是治疗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有效地控制出血,适度进行肩峰成形,正确识别撕裂的形状,充分松解粘连并采用恰当的缝合方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其疗效可达到切开手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肩袖撕裂是一种由上肢反复过顶运动或肩关节慢性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以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临床上将其分为有症状肩袖撕裂和无症状肩袖撕裂。年龄增长是肩袖撕裂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50~60岁死亡人群中有30%存在肩袖撕裂;70岁以上死亡人群中则高达90%~100%。无症状肩袖撕裂也存在于相当一部分人群之中。在病理学上,肩袖撕裂分为部分撕裂和全厚撕裂。有学者对部分肩袖撕裂进行系统分类,采取镜下肩袖修补联合肩峰下减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滑移技术修补巨大回缩型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滑移技术修补21例巨大回缩型肩袖损伤患者,男8例,女13例;年龄42 ~ 73岁,平均60.5岁;左侧7例,右侧14例.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行X线及MRI检查.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 36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术后无感染、伤口不愈合及肩关节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及MRI均显示肩关节在位良好,无明显肱骨头上移.术前VAS、UCLA及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分别为(4.6±1.3)、(8.7±2.5)、(38.1±7.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分别为(9.0±1.2)、(29.4±4.5)、(86.9±10.0)分,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各项评分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滑移技术修复巨大回缩型肩袖损伤在疼痛、活动范围、肌力及功能恢复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治疗大型肩袖撕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4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单排或双排FastTakII锚钉止点重建术。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价系统(ASES)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标准评分。结果34例均获随访,时间4.5~40(7.7±2.4)个月。术后患肩在主动上举、内收、后伸、外展、外旋和内旋6个方向的活动度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患肩完成10项13常活动能力:术前为8.45分±O.97分,术后提高至24.60分±1.21分(P〈0.05);ASES和UCLA评分:术前分别为24.64分±2.44分和8.06分±1.47分,术后分别提高至71.15分±1.28分和21.77分±1.16分(P〈0.05);VAS评分:术前为7.18分±2.33分,术后为3.43分±1.75分(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重建手术微创治疗优势显著,3~5个作业通道和专业化手术器械的合理交替配合操作能满足大型肩袖撕裂止点重建需求,经镜下双排或单排锚钉重建后的大型损伤肩袖稳定性良好,肩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25例获得10个月以上随访的肩袖损伤患者资料,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关节腔清理及肩峰成形术,之后行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比较术前与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及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及相应肌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创伤小、操作简单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巨大肩袖损伤的手术治疗是骨科医师面临的一个挑战,且肩袖撕裂后肌腱回缩、粘连及脂肪浸润会进一步加大手术修复难度,所以如何更好地修复巨大肩袖损伤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不断发展,肩关节镜手术已成为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金标准,但其不同术式的适应证、效果及联合应用仍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对于功能要求较低的老年患者,可行肩关节清理联合肩峰成形术或肱骨大结节成形术,可短期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对于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或固定术效果显著;完全修补术依旧是巨大肩袖撕裂的一线治疗方法,而对于无法完全修补的巨大肩袖撕裂可行部分修补术;对于功能需求较高的年轻患者,补片增强技术可带来良好的效果;对于肩关节内外旋能力受限且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建议选用肌腱转位术;对于无明显盂肱关节炎、三角肌力量较好、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上关节囊重建术更具优势。此外,肩峰下假体植入术因其创伤小、费用低、相对安全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其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3月~2004年3月应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22例.13例行关节镜检查,小切口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修复术;9例行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及小切口肩袖修复术.采用UCLA肩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 22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47个月,UCLA评分由术前(14.8±3.8)分升至术后(32.0±4.7)分(t=15.086,P=0.000).优7例,良13例,可1例,差1例;20例满意. 结论 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是治疗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对56肩(55例患者)肩袖撕裂患者进行两种修补方法的疗效比较,至少随访19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分为A组30肩(29例患者),B组26肩(26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B组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随访资料包括,住院时间、并发症、关节活动度、肌力、MRI评价术后肩袖愈合情况等,并进行UCLA、VAS及ASES评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ASES、UCLA、VAS评分测试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组间术后评分改善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发现A组再撕裂4例(13.3%),B组再撕裂3例(11.5%),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撕裂患者与肩袖完整患者相比,术后ASES、UCLA、VAS评分的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在2~3年的随访期内并无统计学差异,再撕裂的发生率为10%~15%,肩袖再撕裂与肩袖完整患者在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手术方法和中期效果.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7年5月对35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30例获得随访,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1~74岁,平均55.6岁.左肩3例,右肩27例.全部病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肩袖修复方式:19例应用缝合锚钉行肩袖止点重建,11例联合应用断端缝合及缝合锚钉技术.16例行单排缝合,14例行双排缝合.2012年6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在术前和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评分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 小型撕裂3例,中型撕裂22例,大型撕裂3例,巨大撕裂2例,随访时间5 ~ 10年,平均78.5个月.UCLA评分从术前的(14.2±3.1)分增至术后(33.6±2.1)分(t=-37.154,P=0.000).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2.5±0.9)分比(9.5±1.0)分(t=-24.466,P=0.000),功能评分平均为(4.5±1.5)分比(9.4±1.1)分(t=-18.500,P=0.000),主动前屈角度评分平均为(3.3±1.6)分比(4.9±0.2)分(t=-5.614,P=0.000),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3.9±0.5)分比(4.7±0.4)分(t=-6.591,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术后随访UCLA评分,优19例,良11例.单排缝合患者术前平均(13.0±3.2)分,术后平均(33.6±1.7)分.双排缝合患者术前平均(15.6±2.4)分,术后平均(33.6±2.6)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071和-26.455,P<0.05).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创伤小、恢复快,中期效果令人满意.单排缝合与双排缝合的效果均令人满意.术中应正确识别撕裂的形状,充分松解粘连并采用恰当的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手术对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进行治疗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08年9月对13例大型或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行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男3例,女10例;年龄45~72岁,平均58.3岁.4例有肩关节摔伤病史,3例有搬抬重物致伤史,其余患者无明显外伤史.肩关节疼痛、无力病史4个月~7年,平均10.6个月.关节镜下11例患者行肩峰成形术,8例行肩袖组织缝合锚修复,5例行单纯肩袖组织清理等.采用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6~32个月,平均18.2个月.术前VAS评分为(6.6±1.3)分,末次随访时为(1.5±1.1)分.术前UCLA肩关节评分为(11.2±2.2)分,末次随访时为(29.5±2.2)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关节镜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适应证、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  18例的关节镜均自后方入路进入。术中发现 16例钙化灶位于冈上肌内 ,1例位于冈下肌内 ,1例同时涉及冈上肌与冈下肌。均行钙化灶清除术及肩峰成形术 ,其中 3例加行肩袖修补术。 18例在治疗前及最后 1次随访时进行ASES(Americanshoulder&elbowsurgeonscore ,ASES)评分、Constant Murley评分、以及SST(simpleshouldertest ,SST)问卷评估其疗效。结果  18例术后平均随访 17 6个月。ASES评分 :治疗前平均为5 0 2 ,其中VAS疼痛评分为 8 4,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 86 4° ,外旋 14 7°。治疗后平均为 92 6,VAS疼痛评分为 1 7,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 14 0 1° ,外旋 3 8 8°。Constant Murley评分 :术前平均为 48 2 ,术后平均为90 7。SST问卷选择回答“是”的问题 :术前平均为 4.5个 ,术后平均为 10 2个。 3个评分治疗前后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在关节镜下作钙化灶清除及肩峰成形术 ,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史文骥  毛宾尧  朱迎春 《中国骨伤》2020,33(12):1092-109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止点内移缝合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4月行关节镜下止点内移缝合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患者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37~74 (56.1±8.9)岁。术中根据肩袖张力,选用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修复5例,单排修复22例,其中7例部分肩袖修复。手术前后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Form,ASES)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8~40 (18.0±5.9)个月,UCLA评分由术前的(8.67±0.7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30.89±1.07)分(t=43.56,P<0.001);ASES评分由术前的(8.56±0.6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12.63±0.33)分(t=15.28,P<0.001);VAS评分由术前的6.00(...  相似文献   

15.
肩袖损伤的关节镜下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5月对68例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重建,其中40例获得随访,以其为研究对象。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29例发生于主力侧。根据Gerber分型,其中部分肩袖损伤8例,中小型肩袖损伤27例,巨大肩袖损伤5例。手术均采用金属缝合锚(Super-Revo)进行肩袖重建。分别在术前及最终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简易肩关节评分(SST)问卷进行功能评估。结果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0.6个月。40例患者手术前及终末随访时ASES平均分为72.6对92.3(P<0.001),其中VAS疼痛评分平均为6.2对1.8(P<0.001),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为74.5°对146.0°(P<0.001),平均外旋为27.8°对38.3°(P<0.01),ASES评分为优和良所占的比例为92.5%(37/40),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69.6对90.4(P<0.001),Constant-Murley评分为优和良所占的比例为90.0%(36/40)。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重建手术具有损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尤其在保护三角肌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正确的适应证选择、熟练的关节镜下操作技术以及术后严格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一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应用关节镜下手术修补冈上肌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患者20例(僵硬组)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11例;年龄(62.2±8.7)岁(范围:45~80岁);病史(5.2±4.3)个月(范围:1~12个月)。以同期应用关节镜下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3~2006年对14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男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1岁。左肩5例,右肩9例,涉及优势侧9例。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8例行B超检查,8例行MRI检查。全部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4例行肩峰成形术,6例行肩袖修复术。分别在术前和最终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5年,平均32个月,手术前、后平均UCLA评分分别为(13.3±3.9)和(32.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86,P0.01)。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2.3±0.7)和(8.7±1.3)分(t=-17.198,P0.01),功能评分平均为(4.0±1.6)和(8.7±1.5)分(t=-6.600,P0.01),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为(3.1±1.8)和(4.9±0.3)分(t=-3.617,P0.01),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3.9±0.5)和(4.6±0.5)分(t=-5.078,P0.01),优7例,良7例。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有许多优点,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Xiao J  Cui GQ  Wang J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9):1492-1495
目的 探讨关节镜治疗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7年12月行关节镜手术的57例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34例,女性15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9.7岁.左肩15例,右肩34例,涉及优势侧41例.根据Ellman分类标准,Ⅰ度7例,Ⅱ度6例,Ⅲ度36例.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29例行B超检查,36例行MRI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Ⅰ度及Ⅱ度患者行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清理术;Ⅲ度患者行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修复术.肩袖修复方式:3例直接行断端缝合,26例应用缝合锚钉行肩袖止点重建,7例联合应用断端缝合及缝合锚钉技术.分别在术前和最终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手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16.5±2.4)分.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2.9±1.0)分,功能评分平均为(5.4±1.2)分,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为(4.3±1.1)分,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4.0±0.4)分.结果 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年,平均48个月.手术后平均UCLA评分为(32.1±3.8)分.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8.4±1.7)分,功能评分平均为(9.1±1.4)分,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4.9±0.2)分,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4.8±0.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优16例,良31例,差2例.47例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关节镜手术是治疗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的有效方法 .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