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剖宫产率及选择性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选择性剖宫产RDS的胎龄分布及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结果:选择性剖宫产儿发并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随着孕周变化而变化;自然分娩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46%,非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60%,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与宫缩尚未发动的选择性剖宫产有密切联系,且其发生率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降低选择性剖宫产率或选择适当的时机行剖宫产,将有助于降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36例足月儿NRDS患者,无羊膜早破或胎儿宫内急性应激的剖宫产为A组;有羊膜早破或胎儿宫内急性应激的剖宫产为B组.比较有无胎儿宫内急性应激情况下选择性剖腹产NRDS的临床特征.结果 36例足月儿NRDS中32例为选择性剖宫产,占88.89%.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与足月儿NRDS发生密切相关,降低剖宫产率,将有助于降低足月新生儿R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王玉英 《吉林医学》2014,(11):2419-2419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生的影响,分析足月儿RDS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产科出生的足月儿3 785例,经阴分娩或非选择性剖宫产3 104例,发生RDS 24例;选择性剖宫产681例,发生RDS 22例。结果:选择性剖宫产儿RDS发生率为3.2%,经阴道分娩或非选择性剖宫产儿RDS发生率为0.8%,选择性剖宫产与足月儿RDS的发生关系密切(P<0.001)。结论:选择性剖宫产为足月儿RDS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圳市近足月、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现状和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55例RDS临床资料,按胎龄分组,近足月儿组188例,足月儿组67例;按病因分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组20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组46例,分析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结果近足月儿、足月儿RDS总发病率为0.34%。近足月儿组、NRDS组RDS分期分别明显轻于足月儿组、ARDS组(P<0.05)。足月儿组出生窒息、宫内窘迫、选择性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近足月儿组(P<0.05),胎膜早破率明显低于近足月儿组(P<0.05)。ARDS组胎膜早破率明显高于NRDS组(P<0.05),母亲产前使用地塞米松率低于NRDS组(P<0.05)。足月儿组、ARDS组总通气时间分别长于近足月儿组NRDS组(P<0.05)。足月儿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败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近足月儿组(P<0.05)。结论深圳市近足月、足月RDS的发病率较高,足月儿病情较重,临床需重视防治RDS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结局关系。方法将住院分娩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孕妇306例分为孕28~34+6周阴道分娩组、孕28~34+6周剖宫产组、孕35~36+6周阴道分娩组、孕35~36+6周剖宫产组,并对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孕28~34+6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羊水污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Apgar评分、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颅内出血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孕35~36+6周阴道分娩羊水污染率高于剖宫产(〈0.01),NR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Apgar评分、HIE和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恰当处理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可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产分娩方式对≤孕 34周早产儿的近远期并发症影响及寻求早产的最佳分娩途径。方法  6 9例住院的≤孕 34周剖宫产病例与随机抽取同期同孕周的阴道分娩病例 9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对孕妇的影响及早产儿近期并发症 (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和死亡 )和远期影响 (包括身高、综合学习能力 )。结果 妊高征组的窒息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发生率较前置胎盘组低(P <0 0 5 ) ;臀位分娩时剖宫产组的预后较阴道分娩好 (P <0 0 5 ) ;剖宫产组出生的早产儿重度窒息率 ,NRDS、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 (P <0 0 5 ) ,但综合学习能力比率较高 ;轻度窒息率、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及目前身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随着NICU发展及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 ,剖宫产不是低体重早产儿的禁忌证 ,在合并母儿病理产科的情况下 ,及时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 ,剖宫产分娩更有利于预防早产儿近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周文龙 《求医问药》2014,(20):236-237
目的 :探讨分析择期剖宫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新生儿2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将择期剖宫产儿设为A组(100例),将自然生产儿设为B组(170例),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孕周为37~39周的A组新生儿中,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有4例(占新生儿总数的4.00%),在孕周为39~42周的A组新生儿中,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有1例(占新生儿总数的1.00%),在孕周为37~39周的B组新生儿中,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有1例(占新生儿总数的0.59%),在孕周为39~42周的B组新生儿中,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有0例。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择期剖宫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明显高于自然顺产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孕周为37~39周的择期剖宫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高于孕周为39~42周的择期剖宫产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择期剖宫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明显高于自然顺产儿,孕周为37~39周的择期剖宫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高于孕周为39~42周的择期剖宫产儿,因此建议临床上将择期剖宫产的时间尽量安排在孕周39周以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在妊娠期的第37周和42周之间足月儿患上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产科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的研究了70个患有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足月儿,这些足月儿来自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时间是行2002年1月到2010年12月。随机选择了142个健康的足月儿作为对照组。调查了母亲的社会人口特点,分娩历史,主要的并发症,临床处理和分娩的模式。结果:足月儿患有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率是1.2‰。比较了患有吸窘迫综合症的实验组足月儿(n=70)与不患有吸窘迫综合症的对照组足月儿(n=142)的分娩的影响因素表明:妊娠期糖尿病(11.43%/1.41%;P=0.027),子痫前期(14.29%/1.41%;P=0.024),男婴(74.29%/25.71%;P=0.04)和剖宫产分娩(60%/30.99%;P=0.001)在对照组明显较高。然而,其它的产科因素,例如母亲的年龄,经产状况,母性的物质暴露,贫血症,糖尿,妊娠期高血压,阴道感染,保胎,羊水过少,在两组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男婴和剖宫产分娩似乎是妊娠期的足月儿患上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产科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临床处理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胎膜早破而早产的210例孕妇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儿组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且随孕周增加,早产儿窒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亦明显降低。孕28~34+6周患者中破膜48小时后分娩者,早产儿死亡率(11.58%)、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8.42%)均明显低于48小时内分娩者,破膜48小时内分娩者分别为29.17%、27.08%(P<0.05)。孕35周后患者中破膜48小时后与破膜48小时内分娩者中早产儿的死亡率、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对于孕35周前孕妇,应在促胎肺成熟治疗同时设法延长孕周,待糖皮质激素生效。而对于孕35周后孕妇则应争取在破膜48小时内分娩,以避免增加母亲感染的机会,保障母子平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6月间在本院试产的足月、头先露、单胎孕妇863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过程中行紧急剖宫产术61例为研究组,阴道分娩802例为对照组;根据WHO标准将不同孕前BMI的孕妇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分析不同孕前BMI对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时年龄、孕前体重、孕前超重/肥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于胎龄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率分别为:孕前低体重组4. 00%(6/150)、正常体重组7. 00%(44/629)、超重/肥胖组13. 10%(11/84),三组孕妇紧急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率随着孕前BMI增加明显提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组紧急剖宫产风险明显增高,低体重组紧急剖宫产风险明显降低。结论:孕前BMI与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发生风险明显相关,孕期前超重/肥胖可明显提升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经选择性剖宫产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均为足月儿,按照有无羊膜早破或者胎儿宫内急性应激情况分为甲组和乙组两组,甲组20例为羊膜早破或胎儿宫内急性应激足月儿,乙组16例为无羊膜早破或胎儿宫内急性应激足月儿,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甲乙两组的胎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Pa O2/Pa O2)、住院时间、血管活性剂等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应用肺表面活性剂、呼吸机等治疗后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选择性剖宫产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减少非必要的剖宫产率有利于降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冰 《右江医学》2013,(3):368-369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00例PPROM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处理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100例中经阴道分娩70例,剖宫产30例。产后出血150~400ml,平均(268.7±33.1)ml。孕28~33+6周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明显高于孕34~36+6周,而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则明显低于孕34~36+6周(P<0.01)。结论妊娠结局与破膜时孕周有关,孕周越小,围生儿预后越差,应根据孕周选择个性化的处理方式,正确处理胎膜早破、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适时选择合适分娩方式结束妊娠,以降低母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足月产妇选择性剖宫产的原因及产后并发症。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沈丘县人民医院足月行选择性剖宫产的866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阴道分娩的1 0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选择性剖宫产的原因并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因害怕分娩疼痛选择性剖宫产的有67.7%,担心体型改变而选择性剖宫产的有11.4%,为选择生日而选择性剖宫产的有13.3%,担心盆底结构改变而选择性剖宫产的有7.6%。观察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的产妇多为害怕分娩疼痛,选择性剖宫产的产后并发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需降低剖宫产率方可降低产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胸部X影像表现分级差异,探讨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情况,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根据胸部X线诊断及分级标准,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1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诊治证实的13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胸部X线表现,记录患儿胎龄、体重及分娩方式。  结果  不同分娩方式的NRDS患儿,剖宫产组胸部X影像分级Ⅱ级、Ⅳ级的人数较阴道分娩组明显增多,2种不同分娩方式患儿的胸部X线影像分级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剖宫产组NRDS患儿的胸部X线影像表现分级,较阴道分娩组的NRDS患儿程度更重。  结论  不同分娩方式中,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易患NRDS,剖宫产的NRDS患儿在影像表现分级上存在差异,剖宫产的NRDS患儿的影像分级较阴道分娩的程度更重,病情也更重,临床应重点关注剖宫产出生婴儿及早产儿患NRD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96例RDS住院足月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68例,占70.83%)和自然分娩组(28例,占29.17%);另外,根据新生儿有无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63例,占65.63%)和无并发症组(33例,占34.37%)。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患儿与自然分娩组足月儿在出生体重、胎龄、窒息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入院年龄、肺表面活性剂(PS)应用及开始上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选择性剖宫产产妇,其中37周和38周共61例(占89.71%);39周以上7例(占10.29%)。有并发症患儿在入院年龄、窒息史及开始上机时间方面与无并发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年龄及开始上机时间是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尤其是开始上机时间在12 h以上是患儿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分娩未发动的选择性剖宫产与足月儿发生RDS密切相关,随着胎龄增加,RDS发病率大大降低。因此,选择性剖宫产的时机恰当对降低RDS有重要意义,且早期诊断RDS、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足月儿RDS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28~36+6周胎膜早破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及其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孕28~36+6周胎膜早破247例临床资料,并依据孕龄不同,分析28~31+6周( A组)、32~33+6周( B组)、34~36+6周( C组)各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围生儿的结局。结果:A组阴道分娩率低于C组,而剖宫产率高于C组(P<0.05);A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1),A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而B组和C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围生儿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及时诊断、干预、充分予以权衡,延长孕周与围生儿结局的个性化评估对提高产科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在我院分娩的282例胎膜早破产妇为观察组对象,并与同期无胎膜早破的282例产妇为对照组对象。比较两组产妇母婴结局。结果:胎膜早破者阴道分娩158例;占56%;剖宫产分娩124例;占43.9%;对照组阴道分娩202例;占71.6%;剖宫产分娩80例;占28.4%。观察组产妇感染、难产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明显增加母婴风险,增加剖宫产率,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处理,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孕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提出降低孕产妇剖宫产发生率的对策,鼓励自然分娩。方法:选择248例行剖宫产的孕产妇,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计算剖宫产发生率,针对指征提出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结果:2012年-2015年舒兰市人民医院孕产妇剖宫产平均发生率为32.25%;2015年孕产妇剖宫产发生率(38.81%)较2013年(25.38%)高,P<0.05;胎儿窘迫、头盆不称是孕产妇的主要剖宫产指征,发生率较其他指征高,P<0.05;2015年孕产妇的手术指征中社会因素发生率明显高于2013年,P<0.05。结论:孕产妇剖宫产主要指征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应减少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比较脐带绕颈与非脐带绕颈组剖宫产率、阴道试产时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中转剖腹产率的差异.结果 有脐带绕颈的孕妇选择剖宫产者占48.8%,选用阴道分娩试产者中转剖宫产占10.1%,宫内窘迫发生率为23.2%,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2.6%;无脐带绕颈的孕妇选择剖宫产占46.1%,选用阴道分娩试产者中转剖宫产占9.2%,宫内窘迫发生率为22.4%,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率增高原因与观念变化、医疗纠纷增多有关.对脐带绕颈1周,而无其他妊娠高危因素者,建议选择阴道分娩.脐带绕颈2周或2周以上者,建议剖宫产结束分娩.要正确把握阴道试产时的助产时机.  相似文献   

20.
徐学庆  陈琦 《吉林医学》2011,32(27):5666-5666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择期剖宫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从而得出最佳的择期剖宫产时期。方法:回顾性分析四种类型剖宫产或自然分娩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发病率:A组为妊娠36~38周无手术指征,无妊娠合并症择期剖宫产新生儿;B组为妊娠38周以上无手术指征无妊娠合并症择期剖宫产新生儿;C组为妊娠36~38周无妊娠合并症自然分娩新生儿;D组为妊娠38周以上无妊娠合并症自然分娩新生儿。结果:A组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的发病率(P<0.05),D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最低(P<0.05)。结论:妊娠38周以上自然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最低,若选择择期剖宫产,38周以上为最佳时期,而不是过去满37周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