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及其支配的结肠段联合标本上,用微电极进行胞内记录。结果表明:①肠段预置张力为零时,约50%IMG 细胞有自发的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活动,但无慢突触电位活动;②扩张肠管除30%受试细胞出现f-EPSP或背景f-EPSP增加外,有46%的细胞出现缓慢的去极化电位;③扩张结肠引起IMG 细胞去极化期间,串刺激腹下神经诱发的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ls-EPSP)幅值增大;④牵拉肠管,仅在38%受试细胞诱发f-EPSP或背景f-EPSP增加。提示:从远段结肠到IMG存在有胆碱能和非胆碱能机械感觉径路。牵拉纵肌和扩张环肌是这一径路的适宜刺激。  相似文献   

2.
在人子宫壁浆膜下的神经束和分支之间有不同大小的三类神经节:疏松型、密集型和混合型。前两者分别是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在神经束和肌内偶见有单个神经元,可能属于内脏中间神经元。神经伴随血管走行,分别形成浆膜下丛,肌内丛,血管周围丛和上皮下神经,其中胆碱能神经分布于血管壁、肌肉和内膜腺体,而肾上腺素能神经见于血管壁中膜,肌内和粘膜皱襞内。止于肌束表面的神经终末呈结状和环状,子宫内感觉神经在肌内和内膜层有不同形态的神经末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豚鼠在体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细胞内电活动的记录方法及用该方法所观察的初步结果。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较简便易行,能经常获得半小时至数小时之久稳定的、高质量的细胞内记录。在戊巴比妥钠浅麻醉条件下,肠系膜下神经节细胞95%具有自发的、不同步的快兴奋性突触电位活动,约52%的细胞达到阈值,引起0.2~12次/秒不均匀的自发放电。这种自发的紧张性突触电活动主要由胆碱能性突触前末梢释放递质所致。  相似文献   

4.
青皮对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青皮对离体结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方法:用生理记录仪同时记录安置在各灌流肌槽中的大鼠结肠头端和尾端纵,环行肌肌条的收缩活动。结论:青皮可能通过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或其他途径来抑制大鼠离丛结肠平滑肌条的收缩活动。  相似文献   

5.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以肠道末端肠壁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为特征的常见消化道发育畸形[1].该病的病理改变主要在结肠远端痉挛肠段,其特征性组织学改变为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中缺乏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缺如使得肠段失去间隙性收缩和放松的正常蠕动,神经节细胞缺如还丧失了对副交感神经的调节,直肠环肌不断受到副交感神经兴奋的影响而呈痉挛状态,持续性痉挛的肠段狭窄,粪便通过障碍,近端结肠代偿性扩张与肥厚,形成巨结肠.  相似文献   

6.
莱菔子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肌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莱菔子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通法制备含药血清,分为空白血清组、10%浓度血清组、50%浓度血清组、100%浓度血清组4组,制备大鼠结肠纵肌和横肌肌条,观察不同血清组及阳性对照组(1×10-3mol/L乙酰胆碱)对离体结肠肌条收缩活性的效应。结果不同浓度的莱菔子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肌条的收缩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莱菔子含药血清具有明显的促结肠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3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肛门I期根治术,手术方法为:经齿状线上0.5cm逐层梯度切开分离黏膜、环肌、纵肌、进入盆腔,处理结肠系膜及韧带,拖出并切除病变肠管,将近端结肠与齿状线上创面吻合。结果全部经肛门完成手术,切除肠管长度12-38cm,手术时间1-1.5h。随访0.5-2年,有轻微污粪3例,6个月后均痊愈;便秘1例,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经肛门直肠采用黏膜、环肌、纵肌梯度级分离推进I期巨结肠根治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适用于短段型、普通型及部分长段型巨结肠。  相似文献   

8.
枳实对大鼠结肠肌条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枳实对大鼠离体结肠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方法:结肠肌条在盛有5mlKrebs液实,酚妥拉明,普萘洛尔或L-NNA对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枳实可显著减小结肠肌条的平均收缩幅度及频率,该作用可被酚妥拉明部分阻断,但不受普萘洛尔或L-NNA的影响。结论:枳实可抑制大鼠离体结肠肌条的收缩活动。该抑制作用部分与α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P前体前速激肽原mRNA(PPTAmRNA)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先天性巨结肠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了PPTAmRNA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及"正常"对照患儿结肠组织的表达。结果:无神经节细胞的巨结肠狭窄段PPTAmRNA无表达,扩张段与"正常"对照PPTA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移行段PPTAmRNA表达较扩张段与"正常"对照减少。结论:PPTAmRNA可能参与了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病机制,先天性巨结肠症与结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肽能神经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10.
101、小鼠的肺有几叶? 答:小鼠的肺共有5叶;右肺为4叶,即上叶、中叶、下叶和心后叶。左肺为一整叶,但上面有一条不太深的沟,将左肺分成二段,所以左肺是不完全的整叶。 102、雌雄小鼠的肾脏有何不同? 答:雄鼠肾脏的鲍氏囊壁由立方形细胞组成,雌性小鼠的鲍氏囊则由鳞状扁平细胞组成。 103、什么是多效性基因? 答:多效基因能产生2种或2种以上互不相关的遗传效应。 104、巨结肠症(Megacolon)的原因是什么? 答:巨结肠症的病因是结肠壁内缺乏肌间神经节。肠肌分纵肌和横肌,在纵横肌间有肌间神经节,其功能是刺激肠壁,引起肠管运动,当肌间神经节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小鼠离体回肠和结肠平滑肌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磷脂酶C(PLC)/三磷酸肌醇(IP3)信号通路在BDNF影响肠道平滑肌收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小鼠回肠、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平滑肌纵肌条,观察不同浓度BDNF(1×10-8、1×10-7mol/L)对小鼠离体肠道肌条收缩活性的影响,并分别观察TrkB抗体、新霉素及肝素3种TrkB-PLC/IP3信号通路阻滞剂孵育肌条后,BDNF对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 BDNF(1×10-8、1×10-7mol/L)对小鼠回肠和结肠平滑肌离体肌条的收缩具有明显的兴奋效应,与对照组相比肌体的收缩振幅增加(P<0.05)。TrkB抗体、新霉素及肝素明显减弱BDNF(1×10-7mol/L)对肌条收缩的兴奋作用,其张力效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DNF可兴奋小鼠肠道平滑肌肌条的收缩活动,TrkB-PLC/IP3信号通路在BDNF影响肠动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犬膀胱肌内神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方法:采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HE染色法研究犬膀胱。结果:犬膀胱呈球形,肌纤维呈编织状分布。膀胱底两侧均可见一神经干与动脉伴行形成血管神经束。两侧神经干在入膀胱前分出外侧支和内侧支。外侧支走行于输尿管外侧,内侧支在输尿管内侧与膀胱动脉伴行,它们在输尿管膀胱连接处发出数支次级分支进入膀胱。外侧支的分支与内侧支的分支于输尿管前上方有吻合,外侧支有一返支分布到输尿管。内侧支较细的分支分布于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内、外侧支在膀胱壁内的分布,呈树枝样,沿膀胱纵轴走行,并以壁内神经节为纽带,交织成网状。左侧神经支明显多于右侧。结论: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也可用于平滑肌肌内神经分布的研究;支配犬膀胱的神经与动脉伴行;神经入膀胱处分支较密集,以壁内神经节为纽带,交织成网状;呈左侧优势分布;有分支分布于输尿管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枳实对大鼠离体结肠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方法结肠肌条在盛有5ml Krebs液(37℃)并供给95%O2和5%CO2混合气体的灌流肌槽中孵育,记录肌条的自发收缩活动.分别观察加入枳实、酚妥拉明、普萘洛尔或L-NNA对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枳实可显著减小结肠肌条的平均收缩幅度及频率.该作用可被酚妥拉明部分阻断,但不受普萘洛尔或L-NNA的影响.结论枳实可抑制大鼠离体结肠肌条的收缩活动,该抑制作用部分与q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4.
将Ach配成10~(-14)、10~(-13)……10~(-2)M—系列溶液,观察对离体蟾蜍心脏收缩的影响。发现在阿托品化前和后,10~(-14)~10~(-11)M和10~(-9)~10~(-6)M的Ach使心脏收缩产生轻度增强效应;10~(-9)~10~(-6)M和10~(-4)~10~(-3)M的Ach使其产生抑制作用。兴奋效应与NE释放有关;抑制作用在阿托品化前为Ach作用M_1受体所致,阿托品化后主要与M_2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肛粘膜、环肌、纵肌逐层梯度分离切除巨结肠根治术和单纯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疗效.方法 经肛粘膜、环肌、纵肌逐层梯度分离切除巨结肠根治术在齿状线上前2cm、后0.5cm处呈前高后低状环形切开直肠粘膜,于粘膜下向近端游离约2cm,切开直肠环肌,于环肌及纵肌间分离约2cm,切开纵肌至全层,分离全层直肠至腹膜反折处,切开腹膜进入盆腔,沿着直肠壁腹膜返折扩大游离,直至将直肠全游离,逐渐向上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系膜血管,逐渐拖出正常结肠,在齿状线上约0.5cm处,直肠后壁倒"V"切除一小块组织,将近端正常结肠与齿状线上的创面吻合.单纯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在齿状线上前1cm处环形切开直肠粘膜,于粘膜下向近端游离直肠,到达腹膜反折处水平,横断直肠肌鞘,进入盘腔,游离直肠结肠系膜,将正常结肠拖下经直肠肌鞘内拖出,在齿状线上1cm处与肛门吻合.结果 本组82例全部经肛门一期吻合,其中逐层梯度分离组43例,单纯经肛门(soave)组39例,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便秘、污粪以及结肠小肠炎的发生率情况进行了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和30.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病例无伤口感染,无大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肛门直肠采用粘膜、环肌、纵肌梯度级分离推进I 期巨结肠根治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单纯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  相似文献   

16.
在豚鼠和家兔分离与未分离的环肌和纵肌标本上,对比观察它们对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反应的区别,分析参与活动的受体。主要结果①在分离和未分离纵肌之间未见明显的区别,对两种刺激均发生收缩反应;而分离和未分离环肌则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对两种刺激均不反应,后者都发生收缩,提示环肌的收缩有赖纵肌-肌间神经丛的存在。②在豚鼠回肠纵肌上含M受体和α_1受体,环肌上除M受体外,尚有N受体,未见α受体;兔的纵肌上以M和α_2受体为主,在环肌上未见此两类受体。  相似文献   

17.
笔者1979年以来,采用Duhamel手术治疗2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13岁。全部病例术前均有典型的先天性巨结肠病史、体征,经X线气钡灌肠造影确诊,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近端结肠纵肌环肌及粘膜下神经节细胞发  相似文献   

18.
白芍总甙对豚鼠结肠平滑肌M受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白芍总甙对离体豚鼠结肠平滑肌的作用方式及结肠平滑肌M受体在调节结肠运动中的作用。方法:制备豚鼠结肠纵肌和横肌肌条,观察不同剂量白芍总甙及工具药对离体结肠肌收缩活性的效应,结果:白芍总甙使豚鼠结肠离体平滑肌收缩积分和时间显著性增加。且收缩效应的改变具有剂量依赖性。白芍总甙的这种作用能被阿托品抑制。结论:白芍总甙可通过延长结肠收缩时间,增强结肠收缩幅度而调节结肠运动,结肠平滑肌M受体是白芍总甙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桥接修复喉返神经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切断左喉返神经1cm,取同侧离体1.2cm长胸锁乳突肌制成管形桥接,将神经两断端置入桥接内,显微缝合肌膜及神经鞘膜,外包裹静脉封闭。术后分别于1、3、6个月观察声带活动度、喉内肌肌电图及桥接与喉内肌的组织学。结果:①声带活动度:术后1月声带固定,术后3个月声带轻微活动,6个月声带内收良好,外展较差。②肌电图:喉内肌未记录到纤颤电位,环杓侧肌、环杓后肌及甲杓肌的波幅分别恢复到对侧的82%、60%及54%。③组织学:再生神经自近心端通过桥接长入远端同源神经;环杓侧肌无明显萎缩,环杓后肌轻度萎缩,横纹和纵纹结构保存且清晰;声带萎缩不明显。结论:联合桥接有助于喉返神经再生和喉功能恢复,是临床值得探索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桥接修复喉返神经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 6只 ,切断左喉返神经 1cm ,取同侧离体 1 2cm长胸锁乳突肌制成管形桥接 ,将神经两断端置入桥接内 ,显微缝合肌膜及神经鞘膜 ,外包裹静脉封闭。术后分别于 1、3、6个月观察声带活动度、喉内肌肌电图及桥接与喉内肌的组织学改变。【结果】①声带活动度 :术后 1月声带固定 ,术后 3个月声带轻微活动 ,6个月声带内收良好 ,外展较差。②肌电图 :喉内肌未记录到纤颤电位 ,环杓侧肌、环杓后肌及甲杓肌的波幅分别恢复到对侧的 82 %、6 0 %及 5 4 %。③组织学 :再生神经自近心端通过桥接长入远端同源神经 ;环杓侧肌无明显萎缩 ,环杓后肌轻度萎缩 ,横纹和纵纹结构保存且清晰 ;声带萎缩不明显。【结论】联合桥接有助于喉返神经再生和喉功能恢复 ,是临床值得探索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