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保证患者安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的21例患者,共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2400次,分析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存在的常见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加强风险管理教育,并为其提供技术培训和专业指导,加强该科室的感染控制等,以使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得到有效避免。结果在实施风险管理后,本组研究全部患者均没有发生任何护理安全事故。结论风险管理使血液透析护理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且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证,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春 《西部医学》2010,22(11):2174-217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对418例血液透析患者,共计19008例次血液透析治疗,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措施包括:①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护理人员职责。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及防护措施,包括停电停水及水质异常时的应急对策。②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③做好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及技术培训,制订合理的操作流程。④加强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控制,进行感染的护理预防及监测。⑤合理安排病人和护理人员,加强护患沟通交流。⑥加强用药及特殊病人的管理。⑦加强透析并发症的监测及护理。⑧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消毒及保养。结果通过血液透析中的护理风险管理,顺利完成418例血液透析患者,共计19008例次血液透析治疗,未发生护理安全责任事故。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明确了护士的责任心和职责范围,使护理工作规范化、合理化,保障了病人的安全,降低了护理风险,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张华 《吉林医学》2007,28(6):790-791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方法:认真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操作过程中对风险进行识别及评价,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增强法律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结果:护理人员对风险意识有了显著提高。结论:风险管理使高风险因素在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之间透明化,达到了双方互利的效果,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性,并针对存在风险作出相应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56例(共透析482次)患者,并在血液透析前根据护理进行风险管理评估,护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培训,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作出针对性对策,观察评估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经过严格护理风险管理程序护理管理后,在护士对护理风险处理合格率提高条件下,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1.1%)高于护理前(76.8%),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王雪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170-2171
目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为改进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从病区管理、疾病症状护理、精神科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着手,进行综合性描述.结果: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慎独精神,增强了识别流浪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的能力,使流浪精神病人的护理风险逐渐减少,保证患者和病区管理的安全.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是回避护理风险,减少流浪精神病人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隐患具有多发性、隐蔽性、防不胜防的特点,需要护理上采取周密的病区安全管理、疾病管理、技能培训、护士责任意识培养等护理对策,才能保证医患安全,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蔡宇  刘胜英  沈静  王靖 《黑龙江医学》2013,37(5):346-347
目的避免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风险,降低护理缺陷,确保老年患者的安全。方法将风险管理的思路应用到护理管理中,让护理人员对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随时进行评估,并能及时发现解决,以保证护理安全。结果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风险管理在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是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防止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和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124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62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管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护理管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12.90%(P0.05)。结论对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使用风险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房搬迁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使护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患者与护理人员安全。方法:通过充分评估病房搬迁中的护理风险,制定风险管理预案,明确职责,培训护理人员风险防范和抗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细化转运流程。结果:共用6小时40分钟完成六层新大楼搬迁工作,将91例患者(包括15例危重患者)、30余台精密贵重仪器转运至新病区,无任何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在病房搬迁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确保病房整体顺利搬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行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按照是否实施风险管理,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而观察组则在该前提下实施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比较。结果:通过观察比较,观察组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88%,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9.29%,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使血液透析所带来的风险降低,并使基础护理质量有效提升,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林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117-118
目的探索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或途径。方法针对护理差错、患者投诉的原因与输液室护理风险因素,制定并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患者投诉与护理差错大大减少。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规避护理风险的能力,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护理,在护理过程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风险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等,观察组上述指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结合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分析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有效处理护理管理中的细节,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玉慧 《吉林医学》2013,(33):7059-7059
目的:研究和探索血液透析护理中风险管理模式的作用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9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在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识别护理风险,从而寻源治本,把握护理管理细节,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患者使用保护具的护理措施,目的在于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为有效回避护理风险提供依据,同时为住院精神病患者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保证患者安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使用保护具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两组患在自伤、他伤、心理反应及满意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发生自伤1例,他伤1例,心理反应3例,满意60例;普通组患者发生自伤6例,他伤8例,心理反应11例,满意46例,实验组患者在自伤、他伤、心理反应和满意几个方面均好于普通组患者,p0.05;实验组的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普通组的护理人员,实验组护理人员患者满意度高,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可以起到保护患者安全的作用,本研究探讨对实施约束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表"在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进行血液透析操作护士群体中随机抽取15名护士,建立评价标准以及制定评估表,观察护士对血液透析有关风险的判断、评估及预防情况。结果:实行前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症状性低血压及失衡综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4.44%,40.0%,实行后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症状性低血压及失衡综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15.56%,两者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表实行前后操作护士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评估表可明显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中人为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结果: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降低了透析风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血液透析工作风险大,容易发生意外,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糖尿病住院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以糖尿病患者特点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护理风险进行规避及化解。结果: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病房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也明显降低。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临床上应该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并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评估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相关的护理安全措施,认真按规章制度执行,让护理人员的风险和法规意识得到提高;科室加强业务培训,要求人人掌握专业技能及操作规范;责任护士认真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和宣教。结果全体护士增强了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降低了透析风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6879例次血液透析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加强了防范意识,保证了医护人员和透析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带有各种引流管道病人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方法对普外科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197例术后带有引流管的病人进行风险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降低了术后带管病人各种管道并发症的发生,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和杜绝了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保证了手术的成功及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对术后带管病人进行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通过风险分析,提供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把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保证了护理职业的安全;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医疗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9.
沈敏 《吉林医学》2013,(30):6405-6405
目的:对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并提出对策,为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设计好的调查表对临床护理风险事件进行登记和资料收集。结果: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护理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然后再评价以及处理,临床护理风险时间的分析与对策其实就是风险管理的过程。结论: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防范应以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为重点,同时加强风险事件高发区护士防范意识和培训工作。护理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是对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营造安全文化,保证护理安全,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淮阳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手术患者纳入常规组(104例,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手术患者纳入研究组(106例,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手术室护理管理),两组患者由相同的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管理行为意向、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知、风险管理态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各维度评分均较常规组高(均P<0.05)。常规组和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50%(13/104)、1.89%(2/106),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和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73%(85/104)、97.17%(103/106),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可有效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