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强离子隙(strong ion gap, SIG)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1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于入院当时和入院后6 h、12 h、24 h检测SIG、阴离子隙(anion gap, AG)、乳酸、HCO-3、pH等,比较两组指标间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SIG和乳酸在入院后6 h明显升高,而AG和HCO-3则分别在入院后12 h和24 h才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6 h SIG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95%CI 0.805~0.965),略大于6 h乳酸的AUC(0.836,95%CI 0.724~0.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大于12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强离子隙(strong ion gap,SIG)水平和肝肾功能指标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到2013年共148例口服百草枯中毒的患者,根据预后被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中毒早期强离子隙、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指标的水平以及其他一般资料结果,并通过分析优势比(oddsratio,OR)以及建立ROC曲线比较强离子隙水平和肝肾功能指标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有效性.结果 异常的谷丙转氨酶(x2=10.257,P=0.001)、谷草转氨酶(x2=9.109,P=0.003)、肌酐(x2=10.257,P=0.021)、尿素氮(x2 =10.257,P<0.001)较正常的指标对患者预后有更高的死亡风险,SIG较ALT、AST、Cr、BUN对致死率有明显的ORs (P <0.05).在ROC曲线中,SIG、ALT、AST、Cr、BUN对死亡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708、0.724、0.603、0.625.结论 随着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的SIG、ALT、AST、Cr、BUN水平的升高,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且SIG对患者的死亡预后较肝肾功能指标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强离子隙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感染科2016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脓毒血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预后分为存活组50例、死亡组30例,对两组强离子隙、凝血指标、降钙素原、血乳酸、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检验强离子隙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强离子隙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脓毒血症患者强离子隙、凝血指标、降钙素原、血乳酸、C-反应蛋白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强离子隙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呈负相关性(r=-0.51,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强离子隙预测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4,截断值为6.57,敏感度75.10%、特异度70.45%。结论:强离子隙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以被用于预后预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s to lymphocyte ratio, MLR)与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急性PQ中毒患者,随访至2019年7月1日。主要终点...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281-5283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影响因素,为早期判定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比较患者预后与上述资料间的关系,得出显著影响因素。计算显著影响因素的死亡/存活的95%置信区间。结果患者服毒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肌酐、尿素氮(BUN)、血清药物浓度、Lac、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everity index of paraquat poisoning,SIPP)与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逻辑回归模型对"死亡"的预测准确率为84.6%;对"存活"的预测准确率为91.3%,总的预测准确率为88.2%。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有明确口服百草枯中毒史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行洗胃、吸附、导泻、血液灌流、保肝、保护胃粘膜、清除氧自由基及基础护理等综合治疗,干预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行心理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及对治疗的顺从性。比较两组胃肠道毒物清除时间、脏器损伤的发生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心理干预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治疗的顺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毒物清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脏器损伤的发生率、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在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构建急性百草枯(PQ)中毒早期预后评价方法。方法:在APACHEⅡ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基础上,增加服毒量、尿检PQ浓度、白细胞计数(WBC)、碱剩余(BE)绝对值及服毒-入院时间5个指标的评分,构建急性PQ中毒预后评价方法。建立回归方程,把患者评分值代入回归方程,计算患者死亡风险,与实际病死率比较以验证评价方法的可靠性。结果:71例患者通过评价方法评分为14~46分,平均(31.01±9.02)分。存活组为(20.72±3.86)分,死亡组为(36.61±5.27)分。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死亡风险方程:Ln[R/(1-R)]=-32.37+1.172×评分值。将患者评分代入死亡风险方程,计算死亡风险与实际病死率相比,二者接近。结论:构建的急性PQ中毒早期预后评价方法评分对于患者预后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百草枯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在判定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8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38)和存活组(n=47),采用半定量比色法检测尿样中百草枯浓度,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b)。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指标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患者服毒剂量小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尿百草枯浓度、PT和APTT均低于死亡组,而INR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时,尿百草枯浓度:曲线下面积0.777(95%CI:0.680~0.874),灵敏度61.3%,特异度89.4%;PT:曲线下面积0.864(95%CI:0.785~0.943),灵敏度73.7%,特异度91.5%;APTT:曲线下面积0.890(95%CI:0.821~0.960),灵敏度92.1%,特异度72.3%;INR:曲线下面积0.651(95%CI:0.535~0.767),灵敏度36.2%,特异度89.5%;尿百草枯浓度与PT、APTT和INR并联:曲线下面积0.960(95%CI:0.920~1.000),灵敏度92.1%,特异度93.6%。结论尿百草枯浓度联合PT、APTT和INR在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生化、血气指标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2012年共17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中毒早期血液生化和血气各指标的水平,并建立ROC曲线观察各指标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血钾、CRP和动脉血乳酸与患者死亡率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其它指标,且三者指标水平在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钾、CRP和乳酸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86、0.810和0.856,对早期患者预后有较高分辨力,根据ROC曲线确定的最佳截断值,血钾、CRP和乳酸预测死亡率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0.5~0.741,0.105~1,0.5~0.646。结论:早期血钾、CRP和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刘颖  刘志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9):679-681
目的了解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过程,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于院内死亡,2例患者存活出院(平均17.0±1.41岁),经跟踪调查总死亡率达到100%。4例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其循环衰竭的发生率为0,无血液净化治疗组循环衰竭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55.6%。9例患者给予抗氧化剂及激素治疗,其中8例(88.9%)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但仍死于肺损伤。结论百草枯中毒病死率极高,中毒后3 d内可死于循环衰竭,经过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可以纠正循环及肾功能衰竭,早期存活,但多于中毒后5~7 d发生明显肺损伤,2~3周达到高峰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并发SIRS、MODS,尤其肺、肾、肝、胃肠道及心肌出现3个以上脏器损伤的死亡率高。应用抗氧化剂及激素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阻滞肺纤维化发生的作用不显著,仍不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服毒-血液灌流(HP)时间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收治的进行HP治疗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服毒后HP开始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服毒-HP时间<4h;B组:4h≤服毒-HP时间<8h;C组:8h≤服毒-HP时间<12h,比较各组患者的脏器损伤情况、病死率和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等,分析服毒-HP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有30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17例,女186例,年龄15~72岁,(34.8±10.8)岁,口服20%百草枯农药剂量10 ~270 mL,50mL (45 mL) [M (IQR)].服毒24 h内接受HP 2 ~5次,(3.6±1.2)次.经随访28 d死亡208例,病死率68.6%.入选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1.4~11.5 h,6.6h (3.5h) [M (IQR)],其中死亡患者为3.1~11.5 h,7.2h (2.4h) [M (IQR)],存活患者为1.4~7.5 h,4.9 h(1.5 h)[M (IQR)],死亡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14,P=0.043).A组85例,B组141例,C组77例,三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7,P=0.009).三组中死亡患者中毒后平均存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31,P=0.038),患者开始HP时间与死亡患者存活时间呈负相关(r2 =0.421,P=0.045).三组患者间进行比较,代表肝、肾、胰腺、肺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如ALTmax、SCrmax、AMYmax和PaO2min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肺损伤的时间和PaO2min出现时间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3.15,P=0.041、0.044).结论 口服百草枯农药中毒后4h之内进行HP能够减轻靶器官损伤程度,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低钾血症在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18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百草枯中毒死亡的因素;根据入院时血钾浓度分为低钾血症组83例与非低钾血症组99例,比较2组生存率,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钾水平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存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低钾血症与死亡的关系.结果 182例患者中存活70例,死亡112例,病死率为61.53%;死亡组年龄,服毒量,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钾、CO2总量、阴离子间隙和尿百草枯浓度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毒量(OR=0.057,95%CI:0.916~0.975,P=0.016)、尿百草枯浓度(OR=1.937,95%CI:0.039~0.536,P=0.004)、血清钾(OR=-1.725,95%CI:1.259~24.995,P=0.024)、血肌酐(OR=0.048,95%CI:0.913~0.996,P=o.034)和阴离子间隙(OR=0.225,95%CI:0.654~0.976,P=0.028)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钾为3.45 mmol/L时,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60 d存活的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68.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钾血症组生存率(7.23%)明显低于非低钾血症组(64.65%)(P<0.05),低钾血症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OR=8.943,95%CI:4.082~19.593,P=0.000).结论 百草枯中毒早期低钾血症可能是爆发型百草枯中毒的特征,低钾血症可作为评估患者死亡风险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百草枯中毒2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中毒者存活8例,死亡15例,其中口服剂量小于10mL、10~30mL、大于30mL患者病死率分别为0、57.2%和91.6%;在服毒6h内和6h后经洗胃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60%和100%;服毒12h内血液灌流治疗8例,死亡6例,病死率75%。结论:百草枯中毒预后与中毒剂量的大小、初始洗胃时间关系密切;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效果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与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中毒剂量、中毒距就诊时间、中毒距洗胃时间、中毒后24 h内白细胞计数(WBC)、中毒后并发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静脉血CO2-CP、有无氧饱和度(Sa O2)<0.90的时间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结果:CO2-C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6(95%CI:0.673~0.819,P<0.05),以CO2-CP≥15.5 mmol/L为判断预后的临界值,其判断存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7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2-CP可作为判断百草枯中毒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83,95%CI:2.226~9.437,P<0.05)。结论:检测静脉血CO2-CP简单可行,可作为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敏感指标,中毒早期出现CO2-CP下降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因素以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为临床急救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急诊2012年4-12月收治的3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生存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2组患者服毒量、服毒至洗胃时间、首次血液净化时间、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在服毒量、WBC、ALT、AST、TBIL、DBIL、PCO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早期进行全面抢救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同时密切关注上述血生化指标,能较好地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百草枯中毒患者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Ⅲ)及纤溶相关指标(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预后的相关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03-2014-02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01例,按照生存组和死亡组分为二组比较凝血及纤溶功能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纳入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相互间的差异,分析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抗凝血酶-Ⅲ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百草枯中毒死亡组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高于生存组(P0.01),抗凝血酶-Ⅲ低于生存组(P0.05)。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死亡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8、0.741和0.629,均P0.01),抗凝血酶-Ⅲ水平与死亡呈显著负相关(r=-0.644,P0.05)。ROC曲线下面积提示D-二聚体,抗凝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均具有中高度的预测预后价值,根据最佳截断值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预测死亡率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69.5%~85.1%,60.5%~89.4%,0.593~0.653。结论: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于百草枯中毒预后有较好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强离子隙(SIG)对预测心肌梗死致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月~ 2019 年1 月期间于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确诊的187 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SIG 水平,观察AMI 发生AHF 的危险因素,分析SIG 与Killip 分级的相关性,观察SIG 对AMI 发生AHF 的预测价值。结果 187 例AMI 患者中AHF 发生率为27.81%。单因素分析显示,AHF 组与非AHF 组在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血压、SIG,清蛋白(ALB)以及阴离子隙(AG)共8 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953, 5.714, 23.081,7.354, 7.201, t=8.027, 7.551, 6.984, 均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及SIG 是AMI 发生AHF 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 χ2=8.154 和7.667,均P < 0.05),SIG 在Kiilip Ⅱ级、Ⅲ级、Ⅳ级AHF 中的水平分别为3.99±2.86, 6.21±3.62和10.45±4.81mmol/L,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353,P < 0.05)。SIG 预测AMI 致AHF 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44,最佳截断值为5.240 mmol/L,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8.37% 和76.31%。结论 强离子隙与急性心力衰竭为正相关关系,强离子隙是心肌梗死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张拥军  郭静霞  侯云生  刘冬云  李留  李彪 《临床荟萃》2009,24(22):2001-2002
百草枯又名克芜踪、对草快,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急性中毒病死率极高.迄今百草枯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24 h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23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口服百草枯剂量、服毒至洗胃和灌流的时间、灌流次数)、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入院后24 h内最差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气分析、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等生化指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服毒量和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两组间服毒至灌流时间、灌流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Cr)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K+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酸肌酶(CK)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H、HCO3-、PaO2、PaCO2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WBC、乳酸、服毒量、pH、K+均为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WBC、乳酸、服毒量、pH、K+水平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预后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