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定地区132例院前死亡患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兵 《四川医学》2009,30(8):1280-1282
目的了解康定地区院前死亡患者的情况,寻找降低院前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办法。方法对2003年3月1日-2009年2月28日康定地区院前死亡132例的性别、年龄、死亡谱、季度分布、急救半径、出诊时间、病死率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定地区院前死亡132例中,男女比例为2.88:1,平均年龄46.6岁;院前死亡谱前4住依次是创伤64例(48.48%)、死亡原因不明37例(28.03%)、心血管疾病11例(8.3%)、脑血管疾病9例(6.82%),出诊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18:00~9:00时间段;出诊里程:8公里以内占55.30%,8公里以外占44.70%,全年12个月院前死亡人数无明显差异,病死率7.13%。结论本结果可为建立高原地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提高高原地区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降低院前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吴胜锋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155-156
目的 初步分析2002年3月~2007年2月我科院前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查找院前急救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院前死亡的106例病例死因、年龄分布、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06例院前死亡患者中,非创伤性疾病以猝死为主,占69.09%,创伤性疾病死亡中交通事故伤居首位,占47.06%;死亡患者以青壮年为主,44岁以下占51.34%,且以男性为主。结论 院前死亡以猝死和交通事故伤为主,且以青壮年、男性为多。重视院前急救,降低院前急救死亡率、致残率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青海省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从青海省120急救指挥中心数据库中调出2010年度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一年的呼叫量(41750次)中,日时间分布以18:00 ~21:00为最高(8 219次、占19.67%),以03:00~06:00为最低(2 129次、占5.11%);②在院前有效急救12 480例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比例为59.63%(7 443):40.36%(5 037);③在12 480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神经系统急症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占26.83%(3 348);④在12 480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共死亡3 285例,占2.63%,心源性猝死居首位.结论:①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对急危重症早期识别及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②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是降低交通意外发生及其死亡率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15000例院前急救病例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的病种分布及其特点,为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2月在我院急诊科院前出车急救的1500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急救的性别分布特点、年龄分布特点、不同年龄组急诊病种的构成特点及死亡病因。结果:15000例中,男性9840例,占65.6%,女性5160例,占34.4%,P〈O.0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20岁者1600例,占10.7%;21~40岁者7130例,占47.5%;41~60岁者3226例,占21.5%;年龄〉60岁者3044例,占20.3%。院前急救前5位病种依次是创伤、心血管急症、脑血管急症、中毒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原因前5位是心血管急症、脑血管急症、外伤、猝死及中毒。结论:院前急救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以21~40岁者居多;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均为疾病的重要病种及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5.
高原地区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云兵 《四川医学》2009,30(1):32-34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对2003年3月1日-2008年2月28日高原地区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病情、死亡病种、急救半径、出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高原地区院前急救患者1484例中,男女比例为2.23:1,平均年龄39.6岁;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前7位依次是创伤728例次(49.06%)、心血管系统疾病167例次(11.25%)、神经系统疾病151例次(10.18%)、急性中毒134例次(9.03%)、呼吸系统疾病118例次(7.95%)、晕厥待查90例次(6.06%)、消化系统疾病70例次(4.72%);出诊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18:00-9:00时间段;出诊里程:8公里以内占60.38%,8公里以外占39.62%,7、8、9月份院前急救人次为最多。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高原地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提高高原地区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院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出车时间及死亡原因等特点,对我院院前急救疾病就病种分布、院前急救出诊时间分布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院前急救疾病以心脑血管病、各种外伤、各类中毒为主,分别占46.67%、28.89%、8.06%;死亡原因主要以晚期癌症和慢性衰竭为主;出车时间以6:00~12:00、18:00~24:00时间段最多,00:00~6:00最少。说明掌握院前急救发病规律,更好的制定相应急救措施,对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深圳市猝死事件发生的特点,为猝死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4年深圳市急救死亡病例中1563例猝死病人的猝死性别、年龄、时间、地点分布及院前平均反应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猝死的患者,男女比2.38:1,2002年猝死年龄为(44.1±20.8)岁,2003年为(46.6±22.0)岁,2004年为(47.6±23.4)岁,3年猝死患者的年龄间经单向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其中21~40岁为高发年龄段。猝死发作无明显季节性。猝死地点在院前,占80.2%,以家中发病为主,占62.0%。3年及每年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均超过6min。结论:猝死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对社会、家庭危害较大,应加强对中青年猝死的研究。猝死抢救成功率的提高要强调对目击者,特别是社区人员进行初级生命支持的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深圳市猝死事件发生的特点,为猝死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4年深圳市急救死亡病例中1563例猝死病人的猝死性别、年龄、时间、地点分布及院前平均反应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猝死的患者,男女比2.38:1,2002年猝死年龄为(44.1±20.8)岁,2003年为(46.6±22.0)岁,2004年为(47.6±23.4)岁,3年猝死患者的年龄间经单向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其中21~40岁为高发年龄段。猝死发作无明显季节性。猝死地点在院前,占80.2%,以家中发病为主,占62.0%。3年及每年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均超过6 min。结论:猝死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对社会、家庭危害较大,应加强对中青年猝死的研究。猝死抢救成功率的提高要强调对目击者.特别是社区人员进行初级生命支持的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9.
琚沙  胡雪钟  谭葭 《西部医学》2009,21(4):598-599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的死因,并对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前急救中死亡人数最多的集中在7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女性为1.74;院前急救最常见死因猝死(32.11%),铁路交通上和其他外伤(32.11%),心脑血管疾病(11.01%),呼吸系统疾病(6.42%),其他(12.84%),不详(5.50%)。死亡时间集中在8:00至12:00(29.36%),18:00至22:00(21.10%)。但各年病死率相近。结论应提高对猝死、创伤、心脑血管疾病的院前急救水平,加强社会预防和宣传,减少急诊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意识障碍院前急救的组织实施及救治技术特点。方法对本急救中心2010年1月-2012年12月出车记录中诊断或主诉为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其性别、年龄及病因分布,出诊量的时间分布,救治成功率和救治时间情况(呼叫反应时间和现场时间),同时跟踪其入院情况,比较院前死亡和院后死亡率。结果500例患者男女比例1.69:1;以71-80岁为主;病因分布:心血管疾病183例(36.6%),神经系统疾病157例(31.4%),外伤98例(19.6%),中毒62例(12.4%)。3年出诊率依次为27.4%、30.4%和42.2%,呈逐年上升趋势;冬季出诊率最高为37.8%,每日出诊时段以下午(13-18时)最高为34.4%。446例经院前急救后成功转运至急诊科,救治成功率89.2%;院前病死率与院后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呼叫反应时间10.5±4.2min,现场时间117±3.8min,其中54例院前死亡的分别为11.2±3.7min和23.5±6.2min,两组呼叫反应时间无差异,但死亡病例的现场时间较长(P〈0.05)。结论老年意识障碍患者以男性为主,近年来发病率升高,主要病因为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实施有效现场救治、建立专业化队伍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院前死亡病例分析,初步探讨院前急救周期,呼救半径与死亡关系。方法 对成都市120急救指挥中心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在调度中院前现场急救死亡病人393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男269例(68.37%),女124例(31.63%),男女之比为2.169:1。其中,青,老年分别占42.74%和33.07%。死亡原因以创伤,不明原因,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为前5位,死亡时间依次为20-24点,8-12点,16-20点,结论 缩短院前急救周期,提高医护及调度人员的急救,调度水平,合理分布院前急救站,缩短急救半径,配备先进急救装备及卫星定位系统等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1988~1994年间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52例,死亡16例,对这些死亡病例作死亡分析,结果显示,死亡原因中顽固性心力衰竭占62.5%,脑栓塞占18.8%,心室颤动占12.5%,心脏停搏占6.3%,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后险恶,死亡率高,应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区医疗的普及 ,使基层门诊处理急诊、抢救的机会越来越多 ,如何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减少院前抢救死亡事件的发生 ,是院前急救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部自 1996年 1月~ 2 0 0 4年 1月共出诊抢救心血管病患者10 9例 ,现就其临床相关特点作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 :10 9例中 ,男 5 4例 ,女 5 5例 ,年龄 30~ 92岁 ,平均 6 1 8岁 ,其中 30~ 4 0岁 4例 ,4 1~ 5 0岁 13例 ,5 1~6 0岁 2 7例 ,6 1~ 70岁 2 8例 ,71~ 80岁 19例 ,81岁以上 1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12例 ,占 11 0 % ;心绞痛 13例 ,占11 9% ;心房颤动 37例 ,占 33 …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鼓楼区1255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福州市鼓楼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福建省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福州市鼓楼区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1.49±0.72、13.55±5.82、12.83±6.29 (min),院前死亡患者分别为1.53±0.69、14.19±6.37、26.91±11.65 (min),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分别为1.47±0.71、13.97±5.84、25.58±12.31(min),三者在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的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但院前急救患者的现场时间明显少于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P<0.01)。(2) 院前急救与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均以第一季度为最多。(3)在1255例院前急救中,创伤类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年龄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其余依次是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4) 创伤类的死亡位居第一;其他类的死亡位居第二;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三、第四、第五,均以51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中心脏性猝死又是循环系统类的死亡中最多的。(5)男性院前急救的数量、总死亡量及院前心脏性猝死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1) 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2)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5.
罗俊  蒋波  张云  廖桥英  蒲敏  朱德伦 《西部医学》2008,20(5):982-983
目的分析急诊死亡的原因、构成,为降低死亡率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急诊抢救死亡的103例患者的最后死因等进行分析。结果103例急诊死亡的病例平均年龄52.2岁,40岁以下死亡34例(33.0%),56例(54.4%)于院前死亡。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创伤26例(25.2%),脑血管病16例(15.5%),猝死和心血管疾病各12例(11.7%),呼吸系统疾病11例(10.7%)。结论急诊死亡事件半数以上是发生在院前;创伤是主要死亡原因;40岁以下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加强院前急救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伤害发生,注重对急诊危重症的判断和综合抢救,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妇产儿童医院NICU作为院前急救网络中心,与基层地、市、县医院的妇产科、儿科建立起院前急救的协作网络。院前转运程序简便,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转运92例中81例痊愈,占88%,死亡3例,占3.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患者死亡原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降低院前死亡率.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我中心120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的发病时间、病因、年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院前急救患者因心脑血管疾病与创伤死亡分别占内、外科疾病死亡的75.52%与24.48%.结论:识别高危人群,提高全民的急救知识,合理配备资源,尽可能提高院前复苏的成功率降低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病种、出诊时间、月份、出诊半径、院前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所有院前急救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15:1,平均年龄54.2±15.1岁,院前急救反应平均时间9.35±2.58分钟,电话呼叫以6:00~9:00和18:00~21:00时为多,一年中以7~8月、1~2月为最多,排列前5名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外伤、急腹症、呼吸系统疾病,出诊半径≥5km者占50.79%,得到有效处理的仅占55.12%,到达现场已死亡患者62例.结论:本调查结果可以为建立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学科建设、急救人才培养、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制定急救工作重点、促进120急救指挥系统规范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煤矿井下工人颅脑创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煤矿井下工人颅脑创伤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293例煤矿井下创伤资料,记录、分析颅脑创伤的发生例数、死亡例数,伤员的年龄、工龄、工种,受伤时间、机制、严重程度。结果颅脑创伤占全部煤矿井下创伤的14.O%,死亡例数占全部死亡的42.3%。31~40岁人群颅脑创伤所占比例最高,为48.8%;半数以上发生雀工龄≤5年的人群;在不同工种中采煤工发生比例最高,占39.8%}近半数发生在早班(6:00—14:00);受伤机制中以摔伤最为多见,占42.2%。按照GCS评分划分,轻、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构成比分别为58.9%、3.6%和37.5%。本组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为31.7%。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年龄〉40岁,早班发生和砸伤造成的颅脑创伤在各自的分组中死亡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龄、工种分组中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煤矿井下颅脑创伤好发于工龄≤5年的人群,多为采煤工,发生时间多在早班(6:00-14:00),摔伤为最多见的致伤原因,重型颅脑损伤所占比例较大,死亡率较高,砸伤为造成死亡最多的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20.
262例院前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各种疾病及意外伤害事故日趋增多。近年来 ,危急重症病人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院前死亡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院前急救越来越显得重要。本文对我院急诊科 1 998年 1 2月~ 2 0 0 1年 1月院前 2 6 2例死亡病例加以分析 ,旨在探讨院前死亡的病因和防治的有效方法 ,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进一步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1 临床资料自 1 998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1月 ,我院急诊科共出车 52 0 8次 (不包括妇产科和小儿科 ) ,其中发生院前死亡 2 6 2例 ,占院前急救总数 5.0 3%。男 1 78例 ,女 84例 ;男女之比为 1 .88∶1。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