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观察我院1993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单纯肿瘤摘除术、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和腮腺全叶切除术等不同术式切除53例腮腺良性肿瘤的术后疗效、并发症。结果 单纯肿瘤摘除术式与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叶切除术等术式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有明显差异。结论 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各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肿瘤的性质选择不同术式,单纯肿瘤摘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复发率高,只适宜切除包膜完整的浅表、较小良性肿瘤,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和腮腺全叶切除术复发率低,但创伤大,并发症多,适宜切除无完整包膜或深叶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在对107例腮腺混合瘤术后患者进行随访中,发现复发15例,复发率占14.01%,而15例复发患者中,单纯作肿瘤摘除术后复发12例,复发率占40%,作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占6%,作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后复发为0,复发率与手术方式有密切关系。认为对该瘤首次术式应行腮腺浅叶甚至全叶切除是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纯 《海南医学》2011,22(8):75-76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区域性切除术45例和腮腺浅叶切除术43例,随访半年至5年。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瘢痕、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涎瘘、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P〈0.05),而两种术式的肿瘤复发率并无差异(P〉0.05)。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边界清楚、直径较小的腮腺良性肿瘤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阎学军 《当代医学》2009,15(32):87-88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以腮腺多形性腺瘤为多,且多位于面神经浅面和腮腺后下极,治疗颇为繁复。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以往的手术方式经历了二个阶段,单纯肿瘤剜除术和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单纯肿瘤剜除术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高达40%以上。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的标准术式,同时结扎并切除腮腺导管,虽然术后复发率下降(低为3%~5%),但手术范围大,术后并发症多。80年代后期以来,区域性切除术被采用到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中来,取得了与浅叶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5,(5):593-595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腺体部分切除并使用生物组织片修复腮腺咬肌筋膜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腮腺部分切除并重建腮腺咬肌筋膜;对照组行传统浅叶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用改良手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口干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P<0.05),而两组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改良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大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96例患者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109例患者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两组病例随访半年至3年。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瘢痕、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发生以及腮腺功能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P〈0.05)。两种术式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对于界限清楚、直径较小的腮腺浅叶肿瘤,应尽量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的方法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总结唐山市人民医院2001 年6月~2007 年5 月收治的85 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40 例)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45 例)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患者暂时性面瘫、Frey 综合征、面部凹陷畸形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P<0.05).两种术式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陈松军  章功杰 《浙江医学》2009,31(5):640-641
腮腺浅叶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类肿瘤及部分低度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经典式腮腺浅叶切除术需要结扎腮腺主导管,术后存在较多并发症。为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我科对腮腺肿瘤患者施行保留腮腺深叶和主导管的改良式腮腺浅叶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腮腺区良性上皮性肿瘤手术治疗,经典术式为保留面神经,肿瘤位于腮腺浅叶应作肿瘤及浅叶切除;肿瘤位于深叶肿瘤应作肿瘤及全腮腺切除术,此术式虽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但创伤大,并发症多,如腮腺区凹陷畸形、面部瘢痕、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及涎漏等并发症.我科从2005年10月~2009年8月对46例腮腺肿瘤患者采用改良的腮腺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切除腮腺肿瘤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保留腮腺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面部畸形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确诊的31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2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20例(浅叶组),肿瘤包膜外0.5~1.0 cm部分腺体连同肿瘤切除术11例(部分切除组)。结果:随访1~3年,浅叶组口干1例,部分切除术组无口干;两组分别有一过性额支症状1例和下颌缘支症状1例;浅叶组面部均不同程度出现凹陷畸形,部分切除组面部畸形不明显;两组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肿瘤外0.5~1.0cm肿瘤与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面部畸形不明显,腮腺功能保留良好。  相似文献   

11.
徐开燕 《吉林医学》2012,33(2):316-317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行肿瘤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腮腺良性肿瘤临床病例两种术式进行对比观察及回顾性分析。结果:对腮腺良性肿瘤40例行肿瘤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A组)与32例行肿瘤及腮腺腺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B组)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肿瘤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与传统的腮腺腺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腮腺混合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手术切除是惟一的治疗方法,既控制肿瘤的复发又尽量避免并发症是手术的要点。本文就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除术与肿瘤简单摘除术3种手术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深叶切除比简单摘除肿瘤手术效果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区域性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及解剖面神经腮腺浅叶切除术,三种不同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进行比较。方法选2004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8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区域性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及解剖面神经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对患者进行2~5年的随访,记录肿瘤复发、面瘫、Frey综合征和涎瘘以及面部凹陷畸形的程度,将三组病例进行比较研究,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组病例复发率及涎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面部凹陷畸形及Frey综合症的发生率是区域性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组最低,解剖面神经腮腺浅叶切除术组最高。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是区域性切除术组和区域性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组明显优于解剖面神经腮腺浅叶切除术组。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Frey综合症及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低,美观效果好,可作为腮腺后下极肿瘤及界限清楚、直径小于1.5 cm的耳前区腮腺浅叶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腮腺浅叶混合瘤包膜不完整 ,单纯剜除易复发 ,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将肿瘤和腮腺浅叶同时切除。这一术式虽能较彻底地切除肿瘤 ,但因手术范围广泛 ,切除的腮腺组织较多 ,故面神经损伤及耳颞神经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1 ,2]。我们自1991年10月至1997年10月用功能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腮腺浅叶混合瘤84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84例 ,男38例 ,女46例 ;年龄15~75岁 ,平均40.2岁。病期7d~12年 ;发病1年内就诊43例 ,超过5年12例。左侧35例 ,右侧49例。根据肿瘤的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传统腮腺浅叶全切除术与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3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术式组(n=17)与改良术式组(n=18)。其中传统术式组采用腮腺浅叶全切除术,改良术式组采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肿瘤复发情况以及面瘫、面部畸形、涎瘘、耳大神经损伤、Frey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术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各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大于改良术式组,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患者的手术创伤,保留腮腺的功能以及面部组织的完整,极大地减少了面瘫、面部畸形、涎瘘、耳大神经损伤、Frey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腮腺区域切除术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06年8月收治的55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患者的资料,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比较。结果对于直径〈3cm的腮腺浅叶肿瘤,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疗效较好。结论腮腺区域切除术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术术式选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直径小于1.5cm的腮腺良性肿瘤选择部分腮腺切除术,对10例位置表浅、界限清楚、活动性好的腮腺肿瘤行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对60例腮腺肿瘤采取腮腺腺叶切除术。结果门诊复诊中,行部分腮腺切除术及腮腺包膜外切除术的患者至今未见肿瘤复发,腮腺区凹陷畸形不明显;腮腺导管口涎液流畅,面神经损伤少,恢复快,无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结论对直径小、位置表浅、活动性好的腮腺良性肿瘤采取部分腮腺切除术或包膜外切除术,不仅能确保肿瘤切除的安全性,而且能保存腺体功能,预防面部畸形,减少面神经损伤,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对直径大于1.5cm的肿瘤患者建议采取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改良手术切口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26例,瘤体直径≤ 2cm,采用改良的"S"形切口18例,改良手术美容切口8例,在距肿瘤周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结果: 26例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改良切口术区瘢痕不明显,患侧局部未见明显的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4例,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经1~6年随访,未见腮腺区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改良手术径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切口隐蔽、效果良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3月入住本院的7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患者(肿瘤直径均≤3 c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术中出血量、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暂时性面瘫、面部畸形、涎液潴留、耳垂麻木、Frey综合征和口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用于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24例,肿瘤直径均≤3.0cm,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治疗,在距肿瘤边界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随访0.5—3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术区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其中2例出现暂时性面瘫,1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 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可以作为体积较小(≤3.0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