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评价MR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对肠道肿瘤及肿瘤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15例肠道肿瘤均行常规MRI扫描及MR背景信号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4例行CT扫描.结果 15例肠道肿瘤在常规MRI及DWIBS像上均显示了原发肿瘤,DWIBS显示4例肿瘤侵犯浆膜层,5例腹腔种植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MRI显示10例肿瘤侵犯浆膜层,8例脂肪侵犯,3例腹腔种植转移,3例淋巴结转移.结论 DWIBS对原发肿瘤、腹膜种植转移、淋巴结转移的显示方面优于常规MRI及CT,对浆膜及周围脂肪侵犯显示方面较常规MRI及CT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MR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对宫颈癌的诊断与分期价值。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17例,常规MRI检查后,行DWIBS成像,并对DWIBS原始图像进行薄层及厚层最大密度(MIP)多平面重建。结果:DWIBS像上15例显示肿瘤,肿瘤在类PET像上较周围正常结构呈明显低(黑)信号,常规MRI有13例显示肿瘤;7例DWIBS显示肿瘤的周围侵犯或阴道受侵,4例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DWIBS成像较常规MRI更容易显示宫颈癌及其周围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0例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常规及弥散成像。结果 早期脑梗死DWI显示优于常规MRI,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梗死病灶在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的表现各有特点 ,ADC呈规律性变化。结论 合理的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可提高脑梗死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脊柱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40~83(61.5 ±10.2)岁]有恶性肿瘤病史且经局部CT和(或)MRI检查发现单个椎体病变,疑为骨转移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PET/CT显像,既往未行MRI检查者于PET/CT检查后1周内行病变椎体MRI检查.脊柱单发病灶以病理学诊断或6个月以上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作为最终诊断依据,将PET/CT融合图像与单纯PET、CT及MRI图像分别对比,评价PET/CT显像对脊柱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及优势.对数据行x2检验.结果 PET/CT显像诊断脊柱单发转移瘤的灵敏度为96.3%(52/54),特异性为84.6% (11/13),阳性预测值为96.3%(52/54),阴性预测值为84.6% (11/13),准确性为94.0%(63/67).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与PET[81.5% (44/54)、44.4% (8/18)、77.6%(52/6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00、5.134、7.421,均P<0.05);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与CT[79.6%(43/54)、53.8% (7/13)、38.9%(7/18)、74.6%(50/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7.083、4.248、6.482、9.543,均P<0.05);准确性与MRI[80.6% (54/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7,P<0.05).结论 PET/CT对脊柱单发转移瘤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及优势.PET/CT准确性高于MRI,当在MRI怀疑脊柱单发转移难以明确性质时,可以通过PET/CT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疑似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行WB-DWI检查,并于扫描后1周内对可疑骨转移部位及原发恶性肿瘤部位行常规MRI/CT检查。根据MRI/CT及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及非淋巴结转移组,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单独应用WB-DWI、MRI/CT及二者联合应用(WB-DWI+MRI/CT)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分别测定淋巴结转移组及非淋巴结转移组的ADC值,比较其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①将淋巴结按长径大小分为<2cm,2~3cm,>3cm,WB-DWI、MRI/CT及WB-DWI+MRI/CT对长径<2cm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单独应用MRI/CT与WB-DWI+MRI/C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19,P=0.011)。②ROC分析结果显示,WB-DWI+MRI/CT诊断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诊断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诊断最高。③淋巴结转移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淋巴结病变组,在良恶性淋巴结转移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结论:WB-DWI是常规MRI、CT的有益补充,与MRI/CT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率,结合ADC值测定,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诊断和鉴别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应用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共检出141个椎体转移。(2)STIR像上5例为等高混杂信号,29例为高信号。结论 STIR在低场强MRI诊断脊柱转移瘤中,对早期发现病灶及了解肿瘤的侵袭范围、脊髓受累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背景抑制快速全身磁共振弥散成像(WB-DWI)技术在评价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进行CT/MRI和WB-DWI检查.对照最终临床诊断结果,统计单独应用CT/MRI影像以及应用WB-DWI+CT/MRI综合影像在评价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本组病例中,最终临床诊断出现转移病灶152处.影像评价中,单独应用CT/MRI常规检查共评价转移病灶122处,应用WB-DWI+CT/MRI的综合影像评价转移病灶165处.依据WB-DWI+CT/MRI评价恶性肿瘤全身脏器转移的敏感度为96.71%,特异度为54.05%,准确度为88.36%;依据CT/MRI评价恶性肿瘤全身脏器转移的敏感度为69.08%,特异度为54.05%,准确度为66.14%;二者在诊断恶性肿瘤全身转移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WB-DWI评价恶性肿瘤全身转移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易自生  刘一平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46-1149
目的:探讨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在宫颈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方法:39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与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检查,所得图像经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并反相显示。结果:宫颈癌、宫颈周围浸润灶及盆腔转移灶呈明显高信号。MRI常规序列检出宫颈癌38例,DWIBS检出39例;MRI常规序列检出24枚盆腔转移性淋巴结,DWIBS检出32枚。MRI常规序列宫颈癌分期符合率87.2%(34/39例),MRI常规序列结合DWIBS符合率97.4%(38/39例)。结论: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能直观、敏感地显示宫颈癌及其转移灶,结合MRI常规序列有利于肿瘤分期,应作为宫颈癌重要辅助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背景信号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93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MRI和DWIBS检查,测量DWIBS图像上胰腺及肝脏的信号强度,计算胰腺与肝脏的相对信号强度比(SIR).结果 DWIBS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肝脏(SIR=2.38),正常对照组的胰腺与肝脏信号相似(SIR=1.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89,P<0.01).SIR值的ROC曲线分析显示,DWIBS序列的曲线下面积0.983,当诊断界值SIR> 1.67时灵敏度为93.83%,特异度为91.4%,Youden指数0.85.预设的DWIBS专用窗位30,窗宽60有助于病变的显示.常规MRI检查的阳性率为88.9%,DWIBS检查的阳性率为97.5%(P<0.05).结论 DWIBS结合常规MRI检查可明显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骨髓成像诊断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32例经病理穿刺活检或临床随访确诊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行双能量CT及MRI脊柱扫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MRI为参考标准,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估,比较双能量CT骨髓成像、常规CT图像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根据骨质破坏类型,将转移椎体分成溶骨型和成骨型两组,分别比较转移瘤椎体与正常椎体双能量CT骨髓成像、常规CT定量值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比较双能量CT骨髓成像与常规CT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最终32例患者共215个转移瘤椎体纳入研究。两观察者在双能量CT骨髓成像及常规CT图像上一致性很好,Kappa值分别为0. 885、0. 866。双能量CT骨髓成像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CT(90. 1%vs 83. 8%)。在双能量CT骨髓成像上,脊柱溶骨型转移瘤明显高于相邻正常椎体CT值,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而成骨型转移瘤定量值无明显差异。双能量CT骨髓成像诊断脊柱溶骨型转移瘤的AUC值大于常规CT(0. 71 vs 0. 55)。结论 相较于常规CT,双能量CT骨髓成像能更好地显示脊柱转移瘤内骨髓情况,提高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其对脊柱溶骨型转移瘤拥有更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uNTX)辅助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27例骨显像诊断为可疑骨转移患者,首先测定患者的uNTX,并以其正常参考值上限65nmo]骨胶原当量(BCE)/mmol肌酐(Cr)作为辅助诊断骨转移的临界点:当uNTX〉65nmolBCE/mmolCr判断为骨转移,反之为非骨转移。同时综合CT、MRI、PET/CT等检查进行骨转移的确诊。应用单样本或两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uNTX差异;利用ROC曲线对uNTX辅助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效能进行评价,确立实验诊断的最佳切点值,并以其为甄别骨转移的标准进行回顾性评价,计算诊断效能。结果227例患者的uNTX为(84.30±13.29)nmolBCE/mmolCr,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65nmolBCE/mmolCr(t=21.875.P〈O.01)。UNTX〉65nmolBCE/mmolCr者197例,其中188例由综合检查诊断法确诊为骨转移;UNTX〈65nmolBCE/mmolCr者共30例,其中27例由综合检查诊断法确诊非骨转移。综合检查诊断法确诊为骨转移(191例)与非骨转移(36例)患者的uNTX分别为(88.73±8.37)和(60.76±9.14)nmolBCE/mmolCr(t=-18.134,P〈O.01)。UNTX值辅助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分别为98.4%(188/191)、75.0%(27/36)、95.4%(188/197)、90.0%(27/30)、94.7%(215/227)、73.4%,曲线下面积0.982;通过ROC曲线确立最佳切点值为78.88nmolBCE/mmolCr,以此切点值为甄别骨转移的界值进行回顾性评价: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分别为97.4%(186/191)、94.4%(34/36)、98.9%(186/188)、87.2%(34/39)、96.9%(220/227)、91.8%。结论该研究获得的uNTX最佳切点值可以对骨显像中的疑似骨转移病例进行有效甄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前瞻性地探讨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评价头颈部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经颈部淋巴结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鳞癌患者(舌癌5例、鼻咽癌5例、喉癌3例、口底癌3例、口咽癌1例、喉咽癌1例、面颊癌1例和唇癌1例)进行颈部常规MR和DWIBS扫描,测量淋巴结的ADC值,选定鉴别转移性和良性淋巴结的最佳ADC阈值,并比较DWIBS与常规MRI显示和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能力.两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常规MR检查计数淋巴结共101枚,诊断转移性淋巴结58枚;常规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8%(47/60)、特异度为81%(44/54)、准确度为80%(91/114)、阳性预测值为82%(47/57)、阴性预测值为77%(44/57).DWIBS计数淋巴结共114枚,转移性淋巴结(60枚)的平均ADC值为(0.945±0.122)×10-3mm2/s,低于良性淋巴结(54枚)的平均ADC值(1.210±0.151)×10-3 mm2/s(t=-10.354,P<0.01).以1.090×10-3 mm2/s作为ADC阈值,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3/60)、80%(43/54)、84%(96/114)、83%(53/64)和86%(43/50).结论 DWIBS有助于诊断头颈部鳞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常规MRI可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结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乳腺占位性病变46例患者,均行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按扩散敏感系数(b值)800及1000 s/mm^2各2次扫描数据做出各自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分别总结依据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统计学意义及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统计综合考虑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结果46例乳腺肿瘤中恶性病变28例,良性病变18例。当b=800 s/mm^2时,良、恶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ADC值分别(1.54±0.28)×10-3 mm^2/s、(1.01±0.09)×10-3 mm^2/s、(1.49±0.06)×10-3 mm^2/s;当b=1000 s/mm^2时,良、恶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ADC值分别(1.45±0.28)×10-3 mm^2/s、(0.90±0.08)×10-3 mm^2/s、(1.49±0.09)×10-3 mm^2/s;良性与恶性及正常与恶性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lt;0.05)。在b值800×10-3 s/mm^2、1000×10-3 s/mm^2时,恶性病变ADC值的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97~1.05)×10-3 mm^2/s、(0.90~0.97)×10-3 mm^2/s,将ADC阈值定为1.050、0.969时,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75%、70%,特异度100%、100%。时间-信号曲线:28例恶性病变中流出型(Ⅲ型)18例(64%),平台型(Ⅱ型)9例(32%),流入型(Ⅰ型)1例(3.5%);18例良性病变中流入型(Ⅰ型)13例(72%),平台型(Ⅱ型)3例(17%),流出型(Ⅲ型)1例(6%);时间-信号曲线诊断标准判断其敏感度96%(27/28),特异度83%(15/18)。结论单独采用DWI或三维动态增强在乳腺疾病诊断方面均存在局限性,联合运用二者,可互补彼此不足之处,提高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及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3.0T磁共振后处理工作站对病理证实的75例卵巢占位性病变囊实性部分ADC值进行测量,对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其最佳诊断阈值;卵巢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MRI及MRI+CA125两种方法分别与病理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2检验和Kappa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囊性部分AD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最佳良恶性阈值为2711.6×10-3 mm2/s;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实性部分AD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最佳良恶性阈值为920.3×10-3 mm2/s;卵巢囊性占位性病变整体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卵巢恶性肿瘤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别与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实性占位性病变整体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分析,卵巢恶性肿瘤与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MRI+CA125两种方法分别与病理吻合分析,MRI诊断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2.2%,准确度为85.3%,约登指数为72.2%;MRI+CA125联合诊断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86.7%,准确度为89.3%,约登指数为80.0%;检验吻合系数MRI+CA125(0.783)>MRI(0.703),表明MRI+CA125联合诊断与病理的吻合度更好。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及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提高卵巢占位性病变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DWI成像技术在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脊髓型颈椎病(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为CSM患者,22例非CSM患者行颈髓MRI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析病变表现并测量其ADC值。结果:48例均获得弥散加权图像和弥散系数。CSM患者受压部位ADC值明显高于邻近部位和正常颈髓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CSM脊髓受压部位T2WI出现高信号,ADC值增高;9例T2WI表现为等信号,其中有6例表现为脊髓受压部位ADC值增高,DWI显示不同信号组受压部位平均ADC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信号组受压部位与相应邻近正常部位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以通过受压脊髓ADC值改变更早的判断脊髓内部变化,比常规T2WI能更早、更准确显示脊髓受压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PNET的临床表现和CT、MRI征象。结果原发于上肢PNET 3例,上颌窦1例,肺1例,纵隔2例,腹膜后2例,颈部1例,下肢2例,额叶6例,颞叶3例,脑室内3例,CPA区1例,椎管内2例,盆腔内2例。病灶体积较大,呈浸润生长,推压邻近结构,并可凸入椎管。肿瘤密度/信号不均,CT为软组织密度,轻至中度强化;MR T1WI肿块与肌肉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花环状或蜂窝状强化。3例有钙化,2例邻近骨质破坏,呈溶骨性破坏伴骨膜反应。肿瘤DWI上呈高信号,ADC值低于其他颅内原发性肿瘤。结论 PNET的常规MRI表现和DWI特点有助于其术前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汪登斌  李志  王丽君  阮玫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89-1094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X线摄影中含成簇微钙化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行乳腺钙化灶立体定位下活检术或术前钩丝定位局切活检术的97例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且病灶钙化表现为成簇微钙化灶,分析含不同形态成簇微钙化病变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灶总数为97个,其中病理结果为良性者73个(75.3%),恶性24个(24.7%)。良恶性病变乳腺X线上表现均以无定形钙化为主者,分别占57.5%(42/73)、37.5%(9/24)。MRI对含成簇微钙化的恶性病灶诊断的阳性预测值72.4%(21/29)高于乳腺X线摄影28.9%(22/76)(P=0.000)。MRI对含成簇无定形钙化的恶性病灶诊断的阳性预测值66.7%(8/12)高于乳腺X线摄影17.6%(9/51)(P=0.002)。MRI上节段性强化诊断恶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9/9);无强化对诊断含成簇钙化病变的阴性预测值为100.0%(9/9)。含成簇微钙化的恶性病变早期强化率平均值为109.6%±78.5%,高于良性病变62.8%±25.9%(P=0.000)。结论:MRI对含成簇微钙化特别是无定形成簇微钙化的乳腺病变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