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8):735-735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循环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鉴于活血化瘀在防治循环系统疾病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推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深入研究,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拟于2009年10月底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高层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院士结合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就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作演讲,同时举办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班。  相似文献   

2.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7,21(3):146-14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拟于2007年8月下旬在哈尔滨市召开“国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中西医结合防治循环系疾病高层论坛,同时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班”(授Ⅰ类学分)。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作讲演。征文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其他血管源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微循环疾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研讨、活血化瘀方药(包括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开发、血瘀证相关的其他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理论独特,源远流长,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对某些疑难病症疗效显著,故已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最活跃,最有成效,最受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不仅将促进传统医学的现代化,也将促进现代医学中有: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与血瘀证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在死因调查中占首位,发病率及致残率也都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6例,按寒凝血滞,热毒瘀阻、阳衰血瘀、阴血亏虚4个证型进行辩证治疗,结合非甾体类抗炎药、雷公藤多甙、激素及活血化瘀治疗。结果:痊愈1例,显效6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中西医学认识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血瘀证的现代研究进展,分别从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两个角度浅谈对血瘀证的认识,并展望中西医结合对血瘀证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方药的合理应用与深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候,<内经>中即已有"血脉凝泣"及"脉不通"等的记载.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思维基础上,对"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法",从临床、基础及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现代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所建立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已被临床中医师及中西医结合学者们广泛采纳和应用,进一步阐明了活血化瘀的基本治疗规律与作用原理,活血化瘀理念在医学界已得到共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王会仍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结合典型医案,对王会仍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并分析。结果:王会仍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肺脾肾虚"为本,以"气滞、痰饮、血瘀、肺热"为标,以"外感六淫"为诱因,治疗当"理气健脾、活血化瘀、补肺脾肾"等,并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结论:王会仍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其临证经验及选方用药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8.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瘀证是中医学未病、潜病状态的一类病证,可引起中风、痹证、肿瘤等多种疾病,甚至可导致死亡,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对血瘀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逐步加深,活血化瘀作为血瘀证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活血化瘀主要依靠药物、艾灸等方法的运用,治疗各种病因导致的血瘀证.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血液流变学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李平  王志强 《医学文选》1995,16(5):383-384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粘滞性、变形性及凝固性的科学。我国血液流变学研究始于70年代初期。近20多年来,从初起研究血瘀证到研究中西医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药物作用机理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现综述如下:1 血液流变学与证的关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证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血液流变学的中医研究是对中医证型的研究,临床报道较多的是血瘀证的研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中医学对血瘀证的认识以及针对血瘀证所采用的活血化瘀治疗,源远流长,理论独特,经验丰富,应用广泛,尤其在治疗某些疑难病方面效果显著,因而深得国内外医药界关注.建国后由于国家重视、各种现代化检测手段的逐步建立,特别是随198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血瘀证及活血化瘀多项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多年来在众多学者、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一些项目获国家发明或进步奖、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奖,尤其是在2003年,陈可冀院士领衔的团队有关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奖项是建国以来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取得的最高奖项,并成为当年中国医学界10大新闻之一,标志着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为深入、而且最富有成效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1.
喜庆丰收,再攀新高--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有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对于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学术领域来说是一个丰收之年.在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由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完成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迄今为止这是本领域获得的最高奖项.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完成的"栝楼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药材的分子鉴定研究",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完成的"扶正化瘀法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和由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通里攻下法在腹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与基础研究"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欢欣鼓舞之余,也深感这些大奖来之不易,在简要回顾中西医结合的历程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想,愿与同道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肾脏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旭  安艳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9):594-594,i0001,i0002
为便于了解肾脏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现状,就近10年来的有关研究整理如下. 1 诊断结合 1.1 西医疾病与中医证候结合近10年西医肾脏疾病与中医证候的结合已经全面展开,在临床上西医诊病和中医辨证的诊断模式已在全国普遍采用.如肾病综合征分阶段论治,认为肺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血瘀是本病的重要环节[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疗效。方法: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方法与同期单纯用西药(对照组)治疗的患者做治疗前后对照,观察两组心电图,临床症状及体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63.3(。结论: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证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胰升血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典型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隶属中医"消渴"范畴。辨证分型为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气滞证,应分别治以滋阴清热润燥生津、益气养阴、滋阴温阳补肾、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点是以中药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偏盛偏衰的状况,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再配以小剂量降糖药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改善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既提高了生活质量,又减少了西药的用量及其副作用,对于本病长期治疗提供了又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征稿主题:(1)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的相关基础研究;(2)血瘀证的活血化瘀方药的临床研究;(3)血瘀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已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最活跃、最有成效的领域之一,并且广泛运用于内、外、妇、皮肤科等科,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硬皮病、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就活血化瘀法在内科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与“病证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的关键之处在于“病证结合”。也即对已被西医确诊的某一疾病,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规律,将该疾病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所表现出的证候加以判别,然后据以立法处方,作为主治该病在此特定证候的基本方法。“病证结合”,首先应以病为主,以病统证,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其规律,建立在“病”诊断基础上的辨证施治体系,“病证结合证候学”、“病证结合治疗学”等。其次,轻证为主,以证统病,探讨相同证候见于不同疾病中的  相似文献   

18.
从国外资料死因分类中所见,老年人死于消化系疾病者,为继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之后占第三位,可见探讨研究老年消化系疾病的重要。现将近年来以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资料较完整的老年慢性胃炎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输卵管疾病引起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将186例输卵管疾病所致不孕症分成3组进行药效观察,A组55例,口服活血化瘀中药及外敷舒经活血化瘀中药;B组57例,输卵管通液,超短波理疗;C组7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内服化瘀通管汤,输卵管通液及超短波理疗。结果 经过2~3个月治疗,有效率A组58.18%,B组70.18%,C组89.19%,C组治疗结果高于A组和B组。结论 是C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