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k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 选择8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375 g,每天2次,口服,总疗程为24周.运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普罗布考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下调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明显减少核因子kB蛋白的表达,且显著抑制白细胞介素1β的生成(P<0.05).结论 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除了降脂作用外,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kB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也可能是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提示普罗布考对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这类患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激活内皮细胞核因子κB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出的激活及作用机制。方法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体外共同培养。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胡抑制蛋白水平,凝胶滞留法检测核因子kB的活性。结果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可致ECV304核因子kB抑制蛋白降解及核因子胡激活,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抑制核因子胡抑制蛋白的降解,可抑制核因子胡的激活。结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通过引起核因子kB抑制蛋白降解,导致核因子kB的激活,这一作用机制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和其下游信号分子抑制蛋白kB以及效应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脂多糖(终浓度1 mg/L)或脂多糖+黄芩苷(终浓度10、50和100 μmol/L)处理生长良好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情况和抑制蛋白kB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结果 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可导致Toll样受体4表达增高,促进抑制蛋白kB降解,上调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黄芩苷预处理能降低脂多糖诱导的Toll样受体4表达增高,降低抑制蛋白kB降解,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结论 黄芩苷可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4表达和降低抑制蛋白kB降解,影响Toll样受体4/抑制蛋白kB-核因子kB炎症信号途径,阻碍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的生成,发挥抗炎作用,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学说,炎症学说是AS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学说。核因子-κB(NF-κB)是炎症反应中的主要转录因子,参与炎症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基因调控。NF-κB抑制蛋白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的活动,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探究中医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干预治疗AS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普罗布考,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否抑制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和白细胞一内皮细胞的粘附,以及这种抑制是否通过影响核因子-kB的活性来实现的,在液体流动小室中进行细胞粘附实验。用ELISA方法测定内皮细胞粘附分子E-选择素的表达;用电泳迁移率分析测定内皮细胞核因子-kB的活性,经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的内皮细胞核因子-B活性增加,粘附分子E-选择素的表达上调(是基础水平的3.5倍),其表面HL60细胞的粘附增加(是基础水平的4-26倍),而抗氧化剂PDTC使所有这些变化都受到抑制。PDTC浓度为18umol/L时对粘附分子E-选择素的表达呈最大半抑制;PDTC浓度为52umol/L时对内皮细胞表面HL60细胞的粘附呈最大半抑制,普罗布考,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粘附分子表达和HL60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没有作用,对核因子-kB的活性没有影响,临床上常用的这三种抗氧化剂并未影响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始动机制之一的E-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水平。  相似文献   

6.
细胞间粘附分子-1是粘附分子的重要成员之一,它可通过一定机制参与介导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迁移和分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主要出现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细胞间的粘附分子-1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脂蛋白等因素可通过不同转录因子与途径调节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其中核转录因子-kB的作用研究较多,阻断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迁移和相互作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对核因子—kB的反馈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氧化氮(NO)的合成受转录因子核因子-kB(NF-kB)调控的同时,对NF-kB的活性具有反馈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稳定IkBα而抑制NF-kB的DNA结合活性,从而减少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但亦有NO对NF-kB发挥正反馈激活作用的报道,表现出NO在细胞内信息调迭作用中的复杂性。深入探讨NO-NF-kB信息通路在疾病发生中的意义对于明确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RANKL和破骨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与破骨细胞(OC)表面的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RANK)结合,经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连接因子(TRAF)介导,激活c-Sr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kB,调节OC的形成和活性。RANKL也参与成骨细胞与OC间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窗口,运用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防治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病理损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从中医对CAS病因病机的认识、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提取物治疗CAS等几方面对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核因子kB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炎症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因子k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活性增高,活化的核因子kB促使黏使分子,即早基因和细胞因子表达,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始动机制之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用抗氧化剂,酶阻滞剂或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核因子kB的活性及黏附分子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线粒体转录因子A是线粒体呼吸链编码基因转录、复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调控子,在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与多种疾病相关.本文综述其研究现状及近年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