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用McAb-ABC法和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了42例斑秃患者头皮中的郎格罕氏细胞、T细胞亚群及直接免疫荧光改变。斑秃各期表皮中的OKT6~+细胞和Ia细胞无明显差别。多数病人毛球中可见LC,其中活动期最多见。斑秃毛囊中的LC变化主要是T6~+Ia的LC增多,Tb~+Ia的LC增多不显著。毛囊周围的浸润细胞主要是T(OKT_3~-)细胞。活动期T_4细胞及T4/T8比值均高于静止期及恢复期。DIF检查见患者中88%有C_3、IgG及IgM沉积。本文结果提示,斑秃可能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参与的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黄芪对活动期斑秃患者疗效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87例活动期斑秃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口服黄芪颗粒4 g,2次/d,共3个月;同时皮损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2周1次,共4次。对照组39例仅皮损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结果治疗4周时,治疗组轻拉试验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9.6%,对照组为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9.3%,对照组为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P〈0.01)。两组局部不良反应轻,无全身性不良反应。结论黄芪佐治活动期斑秃能有效改善活动期斑秃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7.
HLA等位基因与皖籍汉族人群斑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HLA-Ⅰ类、-DQA1、-DQB1等位基因与汉族人群斑秃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192例汉族斑秃患者和252例正常对照的HLA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斑秃患者HLA-A*02、-A*03、-B*18、-B*27、-B*52、-Cw*0704、-DQA1*0104、-DQB1*0604和-DQB1*0606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②某些等位基因与斑秃早发和发病持续时间长有关。结论HLA-A*02、-A*03、-B*18、-B*27、B*52、-Cw*0704、-DQA1*0104、-DQB1*0604和-DQB1*0606等位基因可能是斑秃易感基因或与易感基因相连锁;不同发病年龄和发病持续时间的斑秃患者在遗传背景上可能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斑秃(AA)及其严重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在门诊就诊的757例A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程、初发年龄、家族史、自觉症状、甲病变、复发、季节变化和伴发疾病等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7例AA患者中,男380例,女377例,男女比例为1.01:1;年龄1~84岁,平均年龄为(36.5±14.5)岁;其中轻型AA 618例(轻型组),重型AA 139例(重型组).重型组的病程显著长于轻型组(P<0.05),初发病年龄显著小于轻型组(P<0.05),有自觉症状者、有甲病变者、复发者、有季节性加重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轻型组(P值均<0.05),有伴发疾病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轻型组(P<0.05),两组间的性别构成比、有家族史者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AA病情的轻重程度可能与家族史及是否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无关,但严重AA有病程迁延、初发年龄较早、局部症状增加、甲病变增多、复发次数增加及季节性变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背景:单独眉毛与睫毛拔毛癖(TM)临床偶见,可被误诊为斑秃(AA)。目的:对单独眉毛与睫毛脱发提示TM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患者和方法:根据TM的临床标准,将7例主诉为顽固性眉毛与睫毛脱失的儿童与青年患者诊断为TM。TM的毛发特征包括:毛发在不同水平折断,可呈簇状、扭曲状,部分毛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在斑秃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斑秃患者作为治疗组,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局部液氮冷冻等综合治疗,疗程3个月;选择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在斑秃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综合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升高,白介素-6水平无差异,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78.26%。结论肿瘤坏死因子在斑秃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白介素6和斑秃发病无明显关系,综合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柳敏  谢雪冰 《西部医学》2012,24(9):1766-176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养血生发胶囊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9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和养血生发胶囊口服;对照组110例给予养血生发胶囊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差异有显著性(χ2=20.45,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养血生发胶囊治疗斑秃,中西医结合,相辅相成,标本兼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斑秃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3例重度斑秃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病年龄4~56岁,平均27岁,47例(56.6%)年龄≤16岁;病程3周~3年,平均7.6个月。16例(19.3%)有家族斑秃史,27例(32.5%)有遗传过敏性素质,21例(25.3%)伴指(趾)甲改变,12例(14.4%)有合并症,其中5例(6%)伴甲状腺功能异常、5例(6%)伴白癜风、2例(2.4%)伴糖尿病,19例(22.9%)在发病前经历应激事件。以综合治疗方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及薄芝注射液系统应用、米诺地尔溶液及地塞米松搽剂外搽)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显效(脱发区生长﹥50%)。主要不良反应为,肌肉注射部位疼痛59例(70.1%),面部毳毛增粗21例(25.3%)。结论本研究除了在家族史及遗传过敏性素质与既往研究不一致以外,其余无明显差异。以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重度斑秃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Three case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radio-frequency and microwave radiation were seen at the out-patient clinic, Hospital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They presented with run-down symptoms of neck strain associated with throbbing headache, irritability, loss of appetite, fatigue, memory difficulties, and numbness of extremities. They also presented with alopecia areata which is felt to be causally linked to the radiation exposure.  相似文献   

15.
斑秃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斑秃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 检测斑秃患者不同时期及正常人的TNF-α水平,追踪观察其病情变化。结果 斑秃患者TNF-α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而斑片型斑秃与全秃、普秃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明显高于静止期(P<0.01),复发性斑秃高于非复发性斑秃(P<0.05)。结论 斑秃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TNF-α与斑秃的发病和病情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维生素D受体(VDR)在斑秃病人及正常人毛囊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分别通过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24例斑片型斑秃病人及12例正常人头皮毛囊中维生素D受体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斑秃患者不同脱发面积、发病年龄、病程与维生素D受体表达水平高低之间关系。结果 斑秃患者毛囊VD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于正常人,但斑秃患者之间的VDR水平在不同发病年龄、脱发面积、病程无差异。结论 维生素D受体在斑秃患者毛囊的表达低于正常人,可能在斑秃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国外斑秃人群已发现的易感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斑秃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36例斑秃患者和1840例对照者,提取基因组 DNA,利用 Sequenom Massarray系统,对国外报道的斑秃易感基因位点[1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验证,用 Plink 1.07软件对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CTLA4基因上 rs3087243( P =0.041, OR =1.18,95% CI =1.01~1.38),经 Bonferroni 校正后无显著相关性(Pc =0.697),其余16个位点( TLR1、DMBT1、CHIT1、GBP4、 CIITA、 IL31RA、 CD96、 INPPL1、 MASP2、 IL-13、 KI-AA0350、PTPN22、SPATA5、TRAF1/ C5、IL1A、IL2R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分层分析显示发病年龄>20岁与≤20岁两组之间比较, TRAF1基因中 rs2416808位点(P =0.0184, OR =1.35,95% CI =1.05~1.74);轻型与重型斑秃、有无家族史,等位基因频率在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国外报道的17个 SNPs 与中国汉族人群的斑秃没有显著相关性,不同人群之间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较大的斑秃样本中进行。  相似文献   

18.
19.
应激生活事件和斑秃发生风险的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斑秃患者发病和精神因素的相关性,揭示精神因素在斑秃发病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西南医院皮肤科确诊斑秃患者和健康人群,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记录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情况,采用Thomas Holmes和Richard Rahe社会再适应量表调查斑秃患者发病6个月前应激生活事件及健康对照填表前6个月的应激生活事件,统计学分析斑秃发病和应激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结果斑秃患者应激生活事件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及斑秃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51.34%的斑秃患者在发病前6个月经历过2项以上应激生活事件,32.05%的对照在填表前6个月经历过2项以上应激生活事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的应激生活事件为睡眠改变、个人习惯改变、居住环境改变、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学习问题和财政问题。斑秃患者组的SRRS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斑秃患者发病前应激状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改变、学习问题、个人习惯改变和家庭问题应激生活事件是斑秃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激生活事件对斑秃的发生起着一定作用,应激诱发斑秃机制将有助于斑秃防治措施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范向华  黄俭 《现代医学》2012,40(6):682-684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斑秃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6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3个月后两组的治疗效果。应用SCL-90量表(90项症状清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8.84%和79.07%,常规治疗组为30.23%和53.49%,心理干预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此外,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SCL-90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心理干预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斑秃的治疗具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