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舒莱士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普舒莱干(冻干人血凝血酶原复合物)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普舒莱士治疗5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普舒莱士300U,ivgtt,qd,连续用药3d。测定治疗前后PT,KPTT,HPT,FⅦ,FX,FDP和DD。结果:治疗后急性重型肝炎PT,KPTT,亚急性重型肝炎KPTT显著下降(P<0.05),亚急性重型肝炎PT非常显著下降(P<0.01)。治疗前后慢性重型肝炎PT和KPTT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重型病毒性肝炎HPT,FⅦ,FX,FDP和D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普舒莱士可改善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死亡原因.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住院死亡的105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死因与临床表现、并发症密切相关.结论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致死率高,预防和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其并发症可能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李慧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24-25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以及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选自2013年4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9例,对8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观察,了解其肺部感染情况以及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结果 8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41例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6.1%。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率为70.7%,非肺感染患者死亡率为29.2%。其中肺部感染患者中主要为重型病毒性肝炎晚期患者为主,并且肺部感染患者常伴有较为严重的其他疾病。结论越早确诊病毒性肝炎疾病,能够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对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同时治疗,也能够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胸腺五肽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胸腺五肽对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4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病毒指标、感染控制情况、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并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P<0.01);治疗组病死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60.0%(P<0.01);HBsAg、HBeAg以及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感染能得到有效控制并减少继发感染,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作为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综合治疗药物,胸腺五肽具有剂量小、疗程短、副作用少、疗效较好等优点,并能有效地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5.
4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 通过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总结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分别为87.5% ,78.7%和 72 .5% ,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与性别无关 (P >0 .0 5) ;年龄大于 50岁者病死率为 85.1 % ,预后差 ,但病死组病人血清胆红素 [( 4 0 8.5± 1 0 4 .1 ) μmol/L]、肝性脑病 ( 6 7.1 % )、消化道出血 ( 2 8.0 % )、肝肾综合征 ( 31 .1 % )及严重感染 ( 38.6 % )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或治愈组 [( 36 7.4± 1 1 2 .5) μmol/L ,1 8.1 % ,1 3.5% ,0 ,2 1 .3% ,P <0 .0 1 ];凝血酶原活动度 ( 2 5.7%± 7.1 % )明显低于好转或治疗愈组 [( 34 .4± 5.4 ) % ,P <0 .0 1 ]。结论 高龄 ,高胆红素 ,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并发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严重感染是重型肝炎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齐蕾  谢友好 《安庆医学》2000,21(5):226-227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5年1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48例重型肝炎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85例重型病毒肝炎中56.47%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其死亡率也随之增加。结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是重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合并症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预防和积极治疗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并进行预后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消化科和传染病科接受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总结分析治疗措施并观察预后。结果;40例患者中,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死亡率为62.5%;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仅为7.5%,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中毒性肝炎的发生率则比较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HBV感染;死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应及时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并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路晶  郑雯婕  陈曦 《吉林医学》2007,28(11):1313-1314
自发性腹膜炎(SBP)是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严重并发症和使患者病情加重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SBP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极易漏诊和误诊,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本文对13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中61例并发SBP病例的临床特点、菌株种类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邓志海 《医学综述》2011,17(23):3599-3601
重型病毒性肝炎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病情发展快速,由于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并发症多,病情凶险,常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且预后不良,病死率极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细胞移植和肝移植等。近年来,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尤其是抗病毒药治疗),但在现阶段多环节的内科综合治疗仍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真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感染取下呼吸道为主(33.3%),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76.2%),易感因素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各种侵入性治疗操作。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易发生医院真菌感染且预后差,氟康唑治疗真菌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血清apo-A和HDL-Ch检测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光  江堤 《四川医学》2003,24(9):900-900
目的 探讨脂蛋白代谢异常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7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po A、HDL Ch水平 ,并与 68例急性肝炎 ,64例慢性肝炎 ,74例健康者对照。结果 重型病毒性肝炎组血清apo A、HDL Ch水平均较急、慢性肝炎组和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1)。其下降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及时测定apo A、HDL Ch水平有利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57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结果 77.8%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并发症,其中肝性脑病、感染、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50.4%、34.6%、30.2%、22.2%和21.8%;无并发症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活率为78.7%,非常显著高于有并发症者(13.7%),P<0.01;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越多,其存活率也越低;125例出现肝肾综合征的患者全部死亡,单纯肝性脑病、单纯感染和单纯消化道出血者的存活率分别为63.9%、68.4%和46.2%.结论绝大多数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是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加重、预后差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9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并发医院感染38例(38.7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性疾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 :对 4 6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并低钠血症及腹水患者给予补钠治疗 ,观察血钠、尿钠、腹水钠、2 4h尿量的变化。结果 :随着血钠水平的提高 ,尿钠浓度、2 4h尿量随之提高 ,腹水钠浓度较稳定。结论 :对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低钠血症患者及时足量补钠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红 《四川医学》2004,25(2):178-178
重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重肝)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患者,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又往往使器官功能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预后极差。我院2001年1~12月共收治27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106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后生化指标的变化,应用ALSS治疗4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肯,分别测其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结果ALSS治疗后,肝功能和胆红素结果明显下降(P<0.01),胆固醇和白蛋白结果明显上升(P<0.01),总蛋白、甘油三酯和电解质无明显改变(P>0.05)。作者认为ALSS是辅助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苷蛋氨酸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早,中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腺苷蛋氨酸加综合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综合治疗,比较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变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9%,对照组为36.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对改善症状、退黄、降酶效果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和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Ⅲ度以上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实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腺苷蛋氨酸作为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重型病毒性肝炎80例,设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 经血浆直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58.4%,其中早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率为84.6%,中期为6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可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黄旭美 《华夏医学》2000,13(3):353-354
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达80%~90%[1],大多数死于肝功能衰竭和各种并发症[2]。笔者统计分析1987年11月至1998年4月因重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死亡的40例患者的并发症及最终死因,以探讨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慢性重型肝炎的防治对策,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1987年11月至1998年4月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例,符合1995年5月在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3]。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个月至66岁。急性重型10例,亚急性重型12例,慢性重型18例。1.2 诱因及主要临床表现 劳累2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其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995年 11月~ 1999年 12月 4年间我科收治的 8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中 48例重型肝炎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8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 5 6 5 %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其中以胃肠功能衰竭、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最为常见 ,发生率分别为 83 3%、 6 0 4%、 37 5 %、35 4% ,并随着脏器功能衰竭数目的增加 ,其死亡率随之增加。另外 ,发生功能衰竭或不全的脏器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有密切的相关性 ,急重肝多见肝性脑病 ;亚重肝多见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 ;慢重肝多见胃肠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感染、肝性脑病。结论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是重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合并症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预防和积极治疗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